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借生日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借生日教學反思1
《借生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里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一只布熊給她并祝她生日快樂,小云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之間的真情。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多位長輩的精心呵護下無憂無慮地長大,生活對于他們來說是美好的,只要他們張口,提出要求,父母總是想盡辦法滿足他們,有時甚至是一些無理的要求。但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什么事情總是依著自己的性子、愛好來,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很多孩子都非常自私,在他們的心里,自己永遠是第一,沒有別人,更談不上擁有一顆愛心。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從來都是別人關心、照顧著他們,而他們也理所當然地接受著別人的關心、照顧,他們的愛心也就被淹沒了。而《借生日》一課中的小云和孩子們的年齡相仿,卻擁有一顆愛心,這不正好是一個好榜樣嗎?我為什么不能巧妙地利用這一課,去激發孩子們的愛心,讓他們的愛心顯露出來,并且發出熱、發出光呢?!
因此在孩子們朗讀過幾遍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問孩子們:“媽媽真的把生日忘記了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有!”“那媽媽為什么不過生日?”這一下有的孩子就說不出來了,于是我就讓孩子們談一談平時自己觀察到的媽媽在家里如何的辛苦和對自己的關心,于是有的孩子說:“媽媽每天照顧我們一家很辛苦,要做很多的家務。”有的說:“我的媽媽每天要上班,回來還要輔導我寫作業,很辛苦!”“媽媽不是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媽媽很忙,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們!”“真對,你談得真好!”我馬上肯定孩子們的這些想法。于是我又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二個問題上:“小云為什么把生日借給媽媽?”并以此展開小組討論。孩子們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愛媽媽”“小云關心媽媽”……“那我們呢?”我因勢利導,孩子們脫口而出:“我們也要愛媽媽!”“怎么去愛呢?是不是只有借生日這一種表達方式呢?”我又引導道。這時孩子們發言更積極了:“我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讓媽媽歇一歇。”有的說:“我要聽話一些,不讓媽媽擔心。”還有的`說:“我要自己做作業,讓媽媽可以休息一會兒。”還有的說:“媽媽生日的時候我要送給媽媽一件生日禮物。”、“我要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從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回答中,我終于使他們知道了愛,把愛的種子撒播在了他們的心靈深處,這不正是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所在嗎?
愿每一個孩子都能愛自己的媽媽!
借生日教學反思2
《借生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一只布熊給她并祝她生日快樂,小云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的真情。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記得在剛接手這個班的半個學期,學生們常常為了一張紙、先喝一口水……而爭吵不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從來都是別人關心、照顧著他們,而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著別人的關心、照顧,他們的愛心也就被淹沒了。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一定要讓他們的愛心顯露出來,并且發出熱、發出光。
我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預設使之與新課程理念相融合,使整堂課煥發出清新、自然、淳樸的氣息。但課后我卻耿耿于懷,有喜有悲,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體會:
1、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在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的時候,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媽媽是一個()的人。小云是一個()的孩子。”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再讀課文,我想這是再好不過又恰到好處的切入點。然而,我卻急著讓學生去分角色朗讀,不但沒有良好的效果,還大大的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沒有進行到底,是我失誤最大的原因。
2、另外,在達到高潮的時候,我卻浪費了難得的教學契機,錯過了引發學生感悟課文學會思考的機會,還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孩子的思維,傷害了他們的積極性。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課堂中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讀懂故事,從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尤其是從課文中產生問題,再回到課文中通過朗讀找答案的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4、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主動關心身邊親人的情感。
經過評課,在沒完成教學任務的第二課時,我以“小云為什么把生日借給媽媽?”展開小組討論。
