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4-11-09 04:56:49
  • 相關推薦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

  除法豎式與原來學的加、減、乘法豎式完全不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怎樣讓學生自然地記住除法豎式的順序,并把余數寫下來呢?是我課前不斷思考的問題。上課時我創設了學生最喜歡的棒棒糖情景,我手里有6根棒棒糖,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根?學生回答后追問:現在我手里還有幾根棒棒糖?怎樣表示?學生一看非常清晰是0根棒棒糖,用6-6=0表示。于是我又追問,除法橫式的道理我們懂了,除法豎式會寫嗎?學生有的預習了,會寫;有的“自以為是”的認為除法豎式與加法、減法等的豎式相同。于是我先讓孩子自己試著編寫除法豎式,發現全班沒有一個人寫對,大多數都寫成了加減乘的豎式模式。即使有的學生知道除法豎式和別的不一樣,也沒能完整的寫出。這時我故意神秘地說:“小朋友敢于利用學過的知識大膽嘗試,很好!但是,很可惜,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我們學過的幾種豎式寫法都不一樣,想學法嗎?”此時學生充滿了疑問,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都被充分激起,也有了自主探索的要求。

  我出示了除法的豎式格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除法豎式與橫式的聯系,以及這些數是怎么來的,并讓學生互相說一說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第一次接觸除法豎式,提出了好多問題,又剛好是豎式要學的重難點所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要比單純的“告訴”效果要好的多。同時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如在教學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數3相乘得到的”。同學們互相影響,最后能把話說得既完整又正確。又如在討論“0”是怎么來的時,同學們的`興趣就很高,說得很好,最后一個同學說得非常完整,(由于學生受了分棒棒糖這一情景的影響,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根棒棒糖,是2×3的積,0是原來的6根棒棒糖減掉分掉的6根棒棒糖,老師手里一根棒棒糖也沒有了,就是0)。從學生的匯報交流中,我體會到孩子們對算理理解的非常透徹,從練習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正確率達到95%。

  通過這節課教學讓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對于學生不容易接受的難點要事先設計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2

  本課一開始出示情境圖,寫出除法橫式,我就直切主題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除法豎式,馬上就有學生“自以為是”的認為除法豎式與加法、減法等的豎式相同,我就追問他們,是這樣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我出示了一個完整的除法豎式,學生很驚訝,啊,是這樣的啊,他們發現原來除法的豎式是與乘、加減有區別的、是特別的。學生產生了疑問,激起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也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要求。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從而讓學生去發現除法豎式與橫式的聯系,以及這些數是怎么來的,鍛煉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學生之間互相啟發,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數3相乘得到的”。同學們互相影響,最后能把話說得既完整又正確。我覺得在一開始直接給出了橫式和豎式,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豎式,了解豎式,便于學生分析、發現知識規律,避免給學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識印象。教師適時引導,讓其探究。

  在練習時出現了一些錯誤的現象,如在寫豎式時學生數位沒有對齊,有些同學把一位數的商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有的同學把除數和商的位置寫反了,于是我把這些現象進行展示。讓同學們判斷分析、訂正,既對新知鞏固練習,加深了同學的印象,又起到同學互相幫助的效果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3

  這節課主要學習例3,即除法的豎式計算,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知道除法有兩種:

  1、沒有余數的除法;

