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1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分析:“分子熱運動”選自九年級物理人教版第十六章第一節,是學生已經對物質的組成及分子運動情況等宏觀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情況下,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探究學習,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但由于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探究,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類比的方法組織教學。為實現物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了解和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代科技,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列舉擴散現象在生活中的有關實例及其應用。
由于本節知識與技能要求較低但內容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討論為主,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運用討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提出問題──進行類比──形成假說──分析推斷──實驗檢驗──得出結論”為主線的思維程度進行教學,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學情分析:學生在“多彩的物質世界”中,已經對物質的組成及分子運動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情況,并在化學課中已經知道了擴散現象,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擴散現象也有了較深的印象,但對于分子的運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并不十分清楚,通過大量的實驗本節課通過大量的實驗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②能夠識別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解釋擴散現象。
③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④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②通過觀察演示實驗使學生知道,物體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激烈。
③通過將分子間作用力與彈簧的彈力類比,使學生了解分子間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交流學習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②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2.難點:
①理解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現象進行解釋。
②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大體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間作用力的特點。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器材:花露水、酒精、醋、廣口瓶兩個、二氧化氮氣體、玻璃瓶兩個、玻璃板一塊、燒杯兩個、開水、冷水、紅墨水、乒乓球兩個、彈簧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復習提問:
①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由原子組成。②原子的結構?
③固體、液體、氣體分子的排列各是怎么樣的?由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指導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看到的(區別被風吹起的灰塵和花香)2.創造情境:
①教師把提前準備好的酒精和醋,分別先后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辨各是什么液體?
②教師用黑色塑料袋包著花露水在學生間邊走邊倒出,讓學生猜是什么?由學生感受,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學生猜出后表揚,然后提問為什么能聞到香味)
3.教師引導:
“怎么樣判斷瓶子里裝的是什么液體?”
“是什么從瓶中跑出來,讓我們聞到了酒精味和酸味?”“我們能聞到香味,但不是同時聞到的,,對于這個現象,同學們有什么問題”
教師提出解釋:酸味、酒精味、香味等的分子從容器中揮發出來,向各個方向傳開來,進入到鼻子,就會聞到,通過實驗驗證氣體分子的運動。
4.引入課題:分子熱運動
(二)、擴散現象
1.教師演示:二氧化氮氣體的擴散現象
讓學生細心觀察玻璃瓶中氣體顏色的變化
啟發學生思考: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氣,它是怎么進入到上面的空氣中的?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分子在運動著,二氧化氮分子與空氣分子進入到對方瓶中,這是分子運動的結果。
提出問題:“氣體分子能運動,液體分子能運動嗎?”
“怎么樣通過實驗驗證液體分子能夠運動?”
2.教師演示實驗:把幾滴紅墨水滴入燒杯的清水中讓學生觀察,并請學生解釋原因。再讓學生列舉幾個液體擴散的例子。
3.啟發:固體分子會運動到其他物體嗎?
舉例:長期放煤的墻角會變黑。
4.講述:
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接觸時,彼此能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氣體、液體、固體都會發生擴散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
5.提出問題: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師演示實驗:把幾滴紅墨水分別滴入冷水和開水中,讓學生觀察現象并說明分子的擴散現象與溫度的關系?由實驗引出“熱運動”的概念。
且得出,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三)、分子間的作用力
1.提出問題:既然分子在不停運動,固體、液體分子為什么不會飛散開,而總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體積呢?
“為什么氣體和液體很容易分隔開?而大多數固體卻需要用較大的力?”“為什么壓縮固體和液體很困難呢?”學生舉例
啟發猜想:分子間存在力的作用
教師演示實驗:把彈簧的兩端系上乒乓球,讓學生感受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來說明分子力的作用特點。根據學生對擴散的理解解釋:分子間存在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經離得很近的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并類比彈簧連接的小球間作用力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四)、課堂小結
引導組織學生回顧本節學習內容,讓學生列舉擴散現象在生活中的有關實例及其應用,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并對本節學習情況進行簡單評價。
(五)、練習
書本第126頁練習第1.2.3.4題
(六)、作業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并解釋:
1.氣體、液體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固體則不能2.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3.物體溫度達到0°C時,分子的運動就停止4.固體分子之間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5.蔗糖能溶于水,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
六、板書設計板書:
第一節
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接觸時,彼此能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
2.擴散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3.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分子的熱運動。溫度越高,熱運動就越劇烈。
4.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七、課后反思
由于分子比較小,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分子運動比較抽象,本節課通過實驗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分子運動的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演示實驗,結合生活實例,是學生對分子的運動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為后面的內能等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級第十六章的第一節課,教材首先介紹了分子的大小,然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擴散現象出發,通過推理去探索微觀世界。依次介紹了分子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經過說課和課堂教學的演練,已經初步成型,對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有了一些體會,其中感受最為強烈的幾點,希望能夠繼續鞭策自己進一步提升教學理念。
一、巧設問題情境,輕松引入新課
通過設計的一個小活動(讓學生辨別三杯看似相同的液體),讓學生說出所選擇的辨別方法,大多數同學會說靠“聞味”。通過生活中的擴散現象,使學生從宏觀角度出發,讓學生感知到宏觀現象可能與微觀世界密切相關,從而過渡到新課內容,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通過推理來感知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利用輕松的活動引入,使學生自然地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注重學生研究問題方法的培養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在探究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關系時,保證熱水和涼水的質量相同,滴入的墨水等量,體現了控制變量的思想。由于分子和分子運動的'微觀性,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需要應用轉換法,通過對宏觀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
三、體現新課程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
