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4-09-15 16:44:37
  • 相關推薦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我和王珊珊老師“同題同構”師徒結對的一節課,我們通過分析教材、形成初步教學設計、試上課、修改教學設計、驗證、再次修改,最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們創設了“古人計數”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擺11根小木棍,引導學生總結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即10個一=1個十。接著在學生理解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基礎上,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數位。讓學生在撥一撥,說一說中進一步理解數位。

  反思“古人計數”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成功與不足之處:

  第一,在教學中我力求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地操作、交流、討論,體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但是這節課沒有讓學生經歷動手擺小棒的過程,所以他們對10個一就是1個十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入。

  第二,整堂課我十分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說,為了進一步認識“10個一就是1個十”,我請全班同學讀這句話,并注重請個別同學、全班同學都說一說數的組成,如“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讓學生認識11—20各數的意義,使學生感受自主學習新知的`樂趣,體驗獲取成功的喜悅。

  第三,一年級的思維活動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無論是知識掌握、技能形成還是興趣激發,我們都應該抓住學生思維的特點,那就是從直接感知實物過度到表象的思維過程。教師的直觀演示對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自數一數,比一比,說一說以增添數學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參加學習活動,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做到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做到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而且要更加仔細地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學法,突出重難點進行教學。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2

  1、本節課一開始通過的意義和規律的復習,使學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數也可以這樣表示,但究竟該怎么表示,有什么規律?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這一難點,也使學生明白一點大于10的數可以表示成a×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數。

  2、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讓每個學生能從同伴的交流中獲益,同進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和歸納能力。

  3、書的例題只有一題,即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至于已經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它的`原數是什么這種例題,書上并沒有出現,為此教學時增加補充例題,更進一步地讓學理解指數n與整數位的關系:n=整數位-1。

  4、數感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出學生能力的生成點,數感的養成也是一樣,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演練進一步體會數感。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3

  1.728精確到千分位,這種題學生能注意能做正確。

  1.728乘以10的3次方精確到幾位,往往學生還是認為是精確到千分位,計算失誤。

  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注意這兩種情況的區別,沒有站在學生的位置去考慮問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教學問題,造成教學與實際脫節,而且講評不及時,等到講評時,學生早已把試題和自己的解題思路忘得差不多了。教師應針對該題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內容、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編制一些練習或變式練習讓學生練習,以便及時鞏固與提高,教師要避免“就題論題,淺嘗輒止”的做法,要通過題目的`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式、發散式講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寬、加深,形成系統,完善其認知結構。

  我們要善于或勇于從中發現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及時改進。這不僅有利于我們的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形成師生間的共鳴,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和發展。

  讓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去實踐、探索,不斷積累經驗,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方向,完善自我。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4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中《1.5.2科學計數法》中提到:“把一個大于10的數表示成ax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計數法。”我在備課的時候剛開始對這個定義沒有太注意,知道這樣定義就是為了將一個寫起來比較麻煩,讀起來很費勁的數寫成大家約定形式的數,這樣達到化繁為簡單目的。同時規定了ax10n中a的'取值范圍和n的取值范圍。但是在準備關于這一節的習題時發現,負數用科學計數法表示是一類很常見并且重要的題型。目的在于考查學生對于負號的添加問題。這讓我想到了教材中講科學計數法時規定的數是“一個大于10的數”。而眾所周知,負數是小于0的數,又何談大于10?那么照這么一摳教材定義,咱們的負數豈不能用科學計數法來表示了?這個問題我請教了我的同事,他們說只要是講明了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就行,并且在規定a的取值范圍時說明a的絕對值大于等于1,小于10就行了。我感覺具體說明了a的取值范圍,并且在授課的時候不提“大于10的數”,最后解釋一下教材中的這點紕漏。這樣應該就能避免了學生對于教材和師授內容矛盾的疑惑。

  通過這件事,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有嚴謹的教學態度,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一味的相信教材。同時在備課的時候不能脫離教材,自辟套路。因為學生們手里現有的知識的來源就是教材,如果我們脫離了教材那會讓學生感覺到對教材的陌生感,甚至不愿意讀教材。如果我們一味的迷信教材,那么會堵塞自己的教學創作靈感,讓自己的教學沒有新鮮度,沒有創新。所以,我通過這件事明白了,在教學時要做到心中有書,講時變書,并敢于有懷疑精神,要在傳統的教學中有自己的創新。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5

  本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加工處理,設計了符合學生發展實際的教學過程,設計從兩方面下手。

  一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討論、交流,設計一開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身邊最近發生的臺風災害造成的損失出發,給出幾個看、讀、寫都不方便的.數據,引起學生強烈認知上的沖突,激起學生想尋求一種方便、簡潔的表示方式的欲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認識科學計數法表示大數的意義與方法,

  二是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改變了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轉化為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使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在每一位學生的親身體驗與自主學習中逐漸展現,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6

  《古人計數》是新世紀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認識11~20的各數,這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起始課。從本課時起,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的按物點數,而是以十個為一群進行按群計數,這是建立十進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教材中所呈現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擺一擺,數一數。以“古人計數”的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體會“實物圖片—小棒模型—用數字計數”的抽象過程。二是捆一捆,認一認。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直觀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數位的概念。三是做一做,說一說。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數數活動,幫助學生經歷由數小棒到捆小棒再到撥計數器,逐步抽象出數的過程。這節課教學目標有3個:1、結合數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會認、讀、寫11——20各數。2、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感受以“十”為單位的計數方法。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3、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教學重點是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會認、讀、寫11——20各數。教學難點是知道兩位數各數位上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向自己提出了一下幾個問題:

  1、“十進制”概念的建立:怎樣讓學生理解數位并把它類化為自己的知識?

