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1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這一內容是四年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課文呈現給我們的是一道與生活有關的解決問題這一方面的題。首先,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這道題,大部分同學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下,就對我說,袁老師,這道題太容易了,我們學過的。“是啊,我們是學過,不就是連加類型的題嘛,但是你們要從中發現問題,要能夠看出今天這節課到底通過這道題告訴我們一個什么知識……”這時,我讓同學們交流想法,老師及時板書,讓學生從眾多算式中來發現:原來這節課,這一解決問題題是為了讓我們用簡便運算。
我趁熱打鐵,布置了幾個連加的題目,讓學生發現問題:學生觀察后回答:加法交換律只是二個加數位置的交換,和不變,而結合律中,有時要把后二個加數相加,有時把后二個數相交,有時根據需要還需要先交換位置然后再利用加法結合律相加,我發現在上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學生對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的比較好,然而對于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
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以解決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探索時,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算法。于是我在教學中強調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學會分類:在教學中我把各種簡算題型分類整理,尤其對于乘法分配律進行詳細歸類和整理。讓學生從整體認識到個別比較,加深簡算的印象。我發現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思維。例如:201×87=(200+1)×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項法)54×43+54×56+54=34×(43+56+1)=34×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項法)
2.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悟出乘法分配律與乘法結合律的不同。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的比較區分,可學生還是多次把分配律說成結合律,在計算過程中,也多次出現這樣的混淆。尤其是對乘法分配律的算理還是不理解,針對這一問題,我讓學生注意觀察,乘法分配律有兩種以上運算符號,而乘法結合律只有一種運算符號。讓學生在比較中區分,在區分中比較。
3.讓學生知道如何一下就能湊整。簡算與學生的數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讓學生多觀察數據,用選數湊整十、整百的方法訓學生,對學生提高運算能力,大有益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練習。
4.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知道簡便運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注重生活練習實際,將簡算運用在實際生活當中,易于學生接受。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本單元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在計算中可以應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很多的實際問題可以有不同的途徑來解決,學習要善于分析和總結,選擇合理、方便、簡單的方法更利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學以致用的道理。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2
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學習已接近尾聲。本單元學習主要涉及到4個知識點: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帶有小括號的兩部混合運算以及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學習混合運算時,主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的習慣。教學中前松后緊,加大練習的量,通過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
學生剛學習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對運算順序較難理解,往往難以靈活運用。教學中,就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算法。例題呈現的是簡單的購物場景,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并根據數量之間的關系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第二個問題,則引導學生直接列出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聯系數量關系理解其運算順序。并且堅持讓學生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維的表述,有利于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整理和復習時,先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本單元知識點。從作業反饋看,效果還不錯。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3
本課結束以后,我仔細的對整個過程進行了回顧!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是使學生在與生活實際與童話故事緊密結合的同時,接觸連加。神話故事《西游記》是每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的,尤其是故事中的孫悟空及他的花果山更是孩子們的最愛。孩子們可以在喜歡的場景中進行連加連減的列式計算,讓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潛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所以所列算式及計算過程也是不盡相同的,既擴大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增大了全體學生練習的數量。最后的自主練習環節,可以用來復習、鞏固、提高。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摒棄了以往“是”、“好”、“真棒”等簡單性的評價,如:“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還加入了這么多優美的詞語,聽同學們這么一說,這花果山是越看越美了。”“剛才這個同學說的'棒極了,相信其他同學也和他一樣棒!”改進后的評價讓發言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和尊重,并同時給其他的學生以鼓勵。
由于第一次接觸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很多情況下孩子需要老師的幫助,包括讀題等,但我有些眼高手低,今后要多關注孩子的年齡特征與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4
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如,可引導學生這樣描述思路“先算出每一天接待多少人,再計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分析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以嶄新的面貌出此刻人們面前。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相互探討的互動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地發展!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5
分數混合運算(三)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分數乘加乘減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與分數運算相關的問題情境非常抽象,不易理解,數量關系相對復雜,所以在小學階段與分數有關的計算都是重點內容。因此在科學處理教材內容、正確把握課程標準、全面熟悉學生情況方面我們都要非常慎重,來不得半點敷衍。
