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里的一些故事,讀起來仿佛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里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說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后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為太陽是什么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熏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思維自由灑脫,想說的話特別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想象蕭紅生活,借《呼蘭河傳》里的文字向學生簡單介紹蕭紅的生活,并隨著推薦這部作品。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2
《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作者自己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祖父菜園無拘無束的玩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她感到了無比的自由和快樂,正是這樣她才對祖父的園子是那樣的喜愛,同時包含了對童年生活的無限懷念。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祖父園子的樣貌和園中的景物,重點敘述我和祖父在園子的活動。在講述祖父園子樣貌的時候,通過以讀帶講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有些內容顯而易見,學生都能很快的掌握,并對詳寫部分和略寫部分重點做了區分,讓學生領悟到詳寫和略些可以使文章主次突出。本課的重點是我和祖父在園子的活動,因為我們地處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比較熟悉,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受蕭紅在園子中那種激動,歡快,天真爛漫,放肆玩鬧的情景,所以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原來童年樂園的那么的美好。尤其是課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摘黃瓜吃黃瓜,黃瓜沒吃完,又去捉蜻蜓,蜻蜓追不上又去采倭瓜花、捉螞蚱,她放肆的玩鬧,玩的是那樣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而此時祖父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沒有任何責備,反倒寵愛有加,由著我放肆的瞎胡鬧。而這更體現了祖父對我的喜愛,他是那樣的慈愛、寬容、有耐心。
祖父的園子是那樣的特別,就連太陽在園子里都顯得特別大,特別亮,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亮得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就連天空也顯得特別高,光芒四射的太陽讓祖父園子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抒發了作者不僅喜愛祖父的菜園,還對童年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懷念。而祖父園中的景物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作者采用寄情于物得方法,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上,通過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自己在祖父園子的快樂,自由。用重點讀,重點體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品味。
通過這一節的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多么的重要,把學生的發展做為課堂中最重要的因素來考慮。文字是美麗的,富有魅力的,讓我們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感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學習語文的詩情畫意。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3
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時,我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時,學生不由地笑了,他們被新鮮的語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響了,于是我請讀的學生坐下,讓全班同學自由放聲讀起來,發現他們讀地特別有勁,我也暗暗高興,這篇文章他們一定感興趣。
在研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
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氛圍濃厚,想說的話特比較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4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對于這篇課文的內容,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大多從小生活在農村,他們對農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怎樣的自由和快樂。學生能夠抓住重要語句進行閱讀,邊讀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接著我讓學生進行交流,同學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他們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談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談到“追蜻蜓”“捉螞蚱”時,所有學生的興致都很濃,于是,我放飛學生的`思想,“你們做過這么有意思的事嗎?”學生七嘴八舌都訴說著自己的樂聞趣事。此時,我也意猶未盡,講到了我小時候“捉麻雀”的趣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樂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寫得這么生動感人的呢?我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選材的精妙以及用詞的準確,把孩子眼里的天真爛漫的童年展現給我們,也就是說要有真情實感。
不足之處,由于學生對自由和快樂的體會深,談論多,而對于這種快樂和自由是源于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作者的年齡認識不夠。其實,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也有我們童年的自由和快樂,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5
溫儒敏教授認為:“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然而,語文又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無論是面對當前的考試還是學生今后的發展,僅僅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不夠的。更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語言的積累,多進行練筆活動。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主要來自于課堂,評價課堂質量的高低不是看老師教了多少,教得精不精彩。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對老師所教的內容有沒有興趣。即使老師教得再精彩,可是學生沒有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正如課程論專家泰勒所言:“評價一堂課質量的高低不是看教師教了什么,而是看學生學會了什么。”然而無論是今天的這節課還是前幾節課中,都使我產生了一種這樣的感覺:這種課堂并不是我所想要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之中缺乏活力,不夠投入。我不知道是在哪里出了問題,但是一直都困惑著我。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還是比較濃的,自學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何在教學設計上多下點功夫,充分地發揮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呢?在接下來,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相關的探索,改進教學設計的方案,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8-05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6-09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9-17
(熱)《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7-05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0-21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5篇08-08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05-16
祖父的園子作文06-21
《祖父的園子》讀書筆記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