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1
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1、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之一,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也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篇文章在選材上獨具特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論證縝密,方法多樣。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先找出觀點句,然后概括出所舉的例子,再將例子分類,引導學生分析把握論證思路。掌握這篇議論文的寫作特點,為今后議論文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2、聯系學習實際,落實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審美、探究的能力
分析完課文后,我結合研討與聯系中提到的馬南邨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最后學生寫的賞析文章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自己讀過的文章了,并開始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喜歡思考并分析一些優美的語句。這些應該說是可喜的變化。
3、補充示例擴展閱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上課過程中,我補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咬文嚼字的樂趣,在輕松和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學習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領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開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說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2
10月29日,在北師大附中我終于上完了兩節匯報課。我講授的課文是朱光潛的《咬文嚼字》,雖然在課前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這兩節課還是留下不少遺憾的地方。
首先,這兩節課還不能充分地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第一節課,我先讓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然后就帶領著學生去閱讀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理清作者論述的思路、方法等;在第二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老師出一些煉字練習讓學生當堂練習,當堂講評。在這兩節課中雖然學生也能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去回答,煉字練習也能完成,但是我總覺得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引領下去閱讀課文,按老師設計的問題去解答,學生沒能自主去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中也沒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第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雖然在課前我進行教學設計時已經考慮到內容的趣味性,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還不夠踴躍,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活躍。我覺得這兩節課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做得不夠,還需繼續努力。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咬文嚼字》說課稿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反思04-19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6-30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優秀08-30
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01-30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4-11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