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4-11-23 05:57:28
  • 相關推薦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1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呢?

  一、抓住課題,感悟內容

  課始,我板書課題,讓學生說說腦海中對小草和大樹的印象,使學生明白:小草是那么的矮小柔弱,大樹是那么的高大。文章是寫小草和大樹的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探討文章的內容。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很重要。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對六年級學生來說,默讀訓練很重要,并且默讀應有任務。而概括文章的大意也是必須訓練的一項重要能力。指名說,教師幫助修改,力求說得簡潔、清楚。

  二、抓住重點,感悟形象

  首先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說說主人公遭遇了怎樣的家庭不幸。面對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樣艱難謀生的呢?用筆把表現主人公艱難謀生的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替富有人家帶孩子”等詞體會主人公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上不起學,就和弟妹們在家里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公熱愛學習、要強好勝的性格。抓住“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等細節,體會主人公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然后引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夏洛蒂向騷塞請教前后不同的心情。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兩個自然段,體會嚇洛蒂的堅強性格。再讓學生思考面對這些沉重的打擊,夏洛蒂服輸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結合“孜孜不倦、敲開文學圣殿的大門”的有關情節,理解感悟主人公為改變命運所表現出來的勤奮和堅強毅力。夏洛締有沒有通過寫小說實現自己的理想,敲開幸運之門呢?她是如何敲開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喜悅。

  三、回歸整體,感悟成功

  學完課文后,讓學生交流對課題“小草和大樹”的理解,領會題目通過鮮明對比抓住讀者、發人深思的藝術,進一步體會主人公與命運和世俗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再此基礎上,回顧課文,整體把握“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交流夏洛締取得成功的人生啟示。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片斷2中,我設計了一個師引讀,學生接讀的這個環節,引發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為了讓學生體會“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边@句話所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讓學生去掉其中的3個“我”。

  通過這一對比,學生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喜愛之情,自豪之感,有了這個體會之后。我進行了師生分讀。師讀: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馬壯。生接讀: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時學生讀出了對家鄉的喜愛之情。聲音是高亢的。師讀:這里的人份的勤勞好客,美麗善良。生接讀: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時學生讀出了不禁為家鄉人的勤勞好客而感到驕傲。聲音是興奮的。師讀:。∵@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馬壯,這里的人的.勤勞好客。美麗善良。生接讀:我歡呼,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這時學生的感情噴涌而出。為家鄉的景美,人美感到自豪。聲音是激越昂揚,鏗鏘有力的。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3

  《大樹和小草》是教材植物單元第三課,是在學生觀察了校園的樹木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對校園的植物有了一些了解,前面已經學習了校園的樹木,這堂課主要是對“小草”的觀察,并根據觀察的結果對大樹和小樹這個重點進行突破。

  教材要求的是觀察狗尾草,但是校園內沒有此類植物,我要求學生在教材第8頁“我觀察的'狗尾草”觀察表中如果觀察的是別的草就可以寫上相應草的觀察記錄。這樣,充分結合了我校的實際情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觀察的對象,使觀察活動得以有序進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對于狗尾草可以由學生課后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

  首先讓學生將自己所看到的狗尾草或三葉草畫下來,等學生們都畫完之后就很容易地能引導他們對狗尾草或三葉草等小草的認識,再分析出特點,引導學生觀察,說到象狗尾草之類的小草很容易折斷,我就能和很輕易地將他們向“草質莖”與“木質莖”上引導。然后再讓學生到校園去觀察,這樣,學生的觀察更具有目的性。同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適當的分工,他們的觀察內容不同,使得在比較大樹和小草的時候,得到的不同的結果,使得觀察更充分,效果也更好。

  樹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點,對孩子來說大樹和小草是有很大差別的,從不同入手便于孩子們的掌握,而讓學生明白草質莖和木質莖的區別、一年生與多年生等區別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容易地區分,并會在維恩圖中寫上他們認為大樹與小草不同的地方,這時再讓學生想想相同之處,如生活在土中,要陽光和水,會釋放氧氣(光合作用)等,就容易多了。那么教學難點也就輕松突破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因此,我認為,本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比較恰當的使用了教材,與學生一起,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再教學過程中由于利用教材沒出現的植物,對學生的學習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礙,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4

