-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健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
本周我進行了一節公開課的展示活動——《曬襪子》,此活動其實是一節托班下學期的生活活動,主要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在游戲化的情境中知道一雙襪子有兩只、并且是一模一樣的。在正式開展之前,我對其做了三次調整。
一、我的第一次嘗試
1、第一次活動我把它定在托班,活動的目標為:(1)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兩只襪子是一樣的(2)幼兒能大膽主動地進行找襪子游戲,并體驗到集體游戲的快樂。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
整個活動比較亂,幼兒的注意力也比較分散。在他們剛剛坐在地墊上,就有一個小朋友跑到后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這時有兩個小朋友也陸續跑了過去;不過,當我念兒歌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還是被吸引過來了,也跟著一起邊念邊做動作;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他們觀察并說出自己襪子的一些特征時,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在回應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墊,有的在地墊上面爬,有的則偷偷地跑到后面的大玻璃旁,還有的眼睛就盯著我看,不說話,場面有些混亂;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幫襪子找朋友,大多數小朋友都在拿著襪子"找",不過,只有二三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襪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襪子給老師晾起來為樂趣,結果沒幾對襪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于孩子們是第一次到音樂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塊的地墊上活動,所以,他們非常地興奮,對教室內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想去玩一玩,試一試,看一看。因此,在他們剛坐在地墊上的時候,會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內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風景,在地墊上爬來爬去。
(2)托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有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太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以,在讓他們說出自己襪子的顏色時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著我而不說話
(3)托班主要依托有趣生動地情境來開展游戲。而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基本上就沒有創設什么有趣的情境來吸引他們,而直接讓他們觀察自己的襪子。這也是他們注意力分散的一個原因二、
二、我的第二次嘗試
1、針對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和現場的情況,我決定做如下調整:
(1)由于剛上托班的幼兒年齡還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活動中往往還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選擇了小班的孩子。
(2)由于第一次活動時的情境性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性和情感性的目標:
A、在幫媽媽洗襪子的情境中聯系搓、夾、卷的精細動作 B、知道一雙襪子有兩只、并且一模一樣C、在活動中情緒愉快,喜歡幫媽媽做事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活動的第二環節——幼兒探索并嘗試如何洗襪子,并能把洗好的襪子夾起來,當我問到,"我們洗襪子的時候首先要干什么" 時,只有一兩個孩子回應我,其中有一個說:"放在洗衣機里",我便用"洗衣機壞了"引導他們想起用手洗,接下來我再問:"我們把襪子弄濕,然后要放什么?"大多數的孩子都一臉茫然,只有一個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順著往下引導,"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許多的泡泡,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沒有一個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他們:"在水里漂一漂"。在整個幼兒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我在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為主導,而沒有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起到拓展他們思維的目的;在孩子們拿襪子嘗試著自己洗的時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來搶我手里的一盆襪子;在活動的第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卷襪子時,有的把襪子包起來,有的就一只一只地卷,有的沒有對齊就開始卷起來了,什么卷法都有,有點亂。
3、專家領導的點評+我的思考
(1)整個活動我的情緒不是很高漲,比較低沉,沒有把氣氛調動起來
(2)孩子們沒有洗衣服或襪子的經驗準備,所以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才會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
