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
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技能已經很難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將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融入英語課堂教學迫在眉睫。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課堂教學應該注重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和語境設置,使學生真實體驗語言運用,歸納和反思語言特征,加強閱讀和寫作訓練,注意跨文化的滲透和學習策略的引導。為了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筆者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教學技能方面的嘗試。
新課程改革注重語言微技能的培養,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策略
“策略”在英語中是 strategy,指 the art of planning,of using existing means,含有 tactics 之義,也可以將它理解為計策、謀略、技術與藝術。增強調控、激發情趣、加強社交的策略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良好的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具備良好學習策略的前提是掌握語言的各項微技能(sub-skills)。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要引導學生掌握各種語言微技能,使學生能夠利用這些技能進行自主學習。
聽說技能的培養
聽的基本技能:聽關鍵詞、聽懂并執行指示語、聽懂大意和主題、確定食物的發展順序和邏輯關系、預測等。說的基本技能:模仿、引出話題、Turn talking 話輪轉換、維持交談、澄清意思、利用語言、語調表達意思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激發其英語學習的興趣。
以人教版必修二 U4 為例。此單元為“野生動物保護”主題的聽說課型。
在進行聽力訓練之前,筆者播放了學生在動物公園春游時的 DV,展示了動物園在野生保護動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效。學生通過觀看小錄像及師生之間的問答,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對所聽材料的背景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進行聽力訓練的時候,學生能快速地掌握課文的大意和主題,迅速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本堂課的第二部分是看圖找出動物的居所。在了解課文概況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簡單地復述,在聽之前,先要求學生描述動物園的地圖,通過地圖的觀察預測一下各個動物的`居所:圖中有竹子的地方可能是 panda 居住的地方,有高樹的地方可能是 giraffe 的。當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時候,就能做到邊聽邊標注了。通過對學生聽說基本技能的滲透,學生的聽力技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閱讀技能的培養
閱讀的基本技能包括:略讀、掃讀、找讀、跳讀、預測、理解大意、猜測詞義、推斷、理解圖表信息、理解作者意圖、評價閱讀內容等。
如在教人教版必修一 U3 Part 2 時,筆者故意不教新單詞 pouch,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上下文(The mothers all have a pouch in front...They climb into their mother's pouch. There,they are safe.) 猜測pouch 是什么意思。通過更多的猜詞訓練使學生慢慢掌握不查字典就能理解生詞意思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培養自己的猜詞能力。
例如,人教版必修三 U4 Warming up 是一個有關“九大行星”的圖片。在沒有備課之前,筆者也沒有熟記“九大行星”的英語名稱,更不必說初學英語不久的學生了。在處理教材的時候,筆者認為Part 2 的重點不是認讀“九大行星”的名稱,而是“九大行星”之間的簡單比較,所以筆者沒有把精力過多地放在“九大行星”英語名稱詞匯的識別上,而是教學生如何通過圖片,迅速地把握關鍵詞,獲取其中的信息。
寫作能力的培養
由于初中年級的英語教學對寫作的要求并不十分高,所以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忽略了對學生寫作的指導。而高中英語課堂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注重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輸出既包括口頭表達,也需要筆頭寫作。
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在每一個單元都布置了一篇與所學單元有關的小作文,如在講授完人教版必修一 Reading 之后,要求學生模仿Friendship ,以朋友為題寫一篇 My friend。小作文字數不限,建議基礎好的學生盡量多寫,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即使能寫出一句話也要鼓勵他們。小作文的形式也應該盡量多變,可以是命題作文(My favorite animal /teacher /subject),也可以是圖文并茂的圖畫作文(How much I know the planets?)。
寫作的基本能力:激活靈感、整理思路、組織素材、規劃文章結構、組織語言、遣詞造句等。結構是寫作的基礎。英語段落最基礎的結構:主題句—擴展句—結論句。在教人教版必修三 U2 Healthy eating 時,筆者有意識地對文章的寫作段落結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第十四句:You bought to cook vegetables and meat without too much fat if you want to stay slim.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后,對這一結構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而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在文章的開頭寫主題句。
大多數學生寫作時,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思路不清晰。教人教版必修一 U5 時,筆者將整篇文章的段落打亂,讓學生閱讀整篇文章后重新把段落再組合。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增加了感性認識,在寫作的時候注意思考如何組織素材、如何整理自己的寫作思路。
新課程改革注重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和語境的設置,激發學生積極體驗語言運用
新課標強調語言學習是學生通過經歷體驗獲得意識最終能達到主動運用的過程。因而,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有以下三個形式:提供真實語言材料和語境、點撥規則、布置任務。
提供真實語言材料和語境
以往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驟是聽寫、默寫或用簡單圖片呈現新單詞,而筆者上課的第一個教學步驟是設置相關的、真實的情境(setting the scene),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每次在備課時都要思考如何把課堂的東西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盡量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同時針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利用有趣的活動化難為易。
如人教版必修四 U1 的聽說課,原對話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在 setting the scene 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活動:“猜猜看”游戲。游戲以小組為單位,猜猜其他小組成員外貌、愛好、身高、體重,猜對加十分,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學生必須運用到筆者提供的句子:“How would you describe her?”“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 .”“What do you admire him/her?”學生在快樂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點撥規則
通常在講授過去進行時的時候,教師會以一般過去時來引入。但筆者考慮到本班學生的現在進行時學得很好,而一般過去時也是講過去時間里發生的事情,如果由一般過去時來引入,很容易造成混淆。所以上課的時候筆者分別播放了《迪士尼英語》中 Simba and his friends,Ariel and Sebastian,the cat and the dog正在游玩的三段歡樂的小影片,讓學生回憶起現在進行時的用法,然后筆者又播放了前一天拍攝的學生活動 DV,引出過去進行時,學生在娛樂中輕松地比較新舊時態,歸納出新語法的用法和結構。
布置任務
英語學習的任務是為了將相關的英語知識、文化、技能、情感態度等運用在真實生活中。為了使學生完成這一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學生語言口頭、筆頭的輸出能力,經常開展教學活動:角色扮演、討論、對課文進行復述、續寫故事、制作手抄報等。如必修三 U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是一篇由《百萬英鎊》改變編而成的劇本片段,筆者要求學生根據課文進行自由改編,并在全班表演他們的劇本,然后選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編導”“最佳劇本”。學生通過這次角色扮演把語言運用到了真實生活中。
每學完一個單元,筆者都會布置一項拓展的學習任務,并要求學生盡量利用多種工具完成教師給予的任務,如上網搜索、到圖書館借閱有關書刊等,最后以 A4 紙的形式上交。如 Unit 1 以照片展示“My favorite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Unit 2 上網搜索“Which food do you like best?And tell me why?”;Unit 3 查閱“九大行星英文名的來源”;Unit 4 以照片展示“廣州今昔”;Unit 5 參照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自己寫劇本。