  最近,我上了一節六年級教研課,內容是《小草和大樹》,這篇文章是寫夏洛蒂三姐妹在遭受重重打擊后,改寫小說,最終成功的故事。

  這節課上,我注意了課堂的合理爭鳴。在講解夏洛蒂三姐妹改寫小說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小說之路好走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絕大多數認為小說之路不好走,但有幾個同學認為這條路好走,才寫了一篇文章,就發表了,并轟動文壇,這不是好走嗎?真的是這樣嗎?我讓學生們再讀讀,再想想:是不是每個人一寫作品就可發表?夏洛蒂三姐妹寫小說真的沒有遇到任何挫折嗎?經過反復讀書,學生們不僅明白了小說也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還明白了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積累。這種有效的課堂爭鳴,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發展了學生敢于質疑的個性。

  我還注意在教學時,以一詞帶動全段。在講述夏洛蒂三姐妹創作小說時,我抓住一個詞語“爭分奪秒”來進行全段教學。她們為何要“爭分奪秒”?她們在“爭分奪秒”什么?她們是怎樣“爭分奪秒”的?讓學生研讀本段,結合“爭分奪秒、孜孜不倦”進行理解,設置情境讓其想象三姐妹是怎樣“搶時間、搶精力”的。一個個場景在孩子的話語中再現,一幕幕畫面在人們的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在回答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三姐妹那孜孜不倦創作的精神。

  不過,我覺得本堂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本課教學內容偏多,來不及講;

  二是段落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過渡語句不夠精彩實用;

  三是對個別重點段落的`講解不夠到位,學生的了解有失偏頗;

  四是課堂學習氣氛還不是太濃厚的……

  “吃一塹長一智”,通過這課的教學,能及時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這是非常好的事。我相信:今后,我會不斷完善自己,使課堂發揮更大的效用。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5

  小草怎樣變成大樹

  ——

  《小草和大樹》主要講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教學之前,我就作了認真研讀,覺得這篇課文很多地方都值得引導學生品讀理解,小草和大樹有著深刻的含義,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有文本的內涵,更有做人的道理。

  教學中,我始終抓住課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小草”和“大樹”的內涵,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共出現了3次:課題、騷塞的回信中、文末。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形成的鮮明對比,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發人深思。文中將“小草”和“大樹”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體現了夏洛蒂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付出的艱辛努力,讓學生明白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跡!整個教學過程不能用流暢來表示,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感悟到的應該是豐富的。

  最后,我布置了拓展題,供學生想象和思考:

  1、你想用哪些名言警句來概括夏洛蒂三姐妹的成功?

  2、這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示?

  3、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會上遇到了騷塞先生,此時,她們會說些什么呢?

  多元作業,讓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了運用,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能也得到了提高。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6

  小學語文六上第9課《小草和大樹》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寫作,最的成功的故事。這是一篇寫人的課文,如何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設計教學才能避免把這類文章上成真正的語文課,而不是品德課,為此,我決定從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著手,設計以“提取關鍵詞”這一閱讀方法為教學重點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具體做法為:

  一、理解“小草”與“大樹”的含義,初識“關鍵詞”。

  首先,讓學生說說課題中“小草”和“大樹”分別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小草”指默默無聞的人,“大樹”指事業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你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樹嗎?學生說夏洛蒂三姐妹沒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樹。然后,我又追問:小草要想長成大樹,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個詞語來告訴我嗎?學生開始快速讀課文,然后有的學生說:“罕見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鋼鐵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這些詞語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告訴學生,文中有一些詞語,我們只要理解了它,讀一讀它,就能理解課文的意思,這類詞語我們就叫它“關鍵詞”,“關鍵”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關鍵詞”三個字寫在這些詞語的旁邊,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這些關鍵詞。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初試關鍵詞剛才,我們認識了關鍵詞。