(3)教師在分發教具材料時的考慮不是很周到,如:讓孩子們拿襪子去洗或晾的時候教師應該一個一個地拿給孩子,而不是讓所有的孩子來拿一個盆里裝的襪子,這必然會出現擁擠,搶奪的現象。
(4)教師的教具材料擺放的不是很科學,衛生。如:直接把放襪子的收納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設置上還不是很連貫。
三、我的第三次嘗試
1、我的調整:
(1)由于第一個環節孩子們沒有洗襪子的知識經驗,所以直接改為以一首兒歌來調動他們的興趣,幫助其盡快融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
(2)在材料的分發上,主要以教師在游戲的情境中直接分發為主
(3)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了解一雙襪子就是兩只一模一樣的襪子這個目標時,我在他們觀察我的襪子這個環節,設置為只把一只鞋脫了,讓幼兒先觀察說出其顏色,圖案等特征,然后再讓他們猜測另一只襪子的顏色,及圖案。
(4)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我以兒歌的方式先示范,引導其學會如何卷襪子。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都在積極地洗襪子、晾襪子、并且在觀察襪子的時候,有的孩子還不自覺地一遍遍的說著兩只一模一樣的襪子就是一雙襪子,可見,第二個目標完成的很好,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在活動的最后,當孩子們看到收納盒里整齊地放著他們卷好的襪子時,都興奮地叫了起來,臉上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總結:可見要真正上好一節孩子們喜歡,同時也讓他們能從中獲得很多,有價值的活動,這需要我們老師通過不斷探索、思考與推敲的過程,才可能達到。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一節了大班的健康活動《好玩的報紙》一課,這節課我共分三方面來進行教學,幼兒自由游戲、與教師一同游戲、幼兒自由探索游戲。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報紙球的時候,幼兒都已經玩過報紙球,所以能說出各種各樣的玩法。當我讓幼兒自由游戲時,他們便能自主地進行各種各樣的玩球活動。在幼兒游戲時,我及時與幼兒互動,讓幼兒在游戲時相互合作,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在第二環節中主要讓幼兒與教師一同游戲,(在報紙上單腳跳)由于幼兒是第一次玩游戲,幼兒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掌握了游戲的規則和基本動作。
第三環節是活動的`高潮,幼兒積極討論玩報紙的方法。孩子們對玩報紙很感興趣,都積極舉手發言,(可以折飛機、可以做風箏、可以做圍裙,可以擋太陽......)氣氛非常熱烈。幼兒在自由探索游戲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愉快地進行玩報紙的游戲。活動的目標基本達到了!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識,學習火災中簡單的自救方法。
2、樹立防火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鞏固和加深對眼睛作用的認識,了解眼睛損傷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火災現場錄像帶、圖片、"緊急出口"、消防車聲音、"火警電話119"標志,小毛巾、小臉盆等若干。
經驗準備:
幼兒已積累了一些安全防火的知識經驗,知道自己家的住址。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錄像,了解火災的危害性。
1、錄像里講了一件什么事?發生火災會怎么樣?
2、幼兒討論發言,教師小結。
小結:
A、大火能燒掉一座座房,讓人們無家可歸,燒掉一片片森林,讓動物也沒有家園。
B、大火能燒死人和動物。
C、污染空氣。
(二)、討論預防火災發生的方法。
1、火災很可怕,那我們小朋友要怎么做才會預防火災的發生?;本文(幼兒自由講述)
2、師小結。
(1)小朋友不能隨便玩火。
(2)點蠟燭、蚊香時不能靠近容易著火的物品。
(3)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
(4)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及時踩滅。
(5)不能隨便玩電、插頭、插坐等。
(三)、播放錄像,幫助幼兒了解火災自救的方法。
錄像一:垃圾筐著火了,怎么辦?(用水潑、用腳踩、用石頭壓)。
錄像二:房子著火了,怎么辦?
1、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問題,利用圖片形式記錄幼兒的回答。
2、引導幼兒思考上面的方法哪些小朋友能做。
四、逃生演習。
1、聽警報拉響起進行第一次消防逃生演習。
2、第二次消防演習。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盡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布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占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為,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游戲活動,較為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游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嘗試協作推小車的多種玩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2、發展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合作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獨輪車四輛、指示圖卡,拱形門四個、半月搖四個。
2、 歡快的游戲音樂,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跑步進入活動場地。聽音樂做準備動作。
2、玩獨輪小推車,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師:“弟弟妹妹把小車借走了,我們還能玩推小車的游戲嗎?”
2、自由探索、嘗試練習
討論:哪種方法更省力?哪種方法更好玩?為什么?