  2、有余數的除法。

  例3的第(1)題講的是沒有余數的除法,在學生讀題后首先判斷這題是不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如果是,又是什么樣的平均分,由題目的第2條信息"每4個放一盤",明確這一題的確是解決平均分,說詳細點就是知道總數和每份數,要求份數,應該用除法解決。確定了方法,學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學生列出的橫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介紹豎式的知識,首先,豎式的運算步驟,第二,確認被除數、除數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豎式中第2個12是怎么來的,具體表示的是怎樣的數量。第四,0是怎樣得來的?它有表示什么?結合題意,豎式中第2個12不是總數,而是在每盤放4個蘋果的情況下得出3(商)盤可以放12個。0則是總共的.12個蘋果與分掉的12個蘋果的差,表示12個蘋果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有了第(1)題做鋪墊,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第(2)題,讓學生自己探求的豎式,再想一想豎式中每個數的意思。學生匯報后,比較(1)(2)兩題的豎式,看看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題小蘿卜的話給出了一種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個5,所以商2。這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算式中商和余數的單位不一樣,具體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做練習時,學生剛學習除法的豎式,還不太熟練,尤其在做完第1題,緊接著做第2題時,有很多同學不知道4÷2的豎式怎么算,是因為過于死板的記憶知識,將沒有余數的豎式當做有余數的豎式計算。通過第2題可以知道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中求商的第二個方法——看除數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數最接近的積,再和總數相減求余數。第4、5兩題先明確題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問題,能列出算式和豎式,知道豎式中每一個數的是怎么得來的,根據情境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這堂課豎式對于學生比較復雜,一堂課過后發現很多同學仍不能明確豎式的寫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和理解。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4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如何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是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余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并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現它,并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定的理由。最后,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并掌握這種計算方法。我先出示了例題,并讓學生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在擺的過程中我通過問答的形式將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學生清楚的理解,并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列豎式計算這個除法算式。在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將豎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學生列的很準確,讓他們將式子呈現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的形式比較出優缺點,知道豎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這么表示缺步驟。并將每個數表示什么弄清楚。

  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

  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

  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5

  本節課《除法豎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除法的豎式,雖然學生已有加法、減法和乘法豎式和口算表內除法的經驗,但是學生對除法豎式是陌生的,除法豎式的格式和加法、減法和乘法豎式是完全不同的。同時,本課學習的除法豎式學生都能口算得出,但是要讓學生體會除法豎式在以后解決復雜的除法算式是有用的。

  生活中個別學生已經接觸過除法豎式,因此教師出示相應的除法豎式,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問題,說說這些數是哪來的,鍛煉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因此,本節課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算法,更要理解算理。在教學中,讓學生介紹了6÷2=3的豎式中各個數表示的含義,也讓學生說出豎式的計算過程。但是每一步都做的不到位。首先學生對除法豎式的含義說的不完整。6÷2=3是把6根小棒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到3根,也就是分掉了6根小棒,正好分完,一個也沒剩下。而且理解除法的含義不是讓個別學生會說就行,關鍵在于讓每個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含義,不能以偏概全。而且教師應該板書除法豎式的步驟:一除;二乘;三減,突出除法豎式的算法。42÷7要強調商6寫在個位,可讓學生根據含義來理解:把42根小棒平均分給7個人,每人得不到1捆,得到6根,所以寫在個位上。這樣學生才真正理解了除法含義,并能利用含義來克服教學難點,商要寫在哪個數位上。

  教學中,由于時間分配得不合理,學生只能做6÷2=3和42÷7=6兩道豎式,而且教師并沒有事先預設學生會犯的錯誤。所以在課堂上,只是呈現了商6寫在十位上的情況。教師應該留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并且出現“漏橫線的;除數和商寫錯位置的;商寫成0或者漏寫橫式得數等錯誤情況”,讓學生判斷哪里出錯,從而提醒自己在列除法豎式的注意點。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6

  今天的教學很順利,書本上安排的題目的量的確不多。所以我把時間花到讓學生表達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時間,上下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要說:今天的課我上得很舒服,學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題1之后,學生列式進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視的時候發現,在復習了商不變的`規律之后,有學生還是采用了老方法來做,沒有簡便。我就讓他上黑板板書,然后和簡便的算法進行比較。得出:這樣計算是可以的,不過就是比較麻煩。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給了我們檢驗簡便計算是否正確的一種方式。學生聽著,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二、爭論

  到例題二900÷40時,我還是讓學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學在橫式上把余數寫成了2.正打算著重強調呢,學生們倒也眼尖,一看見了就馬上舉手發言,說:余數應該是20,又有學生說:余數就是2.班中的意見馬上分成了兩派。我讓認為余數是20的學生說說理由。說得很好。

  方佳凱:余數是20,因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個十。

  袁林麗:余數是20.我用了簡便計算后,用原來的豎式進行了驗算,得出余數是20.