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我對本節課的成功與失敗、收獲與困惑等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與諸位共享和商榷。
一、教學流程
以人為本是我進行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一切以學生的需要和成長為根本出發點,盡可能使學生能夠自主的、主動的、生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為此我設計了一下教學流程:復習鋪墊——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達標——當堂反思。
二、體現兩個重視
1、重視學法滲透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課標要求之一。在解決與分數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中,如何去分析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畫線段圖是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它能夠直觀形象的表示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對學生解決問題幫助很大。因此課堂教學合作探究環節我特別提出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并在此基礎上找出途中隱含的等量關系,方程解答才會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2、重視情境創設
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能夠讓學生感興趣的、引發思考的問題情境,學生才有可能積極主動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動中,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進行必要的、有效的交流和探討。因此在學案設計合作探究中,我設計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是對“比八月份節約了1/7”進行研究,讓學生產生困惑,與分數混合運算一二中“單位1已知”產生認知沖突。第二次是把“比八月份節約了1/7”改為“比八月份增加了1/7”,讓學生理解數量關系沒有發生變化,等量關系也沒有發生變化,形成解決“單位1未知”問題的`基本數學模型。
當然在課堂實踐后我也發現了很多缺憾。
1、課堂環境影響學生表現
我班共有8個合作小組,在聽課中很多教師參與在每一個小組中,原來思維敏捷、敢于大膽發言的學生都顯得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學生不適應這么多聽課者參加的課堂教學,就連學習最優的張星宇同學發言都語無倫次,那些天生靦腆性格內斂的學生表現就更是差強人意。因此學校要經常開展公開課、示范課、研討課、常態課等多種形式的聽評活動,這樣既錘煉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可以有效增強學生抗干擾的意識。
2、鉆研膚淺影響探究活動
高效課堂給學生減負了,但是對教師來說卻是加壓了。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在課堂外下足功夫,這樣課堂上教師才會游刃有余、進退有方。本節課中由于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忽視對教材難點的分析與處理,造成了探究活動的卡殼現象。我對“比八月份節約1/7”中“單位1未知”沒有充分研究,讓學生錯誤的認為“已知量”才是單位“1”,引發對等量關系的錯誤認識。
3、思路固化影響課堂生成
課堂教學的設計、實施、反思等環節都充滿著預設和生成的矛盾,課前要充分預設,才能有效的應對課堂生成。但是課堂是動態變化的,無時無刻都在生成著新的問題,不是能夠全部預設到的。面對探究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我還是堅持原來的學案設計流程,希望學生能夠僥幸的沖破難關。在這個時候教育機智和教育智慧就顯得尤為重要,及時調整學案設計,針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扭轉課堂教學面臨的頹勢。但是我沒有這樣做,無法超越自我,無法相信奇跡發生,只好任其自然了。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在課改的大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磨練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要張開寬廣豁達的胸懷迎接更加明媚的明天,用辛勤的汗水去澆灌和浸潤那執著追求的理想課堂。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6
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單元中,我將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后,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我們改變了以往計算題的呈現形式,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內容生活化,并注意了開放性,即問題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解題的策略也開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解答問題。這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在課堂中,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情境中探索新符號,并掌握了計算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說,自由地思考、實踐、計算。
2、給予學生發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的分析。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研究者。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當然,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有時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 m. 障礙。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7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計算方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更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的興致。在以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具體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學會計算方法。學生都能正確表述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突破了重點。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個別學生雖然能夠列出算式,但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有的不會計算;在練習與作業中錯誤驚人地多,像混合運算的格式不正確、計算不準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列成綜合算式對于運算順序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的使用小括號。今后在計算訓練和習慣培養上都應下功夫。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最新】相關文章:
《同級運算》數學教學反思03-13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12-23
數學運算教學反思15篇02-06
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01-08
最新數學教學反思06-21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5-24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4-06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1-28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