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動手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動手做教學反思1
【情景說明】
《動手做做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3課,課文講述的是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引了同學們的議論紛紛,他們的話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證明科學家的話是正確的。只有伊琳娜對科學家的問題心有質疑,在媽媽的啟發下,她親自實踐,終于從實踐中獲得了正確的答案。課文故事情節簡單,但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抓住偉人的事跡啟迪孩子,具有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另、志、題、提、朗、哄、喝、騙9個生字;會認鱗、伊、琳、娜、哎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新手做做看。其中,學會生字,朗讀課文,感受自己動手做做看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片斷】
。ㄉ涣魍暾n前搜集的有關居里夫人事跡的資料及搜集途徑后)
師:小朋友想知道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嗎?
生(齊聲):想!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58頁,想讀的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ㄒ粋、兩個、三個,同學人大聲朗讀起來,讀得很認真投入。)
師:認為自己讀得很不錯的同學,站起來讀。
。▽W生們爭先恐后地一個一個站起來讀,讀完后,師生共同評議。)
師(充滿信心地):誰覺得自己哪個地方讀得最好,誰就站起來讀。讀完后,再說說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讀?
。ㄉ粋一個站起來讀,但朗讀仍只追求語言文字表面上的抑揚頓挫,對自己的評價也只停留在字音正確,流利等上面。對課文內容缺乏深入理解,對課文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沒有身同感受。)
師(暗暗著急,依然微笑地):你能試著用心去體會課文人物心里的想法,并輕聲地讀出語氣來嗎?
(生領悟后,開始試著揣摩課文內容,并小聲地讀起來。)
師(充滿期待地):誰想再來試試?把你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讀出來!
生1:(表情極為認真地朗讀第一自然段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2:(試著用兩種不同的聲音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說法)
(在這種相互感染、相互啟發的朗讀氛圍中,學生的朗讀漸漸入情入境。)
生(聲音動聽的朗讀大王蔡博):(有聲有色地朗讀著伊琳娜心有疑惑──動手實踐──生氣質問部分,感情處理恰當,語氣分明,為同學們起到了很好的范讀作用。)
師:(欣喜地抓住這一契機,迅速分析、提煉,從學生蔡博的朗讀中搜尋教學突破口,單刀直入):真不愧是我們班的百靈鳥,特別是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讀得真好聽!你能把這句再讀一遍嗎?
生:(開心一笑,晃著小腦袋更認真地讀起來。重音、感情、語氣十分到位。)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嗎?
生:因為伊琳發現把金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連忙追問):那科學家朗志萬是怎么說的?同學們能找出來,劃上橫線,并讀一遍嗎?
。ㄉ鷦澗、讀文。)
師(繼續追問):同學們,你覺得科學家說的對嗎?還是小伊琳娜做得對?
。ㄉh論紛紛,老師趁機拿出一只大杯子、一個土豆、一塊石頭、養著金魚的浴缸、舀子、水桶。)
師:同學們,還是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動手做做看,好嗎?誰來試試?
(生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師指點一名能干的學生上臺。她動作麻利,給杯子裝滿水,依次放進一個土豆,注水,放進一塊石頭,再注水,最后再撈起金魚,輕輕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還是漫出來了!同學們一個個小眼睛瞪的溜圓,教室里鴉雀無聲,直到金魚入杯,水漫出來,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ㄟ@是多么熱烈的討論!學生們一個個小臉放光,自發地探討起來,老師欣然面對,靜觀全局。)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剛才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生一個個情緒激昂,搶著說。)
生1:我看見金魚放進杯子里,水也漫出來了!
生2:伊琳娜做的是對的!
生3:科學家說錯了!
生(聰明好動的韓鴻洲,響亮、俏皮地脫口而出):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有動手做做看才知道!
。ㄋ角,難點突破了!老師松了一口氣,舒心地笑了,繼續趁熱打鐵。)
師: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覺得大人的話也不能全信,大人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生2:我以后有了問題,也要自己動手做做看!
