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這節課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出發,嘗試解決這個難題。
首先,利用現有對整數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平均分”概念,然后,從對1個“整體”進行等分,多等分,從而認識分數。具體的.教程設計是從簡單易懂的故事講起:兩只猴子平均分三棵桃樹上的桃子,第一顆有4個桃子,第二棵有2個桃子,第三棵有1個桃子,自然過渡到1/2。然后是折紙、填涂游戲,使學生對分數的大小有初步認知。最后是從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讓學生看到分數的“影子”。
其次,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智慧是從動手開始的,只有親自經歷艱辛的探索實踐活動,才能使大腦變得更加聰慧,更有創造活動。”兒童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課教學中,針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自己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的活動中,主動探究,再通過交流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的含義。
學生通過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進一步認識了1/2,豐富了1/2的表象,為后面繼續認識其它分數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動手折紙,不只是對1/4認識的簡單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求學生折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松。在辨認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
最后,在鞏固延伸教學內容,引用大量實際生活例子,不僅讓學生輕松地認識了分數,而且通過直觀的體驗,課中的思考,課后的觀察,學生還學會了一種受益終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部分思考深刻的同學也體會到數學作為一門不斷進步的科學的真正含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臨問題時,就會像今天兩只猴子分一個桃子一樣,想到比困難更多的辦法。
建議:
(一)寓教于樂,在進行鞏固練習這一個環節,其實形式可以多樣;例如:闖關游戲,奪星能手等,一環扣一環,從淺到深,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精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結束。
(二)對學生回答和評價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在這兩三課里老師對學生精彩的回答太簡單了,不是掌聲鼓勵,就是一句簡單的稱贊。這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還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嘗試讓學生來評價,或者小禮物獎勵等等。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有個過程的,怎樣體現這種過程,并在尊重學生認識規律的基礎上去體現,我努力嘗試提供這樣一個途徑,讓每個學生自由去展示自己想象——圖像——抽像的探究過程。通過教學實踐證明了我對這節課的這種想法和設計是成功的,這種成功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我的老師曾經這樣對我說過“只有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已有儲備情況及他們的差異,才能在教學中找到每個學生,更好地把每個學生都帶向獲取知識的目標”。正是在課前做了相關的調查,了解到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情況,我才能在課始便找到了每個學生所在的位置,有效率地把每個學生凝聚到一塊,各盡所能,互相補充,成功完成了這次學習活動。
2、“生生互動”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包括學生之間的討論、互相評價、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相競爭等。這樣,課堂上不只教師一個人跟學生互動,而是幾十個人形成師生間、同學間縱向和橫向的多元反饋評價網。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思維靈活性、語言表達能力以至個性特點等方面都會得到長足發展。而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成功地促進了“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的形成,我主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看法,可以不跟老師的意見一致。
(2)我采用了多種有利于學生交流的形式,如同桌商量,全體學生交流、討論等,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機會交流學習的體會。
(3)改變教師的引導語,我采用“有道理嗎?”“誰有補充”“誰有不同意見”“對不對呀”“好不好呀”這樣的提問。
(4)不隨意對學生的發言做出評價,讓學生之間養成互相傾聽、互相尊重的習慣,例如認識1/2的教學,安排同桌間互相傾聽、互相評議,然后再是全班傾聽、全班評議,目的就在于此。
3、成功以“情”有層次地帶動學生始終保持很高的興趣投入到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能欣賞到自己和全班同學共同完成的1/2圖形的.展示板,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積極的情緒得到提升;讓學生一起來大聲讀出自己和全班同學共同創造的由老師板書在黑板上的分數,再次體驗到合作的快樂,成就感油然而生,積極地情緒再次得到提升;課堂總結時候,同時目視展示板和黑板上板書的分數,回想自己這節課的學習經歷,情緒更是提到最高點。
正是由于這節課開放性的設計,學生在教學中生成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總有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教學契機沒有利用好,所以還需要在教學活動學生生成預設部分做更深入、細致的思考,盡量避免教學遺憾的發生。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學習完整數后,第一次學習分數,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
本課教學,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新的變化。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水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對分數含義的理解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在對二分之一含義的理解上,我讓學生自己說這個蘋果的一半是怎么來的,當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適時地加以引導。然后充分放手讓學生充分的去說二分之一的含義。并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什么還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通過讓學生地反復的說,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分數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每個部分所代表的含義。在講二分之一書寫的時候,我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畫分數線的時候用直尺。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用了一周多的時間把第八單元學完了。學習起來還真沒那么“難”,為什么這么說呢?
學習本單元的內容,關鍵是讓孩子們理解分數的意義,比較中理解、計算中理解、應用中理解。給出一個分數,能舉例說明他所表示的意義,反復說,說完一個說第二個等,學生輪換著說。
在比較大小的時候,比較的是兩種分數的大小:一種是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另一種是分母一樣的分數。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從分數的意義上分析,一個月餅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母越大,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同樣大小的月餅,分的份數越少,其中的一份就越大。所以分母是1的兩個分數,分母大的反而小。其次是分母一樣的分數(同分母分數),同樣大小的物品,分成相同的份數,取出的份數越多,分子就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大。
分數的簡單計算,主要學習了:同分母(本冊沒有說明是同分母)的`分數的加、減運算,1減一個分數。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是:結果的分子和分母都相等的時候化簡成1。1減去一個分數時,要把1看成是和這個分數的分母一樣的分子、分母一樣的分數,然后再計算。
最后一節是分數的簡單應用。主要是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作分子。還有一些這樣的題目:形如有15個蘋果,其中三分之一是紅蘋果,三分之二是黃香蕉蘋果,問題是紅蘋果有幾個?黃蘋果有幾個?從分數的意義上分析,三分之一就表示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15除以3等于5,每份是5個,1份就是5個,2份就是10個。檢驗的過程是:10+5=15,和總數15一致,因此解答正確。在講這一節時,學生是在理解了分數表示的意義的情況下進行的,感覺做起來特別的順,效果也挺好。
所以學習數學知識,必須以學生理解為前提,多說、多動手操作,這樣在練習的時候就沒有那么難。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答“把4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2塊,很公平。接著我又提出了“把2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1塊。接著我又趁熱打鐵問“把1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感受當所分物品的個數是非整數時,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從而引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從而引出新課“分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讓學生感受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讓學生親身經歷了分數的形成過程,把原本復雜、抽象的東西變得到簡單、直觀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是主動的,感悟是深刻的。當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的發言是那么積極、那么準確、那么精彩,令我都不禁為他們鼓掌叫絕。再讓學生學具上表示分數時,學生興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出了1/7、1/12、1/24……而且對分數的意義理解很不錯。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有所提升,我設計的練習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在分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如何用分數表示,用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認識。練習的設計顧及了面向全體學生,也考慮到個別能力強的學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練習,以促其思維發展,采用旋轉、推理等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的學習過程。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17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9-19
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12-31
《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12-30
分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5-15
分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30
《分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2-19
認識分數教學反思10-03
《認識分數》教學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