新課程改革注重課堂教學中跨文化的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引入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滲透文化意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傳授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同時,可以傳授文化知識,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化內涵的了解。
以人教版必修二 U4 的教授為例,主題是 animals。動物詞匯在英語詞匯中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色彩,如“狗”在中文中是貶義詞,而英語中卻是褒義詞。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一有趣的文化,在教動物詞匯時,筆者故意先問學生:“Do you want to be a lucky dog?”果然大部分學生中了圈套,毫不猶豫地回答:“No.”當教師把中文意思告訴他們時,他們對漢語中表貶義的“狗”在英語里是勇敢和忠誠的代名詞感到有趣,學生議論紛紛,課堂氣氛熱烈,然后筆者羅列一些有關 dog 的習語,讓學生猜猜它們的中文意思,如“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Let sleeping dogs lie.”此外,筆者還在課堂上補充有關其他動物的習語:
The early bird catches more worms.(笨鳥先飛)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雙雕)
Lock the barn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亡羊補牢)
Drink like a fish.(酩酊大醉)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2
1.引言
長期以來,高三英語的教學工作備受關注,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新教材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求不斷提高,同時,新課程在功能、結構、內容、方式、評價及管理等方面的極大創新,對英語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從總體上比較難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需要。作為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及時和有效的探索、總結和評價是促進英語教學的重要舉措。為了尋求合理有效的教與學的方式和了解目前高三教學的現狀,筆者對本縣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學校的高三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并客觀和科學地分析高三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而能為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尋求一些方法。
2.指導思想與研究方法
2.1調查的指導思想
國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鞏固、擴大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提高閱讀能力;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增進對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在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這個目標基礎上,對高三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復習的關鍵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即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對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和逐步提高。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高三學生來說,英語課堂的最直接的目標,更是立足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谝陨现笇枷牍P者對本縣各校的高三英語課堂教學課堂進行了深入地調查.
2.2研究方法
筆者于20xx年9、10月份的部分時間段分別對本縣三所有代表性的高中:泰順一中(省二級重點中學)、泰順職業技術學校(職業高中的普通高中教學班)和泰順育才(私立高中)進行了教學調研,深入了解我縣20xx屆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教學及備考現狀。通過聽課、師生座談和問卷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了全面的教育教學調研;本次調研重點關注課堂教學,共聽課16節;另外也分析了部分學生的平時考試、單元檢測的成績,并及時聽取備課組教師的想法,對各校高三年級在學科教學中積累的有益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和分析。
3.調查結果
3.1總體情況
3.1.1.師生狀況
全縣20xx屆高中畢業生共有30個班級,其中文科8班,理科22班,文理學生總數達1366人。隨著班級數的擴張,各中學都有教師初次擔任高三教學重擔,如泰順職業高中的兩個高三普高班英語教學就由新教師承擔,總體來說,教學教研任務都比較艱巨。
3.1.2.教學進度
英語學科基本采用在高三新課教學的同時有機結合高一、高二的課文和其他基礎知識的復習,每個單元結束后,輔以適量的練習。教學中重在知識的輸理和落實,總體進度比較適宜。
3.1.3教研氛圍
強調在校內營造和諧而團結協作的教研氛圍,各學校反映高三英語學科教師能團結協作、以老帶新、資源共享,充分發揚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力量;但由于不同學校之間的層次差異和同一學校內不同班級之間的層次差異及其它主客觀原因,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十分欠缺,也有部分學校備課組成員之間交流和教研不充分,限制了整體潛力的開發。
3.2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三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復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復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說”的課堂活動還占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獲的關注。
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高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3
開學已經第三周,做了一次寫作,因此,有感而發。高中英語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學生應用英語能力的體現!缎抡n標》明確指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表述事實、觀點、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規范的寫作習慣。在倡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我重視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和英語作文寫作訓練,遵循先輸入后輸出的教學原則,尤其像我們二中的學生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狠抓基礎寫作,規范寫作習慣
增加詞匯量。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詞匯量少,則無法表達清楚、完整寫作內容。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狠抓詞匯教學,要求學生詞匯一定要過關。除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詞匯量之外,必須多閱讀課外英語讀物,自己擴充單詞、詞組和短語,小組互相借鑒并記住;牢記基本句型。同時,我注重學生寫作模式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為以后的英語寫作打下基礎。其中包括:(1)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弄清要點;(2)抓住中心,緊扣要點,既不要遺漏,也不要增添;(3)語言正確,規范地道,盡量使用學過的、有把握的詞匯、句型結構,盡量避免中國式英語;(4)書寫規范,卷面整潔,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的使用。
二、及時批改、反饋,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根據遺忘規律的特點,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學生沒有遺忘前及時地進行反饋,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對學生上交的作文,我一貫的做法是,以最快的速度批改,及時的講評,反饋各種信息給學生,以便讓學生更好的.糾正錯誤,發揚優點。而對于當堂完成的作文,我一般會抽出一篇到兩篇習作當堂進行評講,把作文投影到大屏幕,和全班學生一起欣賞、評論。以肯定的鼓勵為主,指出文中的不足之處,肯定可取之處。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價自己或是他人的作文,以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反思自己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覺得自己在這一塊還非常欠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夠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經常發現,部分學生對寫作感到無從下手,胡亂寫些英語單詞或不著邊際的句子充當字數,錯誤頻出,行文不流暢,表達不地道,無寫作質量可言。但是該如何改變學生的這種現狀,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能把寫作課上的生動、活潑、有趣,讓學生不畏懼作文,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值得認真去探索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第四模塊的閱讀部分:A Lively City.全文一對話形式出現,圍繞一個中心話題---廈門(城市介紹)展開討論。文章主要介紹了廈門市的地理位置、氣候、城市狀況、如旅游景點、建筑、住宅、商業區等等。使學生了解廈門市的概況并掌握介紹某個城市的方法,學習規定的語法項目和詞匯。下面從兩方面談本節課的反思。
