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鐘表》教學反思-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教授"理解時鐘"這一課程時,學生們展現出高度的積極性,課堂氛圍活躍,知識獲取與情感共鳴并行不悖。反思此課程的教學,我歸納出以下幾點體會:在講解"認識鐘表"這堂課時,學生們的參與度極高,課堂洋溢著熱烈的氛圍,知識傳授與情感體驗同步發展。通過這次教學經歷,我深刻認識到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運用學生的求知欲,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入新課程,能夠有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接著,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式鐘表,既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將數學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二、自主發現、突出主體
在新課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現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觀察了這12個數字的位置特點;
2、我們關注兩根形狀各異的指針:其中一根更長更細的是分針,而另一根則較短且較為粗壯,即時針。請注意,當前我們的討論僅限于時針與分針,不涉及更為復雜的秒針系統。
3、有12個大格子。這樣,學生基本了解鐘表的外部結構。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三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小鐘上撥出時刻,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
三、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在新的課程標準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這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機會,以促進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不僅能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還能學會如何有效溝通,從而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在"了解時鐘"這一部分,我們采用的是同桌合作的學習模式。學生們會利用手中的學具時鐘,進行操作、比較和討論,然后向全班分享他們的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共享了互助與競爭的樂趣,還體驗到了成功的滿足感。根據實際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彼此的交流中,學生們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提升知識水平。
四、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了“說說你或你的家人喜歡的電視節目幾時開播”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應致力于營造促進學生發展的環境,鼓勵他們通過親自動手、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來學習探索、學會合作與交流,從而在實踐中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理解并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日常生活中,進而對數學產生親近感。然而,這節課確實存在一些缺陷。時間規劃不夠合理,課程初期的講解過于冗長,浪費了大量時間,結果導致后續的實踐練習未能完全進行,對此,在未來需要做出改進。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7-21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6-14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8-12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0-2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10-07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9-22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5篇05-14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5篇)10-21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5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