【教學反思】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些相應的變動。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構建一個寬松、和諧、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也有義務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課堂動態生成的同時,也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呢?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調控藝術,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
我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可屢屢均以眼睜睜地看著課堂恣意活躍,開放過度,有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受課文《動手做做看》的啟發,我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又一次嘗試。課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確立課文重難點,以讀代講,細致洞察,靈活調整的作戰方針。作好充分的準備后,課堂上,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讀通、讀透。在眾多學生的朗讀中,我敏銳地捕捉教學契機,直擊問題核心。以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為切入點,適當加以激勵,點撥、引導,并立即現場動手做做看。這樣,不僅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更是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激情倍增,靈感迸發。重點抓住了,難點突破了,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試牛刀,初見成效,讓我嘗到教育改革的甜頭,看到自己的成績,更增添了我堅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墒,反思自己在這次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我由于害怕浪費過多時間,教學難以收攏,引導上有些操之過急。當然,這是教育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決心,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攻下寶壘的。
動手做教學反思2
《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呢?再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而后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學習時,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等手段,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在閱讀對話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鼓勵學生主動朗讀給同學聽。這是自我表現的機會,力爭讀出個性、讀出風格。讀后認真聽取同學的意見。同學之間自由開展讀、聽、評活動,是鍛煉和提高朗讀、聽讀和評價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但在教學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問學生一些問題時,學生并沒有像我所預設的那樣回答,我在引導他們時,雖然學生的回答接近我的教學設計,但同時也有點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后要多聽課,多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動手做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北師大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前面認識三角形、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結合認識、了解、拼、擺數學圖形游戲——七巧板,來鞏固認知幾種平面圖形的特點,并利用七巧板創作出獨具個性的新圖形。本節課我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了以下幾點:
1.寓教于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司空見慣的玩具中發現、探索新的知識,從而使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活動活而不亂,是我在上課之前一直思考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上給七巧板——這個學生都比較熟悉的朋友“說話”的`機會,大大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興趣,使得他們重新認識七巧板,發現七巧板與所學圖形的關系,并通過獨立思考及與人合作,完成各種圖形的拼、擺,教師只是在其中起了協調、引導的作用。當學生個人的拼、擺活動無法獨立完成時,他們自然會主動去與人合作,自然能體會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從而自動放棄或改掉封閉、固執、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點。
2.注重學科間的滲透,關注學生的發展。新的學科理念是: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展的媒介。本節課中學生對于七巧板組成的敘述、問題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說故事拼圖形,以及對于個人或小組作品意義的闡述講解等等,都是在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3.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把教材上簡單的模仿拼圖:魚、蠟燭、小船,設計為“出題拼圖”,因為這些東西對學生來說太熟悉了,學生完全可以獨立拼出來。結果正是如此,學生所拼出的圖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還要形象、生動,并且種類很多。在最后的自由拼圖活動中,學生的思路完全打開了,各種各樣的設計令人驚嘆。于是,這節課便像學生想像的翅膀,無限地伸展……
動手做教學反思4
《大家動手做條龍》是人美版美術教材初一年級上冊第3課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我力主讓學生成為能動的主體,尊重他們的想法,塑造他們的自我。我希望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索,如在制作前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制作中探究方法,在展示中闡述目的,雖然是在我的帶領下探索和總結,但是也讓學生成為探索和總結的主要實施者,進而在以后讓探索和總結成為思維習慣。雖然過程很困難,但這不能成為永遠的阻力,這是生命的一個必然的過程。
在課堂上以四個大的環節:
。1)龍的知識與民俗、龍的造型特點及其立體構成的概念;
。2)課堂實踐;
。3)展示與評價;
(4)啟迪與升華,
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從生活入手,漸漸過渡到美術,使學生的思維漸漸靠近本學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自己的思路,讓學生參與到概念的'總結與歸納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他們的語言來得到規律性的信息,根據他們的回答做總結欣賞,充分體現在現代教學中,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輔助與支撐的原則,在動手操作中檢驗學生讀圖看圖的能力,營造一種團結合作的空間和情境,使學生學知識、用知識的同時,體會審美和創造的樂趣,進而使學生明白龍是與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的事物,
作為中國當代的中學生應該把了解、學習、傳播民族文化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身處社會變革中,應該留守一塊溫暖而博大的心靈家園,在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我們是黃河的兒女,我們是炎黃的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無論走在世界上的哪一個角落,都要以我們的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增光添彩,為中華巨龍畫龍點睛!