首先,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例如,先帶著問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接著概括段意,然后分析句子,(這是表層理解),最后總結全文,通過字面理解使學生達成共識升華到深層理解。引入部分達到預期效果,沒有用書本上的例子,而自己準備了錄音和圖片作為引入,時間短且能引起學生興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如果按照傳統的對話課模式去上,只限于學生的.聽說和表演,忽略課文內容,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使學生偏離中心。因此,我進行了改造創新,把對話課當成閱讀課來上。學習目標也定位于理解文章,解讀課文,仿寫作文上。在教學過程中,我提出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研究、探討,鼓勵他們進行合作交流。對于學生的回答,并沒有咬文嚼字,而是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內心充滿自信和成功的喜悅。與學生的合作小結,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保證了知識的精確性,有助于學生梳理知識,使其系統化。
其次,這堂課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例如閱讀后回答問題那部分,設計問題大多是填空題,因此對閱讀能力稍差的學生沒有完全照顧到,原因是我認為他們是高一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不難,何況這些問題并不是推理題,就以為他們都能接受。但下課后我了解到有一些學生并未能在短時間內回答完所有問題,在以后類似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分幾個環節設計精讀練習,例如針對中下層學生設Yes/No questions或T/F。
放手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我們也一直在嘗試相信學生的力量,只不過淺嘗輒止,唯恐浪費時間,唯恐學生疲于應付。然而,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時刻記住: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創設情景,激發情意,啟迪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鼓勵學生探索研究,以誘達思,誘思交融,這就是誘思探究法的真諦。也是我在以后教學的追求目標。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5
帶完一屆的高三畢業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回首今年的教學工作,真是時間短,壓力大,任務重。為了做好新一輪的教學工作,我對一年的高三英語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
我今年擔任高三年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深感任重道遠,在深入分析任課班學生的現狀之后,我扎扎實實地做了一系列具體細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合理制定復習計劃并注重計劃的落實與完善
要想搞好高三英語教學,沒有合理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是不行的。我對《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及歷年的高考試題認真研究,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把握測試要求,分析好高考知識點的考查內容和測試角度,明確高考發展的變化趨向,制訂切實有效的復習計劃,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幫學生備考。
(一)立足課本,精選練習,鞏固強化基礎知識。
復習伊始,全面重點復習高一高二及高三上的語言點,高三下也不敢懈怠,快速掃完。強調學生掌握課標詞匯,并適當擴大詞匯量的積累。利用早讀時間小測抽查,重點對語法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并輔之以相應的配套練習材料,及時講評;同時教會學生利用語境做好情景交際題;并讓學生建立相應的錯題集,減少錯題再錯機率,做到真正掌握所學知識,靈活解題,以不變應萬變。
(二)加強高考題型的專項訓練,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的限時訓練應貫穿高考復習的始終。
單項填空的特點是:內容覆蓋面廣,考查范圍包括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所有的語法及詞匯知識:重點突出,強調動詞用法的考查;突出語境的作用,利用語境間接考查語言知識的運用,應引導學生分析具體的語言情景,運用所學的知識,注意詞的搭配,詞語辨析等,從而找出正確答案。故此時的單項填空的強化訓練十分必要,且應注意及時講評,進行歸納總結,并引導學生加強探討,設立錯題集。尤其對解題方法進行重點講解。我精選近幾年各地的高考選擇題部分給學生練習,讓學生熟悉并掌握高考主要考查的重要句型。
聽力:除了每周二下午班會課時間20分鐘聽力泛聽,每周六早讀精聽以外,周二課堂穿插精聽。不斷加強對學生的集中訓練和聽力方法的指導,熟悉聽力主要考查的題型,并通過對聽力材料的分析,學會預測聽力內容,初步選出部分答案和排除干擾項。
完形填空:側重完形填空方法指導及訓練。因為完形填空主要是測試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引導學生:從慣用法和固定搭配的角度來分析;從上下文的角度來分析;從文章的中心句、關鍵句、關鍵詞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從詞匯的意義和用法的角度來分析;從邏輯推理、常識等角度來分析。
書面表達:讓學生明確高考書面表達的'五檔評分標準。盡可能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詳批詳改,整理歸納,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合理的指導,對全體學生有明確的要求:
1)句型繁簡適度
2)有閃光點,要有較高級詞匯和較復雜語言結構
3)開門見山,層次分明,承上啟下
4)細讀提示,寫全要點
5)書面干凈、整齊、規范。同時讓學生背誦范文,做好語言積累。
閱讀理解:在整張卷面中,閱讀理解是重中之重,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練習時,一定要限定時間。根據高考試卷對閱讀理解一題限時的要求,我們限制在35分鐘內讀完5篇短文并完成20道小題的選擇。在選擇正確答案時,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學過的閱讀技巧。如尋找主題句,猜詞,推理,跳讀,略讀等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對照題干,反復揣摸作者意圖及思路,并要求學生在每天限時做一篇完形填空或2—3篇閱讀理解,堅持持之以恒的自我閱讀訓練,并及時評講,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正確率也日漸提高,令我欣慰。
三、適時模擬,查漏補缺
我認真分析歷年來的高考試卷,
在此基礎上精心選編幾套高質量的適應性試卷進行模擬測試,并在每次模擬考試后進行認真講評,并做好最后的歸納工作。我將學生在以前所做的試卷中普遍存在的錯題進行分析歸類,重新編制成試題,讓學生再練,我不厭其煩地為學生分析指導錯誤根源,提高學生識別錯誤的能力和語言領悟能力。并要求學生不斷回頭看以前自己做過的作業和錯題集,減少錯誤再現率。
四、心理疏導,樹立自信
英語教學質量能否取得突破,最終取決于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潛能的發揮。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考試制勝的關鍵就是要做到心理穩定、思路清晰,在心理、思維、體力等方面保持穩定,從容應對各種題目,最終取得優異成績,享受成功的喜悅。因此,從一進入高三復習就應注意學生心里健康方面的教育,從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學生,多與學生聊天、交流,教給學生自我調節放松的方法,指導家長幫考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家庭環境,盡量幫助學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正確學習方法的指導,樹立起學好英語的必勝信心。
五、實施分層次教學,注重輔差導優,效果良好
針對學生的現狀,實施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對優生和差生分別組織輔導,讓優生更尖,讓差生跟得上。高考成績證明,這個措施是有力的,對高考總分起很大的貢獻,學生基本上都把真把事發揮出來。本人任教的班級英語平均分將近110分,全班只有三個90分以下,其中陳雅彬140分,是集美區理科英語第一名。這成績跟其他兄弟學校比起來可能遜色點,但對我們的這種生源,我覺得已經不錯了。
仔細回想,今天的成功是與我們在工作中能結合我校教學實情,切實搞好集體備課,群策群力,拼搏巧干,科學輔導分不開的,我希望這次的反思,能為今后成功開展工作提供借鑒,力爭使我校的英語教學質量在下一屆的高考中再創輝煌。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6
前幾天我作為新教師,上了一堂匯報課,內容是高一英語必修2中的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Warming up的部分。本來匯報課的意義是要展示我的課堂常規能力和教師基本素質。但是,在這堂課當中我傾注了更大的精力,力圖能在課堂上體現出我對于英語新課程的理解和探索。
新課程所倡導的內容之一便是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但限于時間、硬件條件和教材內容等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們所能做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非常之有限。鑒于這堂課的主題——野生動物保護,我認為非常值得與學生一起來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和實踐。