3、師幼共同分析、總結
(1)二人推車法:請一位小朋友雙手著地,教師雙手握其雙腳腳腕,成“推小車”狀前行。
(2)三人推車法:請一位小朋友雙手著地,另請兩位小朋友分別握其左腳腕和右腳腕,成“小推車”狀前行。
三、游戲:送小車回停車場
把全體幼兒分成二組進行“推小車”比賽。
比賽共分三次:雙人賽、三人賽、設置障礙賽
規則:幼兒兩兩結合或三人組合成小車狀,去停車場停車,下一組小朋友要等前一組小朋友到達停車場才能出發,比比哪組先把車全部停到停車場。
放松活動
在音樂伴奏聲中幼兒一起做放松活動,以緩解緊張疲勞的身體
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搜尋諸如“抬花轎”、“跳房子”等民間游戲,既可解決體育游戲與器械不足的矛盾,又可把民間游戲發揚光大。
教學評析:大班健康活動《我能夠》
大班健康活動《我能夠》是幼兒園建構式教材上的一堂關于幼兒形體游戲的活動。活動重點目標之一是定在讓幼兒嘗試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充分伸展.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極力引導幼兒充分的伸展身體,讓幼兒體驗到身體某部位被拉伸的感覺,體驗身體柔韌彎曲的感覺.但在活動中,教師忽略了以下兩個關鍵點:
1、關注目標的解讀:教師對目標的解讀能力決定了教師集體教學的方向和質量。在建構式教材上,許多活動的目標十分寬泛、靈活性較大,需要我們教師進一步進行解讀和分解、細化。在解讀細化目標的過程中,明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并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解決。如本次活動中的主要目標是嘗試伸展身體部位,執教教師把伸展身體部位的具體目標落實在幼兒柔韌性的表現上,整個活動雖然能夠很好地圍繞這一目標開展,但是因為目標定位的片面性,可能也就間接導致了幼兒活動的片面性。“伸展身體部位”除了在身體的柔韌性上有一定要求外,還有對身體的延展性、動作的創造性等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片面界定為感知“柔韌性”就頗為片面了。
2、關注領域的特點:幼兒教學各個領域都有其教學特點,尤其是戶外健康活動,其涉及到外部環境場地、活動器材、教師策略、活動密度等等,都與常規的室內活動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教師在組織這類活動時因更加細致地考慮到這些細節問題:如站隊應該以橫列為主,以拉近師生的距離;幼兒聽講應該背對太陽,以減少陽光刺激烈帶來的影響;活動器材提供應該充分,以保證活動量與活動密度;活動規則應提前制定,以保證幼兒注意力的集中等等。細致地考慮才能保證體育教學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
快樂游戲 ——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課后反思
上周,園名師組調研我們大班教研組,半日的調研,細致的剖析,全面的觀察,深入的反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收獲不少。
在這次調研中,我執教了一堂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
每一次都恐于健康活動時孩子的.收放,但我這次還是下定決心來嘗試。因為我對《一棒接一棒》這個活動內容認真分析后,覺得挺有意思,孩子們應該喜歡,應該能吸引他們。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小棒,引起他們的興趣。并以學本領、練本領來激發他們,樹立信心,接著以檢查本領學得如何來進行小棒操。孩子們都以非常認真、投入的表情與動作向我匯報:老師,看我的本領學得多棒!
接著,我宣布本領練得非常不錯,可以先進行幾個方式的傳棒游戲。傳棒游戲一——前后傳棒;傳棒游戲二——左右傳棒;傳棒游戲三——上下傳棒。游戲中,我比較注重孩子們游戲規則的養成與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的萌發。把掌聲送給獲勝隊的同時也不忘給其他隊加油樹信心。
最后,進行的是傳棒接力賽。要求孩子們穿過小樹林,走過獨木橋,跨過小水溝,把棒傳給下一個小朋友,以此類推,看那一隊勝利。比賽前清點人數是比賽規則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兩隊相同的人數是比賽的前提,在孩子們的公正下,發現黃隊果真少了一位小朋友,怎么辦呢?最后一致認同,讓李老師參加黃隊的比賽。其實,比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懂了,會了,發展了,快樂了。
這種健康游戲活動我很喜歡,相信孩子們也是。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了解食品的保質期及它的作用,知道應該在保質期內實用食品,激發幼兒的食品衛生意識;
2、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探索和發現;
活動準備:
教室里面的各種廢舊物品
活動流程:
談話導入——觀察感知——聯系3、15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老師今天的身體有點不舒服,我的肚子有點疼,你們知道怎么回事嗎?(幼兒猜測)
其實,我是吃壞了東西了,哎,昨天的時候,老師和好朋友出去玩,買了一些牛奶喝了,誰知道牛奶是過期的,所以,老師的肚子現在還疼呢。吃了過期的東西會不舒服的,會生病的。
老師是怎么知道吃過的牛奶是過期的呢?“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盒子上有時間的)盒子上的`時間叫食品保質期
2、觀察感知哪些食品有保質期啊?看看我們的教室里面哪些東西有保質期啊?你在哪里找到保質期?師生小結:一般來說,飲料的保質期都在哪里?(瓶口上)
盒子包裝的保質期在哪里啊?(盒子底部)口袋食品的保質期在哪里啊?(口袋邊上)
原來他們的位置都不一樣的啊師:那保質期的時間是不是都是一樣的呢?回家的時候你們看看再告訴我。