  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后思考一下:這一節的哪個詞可以作為“關鍵詞”來使用?學生通過朗讀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艱辛而又壯麗”,然后抓住“逆境成才”來學習體會本節比喻句的恰到好處。

  三、學習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關鍵詞。

  課文說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經歷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讀課文,進行概括。(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夏洛蒂經歷了三次逆境。)我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幾節寫的,然后再讓學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尋找一個恰當的關鍵詞來括。學生一開始找的不太準,慢慢地他們體會到了關鍵詞的找法。圍繞找關鍵詞去教會學生閱讀文本,讓我感覺整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扎實、學得有信心,因為提出的問題有思維含量,所以學生也讀得投入。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7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講述了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的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寫作。三姐妹終于脫穎而出,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這個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兩個妹妹不屈的抗爭精神與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于沖破舊勢力的勇氣與膽識。

  讀了幾遍課文后,我掩卷沉思,進行梳理:這篇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呢?我又對文章細細進行了梳理。課文主要描述的是兩部分:一是她們遭遇的逆境;二是她們的堅持不懈、發奮努力。這兩部分內容在處理時是“平分秋色”還是有輕有重呢?我上網查了一下有關的課例,發現老師們在上這課時,基本上是用“平分秋色”的方法處理的,先品“遭遇逆境”,再品“不懈努力”?赐陜炐阏n例,我又繼續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想讀文后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那么學生讀文后大概也是如此。我又想,編者之所以把這篇課文選進教材,從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來看,也是想培養學生們遭遇逆境是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吧。我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應該給學生留下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態度,是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從寫法上看,這篇文章有四大特色:一、中心明確,證明有力;二、描寫人物,個性鮮明;三、恰當議論,深化中心;四、運用比喻,表述生動!爸行拿鞔_,證明有力”在以前學過的多篇文章中都有體現,“描寫人物,個性鮮明”在前一單元《負荊請罪》、《船長》等文章中已進行重點學習,“恰當議論,深化中心”是學過的《譚千秋》一文的主要特色,衡量下來,根據一課一得的原則,我把“運用比喻,表述生動”作為本課重點學習的寫作方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學生的“輸出”——寫,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有寫作訓練的意識,抓住“讀寫結合點”,有效進行說、寫遷移訓練。但我認為說寫訓練應該緊密結合文本,并為教學內容服務,對品析人物形象有幫助,不能為了寫而寫。從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內容、時間等方面衡量,我決定在品讀騷塞的話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所以,在進行教學預設時,經過慎重考慮,我打算采用“弱化‘逆境’,強化‘努力’,兼顧比喻,有效遷移”的處理。

  在第一課時的末了,我引導學生制定第二課時的目標,經過討論,制定的目標如下:1.品析人物形象;2.學習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伊始,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繼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一次探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這不是一篇寫植物的文章,作者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板書:比喻)作者是把什么比喻成“小草”,又把什么比喻成“大樹”呢?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讀書基礎,學生瀏覽課文后,很快通過交流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把“小草”和“大樹”板畫在黑板上,小草矮小單薄,畫在左邊;大樹高達繁茂,畫在右邊。接著進行了第二次探究:作者為何把沒有成功前的三姐妹比作“小草”,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這次探究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閱讀“逆境描寫”部分,通過讀書感受她們的艱難。組織交流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次探究:你認為三姐妹是靠什么把“小草”澆灌成的“大樹”?請默讀2-7自然段,圈畫有關詞句,簡單作批注。并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去探究思考、閱讀批注、小組交流,然后全班集體交流,在交流時重點引領學生去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通過引導學生個性解讀并朗讀騷塞的話,相機進行補白說話訓練:

  夏洛蒂心想:

  艾米莉和安恩說:

  以此來感悟三姐妹的不屈服。通過她們的轉型感悟她們的聰明智慧,通過朗讀她們的勤奮,感悟她們的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在解讀最后及第一節文字時,抓住幾個比喻句感受三姐妹成功的來之不易和頑強意志,并相機補充馬克思、薩克雷、毛姆等人對三姐妹及其作品的評價:

  馬克思把夏洛蒂和大作家狄更斯、薩克雷并列,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她是最最出色的小說家”。

  薩克雷說:“《簡·愛》使我非常感動,非常喜愛。請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謝,她的小說是我能花好多天來讀的第一本英國小說!