動手做教學反思5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后,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么?”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后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一定全是對的。 教學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在今后不斷探索與改進的地方,如:沒能準備相應的實驗材料,讓學生動手實踐獲得知識;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簡;如何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當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時,如何有效地引導等。
動手做教學反思6
《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
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質疑的問題: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我在教學中抓了語言文字訓練。如理解“漫出來”,讓學生給“漫出來”找個近義詞,再從生活中舉例子。語文源于生活,把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理解“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這句話中的“光”字,老師讓學生換詞讀一讀,促進學生語言內化。有個學生想到“總”,還有想到“只”。
不足之處:在生字詞的教學中復現太少,生字詞要采用意義識記方法,從“音形意”三個方面抓。低段語文的生字教學應該放在重要位置。缺少讓學生整體感知的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給學生提示詞。還有就是課時劃分不夠合理。教學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在今后不斷探索與改進的地方:如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簡;如何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當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時,如何有效地引導等。
動手做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伊琳娜對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感到奇怪。她動手做實驗,發現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朗志萬知道了,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眴l學生懂得對別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做做看。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這是為什么?”兩個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講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氐郊以趮寢尩膯l下動手做做看。實驗結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第三部分講第二天伊琳娜去問朗志萬。朗志萬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的重點是學習課文的第一、二兩部分,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應該自己動手做做看。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后,我讓學生找出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出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質疑,談談自己的體會,當學生對他的問題弄明白后,我讓學生找出朗志萬提問后,小朋友們的反應是怎樣的?讓學生知道其他小朋友深信朗志萬的話,而伊琳娜卻對他的問題有了疑問。這時我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來說說平時我們遇到問題時你是怎樣解決的?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然后進入教學的第二個重點環節,伊琳娜在遇到問題時她的辦法是什么呢?回家問媽媽。但是伊琳娜的媽媽非常了不起,她并沒有直接告訴伊琳娜結果,而是給了她一句有啟發意義的`話“不要光想,動手做做看。”
這句話對于我們學生來說也有啟發意義,因此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展開,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然后讓學生想象伊琳娜的媽媽會用怎樣的語氣和伊琳娜說話呢?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媽媽的鼓勵下,伊琳娜動手去做了,但是結果卻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這時我重點抓住“哎呀,和朗志萬說得不一樣,水漫出來了!币痪渥寣W生猜測伊琳娜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并且讓學生帶著這種驚奇驚訝來朗讀這個句子。最后我設計的一個話題是從伊琳娜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在學生自由說的基礎上,給學生一點積累的東西。“聰明人聽到一次,思考十次;看見一次,實踐十次。”這句格言讓學生來體會并積累。最后通過老師創設的一個情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伊琳娜在得到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結果之后,越想越生氣,她一定會去向朗志萬再問問題的,他們之間一定還會發生有趣的事。從而使矛盾達到最深化,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疑的好素材。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
動手做教學反思8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后,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么?”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后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
孩子開始說了,有人說:“朗志萬是故意提出這個問題的,他很會教孩子!