孩子們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愛媽媽”“小云關心媽媽”……由此可見,孩子們的內心深處知道對大人應該有愛心,我非常高興。這時,我借此機會問:“以后在爸媽過生日時,你會怎么做?”此時一只只小手都高高的舉起來:“老師,等我過生日時,我也把生日借給媽媽,把生日禮物送給媽媽。”“我把媽媽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她。”“我給媽媽買我最喜歡的東西。”……可透過這些手,我看到一個學生坐在那里,一聲不響,那是我班生活條件最差的九令同學。我點了她的名字,她說:“媽媽說要在我過生日時,買一個文具盒送給我,可我怎么把文具盒送給媽媽呀?”我望著她那雙渴望得到幫助的眼神,心沉了一下,“那你就送媽媽一句話吧,大人不一定需要禮物的。”她頓時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我想說:‘媽媽──我愛你’”那聲音,回繞在教室的上空,回繞在全體同學的心中,我終于使他們知道了愛。
為了使學生小小的愛心能充分發揮出來,我進一步對學生進行了提問:“除了在生日時關心媽媽,還應該怎樣做呢?”李若水同學說:“我要學會洗衣服,減少媽媽的勞動。”“我要幫媽媽洗碗。”“我要學會掃地。”“我還要關心爸爸。”王瑋迪同學說。
是啊,生活中處處是教育,這應該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牢記的宗旨,應該堅持的教育原則。
借生日教學反思3
一年級上冊語文《借生日》是一篇內容新穎的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并祝她生日快樂,而小云得知媽媽從來不過自己的生日時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之間互相關心的真情。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
現在的生活環境好了,家里的孩子又不多,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受到了很多很多的愛,使得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記得剛開學的一段時間,學生們常常為了一張紙、先喝一口水等一點點小事而爭吵不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從來都是理所當然地接受著別人的關心和照顧,他們的愛心也就被淹沒了。
上課前休息時,我對班上學生的生日進行調查,沒想到才上一年級的學生竟然有一半以上記得自己的生日,說得有板有眼,有的雖然說不上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都記得自己的生日爸爸媽媽是如何給他們過的。
在教學小云問媽媽:“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媽媽說:“我忘了。”讓學生討論討論媽媽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時,全班同學竟一致認為媽媽是忘了。而在問媽媽為什么會忘記時,學生都說是因為媽媽工作很忙所以會忘記自己的生日。我接著問,為什么媽媽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卻沒有忘記孩子的生日時,學生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是家里的寶貝,很重要的,媽媽當然不會忘記。
借生日教學反思4
《借生日》這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一只布熊給她并祝她生日快樂,小云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的真情。感受課文中體現的母女之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現在的孩子得到的愛太多,因而也常常容易忽略身邊的愛。在這節課中,我想努力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及角色體驗來感受這份母女之愛,以此突破難點。
我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課文中有兩幅插圖,分別為媽媽送小云生日禮物和小云又把禮物送給媽媽的情景,從中體現出來的母女之愛又是本課的重難點,因此在備課時,我就從圖片入手,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進行說話練習,從觀察小云收到禮物后臉上的表情、動作等形象地感知小云對這份禮物的喜愛,通過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去引導學生換位去體會小云當時收到禮物后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好第一自然段,進一步感受媽媽對小云的愛。接著我繼續引導學生去猜測母女間的對話,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通過師生、男女生合作讀對話,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悟到文章深層次的內涵,媽媽只記得別人,從來不想著自己,媽媽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積極的心靈對話中進行”,在此,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在背景音樂的推波助瀾下,讓學生去感受媽媽對小云的愛何止這些,吃飯時、去商場買東西時、晚上睡覺時、天氣涼了等等為小云所做的事,這段生活中的拓展的'設計我想達到的效果是豐富學生的語言,又讓語文學習回歸生活,把學生從課堂中的感悟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但操作起來的效果與我的預設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母語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進學生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化、轉化,并進而運用個性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體驗生活;學生學得生動,學得主動,在言語轉化實踐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由于感知媽媽對小云的愛不夠深入,所以導致了第四段的學習也只停留于圖片與文字,學生泛泛而談、而我對于朗讀的指導也如蜻蜓點水般淺嘗輒止。值得反思的地方實在太多,請老師們不吝賜教,多提寶貴意見。
【借生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借尾巴》教學反思08-12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1-25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04-0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03-13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3-1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10-21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07-24
《借生日》說課稿01-07
借生日說課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