  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毛姆將《呼嘯山莊》評價為世界十佳小說。

  通過閱讀評價,學生進一步深化了認識。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我相機把不屈不撓、頑強意志、聰明智慧、勤奮幾個詞語板書與“小草”上方,并及時小結:正是靠著“不屈不撓、頑強意志、聰明智慧、勤奮”的.澆灌,“小草”才成為“大樹”的。接著出示幾則有關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學。(別林斯基)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松下幸之助)

  并非每一個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幸福。經過克服的困難不但給了我們教訓,并且對我們未來的奮斗有所激勵。(波普)

  通過讀名言,學生進一步明白了,無論遭遇怎樣的逆境,只要有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再加上聰明勤奮,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們進行了自主、充分地探究,在集體對話交流中進一步碰撞、明晰,在朗讀中品位感受,再加上板書的形象,課末,學生很容易地進行了“自主總結”。

  我們六年級組“同課異構”的主題就是“自主總結”,通過解讀自己備課的心路歷程和課堂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綜合組內老師的上課情況,我也對“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總結”進行了自主總結:

  一、明確的學習目標為“自主總結”指明了方向

  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指出:“目標的提出,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目標明確集中,學生達成度高,是有效教學的最重要的標志。在教學起始階段提出明確的目標,可以使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學結束時均有達標感,這是避免學生盲目被牽的關鍵所在!闭n始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課的目的、任務,并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學習活動,在“自主總結”時針對“學習目標”將新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就會學有所獲。如《船長》一文,經研討,黃智、范妍妍、劉影三位老師確立的學習目標為:1、感悟人物形象;2、學習寫作方法。感悟人物形象指向的是文本內容,了解文本塑造的“船長”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精神品質;學習寫作方法指向的是文本形式,關注作者是如何塑造“船長”這一人物形象的,關注的是表達。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再通過探究、交流,深化認識,“自主總結”也就避免了盲目性。

  二、深入的自主探究為“自主總結”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讀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探尋答案,從而有所發現。自主探究時應以讀書為主要活動,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學中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達到自悟,同時對疑難問題和自己的理解感受進行圈畫和批注。如黃智、劉影、范妍妍三位老師在《船長》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中語言描寫的探究;楊晶主任在《小草和大樹》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逆境描寫作用的探究以及對“小草”如何成長為“大樹”的這一問題的探究;徐瑞蘭主任在《學與問》疑問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兩個事例的探究。正因為學生有了主動探究和發現,才有了在“自主總結”時對經驗的總結、對知識的歸納和認識的深化。

  三、充分的自主交流為“自主總結”拓展了思路

  討論交流就是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說一說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梢圆捎孟刃〗M交流再集體交流的形式。在交流時,教師既要為學生充分表現搭建平臺,讓學生在思維互相碰撞中產生火花,又要體現主導作用,肯定正確,糾正錯誤,補充提高,系統歸納。我們六年級組的每位老師,在自主交流時,都展現了很好的駕馭能力。而且,在交流時,老師們都注重引導學生把書讀好,通過讀去深入人物內心、感悟人物品質、體會表達方法、理解文本內涵。通過充分的交流,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在自主總結時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去思考,拓展思維的空間。

  在自主總結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當堂所學、所獲進行系統的梳理,從主要內容、人物形象、寫作方法、收獲啟迪等方面進行總結,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有所習得、有所發展。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8

  《小草和大樹》是一篇充滿人文氣息的課文。它講述出生于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發奮努力,堅持寫作,最終由“小草”變為“大樹”,成為震驚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故事。文章表現了三姐妹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歌頌了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于沖破舊勢力的勇氣與膽識。

  教學時我抓住重點,引導學生去感悟形象。首先我引導學生人結合家庭不幸、艱難謀生的情節,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熱愛學習、要強好勝、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其次,我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在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面對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樣艱難謀生的呢?用筆把表現主人公艱難謀生的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替富有人家帶孩子”等詞體會主人公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上不起學,就和弟妹們在家里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公熱愛學習、要強好勝的性格。抓住“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等細節,體會主人公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

