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鷹學飛》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綜合提高語文能力。同時朗讀能力還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標志。如何讓學生體驗到老鷹對小鷹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小鷹學飛的刻苦,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在學習小鷹三次學飛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鷹的三次飛有什么不同?你體會到了什么?通過賽讀、挑戰讀、演一演等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由于我的提問給了學生更廣大的讀的空間,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因此,整堂課,我都以朗讀為主線,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
但整節課上完,總的來說比較流暢。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
1、課前我已布置同學們預習課后生字詞,但在朗讀時,我班還有個別同學讀詞不準。這點上我覺得以后在學習課文之前,最好還是以檢查預習生字的形式,花個三五分鐘,先把生字讀音解決了,然后再上課。
2、教師本身的語言還不夠簡練,以后我應多注意整理自己的教學語言,以便花不必要的時間,更讓課堂顯得更加成熟。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1~2年級階段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文中小鷹與老鷹各自語氣與心境對比很明顯,很適合孩子分角色朗讀。
在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塊,我是這樣做的:我先分別出示這三句話:“我已經會飛啦!”,“我真的會飛啦!”,“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再借提示語揣摩人物心情。我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這幾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時候說的`,小鷹的心情是怎樣的?第一、第二次學生都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小鷹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飛行,是多么的高興、得意。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語:“高興”、“喊”、“已經”、“真的”、“又”等,讀得異常興奮。第三次小鷹說的話和前兩次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指導孩子抓住“急促地喘著氣”,抓住兩個省略號,感受小鷹已經飛得很累了,同時感受小鷹的不確定。孩子們邊喘氣邊讀,讀得是惟妙惟肖。在指導孩子讀老鷹的話時,我引導孩子們學著媽媽的樣子來讀,感悟老鷹的循循善誘。
接著,我讓他們練習朗讀,加上動作表情,誰練得認真,就請他上臺表演。孩子們自找搭檔,個個進入角色,認真練習。他們在表演中,學生對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朗讀也更生動了!
表演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把他恰當地引入學習活動中,學生個個興致高昂,童真、童趣在表演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表演的同時也是學生讀中感悟,培養語感,陶冶情操的時候,可以說演是讀的內化。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3
《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全文共6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小鷹飛到大樹上面、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時,老鷹對它的教育。課文配有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教學中充分發揮圖畫的作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圖文結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思維、想象的拓展。另外,課文朗讀上,重點抓住重點語,指導學生朗讀。如第一次飛行,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語,再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小鷹自以為能飛到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算學會了,體會它此時高興、滿足的心情。有了情感的體驗,就不難體會文章內容,再來朗讀老鷹的話,就不難理解老鷹為什么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還差得遠呢”這句話的意思。
課文學習上,采用“以扶代放”的方法學習課文,因為課文層次很清楚,可以根據“飛行的次數”把課文分成三大段,重點指導第一大段(1~2自然段小鷹第一次學飛),注重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導讀第二大段時(3~4自然段小鷹第二次學飛),半扶半放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理解老鷹說的“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這句話的`意思。導讀第三大段時(5~6自然段小鷹第三次學飛),教師可適當放手。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使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了越往高處越難飛!帮w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顯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短促了,以及后來不肯定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的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
課文的最后是文章的一個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難度確實大了點,課堂中學生面露難色了,但一次的挑戰,可以給學生一次成長,所以,雖然后來有點吃力(學生、老師),但學生解決問題后的那種成就感還是能體會《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文中小鷹與老鷹各自語氣與心境對比很明顯,很適合孩子分角色朗讀。