3、聯系315講一講昨天老師吃了過期的食品后,你們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嗎?我去消費者協會投訴了,因為昨天是3、15號,也就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如果你買的東西質量不好或者是過期食品都可以為自己討回公道的。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是根據我班幼兒具體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在活動中讓每位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來感受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應很好,在活動后,孩子在用餐時也能盡量注意吃飯時要注意的問題,同時,也不再撿地上臟的東西吃,不足在于,我沒有加入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們能夠鞏固所學的內容,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先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記錄一下幼兒在家中的進餐片段,以免幼兒在幼兒園時能夠注意,但是在家中又會出現不好的習慣,同時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說“誰是我的好朋友?”讓孩子能分辨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這樣教育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同時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醒孩子們的飲食行為!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7
一、設計思路:
"椅子"是小朋友學習,生活中都離開不了的好伙伴。平時很多調皮的孩子就很喜歡有意無意地玩弄椅子游戲,如把椅子當馬騎、當搖椅等,但這些游戲往往因擔心安全問題而被限制。可孩子們玩椅子的興趣始終濃厚,為了滿足幼兒好玩的心理,通過椅子游戲,練習幼兒的跨、跳、平衡等動作,同時也激發幼兒勇敢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體驗椅子的多種玩法,利用椅子練習跨、跳、平衡動作。
2、增強自信心,能克服困難、勇敢大膽地運動。
三、活動準備:
1、椅子每人一張,音樂。
2、活動場地上有人數相當的圓點圍成一個大圓。
活動重點:
通過游戲練習來平衡跳躍能力。
活動難點:
幼兒對跨越跳動作的掌握。
四、活動過程:
(一)進入角色,熱身運動教師帶領幼兒每人一張椅子進入場地,椅子放在圓點。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帶著我們的椅子朋友去做游戲,讓我們出發吧。
2、師:小朋友們找個圓點把椅子放下,在椅子后面站好。
(小朋友放下椅子站在椅子后面)
師:現在小椅子好像一棵棵小樹,讓我們一起去小樹林里走一走,跑一跑。(師帶領幼兒繞椅子曲線走跑)
(二)自由探索椅子的多種玩法
1、教師:"除了我們剛才和椅子一起玩的方法,你們還有其他什么和椅子的玩法嗎?(找一個空地方,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聽到音樂開始游戲,音樂結束后搬椅子回到圓點。)
2、幼兒自由探索2-3分鐘
3、展示自己的發現,并引導幼兒集體練習幾個基本動作。(由上往下跳、跨越、平衡等)
(三)椅子的組合運動
1、教師:"如果很多椅子組合在一起,又能有什么運動呢。"引導幼兒椅子搭成小路。
2、嘗試多種障礙"小路"。
(1)把椅子依次挨著放。(跨小山)
(2)將椅子依次側躺在地上。(練平衡)
(3)把椅子背著地靠在一起做成小路。(跳過障礙)
(4)把椅子側面朝上擺放成小路。(跨或跳過障礙)
(5)把椅子側面朝上,椅背靠兩邊擺放成小路。(跨跳過障礙)
3、游戲:沖關奪寶。
逐步提升小路的難度,設置障礙物,讓幼兒通過障礙物沖關成功后選取自己喜歡的獎品。
(四)放松運動
1、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我們玩得真開心!讓我們來跳個舞吧"
2、養成教育:今天我們的游戲是玩椅子,平時你們在家里,在教室里老師和爸爸媽媽不在旁邊保護你的時候你們覺得玩椅子合適嘛?讓幼兒了解身邊沒有人保護的情況下玩椅子是非常危險的。
師:時候不早了,我們慢慢開車回家吧!(幼兒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動室。)
五、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遵循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內容,吸引幼兒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由于椅子平時都是用來坐的,而沒有用來玩游戲,幼兒都很好奇很感興趣,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然很高。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幼兒對椅子有了新的認識,再發展到椅子上的`平衡以及比較難的跨跳等,讓幼兒一步一步克服各種挑戰,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執教時口令清晰,整個活動流程清晰簡潔。
本次活動的目標達成較好,整個活動環節都是圍繞目標設計,環環相扣。我認為本次活動中的優點是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讓幼兒自主探索椅子的玩法,盡可能給了幼兒自主體驗的機會,沒有過多限制幼兒,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不足之處是在椅子的組合運動時,教師缺乏更大的靈活性,沒有讓幼兒先自主探索如何通過椅子做成的障礙物,就直接示范給幼兒如何通過障礙物,對跳的示范動作也不夠細致,還有教師在指導幼兒的動作時,語言不精準,還需去思考如何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8
一 從整體上看
這是一節綜合活動,在由孩子生成的主題活動當中,我根據孩子的需要,拼合,梳理制定了這節課,整節課以講述,討論為主。但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很難做到以點帶面,因此產生了能力不均等的現象,個人覺得關注個別不到位。能力弱的孩子無法在課堂中有所展現,沒有知識儲備的孩子就會缺乏話語權,注意力也會隨之分散。
二 從環節設計和目標來看
整節課設計圍繞小狗不愛刷牙——(認識蟲牙的學名,形成原因,危害)——實驗直觀感受(牙齒有什么作用)——告訴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及定期更換牙刷——《刷牙歌》。層層遞進,為目標服務,緊扣主題,思路明確。
三 從細節上來看
1 節提問思考不夠細致,講述故事時語氣太平,不夠生動。
2 在讓幼兒觀察同伴的牙齒這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
3 在環節設計的順序上出了問題,如作調整幼兒的`興趣點會更高,觀察欲也會更強。
四 我的困惑
1 個別幼兒思維很活躍,容易打斷老師原先的思路,該如何正確引導,即保護孩子的欲望又使課堂正常進行呢?
