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的運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數混合運算(二)》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整數運算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目的是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理解掌握整數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同時也提高學生利用分數的四則運算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情境創設貼近生活
由于課本的情境是動物車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的不是很密切,于是我大膽舍棄書本的情境,創設了科技文化藝術節要來臨了,同學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積極創作各種藝術作品,并展示學生的部分作品,以此來引入新課讓生探究新知。創設這樣的情境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學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藝術節在五月份舉行,現在已請同學開始著手準備。)又能趁機鼓勵、激發學生參與創作的熱情。
由于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將解決實際問題與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結合起來。因此在練習中我也注意安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吃西紅柿的生活情境,讓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計算方法,逐步得出結論,同時也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注重培養估算意識
加強估算是新課程實施過程所提倡的。本節課的估算對題意的進一步理解起到了關鍵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會發生太大的偏差,對結果有一定的預測和檢驗。因此在課本沒有要求估算的情況下,我也要求孩子們先進行估算,并說出是如何估的。雖然讓學生估算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但我認為是值得的。
三、借助畫圖解決問題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單純去記憶各種題型的話,只會讓學生感到力不從心,非常疲憊。因此當新問題出現時,我并不急于讓學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讓學生估算,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圖來分析題意,然后展示學生所作的線段圖或統計圖,并與學生一起交流作圖的過程與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決問題。學生能正確畫出圖來,說明他們已能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也就無需老師過多的講解,這也更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通過作圖不僅能幫助理解題意,還能幫助學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如有一個同學列出了65÷5×6的算式,就是通過作圖把分數問題轉換為整數問題來解決。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解題的過程中還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掌握作圖的策略在學習數學中的重要性。
四、注意引導學生反思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和反思的過程。因此在解決問題后,我還注意組織學生討論畫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反思這一策略的價值。同時在探究完新知后還安排一個環節“總結策略:剛才我們一起解決了一個有關分數知識的實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是怎樣解決的,其中有哪些比較好的解題策略,說說你的想法!边@樣讓學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模型,讓他們知道今后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在本課教學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可也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讓學生作圖后,我通過巡視發現了兩種作圖方法:一種是畫線段圖,一種是畫統計圖。展示完這兩種方法后沒有留出一點時間讓用不同方法作圖的同學也來講講是怎么作的,導致在列式計算時還有同學拿著自己的練習本問:老師我這樣作圖可以嗎?因此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9-20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5-24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15篇10-08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7-12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1-29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1-09
《運算定律》教學反思11-02
運算定律教學反思10-17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