  楊謹僑:余數是20,我也是驗算的。不過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的。

  第一題例題的滲透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到這兒為止,許多學生就開始自覺運用驗算了。到此,我就順勢把驗算的過程講了,通過驗算得出余數是20.

  現在,我發現,我們班學生在課上有話是敢講的,有不同的意見是敢說的,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進行爭論。甚至有時當我一不注意出現口誤的時候,他們也會當堂進行糾正。

  所以,今天的課我上得很舒服。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7

  如何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是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余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并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現它,并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定的理由。最后,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并掌握這種計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題,并讓學生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在擺的過程中我通過問答的形式將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學生清楚的理解,并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列豎式計算這個除法算式。

  在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將豎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學生列的很準確,讓他們將式子呈現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的形式比較出優缺點,知道豎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這么表示缺步驟。并將每個數表示什么弄清楚。

  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8

  學習完之后,我沒有按照課本順序講方向的認識,而是接著帶孩子們學習了表內除法一單元的知識點。這一周講了兩個信息窗的知識,關于除法算式的列法和算法對孩子們來說已不是新的知識點。除法豎式的列法,是本周學習的一個全新知識點,對于我這個第一次講這個知識點的老師來說,也是全新的挑戰。準備上這節課之前,我翻閱了教參,教材以及各類習題,還在網上查閱了關系除法豎式書寫順序的教學,關于書寫順序教法不一,有先教“廠”的,有先教寫被除數的。權衡了一下各種說法,我決定按照除法算式的讀寫順序,教寫除法豎式的書寫順序,即:被除數、除號、除數、商。.......。

  周四上的這節課,第一節是8班的課,做完一定的復習,我讀出一個算式15÷3= ,讓孩子們自己列出豎式,孩子們很自信地告訴我他們會,我說那就列豎式吧。孩子們一邊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列出豎式,我轉著去看,看了一圈,孩子們列出的豎式都是與加法、減法、乘法豎式一樣的,我知道孩子們產生了知識的負遷移。待孩子們寫完,我問他們你們覺得自己寫的對嗎?孩子們依舊很自信地告訴我:對。我沒給予任何否定或者肯定,只是告訴孩子們,打開課本80頁,自己去找一找書上的除法算式,比較一下自己寫的跟書上的一樣嗎?孩子們打開課本認真地看,沒有一點聲音,我知道這時在孩子們的心里應該是有了已有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矛盾與碰撞。接下來,怎么幫助孩子克服這一矛盾,怎么讓孩子理解除法算式的`奧秘,我似乎還欠缺一些經驗。

  在教授書寫順序時,8班我說的似乎多了些,課后我短暫地反思了一下,快速地做出調整,在接下來7班教授這一過程中,我則抓住了孩子們好奇喜歡探索猜測的特點,每寫一個步驟之前,先讓孩子們猜測我會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被我引導著很快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接下來我們一起做了練習。這節課在7班上,孩子們積極性高了許多,思維也處于活躍的狀態,師生融洽而活躍,感覺不錯。

  同樣的一個知識點,稍變換一下教法,會收獲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只要能找準切入點,能找準孩子們的心理。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9

  除法豎式課上完了,而應該反思的東西卻很多。

  不足:

  一、老師對小組交流的要求上不到位。

  在小組交流上,教師沒能提出針對這節課內容而獨特的交流要求,而只是讓學生別忘記了說想法,對每一節課都亂適用的要求,其實,課后反思,在小組交流上,應該有兩點應該指出的,一是交流時,要說清除法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也就是怎樣寫除法豎式,只有會說才能會寫。二是交流時,課前小研究的四道題,只要關注1、2題就可,第3、4題不在全班展示交流,只在小組對答案就可以了,這樣既有效節省了有限的教學時間,又能把重點突出,難點緊抓,我想,這樣的課堂就不會出現,直到下課時,孩子們有一部分同學仍然是一種茫然的表情,一種不感興趣的狀態了,我們的課堂時間就那么一點點,而只有抓住學生的課堂才能真正地發揮其效用。