2 這樣的活動如何才能讓更多的孩子(特別是能力弱的孩子)參與其中呢?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能探索出繩子多種玩法掌握跳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2、活動中體驗創造性跳繩的樂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3、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活動重點:
能探索出繩子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活動難點:
雙人合作花樣。
活動準備:
一根長繩子。短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
二、聽老師口令練習跳躍及上肢動作。
師;跳、跳、跳,幼兒跟著老師跳、跳、跳,原地雙擊此處師問;"還可以怎么跳?"引導幼兒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單、雙腳跳。
三、上肢活動師繞繞臂,繞繞臂。幼兒跟著老師繞繞臂。
師問"還可怎樣繞"引導幼兒向前饒、向后繞、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活性。
四、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1、單人雙腳跳。幼兒兩人或三人一組,有人單腳跳繩,其他人跟著節奏數數。看一看誰跳的多。
2、雙人雙腳跳。兩人一根繩子,幼兒面對面,兩人同時雙腳一起跳,跳得多者為勝。
3、幼兒自由結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跳繩的玩法。
長繩一根,兩名幼兒在兩頭搖動繩子,其他幼兒2-3人一起跳。看誰跳得多,多者為勝。
4、請幼兒相互交流合作玩游戲的方法。
五、活動結束隨著老師做整理運動
【活動反思】
通過跳繩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體質,還有利于幼兒心智發展,有助于幼兒體力、智力和應變能力的協調發展;能培養幼兒身體的平衡感和動作的節奏感。盡管在活動中有些幼兒動作不是很靈活,但是重在參與。在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幼兒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0
【活動背景】
六、七歲正是幼兒換牙的時期,孩子們經常在一起談論牙齒的話題。孩子們在互相談論時發現,牙齒有黑黑的、黃黃的;有長牙洞的,有的完全不成樣子了,齲齒問題在幼兒中也嚴重存在。針對各種各樣有病灶的牙齒,孩子們產生了很多疑問。我們向家長進行了對幼兒牙齒愛護情況的調查。發現多數家長都知道孩子的牙齒應該注意保護,飯后要刷牙。但對孩子們拒絕刷牙的行為并沒有過多的指正,而是任其發展,長大了自然會好。而且睡覺前幼兒亂吃東西的現象占據大多數。同時,對如何指導6歲前幼兒正確的刷牙,使用什么樣的牙刷等缺乏專業的指導。為此我們聘請了唐山市口腔醫院兒童牙齒保健專家為家長舉行了一場講座。并結合這場講座設計開展了"愛牙行動"。此節活動只是"愛牙行動"的一部分。
【活動目標】
1.知道各個牙齒的名稱,了解牙齒的結構功能及生長特點。
2.教給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并知道怎樣保護牙齒。
【活動準備】
1.牙齒模型6個
2.幼兒自備牙刷、牙膏、小鏡子、水杯、一盆清水
3.每人一份牛肉、餅干、黃瓜
4.課件(一):《獅子拔牙》的故事、
課件(二):《保護牙齒》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課件
(一):《獅子拔牙》的故事,引出課題。
①.師提問:孩子們,看完這個故事,誰來說一說,獅子為什么會牙疼?
幼兒:因為它吃了很多糖,糖會損壞牙齒,所以它的牙會疼。
幼兒:吃完糖不刷牙,它的牙就會痛。
②.師提問:那我們的牙齒是什么樣的呢?