在授課之前,我便向學生布置了一次課題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一類瀕危野生動物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其特征、生活習性、生存現狀等展開調查。學生最終的調查成果要求制作成為幻燈片的形式,結合文字和圖片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且每一小組都應由一名學生對本組的課題進行全英文的講解和說明。學生對于本次任務的參與度之高,也是我所始料未及的。他們做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通過上網、剪報、翻閱雜志等方式搜集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資料。學生的組內分工也非常明確,匯總后的資料交由精通電腦的學生一一錄入電腦制成精美的幻燈片,并且選派了口語流利的學生上臺作最后的成果展示。作為代表上臺陳述的學生的敘述也顯得相當有條理,將野生動物的特點、習性和現狀一一介紹之后,自己得出了結論即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在這整個流程當中,我只是扮演了指導者的角色,所有的資料搜集、錄入、制作和展示都是由學生自己來主導完成的。這就是我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詮釋和實踐探索。從中我也意識到,平時我們對于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能力是大大地低估了的。作為教師的我們總是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讓學生一試,認為給學生的太多自主空間,就是對他們的放任,其最終結果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然而當我真的放開手,才發現學生的潛能是如此之大,只不過這其中的一大部分還未被我們發掘出來罷了。由此,我聯想到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多做一些大膽的嘗試,對于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來講,似乎會有更大的好處。這些能力是亟待著我們教師去開發和培養的,如若長期無視之,久而久之也就荒廢了事,那真是作為教師的一種悲哀了。
在學生講述之前,我先介紹了兩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情況,之后再由學生小組介紹成果。而在學生的每一段落陳述以后,我都會對其內容作簡短的評述和總結。這樣的處理是為了構建師生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再以教師的角度進行點評,讓學生體會到建立在平等意義上的共同學習和探究的樂趣。
然而研究性學習的部分并不是到這里為止就戛然而止了,在我想來一堂完整的研究性課程它的外延應該衍生到課堂之外去。切實做好了課后的反饋和經驗總結的研究課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如果缺失了這一部分,那么所謂的研究也只不過是一個空架子罷了。因此,課后我通過量表的形式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調查。主要是針對研究學習的效果、參與性、合作學習的滿意度等方面展開學生個體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等幾項調查。這樣一來,研究性學習滲透到了課前、課內以及課后三個環節中去,能夠做到目的明確、貫穿始終。我想這一部分的探索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
如何在英語課堂中體現人文關懷也是我一直在關注的問題。之前閱讀了一些文章,也作為新教師參與了學校的校本培訓,通過語文教言組的評課活動開始關注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問題。由此我反觀我們的英語教學,對于語言本身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于人文性的關注。我自愧在此之前,我甚至沒有想到過這樣的問題。對于語言工具性的偏重,而忽視人文關懷會使得我們的英語課堂缺乏語言教學應有的文化氣息和人文背景,這樣的課堂可想而知是索然無味的,因帶了更多的功利意味,試問又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喜歡上英語課呢?在此后的教學中我開始嘗試做出一些改變,在教授語言的同時也在教授著一種文化。
在野生動物保護這堂課上,我的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倡導學生從自身做起來保護野生動物。我認為這種情感的產生不能是教師灌輸而得的,而應該是學生由課堂習得的過程中自己感受到的。這里就存在著一個如何引導學生的'問題了。在這個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條明晰的主線:首先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介紹使學生對于野生動物現狀有了明確的認識,即數量不斷減少。之后引發了學生的討論——為什么野生動物的數量會逐年減少?討論結束后,我播放了一段極具震撼力的視頻,表現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殘殺。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談論感受的時候自然地提出了要保護野生動物的話題。這樣一來,我便順理成章地導出了另一個討論的話題——怎樣來保護野生動物呢?此時的學生已經漸入佳境了,一個個都有了想要表達的想法和觀點,討論的熱烈程度也開始升溫。于是,我適時的引導學生認識到了這樣一個關系——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緊接著我的話鋒一轉,反問學生,人類是否真正做到了把動物當成好朋友呢?我隨之拋出的是一幅幅人類殘殺動物的慘景圖片,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學生再次受到震撼。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如同朋友,當我們的朋友受到殘害的時候,就如同在殘害我們自身。因此保護動物就等于是在保護人類自己。最終,師生達成了共識——要保護動物。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我并沒有高唱主旋律,而是通過課堂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自覺”。我以為,我們課堂人文性的表現,應該是讓學生在言語習得的過程中產生心靈的共鳴。如果能牢牢抓住學生心靈上那一點微弱的火花,適時地燃起一場“大火”,那樣我們英語課堂的人文性便能夠真正張顯出來了。
我竊以為,這堂課之所以差強人意,是由于我對于課堂教學的研究性和人文性方面的探索所做出的努力。當然這其中的瑕疵也尚有不少。結合各位老師的指導和點評以及我自己課后的一些思考,我想自己在以下方面尚有待改進:
首先,是對語言的關注不夠。借用王小慶老師的話來說,“語言的課堂,它的本真是要求用語言尋找意義,在語言中尋找意義。因此,課堂內諸因子,都要歸結到語言本身。這堂課,雖是Warming Up,但仍要關懷后續的閱讀文本,關懷學生的語言使用,這是外語課堂中我們萬不能回避的問題。從對學生的研究性成果的評價來看,對語言的關注稍欠豐富——雖則我們的關注,可以隱蔽而深遠!蔽覀円苍接戇^這個問題,王老師向我指出在學生展示成果之后,我只對學生研究的內容做出了評價,但是對于學生語言的本身仍缺少關注。我事后回想,覺得的確如此。我們所有的教學手段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服務于語言的習得本身的。假如我能在評價當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語言的關注,那么就能在不動聲色之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習得語言的知識和結構了。樓慧華老師給我提出的意見是,在這堂課中缺失了學生對話的參與度。的確,學生個體的發言并不能代替對話的效能。假如能鼓勵學生熟練運用對話進行討論,不僅是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是能夠培養起學生譴詞造句和語言運用的能力。說到底,這還是對語言的關注度不夠所造成的。
另外一點的不足之處,也是我深以為憾的就是教師語言的問題了。回顧這堂課從頭到尾,我的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素質和語言能力。相形之下,我的教師語言就亟待加強了。尤其在課堂的收尾階段,師生的情緒達到了致高點,這時我的語句在組織上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凌亂不堪了。要做到盡善盡美就需要在自身素質的提高方面下一番苦功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斷充實自我,提升自我也是必須做的。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還很多很多,當然我也會努力去做到的。
最后,我想談的是一名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王老師指出在整個課堂的表現中我是親和的,但是顯得“勢”不足。對于他所指的“勢”,我私下以為是指教師的“場”吧?一個強“勢”的教師,應該是充滿了人格魅力的,也就是能夠抓住學生的全部注意力,牢牢吸引學生目光的教師。就好比小學語文界的大師王崧舟老師那樣能夠以自身的魅力攫取學生心靈的教師。而我作為女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更多地是試圖在課堂上體現自己的親切,而有些時候這種情緒,尤其是在本課的后半段時明顯是不適合的。那么就要求教師用自己的“勢”去帶動學生走進他為學生創設的情境中去了。但此時親和的我情緒上的突然變化顯得有些突兀,反而不那么自然了。如何體現出自己的“勢”呢?在這個問題的把握上,我想我需要做更多的思考,這也更加需要時間和閱歷的積淀吧?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7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上傳: 王毅 更新時間:20xx—2-26 21:00:14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王 毅
閱讀教學傳統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重在老師的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傳統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次上。如何借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這是一個需要師生互相合作的工作。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的閱讀和討論交流相互交叉進行,從而使閱讀課既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效果,又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接受的信息轉變成交際實踐的內容。通過使用交際化的手法進行閱讀教學,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組成,這四要素所組成的六對關系只有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進行閱讀課教學設計時,不能只考慮教師的意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話可說,并樂于說。
一、 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二、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
三、 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指導學生認真預習1.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梢越o學生布置問題回去思考.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8