  造成以上狀況的原來在于教師認識不到位,安排就不可能到位。我們在備課時,常常考慮的東西不夠多,沒能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在課前我只是估計到了對于除法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然而,卻沒能更細節化的研究會出現的狀況和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我們的生本課堂的關鍵在于小研究,而在生本課堂上的運籌帷幄也是一個極端重要的環節,其實,認真思考好我們每一次課前小研究的小組交流環節的具體要求才是我們成功的第二步。

  二、教學中的細節問題處理不得當。

  在田字格中如何寫除法豎式應該作為一個重點和難點,而我卻作為一個輔助環節,內心里明知是難點,可卻在行動上采取的是一種被動應對的態度,是一種遇到情況再解決的想法,而不是預先就考慮到,不是進行提前預設,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們總是因為教師的反應遲鈍,行為滯后而帶來不應有的不知所措,課堂中的主人是學生,而要想使課堂擁有靈魂,需要的卻是一個智者般的教師,我們是參與者,更重要的.是我們決定課堂是否真正地有效,決定課堂是否充滿生命力的關鍵,不能因為生本就忽視了教師的作用,更不能因為生本我們就成為了思維的矮子和行動上的懶惰鬼。沒有了教師也就沒有了課堂,什么生本課堂、高效課堂就都成了一句空話而已。

  考慮周全之處:

  小研究的設計上不同內容區別對待。除法豎式給出了現成的格子,乘法豎式時不應該給出現成的格子,不同內容不同的要求,把重點放在關注學生怎么書寫除法豎式上,無疑是讓學生學會除法豎式的關鍵。記得在設計乘法豎式小研究時,我畫出了現成的格子,致使學生展示時,無話可說,根源在于,乘法豎式除了在符號上與加減法不同外,寫法是可以仿效的,所以現成的格子無異于多此一舉,限制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手腳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除法豎式的寫法完全與前面不同,如果也采取那種讓學生隨意寫的方法,必然讓孩子們無從下手,我們的小研究也就失去了它實際的作用,因此,在此次小研究的設計上,我畫出了格子,并且指出了被除數、除數、商、以及6乘4書寫的位置,這樣有效地讓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學生必然會想,應該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呢?促進了學生的思考。

  學生展示時出現的情況,這個小組在展示上出現了有一個問題沒有承擔的情況,分明就是在小組交流時沒做到充分而考慮周全,我和同學們一起指出它們的不足,也讓同學們警醒,要想展示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小組交流時做到語言周到準備充分,才能讓全班展示有條不紊,一節成功的生本課其實真的很難,它需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0

  除法豎式的認識和計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位數(或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簡單口算數除法的基礎上一步探討的。基教學重點是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而了解豎式中各部分含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學生布置會場擺花盆的情境圖。在校園的一角擺放著一些盆花,一個小朋友說先搬15盆花,另一個小朋友問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安排這幅情境圖的目的;一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激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欲望;二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擺花盆的活動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通過本次備課活動,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新授部分除法豎式的寫法教學時,講解上比較混亂,思路不太清晰,容易導致學生的思路混亂,對新知識掌握不扎實。我覺得我在這點上是需要注意的。在講解時,我將意義和寫法混在一起,導致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覺得在上課時,我還是有必要將一個個知識分開來,分別講解清楚。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教學除法的豎式計算,教學時我先復習了加法、減法和乘法的豎式寫法,然后教學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再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一位數)。從現實情境引入,列出除法算式后教學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由于除法豎式與加、減、乘法豎式的格式不同,再加上計算過程中涉及除、乘、減三種運算,所以在教學時我直接呈現除法豎式的正確寫法,讓學生來觀察,并且與加、減、乘法豎式進行比較,再比較討論中,學生進行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強烈的意識到除法豎式與加、減、乘法豎式的不同之處,對除法豎式加深了印象。