(請小朋友對著小鏡子笑一笑,露出牙齒,并用手指敲一敲感受牙齒的硬度)幼兒:牙齒是白顏色的。
幼兒:牙齒敲起來感覺很硬。
2.請幼兒品嘗食物體驗牙齒的作用。
①.利用生活經驗講述牙齒的作用。
●師提問:你們知道自己有多少顆牙齒呢?小朋友可以對著鏡子數一數。(幼兒對著鏡子數牙齒,并將結果告訴老師)
●師導語:這么多牙齒能幫我們做什么呢?
幼兒:幫我們吃東西。
●師提問:怎樣幫我們吃東西?
幼兒:牙齒可以將食物嚼碎,嚼碎了我們才能將吃的咽進肚子里。
●師提問:每顆牙齒都能將食物嚼碎嗎?
②.為幼兒提供食物,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不同牙齒的作用。
體驗活動:請幼兒對照鏡子仔細觀察,咀嚼食物時,哪些牙齒作用最大?食物是怎樣被一點點嚼碎的?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觀察和體驗食物嚼碎的整個過程。)
●師提問:哪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吃的是什么?它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我吃的黃瓜、餅干,是先用前面的兩顆門牙咬斷,再用后面的牙齒一點點嚼碎的。
●師提問:前面的兩顆門牙長什么樣子?
幼兒:扁扁的、直直的、平平的。
●師提問:還有誰來講講你吃的食物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牛肉不好咬,我先用尖尖的牙齒使勁扯斷后,用后面的牙齒使勁才嚼碎的。
●師提問:尖尖的牙齒長在什么位置?它挨著誰?
幼兒:(幼兒露出牙齒指給老師和小朋友看)它挨著門牙。
●師提問:你們是用哪顆牙齒嚼碎食物的?
幼兒紛紛說:最后面的牙齒。
3.結合牙齒的作用認識牙齒的'名稱。
①.觀看課件,掌握牙齒名稱和作用。
師導語:剛才小朋友說的門牙、尖尖的牙齒和最后面嚼碎食物的牙齒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
(演示課件(二)的第一部分:牙齒的自我介紹)知識儲備:上、下牙齒由中間依次向兩側為切牙、尖牙、磨牙。切牙的作用是將食物切斷、尖牙的作用是將食物撕裂,而磨牙的作用是將食物磨碎。
②.幼兒分組觀察牙齒模型,找出上下牙齒中切牙、尖牙、磨牙的具體位置。
③.幼兒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與小朋友互相觀察,再次確認三種牙齒的具體位置和名稱。
(教師分組指導,鞏固認識牙齒的作用。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在牙齒模型、自己的牙齒和小朋友的牙齒中比較著尋找著。)
4.通過實踐,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
①.發現問題:食物殘渣留在牙齒上。
●師導語:剛才小朋友照鏡子的時候發現牙齒上有好多東西,那是什么呀?
幼兒:是剛才吃東西時留下的。(幼兒邊照鏡子邊回答)
●師導語:食物為什么會留在牙齒上?
幼兒:因為牙齒和牙齒之間有縫。
幼兒:因為餅干有點粘。
②.查找原因:牙齒上有食物會怎樣。
●師導語:這些東西留下來,牙齒們可不高興了!誰知道是為什么?
幼兒:太臟了!
幼兒:會變臭的,有的人嘴里有口臭就是因為這樣!
