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琥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科學價值。
課的開始,我出示從網上下載的一些琥珀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讓他們觀察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
本節課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探究。
第一步:自己獨立學習時出示三個問題:
1、這塊護坡有什么特點和價值?
2、琥珀的形成經歷哪兩個階段?需要哪些條件?
3、課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
提示學生找一找、劃一劃、理一理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關鍵重要的句段,進行概括、批注。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10分鐘。
第二步:讓學生在小組中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總結琥珀形成的條件。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并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匯報。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補充、完善
不足:由于前面復習環節用時較多,導致后邊的“當堂積累”任務未能在課內落實。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
反思《琥珀》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課件的運用
通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
不足之處:
本節課時間比較緊,拓展部分沒能按計劃讓學生進行寫作與點評。
可以再用半節課,抽查學生的寫作情況。
【《琥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琥珀教學反思10-19
《琥珀》教學反思07-01
《琥珀》教學反思15篇07-30
琥珀的作文11-28
琥珀小練筆作文06-20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9-28
教學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