本人雖工作只有四年時間,但我在教學中卻收獲很多,感受頗深。新課程改革,這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倡導全人教學,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而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高中英語新課程則更強調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著重從以下幾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和改進。
一、興趣的培養
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獲得充實感和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拘一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符合學生情趣的語言環境,精心設計多種交際活動,讓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創造性地發揮和運用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習慣
1、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有一本好的工具書。
2、預習的習慣,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范要求。
在預習方法上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等進行分析,即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重要短語進行羅列,并能造句,記錄課文結構嚴謹和用詞優美的句子,并讀、抄、背。
3、整理錯題的習慣,提高學生改錯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4、閱讀課外書和摘抄的習慣,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閱讀,做好摘記。
三、教學步驟:閱讀課
1、導入,通過問題、討論、情境、表演等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速讀、略讀和細讀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針對課文情景設計問答、排序或填表形式,并設計一些課類似高考的閱讀理解題,并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分析段落大意。
3、整篇復讀表達輸出,讓學生運用關鍵詞或圖片引導學生復讀課文,運用討論、辯論、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四、在課堂上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課堂。
1、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盡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 “Excellent” “Wonderful”,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優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2. 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這鍛煉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 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先預習,找出語言點;課后整理總結筆記,并發現重難點。
4.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在開學一周后我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我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后我也經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五,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反思。
1.備課環節中不能忽視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培養。新課標求叫要根據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和學業發展要求,著重提高學生用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不過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表達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明確三維目標(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為學生創設的虛擬情境,培養學生利用已經學到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
2.課堂教學中不能過度使用多媒體。不能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量使用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等等。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即圖片音樂等較強,較新的刺激設計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
3.課堂教學語言要夠清晰。不能說英語課必須用英語講解一些簡單的指令性語言用英語很好,遇到太難的能用漢語讓學生更明白,就可以使用漢語為英語服務。
4.課堂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對其進行學法指導,授之以漁,這樣才是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保持持久的學習動機,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四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把理論和實踐想結合,還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能夠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富有成效性,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9
一、學生分析
授課對象為高三( 174 )班的學生。高三( 174 )班為文科班,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不太感興趣。但有仍有不少學生的思維活動、表現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時的教學中表現較好。根據這些特點,我采用與新課標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學方式,即活動式的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為定語從句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的內容: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及區別。對于該內容學生半知半解,加上語法容易讓人覺得枯燥,學生對此內容有排斥畏難心理。尤其是當先行詞一樣時,該用關系代詞還是關系副詞是一個難點。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讓學生弄清楚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
2. 重點是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區。
過程與方法: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質疑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校情感。
四、教學策略和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出發點,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地進行信息加工、知識意義構建、歸納能力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適時介入,引導、啟發、組織、幫助、促進。隨堂進行小組指導,一方面參與學生的討論,更給學生以個別輔導,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通過演示法把制作的課件、學生的作文等顯示給學生看,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并從中獲得啟迪,從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協作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內化而形成學習成果,并將其在全班學生中展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后續學習熱情。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并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五、教學過程
Step1 Lead-in 導入
在上課前幾分鐘,我播放了學生們都非常熟悉的周杰倫的歌《青花瓷》。上課時,很自然地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首歌和周杰倫。學生們非常高興,也非常積極地回答相關問題。課堂氣氛很好,也達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引入這節課的課題的目的。與此同時,在屏幕上展示相關句子,如:
1. 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2. 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
然后,提示學生可用另一種表達方式來表述同樣的意義,由此引出定語從句
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
教學意圖: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引出本課教學內容。
Step2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在第一步之后趁熱打鐵,讓學生分析該定語從句中的先行詞,關系代詞等,讓學生復習與定語從句相關的內容,此時重點復習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并將其寫在黑板上。然后用圖片幫助學生復習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具體做法是在屏幕上展示學生熟悉的人、物和地點,圖片下給出相關的句子讓學生恰當的使用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填空。如:
人 -- 姚明,句子: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player who/that is very popular.
物 --- 電腦,句子:
This is a computer which/that I often use to surf the Internet.
地點 --- 九寨溝,句子:
I can’t forget he days when/during which I visited Jiuzhaigou.
地點 --- 鳥巢,句子:
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for which people call it the Bird’s Nest?
在用定語從句描述圖片時,幫助學生分析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在從句中所充當的成分,同時為下一步總結在定語從句中何時使用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作鋪墊。
教學意圖:用學生熟悉和喜歡的人、物、地點的圖片,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定語從句描述圖片可幫助學生復習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同時讓學生自己總結在定語從句中何時使用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
Step3 Consolidation
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我在屏幕上給出了兩組先行詞一樣的`句子,即:
a. 1.This is the house _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
2. This is the house ______he was born.
b. 1. 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__he has explained to you?
2. 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__he came late?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最后給出答案。事實上,學生很快給出了正確答案,說明學生對此內容掌握地很好,而且學生信心很足。
在此基礎上,我問他們是否愿意嘗試更具挑戰性的題目,學生們躍躍欲試。我給出了六道完成句子題目。這六道題的題型與湖北省高考英語完成句子題型一樣,且需用定語從句相關知識做題。我讓學生六人一組討論、分析,然后每組派一名學生將其中一題答案寫在黑板上,同組的同學還可幫助訂正。
教學意圖:幫助學生鞏固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同時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答高考題型。
Step4 Play a game
既然學生已經知道可以用定語從句來描述人、物或地點,為了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知識同時強調語法的語用功能,我設置了這個游戲環節。在這個游戲中,我將題目分為三組:人、物、地點;請三個不同的學生來選擇不同的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互助后,派一名同學用定語從句描述圖片內容,讓這三個同學猜并說出圖片中人、物或地點的名字。答對者及描述正確者可得到紀念品。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及突出語法的語用功能,我將我們的學校、學校里的操場,學生的板凳,校長、老師、同學及每個班上都有的倒計時牌拍下來,放在游戲的題目中。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教學意圖: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知識同時強調語法的語用功能。
Step5 Composition
在上一環節中出現的人、物和地點都是學生非常熟悉和每天都會見到的,并且都是他們學習了三年的學校里的人,物。對于即將畢業的高三的學生來說,這一切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于是我將學校的值得學生們留念的人,物、地點的照片用幻燈片的形式配上音樂又重新回顧一遍。在此基礎上,我問同學們是否熱愛我們的學校,如果要寫一篇介紹我們學校的作文,他們會寫什么。同學們踴躍回答。然后我給出一篇已經寫好的以 "I love my school" 為題的作文,請同學們評價好不好。同學們一致認為這篇作文中的句子過于簡單,在高考中得分不會高,并提出可以用定語從句等將此作文修改的更好。接著我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這篇作文現場修改。在此巡視的過程中我用相機將部分同學修改后的作文拍攝下來并放到大屏幕上讓全班同學一起欣賞。
教學意圖: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知識并將學過的知識應用于作文的寫作,以此提高英語作文水平,爭取高考作文拿高分;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愛校情感。
Step6 Summary
小結本節課的重點: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及區別。
六、課后反思
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增大了課堂容量,加大了練習的力度。也加快了課堂的節奏。明確任務目標,站在學生角度,精心設計教學任務,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英語交際環境。整堂課師生,生生互動性強,在自主、互動、探究的方式中展開課堂教學。并且引導學生重視所學的知識的語用功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參加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0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其更成為了高素質人才的基本技能。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適應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新課程改革當中提高了對高中英語教學的相關要求,并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聽、說、讀、寫能力,使英語能夠成為每一個學生必備的語言技能,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然而,由于傳統英語教育方法本身存在不足,再加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高中英語教學水平始終難以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考慮,必須要改變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現狀。
一、做好教學方法反思,善于發現教學不足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所以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通過不斷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在教學方法反思過程中,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英語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總,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與教師的英語知識傳達,進而保證學生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成為英語學科當中的領軍人才。
二、做好教學質量反思,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英語教學質量不僅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桿,更是決定學生接收知識程度的衡尺。為了保證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堂教學質量記錄,而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課后練習水平等等。另外,教師還可以經常與同事進行教學交流,共同進行備課和研討,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當然,與同事之間的教學交流,并不僅僅局限于英語學科內,因為英語學科的概括性非常強,所以教師也要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積極的交流和學習,以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的豐富和發展自己,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做好教學目標反思,貫徹英語交際原則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存在于教學大綱中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應對考試而已。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拋開應試教育的壓力,看清英語語言學科的本質,進而更好的完成英語教學目標。實際上許多教師在設置英語教學目標時,就已經背離了英語語言學科的本質,這種情況在如今的應試教育背景下非常普遍,其不能說是教師工作的失誤,但教師在其中需要負一定的責任。
想要更好的實現英語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要對現有的教學目標進行反思,看一看自己眼中的英語教育目標是否已經背離了英語語言學科,甚至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基本目標。筆者認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那么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際,而現如今的英語教育,使得學生都成為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想要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就必須要改變教學目標,而英語學科的最基本教學目標應該是其交際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取三大板塊:
NO.1:Beforetheclassdiscussion(課前討論):筆者一般將Beforetheclassdiscussion(課前討論)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話題則是由筆者來發起的,諸如一些常見的“Whatsyourhobby?”、“Whatisyourdream?”都可以成為討論的話題。該環節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提供支持;
NO.2:Dutyreport(值日報告):實際上dutyreport(值日報告)是初中當中常用的英語交際鍛煉方法,雖然比較基礎,但效果非常好,所以筆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依然將其作為鍛煉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
學生在進行dutyreport過程中,不僅可以介紹當天的天氣、出勤等基本情況,還可以講一些自己喜歡的小故事,或者是與同學們互動,來完成一些小游戲等等;
NO.3: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課外活動):
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課外活動)是激發學生英語對話興趣,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方式。面對繁重的課業及升學壓力,學生們需要一些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課外活動)來豐富他們的生活,當然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一般情況下Christmas(圣誕節)、Halloween(萬圣節)都可以舉行英語課外活動。
英語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英語素質和英語技能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就目前的高中英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1
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 +do(動詞原形)結構,并能大膽開口說出將來的計劃,學生通過談論要閱讀的書,使他們學會用I’m going to…這一目標語言表述心中所想,還要學會用He / She is going to…來表述他人的將來計劃。在知識層面,前一個單元已經學過“will+動原”的一般將來時句型。對于一般將來時有一定的了解和體會,本單元的目標之一是由舊知識帶入新知識,還要對比兩個句型的不同。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學生的參與性,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我基本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設計了競猜等一系列活動,既能鞏固本課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但覺得學生的操練不夠充分,對于存在的不足以后要更要重視,加以改進逐步完善;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可能更要多探討,爭取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
1、本課的教學設計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考慮了學情,做到了有的放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了讓學生發現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注重了交流展示,學生思維活躍,有較大進步。
2、盡可能的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去探索學會知識和呈現學習成果的學習方法。鼓勵各組給后進生表現的機會,建立更加適合后進生的評價機制。
3、本單元的課程設計突出了學生的'聽說和學生對于本課內容的討論。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主動性被大大調動起來了。整個過程基本實現了語言生活化,還原語言的聽說本質。
不足之處:這節課的容量很大,學生在有些課上會一下子接收不太了那么大的知識容量,這是我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2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如何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如何運用合作式手段進行教學,如何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大腦的功能由單純的“倉庫”變成知識的“加工場”等問題,如果能得以解決,我們就會實現有效教學,達到課堂教學它應有的目的。
1、英語課程改革中教師觀念的轉變:
從學習的內涵來看,應該轉變“課堂中學英語”為“生活中學英語”。語言來源于生活,英語是一門語言,因此,英語來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和生活,語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性和靈性。語言強調“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筆者主張在生活中學英語,在活動中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去體驗英語,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思想。即英語教學應該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變傳統中“單一的課堂中學英語”為“生活中靈活學英語、用英語”。
從學習的形式上來看,:變“傳統的灌輸式”為互動式“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特別重視學生課堂上英語知識的消化,講究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學中重視課內知識的封閉傳授而輕視課內外方法的開放學習,這種傳統的灌輸式使學生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極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現。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讓學生“會學”英語,培養學生和老師互動式學習,這是當今英語教學中重要的方法。
2、英語教學改革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情境的設計者、策劃者”。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策劃者,他應當確定好教學內容,對于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他還必須了解對象,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各種教學活動。一般來說,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單一不變的灌輸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策劃。從“學習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互動的導演者、參與者、創造者”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把學生比作演員,教師比作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學習活動。在宏觀上要根據教學大綱的精神進行正確的導向;在微觀上要在每一個教學步驟上進行演示,保證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3、課堂教學中,具體可實施的策略
3.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求我們確立新型的師生觀,即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融洽與否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
3.2創設“我要學”的課堂教學氛圍
要發揮能動作用,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思維,把教材內容激活起來,還原為生活的交際現實,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際中,體驗、領會、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語言強調“language immersion”,讓學生在參與、交流、合作中學習和使用?梢允秋@而易見,教學以學生實際生活和興趣為出發點,創設了歡快愉悅、情意盎然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我要學”的濃烈欲望。
3.3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式教學手段
合作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形式。合作教學即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恰當運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3.1師生合作
跨世紀的學生處在一個信息的時代,網絡的時代,學生在某些領域擁有的信息量,極有可能超過教師,因此,師生合作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途徑,更是對古訓“教學相長”的新發展。例如教一個新單詞或新句子前,有些學生己通過其它途徑提前接觸到,筆者就先請學生讀,當確認他的發音準確無誤后,他就可模仿筆者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學生學會這個單詞或句子。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精神,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也能開拓教師的思路。
3.3.2生生合作
在進行英語授課的過程中,筆者會根據教學內容把學生座位重新布局,組為單位,每組六人,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某些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后合作解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這樣可以增加學生間的練習機會,增大密度,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的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又要促進小組組員間的合作,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學習,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并且在合作中面向了全體學生,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別,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