在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塊,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借提示語揣摩人物心情。在對話過程中,作者很細心地給孩子們用上了很形象的提示語,方便孩子揣摩角色心理。如:當小鷹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它高興地喊起來:“我已經會飛啦!”老鷹則搖搖頭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碑斝→楋w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興地喊起來:“我真的會飛啦!”而老鷹又搖搖頭說:“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碑斝→楋w到了更高的地方,它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老鷹向頭頂上指了指說:“孩子,你往上看!”等等。我先出示提示語,讓孩子反復讀讀,進行理解。然后問孩子們:小鷹為什么高興?老鷹為什么搖頭?孩子們在理解童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正確解答。然后讓孩子們試著讀讀這幾句話,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小鷹的高興、滿足、得意和老鷹的心情。有些孩子讀得還是可以的,但是,我發現,沒有生動表情的輔助,孩子們盡管理解了,但是語氣就是達不到那種效果,后來進行提示語的引讀,朗讀效果好多了。
其次,憶平日生活想象表情動作。我問孩子們:平日里,當你學習取得好成績時,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孩子就是孩子,被問到了自己,勁頭挺足的,紛紛舉著例子告訴我。我又問:那你現在就是小鷹,當你能飛了,盡管只飛到了大樹的上面,你會怎么高興和得意呢?孩子們有的做著表情,有的做著動作,紛紛詮釋著自己理解的得意。嘿嘿,挺有意思!于是我讓他們就學著用小鷹的口吻得意地說這句話,加上動作表情。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豐富了,語言也到位了。后面的環節也是這樣啟發,孩子們經過一遍遍的朗讀,不僅把語句讀熟練了,同時感情也出來了。
再次,入境表演表達生動故事。最后的情境表演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我和他們一起表演著,我讀旁白,男生是老鷹,女生是小鷹。大家都進入了角色,玩得挺高興的。這種表演,讓孩子們更放開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在故事表演中的朗讀也更生動了!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4
九月二十八日,是我本學期的第一次教研課,也是師傅這學期對我的第一次指導,上完這篇課文,認識到了自己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接下來我說說對這節課的具體反思:首先,《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這是語文的一種體裁,但是很遺憾,由于我的疏忽我并沒有將這一知識教給我的學生。記得之前教研員曾說語文的教學一定要注重其本身具有的特點,而不是一味的去講大道理,在這一點上我一直做的不到位。對于童話故事的強調還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也是我的一個老毛病,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我的語速一直偏快,導致學生跟不上我的思維,還有就是聽課的老師也不是很容易跟上我的節奏,這一點是我在平時的課堂上就應該慢慢改正形成習慣的。第三,就是對文本的理解,備課,不是所謂的將教案設計出來就結束了,而是要吃透文本,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每個字,每個詞語想要表達的意思都應該是教師先弄懂,不然在課堂上會很容易誤導學生。比如,在這節課上,我對小鷹到底飛了幾次?是三次還是一次呢?我沒有自己深刻的理解;還有老鷹對小鷹說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到底是鼓勵的還是不滿意的?語氣是低沉的還是和藹的?這些方面我都處理的很粗糙不到位。第四就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這段教學不夠,也就是這篇課文的最后一部分,由于時間緊迫,我基本上是直接呈現給學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币苍S學生還沒怎么弄明白這幾個成語的意思我就已經結束這篇課文的學習,匆匆進入生字的書寫指導了。
所以,總的來說,《小鷹學飛》這篇課文的教授是比較粗糙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夠改正這些缺點,爭取進步。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5
師:瞧這只小鷹多刻苦,多勤奮呀。飛呀,飛呀,最后累得連呼吸都變急促了。(出示句子: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誰來讀一讀。
生:(讀,很平淡)
師:在這個句子里邊什么標點符號連用了兩次?
生齊:省略號。
師:它把什么給省掉了?
生:它把小鷹的呼吸聲給省掉了。
生:它把小鷹的喘氣聲給省掉了。
師:同學們把省掉的聲音補進去,再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放聲自由朗讀)
自評: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我通過讓學生發現和尋找省略號中省去的部分,讓其補充到朗讀中,使學生在通曉了課文內容之后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精講和品析。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6
較好地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教學中,從情境導入到導讀課文,到表演內化、拓展活動,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教學中用貼圖、充滿激情的話語、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十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整個教學環節關注著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說、演,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為了滲透閱讀的方法和對課文進行全面的欣賞,在此處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配上相應的表情動作,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創造性地再現課文,完成朗讀積累的任務。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理解四個成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
3、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虛心學習,不斷進取。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正音,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自由輕聲讀,讀通句子;
4、再讀課文,劃分自然段,思考小鷹在學飛過程中一共說了幾次“自己會飛了”,是怎么說的?
5、指名分自然段讀,思考小鷹說這些話時到底學得怎樣?老鷹怎么回答的?