  綜上所述,本節課我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進行“導學、質疑、存疑、評議、解疑”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同時,以不同形式的讀來代替講,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感悟表達技巧,拓展升華和積累語言,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但今后我還應該努力做到:事先要加強對教學預案的構想,只有準備充足了,構想充分了,上課時的自由度才會大起來。正如有位老師說得好:“多給學生一點空間,老師就會多一份意外的收獲!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9

六年級語文《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小草和大樹》一文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三姐妹不甘命運的擺布,在經歷了屢屢失敗之后,仍不懈努力憑著頑強的意志向著人生理想奮斗,實現人生價值的典型事跡。

在本節課教學時,我從“逆境”入手,感受夏洛蒂所遭遇的'一系列不幸與打擊,然后感受夏洛蒂堅持不懈、堅強不屈、頑強拼搏取得了成功。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探究交流、說話練習,抓住文本,抓住“語文味”去感悟。如:第2自然段中,寫到夏洛蒂母親早逝,生活貧困,她要維持家庭生計,吃過很多苦。我設計了說話練習:炎炎夏日,別的小朋友在——而夏洛蒂在——-;寒冬臘月,別的小朋友在——而夏洛蒂在——;通過說話交流,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夏洛蒂的家庭不幸,吃了許多苦,卻始終沒放棄學習。

當然,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我覺得這節課是我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多努力:1、對各教學環節內容以及時間的把握上還要再精心推敲;2、走出朗讀的誤區,語文課堂重視朗讀,但不能做無謂的朗讀,除了要進行朗讀指導,還應適當的進行朗讀示范。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10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后,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圍繞著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小草’指的是誰?‘大樹’指的是誰”?進行了教學。因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么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后的夏洛蒂是“大樹”。我又出示問題:

  "縱觀全文,題目除了以上兩個意思,還有什么意思?"還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里,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11

  教學一開始在學生初讀課題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你眼中的“小草”、“大樹”。然質疑:那么這篇課文是不是講述了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樹”呢?這樣的設計學生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紛紛告訴我這篇課文講述的內容。那么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分別又指什么呢?由于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著深刻的含義,初讀文章學生是很難把握的。只有逐步向文本行進,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所以第一課時我并沒有過早地進行點撥指導。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在對比閱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也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也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板書:不可能。隨即我再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么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們用自己的'努力使‘小草’變成了‘大樹’”。 板書:可能。那這里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么呢?學生有些為難。我笑著說:“孩子們,等我們學完課文,你定會豁然開朗的!”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向文本的縱深行進。體會夏洛蒂姐妹面對不幸時具有的鋼鐵般的意志。在這學習的基礎上,再來解決文末那句話里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么呢?可謂是水到渠成了。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篇12

  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輕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后,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并概括全文內容,隨后聚焦“文學”一詞,再引導學生從“文學”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樹的代指。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

  第二課時我抓住第一小節中的“艱辛、壯麗”展開教學。先請學生找出夏洛蒂姐妹遭受的不幸——家庭不幸的逆境,遭遇訓誡的逆境,出版失敗的逆境,再仔細品讀,感受三姐妹遭受的苦難與失敗,這些“逆境”和第一小節中仙人掌的生存環境是一樣都是惡劣的。接著,朗讀三姐妹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個反差,遭受這樣的逆境是如何取得偉大成功的呢?于是再抓關鍵詞“鋼鐵般的意志”請學生分別對應三處逆境找夏洛蒂姐妹是如何對待的。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樹和小草作文08-10

大樹和小草說課稿02-18

《大樹和小草》說課稿06-24

大樹和小鳥教學反思07-23

小草和大樹讀書筆記10-25

(推薦)小草和大樹讀書筆記11-15

小草和大樹讀書筆記(精選40篇)06-03

大樹與小草作文08-01

《大樹媽媽》教學反思09-2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成α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理论国产电影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一二三四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