  2、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我們怎樣在課堂上去關注孩子的現有學習經驗,是教學中該怎樣突破?

  3、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如何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做到自然而不做作?

  針對這些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數感的基礎。圍繞“怎樣擺放讓別人很快地數出是11根”這個問題,學生自主地動手操作擺小棒,匯報交流,呈現出多種擺的方法,通過比較讓學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10根扎成一捆這種方法的優越性。再讓學生經歷一捆小棒在計數器上如何表示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從具體形象的實物中抽象出數字符號,把小棒,計數器和數字符號很好的對應起來。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教學設計,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難點,理解了數的意義,建立正確的`數位概念,為培養數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嚴格遵循知識形成發展的邏輯體系展開教學,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分析只是來自于教材的編排體系認為應該具有的基礎上,忽視了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實際上,由于社會發展的日漸信息化和學習化,學生的學習資源正變得日益多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經過調查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大都會數、會寫11——20各數,也了解這些數的有關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先引導學生用小棒擺出11、用計數器撥出11、寫出11以及感受不同數位上數的意義,然后通過12這個數鞏固剛才的過程。而對于13——18則讓學生自己選自己喜歡的一個數擺一擺、撥一撥、和同桌說一說數的組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領悟知識。

  3、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新課程非常注重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本課教學中,從“數鉛筆”引出數,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自發地數數,在學生理解了以“十”作為計數單位的好處后,我馬上向學生展示生活中也經常把“10枝鉛筆放在一起”、“10卷紙放在一起”、“10個雞蛋放在一起”。讓學生們充分的感受到,“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的好處,以此突破難點,并讓學生自然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沒有刻意而為之的違和感。

  4、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數學課堂是教學雙邊活動的舞臺,不能僅僅是教師的“教”,更多的應該是學生的“學”,我們要多創造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要多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如:教學“11”的寫法后可以給學生留一點時間觀察老師黑板上的板書:然后問:“你能發現什么?”相信有孩子能說出:1捆小棒就相當于計數器上十位上的1顆珠子,也相當于“11”這個數十位上的“1”,它表示1個“十”。1根小棒就相當于計數器上個位上的1顆珠子,也相當于“11”這個數個位上的“1”,它表示1個“一”。

  課堂上要關注全體學生。如在教學“13——18”這一環節中,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讓學生自主擺小棒、撥計數器、說數的組成。操作活動結束,在兩個學生展示匯報后,還可以再追問其他的同學:“你擺的數是幾?這個數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或者你撥的數是幾?這個數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等等。讓全體同學參與進來,匯報自己的操作活動成果,進一步鞏固數的組成。還比如在教學“20”的過程中,我請學生上臺展示,學生的參與面不大,而且浪費時間,效果并不是很好。實際上這個時候,學生對用小棒擺出1個數、在計數器上撥出1個數等操作都比較熟練了,他們需要的是老師引導他們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過程,學生沒必要上臺展示,讓他們在座位上說出自己的擺法和撥法更能鍛煉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其他的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感,這樣他們會積極判斷別人的方法對不對,好不好,好在哪里,等等,從而培養學生會傾聽的習慣與會判斷的能力。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7

  本節課三大目標:負指數冪的科學計數法,單位換算以及含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的數的計算。對于第一個內容讓大家去自學,我板書自學提綱,讓同學們針對如何快速按照科學計數法表示一個數提出自己方法。為了思考目標明確,給孩子們指明書上的三個例子是思考的材料,同時也給同學們一個相互交流的時間,這個交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我講解之前就能找到方法。然后依據例題講解單位換算,通過該例題能讓孩子們對于“納米”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同時補充講解物理中密度單位換算。最后為了能順利通過課堂檢測,選取一個練習補充講解。

  這節課內容相對簡單,所以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同學們經過討論基本能認同一種快速寫出科學計數法表示的方法,而且還不同于課本。對于懿嘉和珊珊提出的方法我給予鼓勵,表揚,任何時候孩子們所回答的每一個問題要給及時中肯的回應,以此鼓勵孩子能大膽的想象,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

  對于納米的解釋,相對也比較成功,這是提前精心備課的結果。但我在想一個問題:能否把機會給孩子們來講呢?這可能有難度。而且這一塊內容不是考試重點,如何能更好的處理呢?

  孩子們下課后來主動問我的一些問題可以看出:如何去處理分式的負數次冪的計算問題,還需要加強。

【《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科學記數法》教學反思07-16

科學記數法教學反思10-05

科學記數法教學反思9篇10-07

科學教學反思07-04

科學教學反思04-25

科學《紙》教學反思10-26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8-23

科學課教學反思08-11

小班科學教學反思10-0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久久综合天天精品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久久久这里全部是精品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