二、學習小鷹第一次試飛(第一、第二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小鷹飛到大樹上)小鷹怎么說?〈體會“高興”、“喊”、“已經”等詞的含義〉讀出高興的語氣。
2、老鷹是怎樣回答的?老鷹為什么這么說?感情讀老鷹的話(親切、和藹)
3、齊讀、男女分角色讀。
三、按上述方法,帶著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二次試飛(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鷹怎么說?
2、老鷹怎么回答?
3、老鷹為什么這么說?
四、同樣帶著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三次試飛(第五、第六自然段)。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再交流朗讀。
教師注意重點詞的'理解。
“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用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越往高處越難飛。
“飛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快而短促地喘著氣,可讓學生來表演,體會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練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快而短促了。這時,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小鷹用肯定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學生表演朗讀。
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小鷹看到更高處“還有幾只鷹在盤旋”,“盤旋”是環繞著飛的意思。這說明鷹還可以飛得更高,也就是說,飛行的本領是沒有盡頭的,因而學習也是沒有止境的。
五、朗讀全文。
1、齊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讀。
3、全體起立,自由表演讀。
六、聯系實際談體會:
小朋友,你們在學習新本領時,也像小鷹遇到過困難嗎?你們是怎么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談體會。再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挑兩個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教學反思:
在講《小鷹學飛》時,我先讓學生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然后按照小鷹第一次飛行、第二次飛行、第三次飛行的順序進行“串講”,中間用巧妙的聯結語進行過渡,這樣安排,既簡潔又實用。安排好大體框架后,剩下的環節就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感悟課文了。分析課文,不是解剖課文,而是讓學生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把握課文,在講小鷹的三次飛行時,我都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從宏觀上感悟小鷹是否會飛行,以及小鷹每飛一個高度時的心情,再讓學生通過讀書,找出最能體現小鷹心情和小鷹不怕困難繼續向上飛的詞句,從微觀上感悟小鷹的心情以及小鷹的精神。低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在分析課文時,不能講的太多、太深,而應該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感悟到課文中所蘊藏的人文精神,然后再讓他們通過個性化朗讀把他們自己的感悟讀出來。
《小鷹學飛》這一課,可學的精神很多,例如,虛心好學、不能驕傲自大、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學無止境等等,每一個學生學了這篇課文都能讀出些其中的精神。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書中的精神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得。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8
低年級在閱讀教學時,也要注意進行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二課時復習完詞語后,我向學生提問:課文中的小鷹一共學了幾次飛行?每一次都飛到了什么高度?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分鐘,圈出有關詞語。學生大多數能找到第一和第二次的飛行高度,可是第三次就有點找不準了。聰明的孩子找到了“白云上面”。我反問:第三次小鷹到底飛到了白云的哪兒?能說得準確一點嗎?終于有孩子說出了“白云下面”。
我幫助他們總結:有時候,課文中找不到現成的詞語做答案時,我們就應該動腦筋思考一下,這樣才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鷹第三次飛行時的.內容時,我先請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想想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小鷹學習很努力?圈畫有關詞語。許多孩子找得很準確。其中學習“急促的喘著氣”時,我讓學生試著“急促地喘著氣”來說說小鷹的話,我運用生活體驗,并示范朗讀了幾次,效果還不錯。不過對于第六自然段中老鷹說的“孩子,你往上看!”這句話,我只是一帶而過,其實這句話在這個氛圍中有很多種含義,有表揚、鼓勵、希望……因而老鷹的這句話也并沒有好好指導朗讀體會。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9
一、激發興趣,促發閱讀樂趣
《標準》關于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閱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出示圖片,讓學生在以往認識的基礎上對老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看到老鷹鋒利的鉤爪、敏銳的眼睛,感受老鷹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再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老鷹的飛行本領產生敬佩之情,既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又為后來體驗小鷹學飛時永不滿足作情感的鋪墊。
二、啟發思考,促進閱讀能力
