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終于上完了,然而對這一課的思考才剛剛開始,正如周夢莉校長所說,我們的目標不是這一課本身,而是對于這一課的研究給我們數學教學的一點啟發。
有幸與實驗小學趙麗老師同時選中《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課,但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對它進行了解讀。20世紀20xx年代,因為農村小學學生人數的急劇減少,我們學校在課堂上嘗試性的進行了分層異步教學,在同一節課中,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差異,把學生分成a,b兩組,在組內又依托知識水平相近原則,把3,4名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通常采用合——分——合的模式進行教學,即,當a組同學教學時,b組自學,反之亦然,經過與普通班的對比研究,發現復式班學生在學習效果上有著明顯的成效。基于這一基礎,我采用分層的模式來進行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這一嘗試,讓我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有了如下反思:
1,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基于學生的認知經驗及活動經驗,對學生進行分組,以期達到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的目標,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要能吃飽,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在實際教學中,對于a組和b組的學生,除了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區別外,a組教學為主,b組自學為主,我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對ab組并沒有顯著區分,在以后的嘗試探索中,我應對a組加以更細致的教學指導,對b組更大膽的放手,讓學生上臺說,做,教,減少b組的教學時間。
2,勇于放手,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在一開始設計b組的學習單時,即使b組同學學習能力較強,但出于對學生的擔憂,擔心學生想不到用分一分的方法,在學習單上,我引導學生,多邊形能夠分成幾個三角形,內角和怎么算。而周校長建議我,是否能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把“小問題”變為“大問題”,直接提問學生,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讓學生去嘗試探索各種方法,而不僅局限于轉化為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在后來的實際教學中,采用了“大問題”的提問方式,我驚喜的發現,學生的探究自學能力比我預想的出色許多。
3,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良好習慣的培養不僅對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有所裨益,對課堂教
效果的影響更是尤為明顯。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中,為避免ab組互相間的干擾,必須在課堂上對每組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課前乃至平時都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學老師對課堂全局的把握更加深刻,才能夠讓數學課堂井然有序,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數學分層教學不光是為了學生掌握某一定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中不斷感悟體會,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多邊形的內角和》說課稿09-16
《多邊形內角和》說課稿02-19
《四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07-20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10-21
《三角形內角和》教學反思02-18
《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反思05-20
[經典]《三角形內角和》教學反思07-30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07-06
多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