“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也可能有錯誤,我們要動手做做看,看看他說的是不是正確。”“我想到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边@是明說的,這孩子真的是看書看多了,語言的感覺特別敏銳。我把他說的這成語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說說記記。
“我想到了我們上學期學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沒有動手試試看,小猴子才是動手做做看的!焙牵⒆舆會聯系舊文,聯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發言的澤,說他真會讀書,想得真好。小家伙高興得紅了臉蛋。
……
趁熱打鐵,在孩子的議論中,再讓孩子讀書。
了解了朗志萬,我開始引導孩子說說伊琳娜,你認為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要讓孩子說出來,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孩子有的說她是個好問的人。有的說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有的說伊琳娜不隨便相信科學家,敢和科學家對質。有的說她是個愛動手做做看,善于實踐的人。還有的說她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議論中還是找課文句子讀,一次一次的讀課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讀讀課文,讀完了,我拿書上合作伙伴的話問孩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嗎?她會對朗志萬說什么?”唯說:“她會說,朗志萬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學家的話,要相信自己親手做的!北蛘f:“她會說,謝謝您,朗志萬先生!睍f:“她會說我誤會了,對不起,朗志萬先生!薄爩W生這么說,我知道他們都能夠理解課文了,可是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了什么?我問孩子說:“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教室里沉默了一會兒,終于有只小手舉起來,“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動手做做看!边@是課文中的,能夠延伸到我們實際的生活嗎?終于我們的煒說他看百科全書時好象看到書上有錯,就和媽媽一起做做看,驗證對嗎。“這是說,書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要多請教別人,動手實驗來判斷是不是正確的!庇裾f到她媽媽,她媽媽教她很多知識,可是有時侯媽媽也會有錯誤,我們應該找實際來說明。終于聽到了,我趕緊接著說是呀,我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會教我們,可是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試著實踐來判斷。我把話鋒一轉,“老師也一樣,我覺得我雖然教你們,可是也一樣會有錯誤,同學們就經常幫助老師,如果有錯誤,我們很多同學都曾經幫助過我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對長輩說的話要學會思考,學會用實踐來證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點,我有灌輸之嫌,可是也只能夠這樣了。最后留有個問題,朗志萬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學家?讓孩子回家查找資料。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來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同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朗志萬,是個物理學家,是愛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夠查出來嗎?這個故事對于伊琳娜來說,媽媽和朗志萬對事的態度給她留下了深深的影響。
晚上自己細想,我這堂課上是不是話多了,讓孩子讀的時間不夠。問題是就那四個大問題,分在課堂的不同時間,可是沉浸下來讓孩子讀,品的余地不夠?這么說過去,如果孩子沒有傾聽,真的只是走過場罷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時候,傾聽是很重要的,傾聽是學會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動手做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折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一、經歷觀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基本圖形的基本性質。
教材中主要是通過折紙對簡單的圖形剪一剪、拼一拼,體會一個圖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圖形,同時加深對圖形本身特點的感受,滲透了“對稱”的思想。
二、強調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教學時,學生自己動手折,剪。并交流和展示了自己的折法,學生了有了親身感受,這不僅為正式地學習圖形的性質奠定了基礎,同時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發展了空間觀念。親身實踐遠比只是看一下要獲得多得多的'對圖形的“洞察”。
三、鼓勵多種方法
在學生折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動腦思考,用多種方法進行折疊,如把一個正方形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學生折出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對邊對折,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角對折,也有兩種方式。實際上只要通過正方形中心都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兩個一樣的部分。
不足之處:在折紙的過程中有個別學生沒有跟上,速度較慢。在平時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動手做教學反思10
《動手做》這節內容是讓學生認識圖形的高,并會利用數學用具畫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來完成,主要采用折、剪、拼、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的活動中認識圖形的高,并能獨立完成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教材出示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一個最大的長方形木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前面學習過的割補法,完全明白了“剪”和“拼”的辦法,但是讓學生說出剪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說出理由有一定困難?但是可以通過借助長方形的特點,讓學生明白角應該是直角,重點理解:垂直。學生在經歷了高的產生過程,對高的感知深刻許多。接著讓學生在圖形中辨認高,并同桌互相說一說,誰是誰的高,讓學生明白高與底的對應關系。
在畫高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銳角三角形,畫單獨的一條高還比較容易地就畫出來了,但是要求學生畫三條高,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學困生。如果當一個三角形或者平行四邊形,把位置稍微旋轉一定的角度,學生無論從認知方面還是從表象都不能很好的`去畫出相對應的高,或者說畫出的高不是很標準。課堂上,當學生獨立畫圖形的時候,我巡視發現:有的學生在做圖時沒有明確的方法,或者合理靈活的使用作圖工具,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沒有標上直角符號,個別學生明白要畫直角,但是不會畫,仍然打了直角符號,但卻不是直角,還有在頂點處畫上直角符號的孩子,種種現象說明學生對畫高掌握很不理想。