幼兒:我的牙齒變黑了,媽媽說是因為吃完東西不刷牙才會變黑的!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上下來,基本上完成了活動的目標,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將內容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知道要如何保護我們的牙齒。四個環節層次清晰,層層遞進,整節課的氣氛很融洽,幼兒的參與性高,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回答到了點上。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1
“金秋杯”教學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活動帶給我們的思考卻還很多……回顧活動環節,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一、活動重點突出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學習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身體,積極探索新的動作。難點在于從不同角度思考,獨立或合作設計完成腳不沾地移動身體動作要求。活動中以用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到老師身邊來的方式,和幼兒一起探索出了各種移動身體的辦法,再和幼兒學一學、玩一玩、賽一賽,輕輕松松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活動材料豐富
利用幼兒園內現有的各種體育器材,如:平衡木、海綿墊子、籃球架、泡沫墊、地毯……再加上自己設計制作的情景創設場景布置,如:蝴蝶峽谷、青青草地、月亮河等,幼兒很感興趣,但是海綿墊子有點滑動,嫌小點,以后遇到類似活動可以找最大的墊子幾塊拼接固定住。
三、活動過程流暢
在導入部分中讓幼兒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來,然后回顧身體哪些部位做了哪些動作,幼兒知道身體的各個部分可以有很多作用。接著探索用小腳可以有哪些不一樣的方法到老師身邊來,和幼兒一起探索出了各種腳不沾地移動身體的辦法。這時,幼兒開始有一點點累了,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我設計了幼兒喜歡的尋寶、闖關等游戲方式,過每一道關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以此激發幼兒興趣,游戲的趣味性,難度性把握得很好。整個活動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從孩子們開心的笑臉可以看出,這次活動的目標已達到,活動中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游戲的樂趣,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最后的取寶環節孩子們一度有點小興奮,沒等聽清楚游戲規則就跑著去取寶物了,從而導致取下智慧爺爺送的寶物時有點混亂。
活動最后我再作了一個簡短的小結,和幼兒一起做一做放松運動,讓身體休息,這一環節的.音樂幼兒很熟悉放松身體后幸福地跟著老師離開了活動場地,一日活動中,幼兒又繼續在我們的活動室里探索著一些不一樣的讓身體移動的方法,把課的內容繼續延伸了下去……
四、活動效果顯著
1.活動量基本滿足大班幼兒,在活動中走,跑等動作的交替,讓幼兒在不斷的“動”,在“動”中設計完成各種動作。
2.教師的組織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大部分的幼兒都在老師的口令下完成動作,但是我未能兼顧到全部幼兒,以至于有小部分幼兒的注意力不在我身上。
3.教學語言生動活潑,簡潔流暢,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幼兒學習態度積極,情緒良好,在經驗、能力等方面獲得了相應的提高。
通過本次活動,我更加覺得學無止境,自己需要學的東西還太多太多,要多學、多問、多看、多聽、多寫、多思,力爭成為優師、名師,讓每一堂活動課都成為公開課、獲獎課,成為幼兒記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2
在課前,我準備了形象的五官圖片,以及人們在健康日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圖片,讓幼兒對五官以及健康日有更全面的了解。以猜謎的.方式引發幼兒的學習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為了加深幼兒對健康日的認識,我組織了幼兒進行討論,但沒有完全激發他們討論的積極性,以至于討論時間很短,討論得不夠深刻。最后,組織幼兒每組設計一幅健康日宣傳畫,使幼兒在向大家宣傳健康日的同時,學會分工合作,從中得到愉快的體驗。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應提供給幼兒更多發言的機會,擴大幼兒的思維空間,讓幼兒回答問題能夠更全面。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2、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培養幼兒合群、樂群的性格。
活動準備:
課件、磁帶、錄音機。大型積木、各種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走路好嗎?(小兔、小鴨、烏龜、小貓)我們剛才學了那么多小動物走路,你們高興嗎?小朋友你們喜歡來學校嗎?你們每天在園里玩的高興嗎?小朋友,有個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了,我們一起看妞妞在園玩的快樂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幼兒觀看。
圖一、妞妞獨自一個人在玩,你們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誰在玩?你覺得妞妞一個人玩快樂嗎?你喜歡怎樣玩?
圖二、我們看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為什么生氣了?鼓勵幼兒想辦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讓妞妞不生氣,快樂起來呢?小朋友想的辦法真不錯,我們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樣做的。
圖三、來許多小朋友哄她(對不起,我們不是故意的,你別生氣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態度那么友好,就原諒了他們,也不生氣了。
圖四、小朋友們拉起妞妞的手說:"妞妞,和我們一起玩去吧"圖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樂呀!
2、提問:
(1)小朋友你們覺得妞妞一個人玩快樂,還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樂?
(2)你喜歡一個人玩還是和大家一起玩,當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戲時,不小心碰到了別人或者碰壞了別人剛搭好積木時,怎么辦呢?要向別人說:對不起,這樣別人才原諒你,喜歡你,才能成為好朋友。
3、教師小結:剛才看了妞妞一個人玩不快樂,也沒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樂的,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樂。
4、教師對游戲進行總結,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興,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們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吧!
