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反思1
今天給學生們講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課,本節課主要說的是DNA是遺傳物質的例證,有倆個實驗,一個是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的小鼠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還有一個是噬菌體的侵染實驗,本來是倆節課的內容,一節課說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一節課說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計劃的挺好,本節內容倆節課輕松的說完,但我講課講快了,有些東西也沒有和同學們說清楚,也沒有留給同學們思考的時間,課上存在很多問題。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問題。一是,在上課之前,我對自己信心滿滿,認為自己一定可以講好這節課,這節課很好講,沒有什么可以說的。其實我錯了,我并沒有對學生有個詳細的了解,沒有做學情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是不夠了解,可以說是我根本就不了解學生。下次再上課,多對學生了解了解,以他們的進度,能接受的程度去講課。二是,我講課的速度太快了,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感覺這完全是我一個人的課堂,沒有學生什么事情,我很快的就把課給講完了,該說的也么有說,也不管學生能不能理解、接受,沒有留給學生時間,給他們一節課灌輸了大量他們不懂的東西。下節課,一定要慢下來,整體的速度都要慢下來,慢點講課,慢點說話,什么都要慢一下,要讓學生適應一下,以學生能接受的速度講課,把新知識,新東西給學生。三是,我感覺整堂課都是我在說,我也給學生留問題了,也讓學生思考了,但我并沒有給學生機會讓他們來回答,還不等學生回答,我就已經把答案給說出來了,這樣不行。還有我也讓學生回答了,也引導學生說了,但接下來我就不知道該怎樣說了,不知道該怎樣去點評,不知道怎樣去銜接。四是,我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我不知道用怎樣的話去連接到下一個知識點,每轉換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是很生硬的,不自然,過渡銜接很不好。五是,我講課太啰嗦了,講完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又給學生重復了幾遍,還都是用說的,學生聽聽的就會把他們給繞蒙了。我應該多用用板書,多在黑板上寫寫畫畫,雖然我也有用到PPT,但是有PPT還是不夠的,我還是應該要用黑板,在黑板上多寫一些東西,PPT只能作為輔助我的一個東西,我不能把它當做我要講的東西。六是,我不能照著PPT上的`東西來說,我要有自己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說,用最簡單的語言,還得把話給表達清楚了。七是,我還應要有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隨時的調整我的課堂進度,隨時知道該做什么,該怎樣做,把握好一節課的時間,利用充分了,不要剩余太多,也不要拖堂。
總而言之,我這節課講得很是不好,和我自己想的不一樣,通過我講的一節課,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的諸多問題,還是準備的不夠充分,沒有準備好,一些情況、問題都沒有想到。雖然我這節課出了很多問題,但我是不會放棄的,我會繼續努力,繼續完善我的課堂,爭取下節課我能上的更好,我能與學生愉快的相處一節課,學生聽得懂,學得會,我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會為我這個目標加油的,努力的,我要做到我的課一次比一次更好。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反思2
隨著疫情形式更加的嚴峻,我們的教育工作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這學期對于社會,對于家長,對于老師,甚至對于學生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對于我們這些從來沒有過網絡授課經驗的老師來說,也是一次挑戰。
對于今天的網絡授課,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反思如下: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節內容,學生已經學完了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清楚了染色體在遺傳中所起的作用,而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質構成的,從而提出問題,到底誰才是遺傳物質,教材通過兩個經典實驗: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我在設計本節課時以自主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我主要采用支架式的構建主義的教學方法,充分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先創設情境,通過展示動圖和視頻介紹科學家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在學法上,讓學生去發現,去建構知識,用書本上了解的經典實驗的原理以及過程轉化為自己設計實驗的基礎,并尋求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完這節課后,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令人滿意的,基本達到了我的預期目標。但在某些方面還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借鑒。
1、由于上網課的課堂時間較短,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多,沒有讓學生很好的完全投入課堂學習中,提出的問題并沒有思考成熟。
2、因為學生初次接觸肺炎雙球菌實驗,以及網絡延遲,擔心學生們不能及時反饋問題,所以在教學上我語言組織稍顯啰嗦,從而浪費了部分時間。
3、在學科教育中應該進行德育教育,情感教育,不能單獨的說教,而是潛移默化,學生才能接受,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總結科學精神,這樣課堂不會枯燥。
4、由于是網絡教學,板書的書寫不夠工整,該寫在黑板上的重點知識沒有凸顯出來,課件中應該展示出來。
最后,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大環境下,我意識到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以及我自身的不足,從而應不斷提高教學技能,豐富自我,完善課堂中的細節,不斷學習和總結,盡最大的努力將最好的展示給學生。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反思3
第二章第一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共包括三個實驗,內容較多且較為復雜,對于基礎較弱的文科生來說需要兩個課時才能講完。在第一課時,我為學生們印發了學案,且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來說一說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由一則新聞,山東無出生證明也可憑親子鑒定落戶來引出DNA是遺傳物質,這樣就可引出所講內容。再由20世紀早期人們普遍認為遺傳物質是蛋白質而不是DNA引出人們對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重溫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分為體內轉化和體外轉化實驗。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兩個實驗中分別設計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自行探究完成導學案相應部分并用投影展示,相互糾正發現不足,得到正確答案和結論,最后做好總結并完成課堂習題。