這篇課文語言雖然淺顯,但卻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如何讓學生理解感悟呢?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0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語文課本《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語言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小鷹三次飛行時不同的心情。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結合圖片、動畫,再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小鷹當時高興、滿足的心情;在教學第三段時,又通過朗讀,抓住“又高興、喊、真的”等詞語體會小鷹此時自滿、得意的神態;在第五六段時,讓學生抓住“鼓起勁、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急促地喘著氣”讓學生體會小鷹在老鷹的兩次教育下,已經有點謙虛了,對于自己是否會飛也存在疑問了。經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讀準語氣語調的方法,邊讀邊悟,以悟促讀。第二抓住小鷹三次學法,引導學生明白文中的道理。讓學生看著板書,回想小鷹三次學飛時說的不同的話以及老鷹的話,體會到小鷹在不同的.高度時的態度以及老鷹的回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明白小鷹在老鷹的教育下,變得虛心好學,明白學習是永不止步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永遠前進,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但是在教學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我注重以讀促悟,但在教學環節中,沒有進行學法的指導,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實在復習完詞語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問:課文中的小鷹一共學了幾次飛行?第一次學得怎么樣?然后提醒學生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的變化,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品位,老師還可以適當地補充、引導、糾正。特別是小鷹第三次飛行時說的話,只引導學生知道人在什么時候會“急促地喘著氣”,并沒有讓學生試著“急促地喘著氣”來說說小鷹的話,個別指導不到位。還有一點是老鷹的話“孩子,你往上看!”對于這句話,我在備課時也沒有在意,只是一帶而過,其實“孩子”這個字在這句話,這個氛圍中有很多種含義,有表揚、贊許、夸獎、希望、安慰、高興、滿意……因而老鷹的這句話也并沒有好好指導朗讀。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1
執教完《小鷹學飛》第二課時后,我認真聽取了劉春梅主任和二年級各位老師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就整堂課的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做如下反思:
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我將教學目標設置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小節;半扶半放指導三、四小節;演讀五、六小節。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勁”、“急促地喘著氣”等詞語,學會用“已經”說話。
3.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反思一:應適當進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一、二小節時,我讓學生邊讀邊劃出小鷹和老鷹的第一次對話,然后抓住“我已經會飛啦!”這個關鍵句讓學生體會小鷹飛上大樹后的心情,引導學生做一只高興的'小鷹,讀好這句話,從而讀好老鷹與小鷹的對話。教材三、四小節與一、二小節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讓學生學著學習一、二小節的方法去學習。但是,在學完一、二小節后應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比如:該如何邊讀書邊劃出對話?教師適時進行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
反思二:句式對比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時,我采用男女賽讀、小組賽讀的方法,試著放手讓學生朗讀。這一環節設計有些粗糙,如果能對重點句子“我真的會飛啦!”加以指導,設置兩個對話即“我已經會飛啦!”和“我真的會飛啦!”的句式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小鷹從“已經”會飛到“真的”會飛的心情變化過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更好。
此外,在學習課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時,我設計比較兩個句式“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來讓學生體會省略號的意義,感悟小鷹說話喘氣,上氣不接下氣的那種累。如果換成三個句式的比較:我已經會飛啦!”、 “我真的會飛啦!”和“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小鷹心情的變化,為接下來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反思三:朗讀指導應落實到每一位學生。
教材中的重點對話如:“我已經會飛啦!”、 “我真的會飛啦!”和“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這些句式,可采取開火車的形式撒網式指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這樣就不局限于個別學生,便于教師掌握基本情況,扎扎實實將朗讀訓練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學新手,我需要不斷學習和刻苦鉆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課當成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學中教、在教中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學能手。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2
執教完《小鷹學飛》第二課時后,我認真聽取了師傅奚校長和二年級各位老師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就整堂課的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做如下反思:
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我將教學目標設置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小節;半扶半放指導三、四小節;演讀五、六小節。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勁”、“急促地喘著氣”等詞語,學會用“已經”說話。