我一直在思索:小學生,甚至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特別是空間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在這過程中,需要老師從概念上入手,方法是著力點,明白畫高的步驟,還應該建立學生對圖形的空間認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實際教學中,我大膽鼓勵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盡量多的嘗試失敗與成功。
今天下午我發現有兩個學生一直對于畫高不理解,我通過很多種方法:有課堂上的演示,有優生的輔導,有自主反思,結果效果都不是很好。然后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有想到真的是疑問三不知,看來學生是真的對高沒有建立模型。這個時候我想到了:方法,步驟。我讓學生從正面面對的那條底邊入手,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底邊對齊,然后平移至頂點,畫出頂點到底邊的垂線(即高);直角三角板不動,將三角形作業紙移動,直到另外一條底邊正對,這是按照剛剛的方法繼續畫出高;同理畫出第三條高。通過這幾個步驟,學生終于能完全正確畫出三角形的高。
動手做教學反思11
學生喜歡用七巧板拼各種圖案,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去拼各種圖案,并能根據自己拼的圖案說出自己的想象,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動手操作有困難的學生先學會觀察,讓他們先認真觀察圖案特點后再去擺一擺,在動手中家長和老師多給他們幫助和指導。在課上讓孩子們發現七巧板與所學圖形的關系,并通過獨立思考與人合作,完成各圖形的拼、擺,教師只是在其中起了協調、引導作用。本節課還注重學科間的滲透,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展的媒介。課上可以讓孩子們講述七巧板的組成、問題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說故事拼圖形,以及對于個人或小組作品意義的闡述講解等,這些都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從批改作業的情況來看,有學生模仿教材上簡單拼圖:魚、蠟燭、小船,有的孩子拼出的圖形比教材上所列出來的還要形象、生動,而且種類很多,在這項課下拼圖活動中,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各種各樣的設計也出乎了老師的意外。
動手做教學反思12
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于創造’!秳邮肿鲎隹础肥潜締卧氖灼n文。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郎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么。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學家郎志萬的真正目的。
我講的是 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我會寫”九個生字,并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如下四個問題: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什么?
。3)小朋友對他提出的問題有什么反應?
(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因為課后讓學生預習了課文,課堂上,我采用教師范讀課文的形式,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課文中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穿插學習了生字,這樣有機地把課文與生字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系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
推理等抽象思維較差,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明白:科學家的話,也都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緊緊抓住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精心設置了三個小實驗。實驗一: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塊,讓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取出石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二: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塊,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取出木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三: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條金魚,學生仔細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取出金魚,觀察水位又有何變化?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我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個步驟。
通過實驗,學生明白了動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時,對課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魚太小,實驗效果不及前兩個實驗效果明顯,其次,學生沒能親手做做這個實驗。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知識容量較大,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朗讀課文。
在有限的40分鐘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全部完成,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以后,我會更加注重這方面,讓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動手做教學反思13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班級現有20人,男生9人女生11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足,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夠.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教學內容分析:
“底和高”是在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以此來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課時內容以直角以及垂直為知識基礎,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為認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成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作為認知情境,展開自主活動,讓學生主動積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把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做成一長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等相關活動,找到高這條特殊線段,體驗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設計圖紙
。襟w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王師傅想利用它做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大家愿意幫這個忙嗎?
生1:是不是可以把這塊木板鋸開,然后拼起來?
師:可以的,但鋸的次數應盡可能少一些,最好只鋸一次。想一想,應從哪里鋸開呢?