體現課改理念,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本課教學中,兩次將教材中演示實驗改為分組探究實驗,創設了具有民主性、平等性的課堂氛圍,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參與到課堂中去。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分析、討論為主,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問題---猜測---驗證---結論---創造---發現。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
在設計分子間存在引力的實驗方案時,考慮到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盡量避免統一要求,采取分層次、多方位的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同學,篩選不同難度的實驗,以適應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在課堂練習環節,同樣注意到分層次教學,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習題供同學們選作。
五、信息技術與物理學教學整合恰當適中
作為本章的第一節內容,是學生在學完宏觀物體的有關知識后,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探究學習,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但由于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探究,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為主,以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為輔組織教學。
因為二氧化氮氣體有毒,進行演示實驗學生難免會有心理負擔,采用視頻的方式,既真實又形象。水與硫酸銅溶液擴散需要幾天時間、金與鉛的擴散實驗更是需要幾年時間,這是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成的,通過flash動畫和視頻進行展示加強學生對液體和固體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的理解。這樣把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起到了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這些色彩鮮艷,聲像并茂的動畫同時刺激了學生多種感覺器官,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化解教學難點。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實現,又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計劃,使教學過程能夠按照預設的思路前進。特別是對本節課中無法進行實驗的理論知識,多媒體課件教學更是凸顯了其極大的優勢。再者,利用多媒體技術代替演示實驗的操作,還可以有效的控制課堂節奏,因為物理實驗的很多因素可能會導致實驗現象的不明顯,實驗時間的無法控制,而多媒體課件則完全避免了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學時間能夠有條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鐘才能出現明顯物理現象的實驗,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瞬間實現,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3
1.本節課作為本章的第一節內容,是學生在學完宏觀物體的有關知識后,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探究學習,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但由于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探究,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為主,以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為輔組織教學。
2.為加深學生對擴散這個常見現象的'探究興趣,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紅墨水在水中擴散的實驗。同時為實現物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了解和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代科技,所以讓學生列舉擴散現象在生活中的有關實例。
3.本節需要考察的知識與技能內容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分析、討論為主,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以“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為主線的思維過程進行教學,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4
1、把學習目標不出示,目的在于學習目標一出示,就把一些問題的答案在沒有學習時就告知了學生。而是在學習小結時以填空的形式出現。我認為應該是可取的。但在另一些學科上就不以這樣做。我認為這樣是可取的`.
2、知識學習上分兩塊,擴散現象和分子間相互作用。自學完書的內容后就完成學案上的填空。
3、改變了實驗探究的做法,而是先接受知識,后用實驗來驗證。感覺不是太好.
4、教學流程感覺還是完整的,一節課的內容也完成得還好。 存在的問題:
1、分組合作學習不到位,與平時要求分小組學習養成習慣不到位有關。
2、缺少點評環節。與教師平時不常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有關。
3、教學流程稍顯不自然。與教師準備不充分有關。
4、一個驗證實驗沒有準備好。這是硬傷。
5、使用導學案和電子白板時,要把電子課件依據導學案做簡單一些,在電子白板上展示。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5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中,已經對物質的組成及分子運動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學課中已經知道了擴散現象,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擴散現象也有了較深的印象,但對于分子的運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運用
在進行“分子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的探究中運用類比、推理、論證的方法。
具體做法
1.在研究分子運動規律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推論、實驗、現象,引導學生自己的出結論。
2.用到的研究方法:類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小結,培養總結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討論自行進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小結。
不足之處在于,在提出分子熱運動這一觀點時應該是讓學生多舉例子,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記憶起來會更深刻,理解的也會更好。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6
一。本節課作為本章的第一節內容,是學生在學完宏觀物體的有關知識后,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探究學習,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但由于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探究,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為主,以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為輔組織教學。
二。為加深學生對擴散這個常見現象的探究興趣,教學過程中設計了:
學生動手實驗:
1)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
2)紅墨水在熱水和冷水中擴散的實驗。
2. 教師演示實驗:
1)二氧化氮氣體和空氣之間的擴散實驗。
2)硫酸銅溶液和清水的擴散實驗。
3)兩鉛塊相吸實驗 。
三。 為實現物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了解和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代科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列舉擴散現象在生活中的有關實例。
四。 本節需要考察的知識與技能內容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分析、討論為主,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運用“觀察?實驗?探究?創造?反思”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為主線的思維過程進行教學,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本節課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分子運動情況及擴散現象有更具體、清晰的了解,在相關部分設計了多媒體課件。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7
整節課的教學氣氛很好,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親自動手實驗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了理論來源于實踐的科學道理。課堂中,進行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樣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活,記得牢。但也有一些后進生不敢主動參與動手實驗,回答問題也不夠積極,今后一定要想辦法激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探討解決問題的勇氣。同時,今后的教學中也盡可能的多運用多媒體,最大最好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效率效果最大化。
【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DNA分子的結構教學反思10-05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11-17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9-28
教學反思06-30
《分子與原子》說課稿01-13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優秀08-30
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