3.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反思一:應適當進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一、二小節時,我讓學生邊讀邊劃出小鷹和老鷹的第一次對話,然后抓住“我已經會飛啦!”這個關鍵句讓學生體會小鷹飛上大樹后的心情,引導學生做一只高興的小鷹,讀好這句話,從而讀好老鷹與小鷹的對話。教材三、四小節與一、二小節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讓學生學著學習一、二小節的方法去學習。但是,在學完一、二小節后應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比如:該如何邊讀書邊劃出對話?教師適時進行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
反思二:句式對比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時,我采用男女賽讀、小組賽讀的方法,試著放手讓學生朗讀。這一環節設計有些粗糙,如果能對重點句子“我真的會飛啦!”加以指導,設置兩個對話即“我已經會飛啦!”和“我真的會飛啦!”的句式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小鷹從“已經”會飛到“真的”會飛的心情變化過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更好。
此外,在學習課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時,我設計比較兩個句式“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來讓學生體會省略號的意義,感悟小鷹說話喘氣,上氣不接下氣的那種累。如果換成三個句式的'比較:我已經會飛啦!”、“我真的會飛啦!”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小鷹心情的變化,為接下來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反思三:朗讀指導應落實到每一位學生。
教材中的重點對話如:“我已經會飛啦!”、“我真的會飛啦!”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這些句式,可采取開火車的形式撒網式指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這樣就不局限于個別學生,便于教師掌握基本情況,扎扎實實將朗讀訓練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學新手,我需要不斷學習和刻苦鉆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課當成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學中教、在教中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學能手。(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3
《小鷹學飛》這篇童話,清晰的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的好題材,簡短的篇幅留下了豐富的聯想空間,簡單的語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本課我主要從分角色朗讀和說話訓練入手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融入童話角色。
童話世界中太陽是位老公公,花兒會微笑,小鳥能唱歌……所以《小鷹學飛》這篇童話中的小鷹和老鷹不光有飛翔的動作、語言,還有表情、語氣和心情,且隨著小鷹一次又一次地學飛,角色的表情、語氣和心情是不斷發生變化。在朗讀時只用到課文中直接給出的語言和動作,要想真正融入童話角色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時,我除了不斷提醒學生“你就是小鷹”“你就是老鷹”“把你的翅膀打開,飛起來。”,讓學生產生角色意識外,還讓他們在朗讀中體會小鷹和老鷹的表情、語氣和心情。當學生體會不到時,就用語言進行引導“小鷹覺得自己真的會飛啦,都飛過了高山,變得更高興了,都有點?”這樣一引導,學生都能體會出文中兩個“高興”所代表的不同心情“開心、驚喜”和“驕傲”,能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角色的情感,更好地進入體會角色。
在朗讀時讓學生加上飛行的動作,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能增加他們的朗讀興趣,也有助于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但由于自己在設計課件時沒有考慮到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熟悉度不夠,沒有將課文內容完整地呈現出來。所以當他們的雙手脫離了課本開始飛翔時,朗讀就變得困難了,他們在朗讀和飛翔中徘徊,導致加動作反而使朗讀效果變差了。吸取了本次的教訓,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考慮得更周到些,在解放學生雙手的同時要讓學生眼中有文,才能不至于手忙眼亂。
二、角色朗讀,體驗不同的角色感受。
之前在教學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時,我一般采取學生男女集體分角色或同桌分角色或小組分角色或師生分角色朗讀。這次在討論這一課時,蔣老師談到她是讓每個學生自己整體朗讀《小鷹學飛》的三部分內容的,也就是在朗讀時學生既是小鷹又是老鷹,還要讀好旁白。這些話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總覺得學生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存在問題,具體問題又說不上來,原來是因為之前的分角色朗讀方法并不理想,導致學生總是代入了文中的一個角色而忽視了其他角色。因此當學生需要自己獨立朗讀全文時,就不能讀出其他角色的感受來,就不算掌握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分角色朗讀課文就是要學生能夠讀出文中多個角色的不同感受,在朗讀全文時能夠成功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基于這樣的觀念改變,我在教學本課時,我也采取了讓學生將《小鷹學飛》的三次學飛都完整地朗讀給同桌聽,獨立完成課文的分角色朗讀,體驗不夠的角色感受。但由于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分角色同桌對讀形式,部分學生對這樣的朗讀要求還不太熟悉,本次課堂的朗讀效果并不理想,可見,在今后需要更加明確要求,多加訓練才行。
三、關注細節,提高朗讀效果。
《小鷹學飛》這篇課文中標點符號的運用非常的巧妙,尤其是小鷹第三次學飛時說的話“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用到了省略號和問好,理解了省略號的含義并結合前文的“急促地喘著氣”以及最后問號所代表的詢問背后的虛心,就能更好地讀出小鷹第三次飛行后的語氣、心情和狀態,就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
四、續編文本,加深教育意義。
學完了課文內容之后,我讓學生進行續編課文:小鷹第四次學飛。小鷹看到白云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旋,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能簡單的說出小鷹也想飛到白云上面,想要學會盤旋的本領,還會繼續往上飛等等,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就能自然引出童話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能讓學生懂得要像小鷹那樣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4
