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1
本周七年級進行了一次單元檢測,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考試成績不理想,并且班之間差別也很大,令人深思。平時個別班一部分學生行為習慣不夠好,從而影響了整體的學習效果,今后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另外學生從做題情況來看,學生對一些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牢固,并且不能靈活應用,如22大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否是歷史的倒退,結果大多數學生只看到了一方面,政權分立,戰爭頻繁,而另一方面,在這個時期,局部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民族融合加強,民族融合成為這個時期的另一重要特征,因而得出結論這一時期不是歷史的倒退。所以應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馬上進入復習階段,今后在復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分析的問題教師決不代勞。復習要有專題,找出各個知識“板塊”各部分的聯系。歷史基礎知識復習不應只局限于識記,而要引導學生尋找聯系點。只有這樣才能理清知識,連點成線。要讓學生學會理清歷史線索,這對學生識記知識有極大的幫助,理清歷史線索更是學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礎。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2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老師因此可以少講,但學生多學。”筆者認為“導學案”教學是實現上述教育目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特別對高三而言,尤為顯得重要。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以下特征及值得研究反思的問題。
一、高三一輪復習使用“導學案”的依據
(一)教學任務重、時間緊,是“導學案”推行的現實需要
目前,我市文科學生高考歷史學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冊與選修三冊。學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時間內完成這么多教材的復習并達到高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說任務很重、時間很緊。“導學案”則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減少自主復習的盲目性,達到有序、高效地復習。
(二)彌補因現行教材編寫體例所產生的知識缺陷,是“導學案”推行的必要性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是按照專題史的體例進行編寫的,理論上,這種編寫體例是對通史知識的拓展與深化。而按照歷史認知規律,專題史的學習應該是以通史為基礎的。但由于我市初中所學的歷史也并非真正的通史,中考歷史近幾年又是開卷考,學生基礎知識很薄弱,沒有高中專題史學習所必須具備的通史概念與網絡結構體系。采用“導學案”復習則兼有專題與通史復習,可以將教材專題史編寫模式與考綱、試題通史式的編排所產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緩解。
(三)教師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的準確把握,是“導學案”推行的可靠保證
“導學案”的核心是學生的“學”,但為了使學生的“學”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佳的復習效果,教師的“導”是最重要的保證。教師在“導學案”編制過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學情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深入研究多種版本歷史教科書、《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考試說明》、近年來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重慶高考卷的基礎上,采用集體討論備課的方式后編寫出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果,這是“導學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證。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3
這個星期上的是《貞觀之治》,很大膽地把這節課設計稱一堂以唐朝三代君主——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人生經歷為中心的歷史課。這么設計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教科書的寫法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乃至抹殺了統治者本身的性格,而是僅僅將當時的政策與統治者做了一個連線題,直白的講,很多書不過把人物視為歷史的一個工具,私以為這也是中國歷史書寫的淡而無味的原因之一。第二,本人又一向對歷史人物性格、閱歷對歷史造成的影響很感興趣,很喜歡從這樣的細節入手。比如李世民的胡漢混血出身其實是民族融合的一個表現,這一特征和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政策有很大的聯系,比如為什么我們要把武則天評為中國歷史一個偉大的皇帝,明明她施行了恐怖統治,卻又說她延續了唐太宗時期的相關政策,等等。如果仔細聽會發現,從人物本身的經歷出發,更有助于從大歷史的背景下解讀當時的政策與制度。
不過,上下來的.結果卻是層次不齊。有的班級集體表現得興趣盎然,課堂的整體效果也不錯,然而有的班級則明顯上的索然無味,有的班級興奮過頭,結果導致講的內容收不回來。有些學生總以為老師脫離書本就是在講無關的問題,于是開始顧左右而言他;有些則是對這個人物并沒有太多了解,也不感興趣。講述武則天時就發生了這么一個有意思的情況,班級的女生全部聽的津津有味,然而男生都在那邊快睡著了。(厄......原來中國男權主義的情況依然如此嚴重)
綜合下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有:
一、歷史人物的經歷介紹不必太具體,可以適當取幾個重點事件,同時要在知識點與歷史人物之間找到相應的銜接點,并在板書和PPT上給予同學一定的提示,引起他們的注意。
二、講述人物的時候也要適當提醒同學,人物性格、閱歷的確重要,但也是當時的歷史環境給了他這么一個發揮自身影響的機會。比如在唐玄宗晚年問題上,晚期的昏庸荒怠的確是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原因,但根本原因則是唐朝施行的府兵制、均田制均弊端凸顯,節度使制度導致邊境將領擁兵自重,導致社會隱患重重。一場安史之亂更是加劇了邊境將領割據的現狀,使得唐朝再難現輝煌。
三、上課的目標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能真正的脫離教材,不能MS.LI品唐朝。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4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能夠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系現實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日,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進取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5
第一個班我按照教參和書上的步驟上,發現講完聚焦和探索過后,做獨木舟時間不夠。我把這節課進行了調整。
我上網找了很多關于船的資料,結合本單元作業設計內容。我將本課做了一些調整。
為了激發學生對船的研究興趣,課堂的前十分鐘,我主要對本單元進行了一個大的概括。
提問:
你都見到過哪些船?
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出發,這時候學生興趣比較高漲,每個班的學生都說了很多。
你想做一搜船嗎?
五年級的男生相對于女生來說對這一單元感興趣,表現出了對做船的熱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似乎不是有很大的興趣。我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學生內驅力?從被動到主動的轉換。
我們這一段時間就開始研究船
引出《船的歷史》這一課
一、聚焦
關于船,你知道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得很多,五年級的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已經知道很多關于船的知識。因此探索部分的討論我換成了獨自填寫表格,最后全班交流。
過渡:船是人類偉大的發明
提問:從古至今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人們都發明過哪些船呢?
對于船的種類學生見到很多,我特意加了一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提醒孩子們關注船的演變,這時候大部分孩子說不出來。
這時候視頻《船的'歷史》
看視頻的同時,讓孩子們觀察從古至今船的啊些方面發展了。
填完船的比較這一個表格,第一節課差不多就下課了。
獨木舟實驗放在了第二課時,開課以前,對船的知識我進行了回顧,特意強調船在那些方面有了改變。世界上第一種船是獨木舟,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
這個實驗很簡單,第一個班做的時候,僅僅是做獨木舟實驗,孩子們沒有帶著問題去做,沒有思考。因此做實驗之前,我專門強調,你的獨木舟可以載重多少,為什么?
讓孩子們觀察不同形狀的獨木舟,猜一猜哪一個的載重好。
第二個小實驗是比較形狀不同,船的阻力不同。這個實驗效果不佳,在操作上面有一些問題。這個我沒有想到好的方法解決,以后老師們上課的時候我來吸取經驗。
【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08-29
歷史期末教學反思11-07
學習歷史教學反思06-25
[熱]歷史教學反思07-06
優秀歷史教學反思09-12
有關歷史的教學反思07-01
歷史教學反思優秀06-25
歷史教學反思(精選18篇)07-02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