  而后我再結合現實問題中的具體內容講述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計算的實際意義,有助于學生對豎式寫法的理解和識記。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2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是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會用小棒擺一擺得出結果,而這節課主要是關于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掌握試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數比除數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本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

  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會表內除法以及會用豎式計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所以,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安排了2道除法計算題和4題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列豎式計算,和說一說幾乘幾最接近幾又小于幾來,這樣既鞏固舊知,又為后面的學習做充分的鋪墊。

  在學習11÷3之后,又及時利用課件將其與12÷3進行比較,讓學生自主溝通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在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明確各注意點,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速度,使計算教學變得枯燥無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計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二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創設了“分鉛筆”和“做游戲”的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數的意義,理解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聯系平均分東西時最后剩下的“不夠再分”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規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三、在教學中要合理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把握生成資源。

  計算教學中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學中我敢于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如在寫豎式時學生可能會看到被除數是幾,下面就寫幾;可能會把余數直接寫成0,也可能會由于商試小了導致余數比除數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中生成的這些資源,并安排了“小小醫生“這一環節,展示各種錯誤現象,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在互相幫助中,糾正錯誤,鞏固新知。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良好。但是僅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就能保證每個孩子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接下來的練習就是逐步修整的過程,針對個別孩子要做單獨輔導。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3

  除法豎式該按怎樣的順序寫?為什么要這樣寫?在除法豎式教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對于直接利用口訣的除法,豎式不僅顯得復雜,而且豎式的作用也很難讓學生理解,學生學習除法豎式存在哪些困惑呢?

  怎樣讓學生自然地記住除法豎式的順序,并把余數寫下來呢?其實,除法豎式形成現在簡潔的書寫格式,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改進逐步完善的過程。我覺得采用拿來主義,遺棄了寶貴的完善過程,直接將智慧的結果——“除法豎式”作為一種“書寫格式”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顯然是不利的。

  算理講解,也許對于教師和優等生是可行的,但還有更多的學生只能是不懂裝懂。即使那些優等生,明算理之后,諸多疑問還是無法消除,而除法豎式的價值在有余數除法中容易凸顯,為此我大膽將二下簡單的有余數除法滲透到本節課中,課堂上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學生學習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我先拿了6個磁鐵,讓學生在黑板上平均分成2份,接著要求學生用語言把分磁鐵的動作表示出來,

  學生說得很好:把老師手里的6個磁鐵平均分成了2份。

  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學生說6除以2等于3。寫出的豎式是形如加法的豎式,這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且對于沒有余數的表內除法,豎式寫成此種形式學生沒有覺得不妥。

  接著出示7個磁鐵,要求學生平均分成2份,

  分后追問:剛才分掉幾個磁鐵,現在手里還有幾個磁鐵?怎樣用算式表示?

  學生答:分掉幾個磁鐵,用2*3=6表示,現在手里還有1個磁鐵,用7-6=1表示。

  誰能試著用豎式計算?絕大多數學生寫的豎式仍然形如加法豎式,但余數1不知寫在什么地方合適了。

  針對學生的困惑我加以小結:除法豎式非常神奇,能將分東西的過程完整地記錄下來。接著邊分磁鐵邊板書除法豎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時我及時介紹豎式中像“廠”的符號表示除號,被除數和除數和商的位置。接下來我又問:下面的6是哪里來的?1又表示什么?