這節課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肯定,但也存在一些瑕疵,先來說一說本課的優點。
一、教學觀念和教學設計比較新穎,整體的教學思路十分清晰,設計學生活動較多,且有小組成果展示,注重以學生為本。
二、準備充足,精心準備導學案,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并且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看到本節的.主要內容。教學制作精美,簡潔卻也富有美感。
三、合理的將多媒體、投影展示臺以及板書三者結合起來,使整節課能夠更加完整的呈現。
四、語言簡練、語調富有變化,教態大方得體等。
教師的建議也是十分正中要害,讓我聽完有醍醐灌頂之感。
一、在小組合作探究之前要有教師合適的指引,敲到好處的指引會使學生的討論更加有針對性。同時,也要注意學生在小組內的參與度,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提問時,教師要對問題的難度有合理的認知,哪些學生會,哪些學生不會,提問時先提問一個不會的學生,看他是哪里不會,這樣更能暴露大多數學生的問題。然后再找一個會的學生說出他的思路,教師做好總結、答疑。
三、做課堂練習時,盡量避免齊聲回答,齊聲回答時往往有學生渾水摸魚。要單個點將,并且學生回答后,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他對選項進行分析后再給出答案。因為學生往往對一些迷惑性的選項認知不清楚,不給答案而讓學生分析更易暴露問題。
聽課老師的建議都是多年教學經驗的結晶,我十分感謝老師所給的意見,也樂意運用在教學中,對教學方法作出改進,期待自己的成長,也期待下一次聽課!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反思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本第六章第一節內容,學生剛剛接觸到遺傳和變異的相關知識,對什么是遺傳和變異沒有感性上的認識,也無理性的認識,所以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學習與認知的過程中來,是教師上這節課的重要目標。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從指導思想、教學方法、學法及教學目標等各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支架式的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充分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先建立知識框架,在教師情景創設的引導下,通過介紹科學家的實驗(格里菲思、艾弗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以及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再通過小組間的協商、討論,以及從自己設計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并讓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和培養其科學精神。
在學法設計上,讓學生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用書本上了解的經典實驗的原理及過程轉化為自己設計實驗的基礎,并尋求答案。指導學生探索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知識目標,要求學生了解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及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然后通過歸納和比較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第二是能力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思考、探究的能力,以及初步學會實驗設計的思路及過程;第三是情感目標,主要要求學生學習科學家刻苦專研,勤于思考,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發現問題,探索奧秘,發表見解,能提高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并感到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
上完這節課后,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令人滿意的.,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在某些方面還達到了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借鑒。
1、只要教師充分創設問題情景,不管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我覺得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比如開始我就創設情景:假如我們都回到19世紀末,已經了解在減數分裂、有絲分裂及受精過程染色體是穩定有規律變化的,又知道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那到底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呢?請大家提供一個思路。這個情景創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大家積極踴躍舉手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2、在學科教育中進行德育滲透,情感教育,只要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潛移默化,學生普遍都能接受,并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在講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兩位科學家前后經過幾十年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后,請同學總結一個偉大的科學發現或者要進行科學研究需要具有什么樣的精神時,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從聰明的頭腦說到鍥而不舍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同學們深受教育。
3、要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方法,必須在每節課的教學實踐中進行貫徹和培養。這節課在研究了格里菲思的小鼠實驗后,我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學生充分開動腦筋,根據前面提供的思路,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我再讓其與艾弗里實驗進行對比,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其實驗設計能力。
當然,上完這節課后,我也感到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在上課過程中語言不夠精練,有些地方顯得重復和羅嗦;其次是提出問題后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較短,在學生還沒有考慮成熟,就急于拋出問題的答案或是解決辦法;第三是多媒體課件的顏色不夠鮮明,動畫不夠靈活,課件運用不夠充分。這些問題是我今后教學過程中應該著力改進的方面。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DNA的復制》教學反思07-30
DNA分子的結構教學反思10-05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教學反思11-13
教學主要事跡材料09-06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9-28
教學反思06-30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優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