出示活動要求:
①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仔細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
、诤托〗M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W生思考、設計,然后小組交流。)
動手做教學反思14
動手做(一)這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的第二節課,學生在第一節已經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通過折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本節課是一節可視性、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來進一步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它無論從內容的選材上還是表現形式上都給人全新的體驗。針對新教材,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標準》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課堂當中,整堂課都以學生喜愛的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充分的參與中去感悟,去體驗。
引入部分我首先讓孩子們欣賞幾幅漂亮的折紙作品,問孩子們喜歡折紙么?今天我們就到紙工樂園去玩一玩!這么多的折紙作品,其中還有一架小飛機,瞧,它飛來了。這時我拿著一架紙飛機演示,提出問題:“如何讓這架飛機飛得又高又平穩呢?”孩子們會想到讓飛機的兩邊對稱,也就是完全一樣。板書“完全一樣”。接著我拿一張長方形的紙,演示如何把一張紙折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其實在生活中,把一個圖形變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是非常有用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通過動手做的活動好好研究一下。板書“動手做(一)”。整個引入部分巧妙的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興趣是最重要的,本節課的引入這部分我比較滿意。
新授部分我設計了兩個大的環節,圖形大挑戰和創意大比拼。圖形大挑戰第一個活動是把正方形折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孩子們拿兩個正方形獨自完成,他們想到了兩種方法,這時我演示最難的分成兩個梯形的方法。但是在上課中我折偏了,分成的兩個梯形沒有完全重合,這時我馬上想到讓孩子們嘗試一下,能否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有的孩子很快就成功了,然后我提出問題“怎樣折才能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呢?”用PPT演示,橫著折與豎著折折痕的共同點,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這四條線都經過正方形中心點。總結出來只要經過這一點的直線都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教材中對于梯形的方法沒有要求,鑒于我們學校的高度,在這里我設計了梯形的這部分,效果很好。圖形大挑戰第二個活動是把三角形、圓、長方形折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要求每個孩子先獨立折,再和小組同學交流,最先完成的小組優先匯報。這部分孩子們興趣濃厚,長方形想出了分成兩個小長方形的方法,有了剛才正方形折成梯形的經驗,孩子們又想到了把長方形折成兩個梯形的方法。把長方形折成兩個三角形孩子們沒想到,我演示后孩子們都能接受。學生匯報完后,我用PPT總結四種圖形的方法,直觀簡潔明了。
創意大比拼這一環節我首先演示了笑笑拼成的一個大三角形,讓孩子們猜是由哪一個圖形變的,孩子們想到是正方形,然后我讓孩子自己演示把正方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再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接著再拼回正方形。淘氣用這兩個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讓孩子們動手拼。淘氣和笑笑一起拼出了長方形,兩個人合作用四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出更多的圖形,還有更多的驚喜。孩子們非常興奮,也很想挑戰,兩個人一組,嘗試更多的圖形。教材中只要求兩個三角形,這部分我加大了難度,要求用四個三角形拼,孩子們在嘗試的時候遇到很大的挑戰,經歷了很多次失敗的嘗試,但是經過孩子們的努力,拼出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梯形,很好的達到了目的。我讓孩子們把這些圖形在黑板上拼出來,給大家展示,但是沒有讓孩子們講一講自己是怎么拼的。最好還是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今后我會注意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多表達。創意大比拼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在一張彩紙上用不同的圖形拼出一副美麗的圖畫!孩子們興趣高漲,開動腦筋,進行大膽的設計,在公開課前的試課中,每個班都有幾組能完成一副美麗的圖畫,本節公開課,九個小組都在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出了精彩的作品,全部都展示在了黑板上。這部分比我預想的還要好!看來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好好的引導,能讓孩子們感興趣,孩子們都能學到很多知識!給我們很多的驚喜!
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積極自主的思考。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拼一拼的活動,充分的發揮了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每個學生在有了自己的獨特的創意后又去觀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結晶。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這也是我第一次公開課嘗試活動課,收獲了很多,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繼續努力!我會繼續加油,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動手做教學反思15
教學中,我們常常強調多讓孩子動手操作,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直觀、更便于孩子理解抽象的知識。
北師版一年級下冊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圖形后,安排了三個動手做的活動,讓孩子用學過的圖形、七巧板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些活動中隱含了學生今后學習需要掌握的一些探索圖形奧秘的方法,如對稱思想等。
教學中,我設置了變魔術的情景,讓孩子們成為魔術師,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變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孩子們興趣很濃,跟著老師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操作。正方形對折變成兩個一樣大的長方形,也可以變成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孩子們都為自己的發現高興。隨之,老師的總結就應該跟上了,但是沒有把握好時機,讓小結的`最佳時機給錯過了。教學中的閃光點往往在于抓住一些孩子的細小動作或語言,延伸出奇妙的數學知識來,而我錯過了,讓孩子們動手操作了,最后得到的僅僅是淺層次的動手而已,沒有很好的與數學思維結合,下次課還需要復習鞏固了。
【動手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動手做教學反思04-05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04-05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0-19
《動手做做看》說課稿01-03
動手做美食的說說03-05
動手做做看說課稿01-06
自己動手做美食的說說11-01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的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