  (由于學生受了分磁鐵這一情景的影響,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個磁鐵,是2×3的積,1是原來的7個磁鐵減掉分掉的6個磁鐵,最后剩一個磁鐵,也就是1)

  引導比較兩種豎式,學生體會到了除法豎式有別于其他運算豎式的價值,正確解釋6除以2等于3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學生能夠通過情景理解到這一層。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興,我覺得直觀地利用有余數的平均分更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對教材進行調整后,學生對本知識的學習比我預想的要好。

  通過這節課告訴我們:

  1、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要有預見性,對于學生不容易接受的難點要事先設計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要充分了解學生以學定教,要對課題的進行認真思考,發現學生欠缺的知識點在哪里,知道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研究問題的時候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這是學習能力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4

  這節課主要學習例3,即除法的豎式計算,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知道除法有兩種:

  1、沒有余數的除法,

  2、有余數的除法。

  例3的第(1)題講的是沒有余數的除法,在學生讀題后首先判斷這題是不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如果是,又是什么樣的平均分,由題目的第2條信息"每4個放一盤",明確這一題的確是解決平均分,說詳細點就是知道總數和每份數,要求份數,應該用除法解決。確定了方法,學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學生列出的橫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介紹豎式的知識,首先,豎式的運算步驟,第二,確認被除數、除數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豎式中第2個12是怎么來的,具體表示的是怎樣的數量。第四,0是怎樣得來的?它有表示什么?結合題意,豎式中第2個12不是總數,而是在每盤放4個蘋果的情況下得出3(商)盤可以放12個。0則是總共的12個蘋果與分掉的12個蘋果的差,表示12個蘋果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有了第(1)題做鋪墊,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第(2)題,讓學生自己探求的豎式,再想一想豎式中每個數的意思。學生匯報后,比較(1)(2)兩題的豎式,看看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題小蘿卜的話給出了一種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個5,所以商2。這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算式中商和余數的單位不一樣,具體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做練習時,學生剛學習除法的豎式,還不太熟練,尤其在做完第1題,緊接著做第2題時,有很多同學不知道4÷2的.豎式怎么算,是因為過于死板的記憶知識,將沒有余數的豎式當做有余數的豎式計算。通過第2題可以知道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中求商的第二個方法——看除數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數最接近的積,再和總數相減求余數。第4、5兩題先明確題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問題,能列出算式和豎式,知道豎式中每一個數的是怎么得來的,根據情境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這堂課豎式對于學生比較復雜,一堂課過后發現很多同學仍不能明確豎式的寫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和理解。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15

  根據上級領導的精神,我校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由我來跨年級執教三年級人教版的數學第三單元有“余數的除法”里的第一課時“除法豎式的認識”。在備這節課時,我做了很多課前準備的,也參考很多優秀教案和教學視頻,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一份教案并制作好課件。這節課的教學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正確寫除法豎式并計算,除法豎式的格式是最難列的豎式,步驟很復雜,如果單一機械的.記憶,錯誤率非常高。

  這堂課我采用從減法與除法的關系入手,將除法豎式的寫法每一步細化,形象化,深化。通過一個個形象的比喻使學生對除法豎式的各個部分有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要避免學生積不乘而直接把被除數抄下來的壞習慣,只有讓學生搞清楚為什么有這個積才可以。通過減去“3個5是多少?”這個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乘,通過與減法算式結合知道在算出積后要減,那么豎式最后一步部分就是減法,這里的減號不用寫明,因為算到這里就要算減法了,腦子中要知道這里相當于有個減號。

  在練習設計上,我還特別安排一些改錯題,如在寫豎式時數位沒有對齊,把一位數的商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把除數和商的位置寫反了,于是我讓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判斷分析、訂正,這樣既對新知鞏固練習,加深了同學的印象,能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能讓同學知道學習能互相幫助的效果。在教學中,我設計的問題比較精當,教學方法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上完這節課后,我的總體感覺是自己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教學模式比較傳統,各個環節細節的處理有待優化;在鞏固練習中,學生雖然會列除法豎式,但不是每個學生都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寫,只是照搬老師板書的樣子;我還是沒有很好的關注到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的學習情況的關注,各個教學環節的細節處理。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學習教參找準重點和難點,教學中要有效地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想辦法去把這些知識點講透講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掌握并運用好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除法豎式》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的豎式教學反思04-02

除法豎式數學教學反思03-15

關于二下除法豎式教學反思09-16

除法教學反思07-28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2-12

分數除法教學反思05-30

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08-29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08-15

認識除法的教學反思03-1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精品国产免费二区二区 |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