語文教材《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同時。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我抓住以下三點展開教學:
一、示范引領,培養語感。
學生的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最重要的就是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這篇課文以對話形式展開,特別適合分角色朗讀。不過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不太能分清人物的語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先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人物的語言,這樣為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做好鋪墊。然后緊緊圍繞人物的對話以讀為主,緊扣“已經”“真的”“總算”等詞深入體會小鷹不同的心理活動和心情。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和學生演讀示范,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小鷹急促地喘著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的情景,再通過孩子們小組內分角色表演,進一步體會小鷹的心情。最后,讓學生表演朗讀,這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也是對文本的理解性閱讀。把自己當成小鷹的同時,也從小鷹的身上學到了只有不斷努力,才能越飛越高。通過孩子主動參與,角色體驗,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吸收的過程,實現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交流、邊讀邊演中理解詞語,朗讀感受,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中培養語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
二、品詞析句,想象補白。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痹诮虒W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小鷹的好學,我抓住“拼命”“盤旋”這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補充文章空白!靶∨笥褌儯绻闶切→,你是怎樣拼命向上飛的?”有的孩子說:“翅膀累了,也不停下來,繼續向上飛!庇械恼f:“累得滿頭都是大汗,還在向上飛……”這樣的補白,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了學生合理的想象,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拼命、盤旋”等詞的意思,再放到句子中進一步朗讀體會,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文章的內涵,即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三、圖文并茂,激發興趣。
直觀的形象更容易吸引孩子。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除了用多媒體課件以外,還用了大量的簡筆畫進行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始導入時,我根據學生回答,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對大樹、高山、白云進行了簡單勾勒,直觀形象,一目了然,也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和準備。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參與近來,我還準備了老鷹和小鷹的圖片,根據故事發展,請學生動手把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最后,當小鷹看到還有幾只鷹在盤旋時,利用多媒體顯示場景,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總之,整個課堂都我都以學生先學,小組互學為主,交流時教師進行點評、引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交給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得更深入,讀得更充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5
在教學這一課時,開始認為孩子是不是不能說:“學無止境”,但后來“學無止境”一詞是學生自己說的,真是讓人沒有想到啊!這一課的教學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1、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小鷹學飛學了幾次?媽媽分別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小鷹是怎樣做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我把課文改了改:
師:有一個孩子跟著媽媽學知識,他學習了一個詞語,就高興地叫起來:“我學會知識了!眿寢寭u了搖頭,說:“()。”
。ㄒ陨侠ㄌ柌糠肿寣W生接著說。)
師:孩子又跟著媽媽繼續學習,他學會了寫一個句子。他又興奮地說:“我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眿寢層謸u了搖頭,說:“()。”
師:孩子又跟著媽媽學習,學啊,學啊,學會寫詞,寫句,還能寫一篇長長的作文了,/youer/他說:“現在,我總算是個有學問的'人了吧?”媽媽沒有說話,把他帶到了圖書館,說:“孩子,你看!焙⒆酉蚯翱慈ィ匆娏耸裁矗克苊靼讒寢尩挠眯膯?
4、你明白了什么?
孩子們說了許多頗有道理的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說了些什么吧:
學無止境;要向小鷹一樣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一山比一山高;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永遠不能驕傲;學習就要堅持不懈;學習要持之以恒……
你還真別小瞧了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噢!我為孩子們而驕傲!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03-20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5篇03-19
小鷹學飛作文10-22
《小鷹學飛》說課稿01-10
小鷹學飛說課稿(9篇)01-02
小鷹學飛說課稿(精選10篇)08-30
小鷹學飛說課稿9篇01-02
小鳥學飛作文03-06
知了學飛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