(三)結束部分:
孩子們,剛才玩的都很開心,現在我們聽音樂一起做《找朋友》游戲,結束。
教學反思
生氣是當人遇到不稱心、不如意或對不合理現實的一種情緒反應。一般來說,生氣應該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幼兒遇事經常生氣,而且將生氣作為對外界的一種經常性的持久的反應,那就是不正常的行為了。經常生氣、發脾氣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較狹窄,自我中心相當嚴重。因此,我設計了"我高興,我快樂"這一活動,通過多媒體、談話、游戲等活動,教幼兒學會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了這堂課后,很多小朋友學著想辦法解決問題,與小朋友相處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看圖了解小動物生氣的原因,理解圖意學習講述。
2、能知道生氣時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緩解情緒,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活動前與家長討論消氣的方法。
活動過程
1、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的“我長大了”的三幅圖。說說這三只小動物。
①觀察小動物的表情、神態,說說它們怎么了?
小動物為什么會生氣?。根據畫面猜猜可能發生什么事情了?
②你會為這些事情生氣嗎?
2、交流自己生氣的經歷。
你有沒有生氣過?想一想自己曾經因為什么事情而感到不開心呢?
3、分享交流消氣的`方法。
①了解生氣是一種自然情緒,并且懂得生氣過多會影響身體健康。
②以幫助小動物為契機交流消氣的方法,引導幼兒暢所欲言,教師適時引導。
提問:可是這三個小動物還在生氣呢,快想想辦法幫它們消消氣吧,誰有好辦法?
③閱讀《小朋友書》第16頁的三幅圖,相互說說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讓自己開心起來的。
①當你生氣時,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讓自己消消氣?把你的辦法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4、教師小結啟發。
活動反思:
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會因為爭搶玩具等事情鬧矛盾,也因為鬧矛盾讓自己和同伴都很不開心,這些不良的情緒往往影響孩子間的友好交往。《生氣了》這個故事,借助豆豆這一主人公故事告訴了幼兒生氣這一不良的情緒會讓伙伴都害怕他,不敢與他親近。因此,我們把整節活動定位在健康領域,把活動目標設計為:⒈幼兒能仔細觀察畫面,描述故事主人公的生氣情景,感受生氣帶來的不良后果。⒉了解主人公的情緒發展過程,知道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
在第一環節,導入環節比較直截了當,通過孩子們自己生氣的事直接引出了主人公豆豆的故事。通過講述故事,讓孩子了解了故事的內容以及豆豆生氣的原因。
第二環節,我將重點放在讓孩子感受豆豆生氣后,他的小玩伴小熊他們的情緒變化,讓孩子體會生氣會讓人害怕,讓伙伴不愿意親近。
在第三環節中,通過引導幼兒觀看,不生氣后的豆豆的表情以及他的小玩伴的表情,讓孩子體會到朋友們更喜歡不生氣的你。
第四環節,我將重點放在讓孩子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引導幼兒正確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擺脫憤怒情緒,使自己快樂起來。活動后我感覺,還可以再引導幼兒不止生氣的時候,有時候太激動,太高興的時候也可以學著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情一直處于平穩的狀態下。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通過進行體育活動,發展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2、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及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同頂”用的竹杠12根。
2、熱身運動音樂,毛南族歌舞音樂《金彩云》。
3、在場地中央用竹杠擺成梯子狀,間隔約30公分左右。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聽音樂帶領幼兒做走。跑。跳等,活動四肢。
2、利用場地上的竹杠變換形式進一步練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3、幼兒按六路縱隊做手腳關節。頭勁部。肩部。腰部。膝部運動。
二、基本部分
1、介紹毛南族民間體育游戲“同頂”,引導幼兒自由嘗試玩“同頂”。
2、“同頂”競技
玩法:幼兒分兩組面對面站立,雙手扶住竹杠,用腹各頂竹杠一端,腳成前后弓箭步站立,比賽開始后,以誰先頂過中線為勝,比賽中途誰的'竹竿掉地者,也算輸一局。
3、幼兒探索其他的“同頂”玩法。“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引導幼兒通過實踐,自己發現怎樣才能頂得更穩、更有力。
4、游戲《鉆山洞》。
5、游戲《拼走迷宮》
請小朋友用竹竿自由拼擺,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幼兒拼擺的迷宮巧妙的連接起來,并帶領幼兒共同游戲。
邀請在場的教師一起玩。
三、結束部分
小結,在音樂中自然做輕松練習。
活動反思:
活動層次分明。整個活動較好地體現了“玩中學、玩中練”,讓不同層次的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大膽嘗試、體驗。同時,教師提出了逐步遞進的要求。有利于激發不同水平幼兒的運動潛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大班健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健康教案:人體的骨骼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大班健康教案:預防感冒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大班健康教案:翻滾樂教案及教學反思10-10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03-10
中班健康教學反思04-16
大班教學反思03-18
大班教學反思06-12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11-25
大班教育教學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