3.4提高教師個人綜合素質,適應新形勢下的英語課堂教學
在英語課堂改革中,對老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3.4.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情感素養
要使學生有飽滿的熱情和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教師就應該注重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如意帶到課堂中,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3.4.2靈活運用教材,活化教材內容
新課程標準與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課本量大面廣,靈活性強。要求師生的配合性強,以單元為單位,聽、說、讀、寫較以往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難在預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的。二是難度增大,生詞量,閱讀量增加近一倍。針對這一新變化,如何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需有新舉措。須將其內容活化,按交際原貌活化于課堂,形成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師生互動,共同投入。
3.4.3教無定法,活化教學手段
學知識,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難。降低學習坡度,化難為易,需活化教學手段,新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貫徹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實踐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學習,因為疑問最容易引發探究反映,沒有提出問題的意識和熱情,不會提出問題,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和批判意識,就談不上有創新。
3.4.4擴大知識面,使知識融匯貫通
面對教材中的知識量大,知識面廣這新要求,教師應適當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就得適當的查找一些與教材有關的材料,可稱之為收集資料。當然,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收集資料,通過收集資料以求得問題的完滿解決,并將之與己有的知識進行聯系,鍛煉學生探求新知識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因此,我們要細心地教學生學會學習,激勵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思維創新努力、語言表達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諸多努力。讓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塑造我們自己的教學模式,打造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美好的未來。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3
眾所周知,英語詞匯之于英語教學,如同字詞之于語文教學。很難想象連字詞都不過關的人,能把語文學好。英語詞匯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新課稱標準也對高中生英語詞匯的掌握量提出了嚴格要求。所以,轉變詞匯教學方式、提高詞匯教學質量,成了高中英語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唯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動力,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方法,才能夠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縱觀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從教師到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誤區和不足。首先,教師覺得詞匯記憶是學生自身努力的事,教師教會學生就可以了,掌握與否與教師無關。其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教材,缺乏創新。第三,是詞匯講解不合理。在詞匯教學中按照詞匯表排列順序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最后,是學生自身學習興趣不高,英語詞匯的學習相對較為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不深刻,容易遺忘。然而,當前的英語詞匯教學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接受能力,靈活選擇最易讓學生接受的方法開展教學,而且教材僅僅只能作為參考,并不能將其直接運用在教學中。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本人針對詞匯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探討,并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高中英語課堂詞匯教學的有效方法
利用對比實施詞匯教學。對比教學,就是在教授新單詞的過程中,結合單詞的同義詞或者反義詞實施對比教學。這樣就能夠讓詞義更加突出,以便于學生記憶。比如,筆者在講到“provide”這一單詞時,結合與其含義相近的supply、offer等單詞,對比詞匯的語義差異的不同,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區別記憶,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又比如,講到“encourage”這一單詞時,可結合其反義詞“discourage”等分析它們的習慣搭配,向學生講解encourage一般用于encourage sb.to do sth.結構,而discourage往往用于discourage sb.from doing這一句式中。同時,英語中還有非常多詞形接近的單詞。在詞匯教學中,利用詞形相近的詞讓學生對比分析,對他們正確記憶和運用單詞有很大的幫助。
結合語境開展詞匯教學。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單獨的某一個單詞是很難記住的,若學生僅僅記住了獨立的詞匯,對其實際運用也起不到較好的作用,因為某一單詞存在于新的語境中,從語意上來說,它依舊是一個生詞。所以,要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一個單詞的實際用法,就應當將其放在某一語境之中。例如,adaptation這個詞,把它放在這兩個句子里面教,He made a quick adaptation to the new environment.This play is an adaptation of a novel.第一句的adaptation是適應性,而第二句是改編本?梢,我們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夠僅僅針對單詞進行單獨的教學,而是應當將單詞和語句、語境聯系起來,積極地鼓勵學生用單詞進行造句、仿句,多記憶關鍵句型。
另外,多復述課文,或者將某篇課文中的生詞聯系起來進行寫作,也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比如,我們學完必修1unit1生詞,我讓學生欣賞一篇短文:I happened to meet my classmate LiMing in the street when I was wandering in the street .Surprisingly he told me he was upset because the exam was coming but he felt tired of studying,I wonder if it’s because he was so concerned about……然后,要求學生照樣子用學過的重點詞匯編寫一個故事,下一節課向同?W做一個演講。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像這樣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將單詞放在語篇內運用,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單詞的含義,鞏固單詞的用法,同時還可以訓練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此外,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根據上下文對詞義進行判斷,還可以增加他們的詞匯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用構詞法組織詞匯教學。單詞都具有一定的構詞規律,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便可以更好的進行記憶。單詞是由詞根、詞綴構成,詞義是由這些詞素構成的。單詞的核心在于詞根,附件為詞綴。一個詞根管理著“一群”單詞,所以構成了很多含義不一但相互聯系的單詞,這一構詞法稱之為派生。在英語中,單詞的`構成方式還包括合成與轉化。
首先是派生,即是一個詞根加詞綴構成另一單詞。比如,dis±agree可分別表示不同意或同意兩種含義,un±able可表示不能夠或能夠,而move表示移動,move+ment表示運動。其次是合成,即是兩個或多個單詞組合為一個詞,有些使用連詞符號“-”構成,有些直接寫在一起,比如說blackboard、newspaper、passer-by、man-made、police station等。最后是轉化,即是由一種詞性轉化成為其他詞性,比如說water名詞含義為水,動詞含義可代表澆水,arm名詞含義為胳膊,動詞可表示為武裝起來。讓學生了解英語單詞的這些構成方式,幫助其詞匯學習。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并不是教材中所有詞匯的意義與用法都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英語詞匯教學應當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以及層次性。
對于重點的必須掌握的詞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首先安排學生聽力訓練,利用10余個聽力語句來突出本課的重?c詞匯,聽完后要求學生自行復述。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自己編出10個句子。聽寫的單詞通常是課本中的黑體單詞和作文中可以經常運用的詞匯,學生通過聽、說、寫這幾個環節,牢固的掌握了這些生詞。
而對于部分使用頻率較低的詞匯,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僅僅需要掌握其漢語意思即可。針對這些不要求學生硬性掌握的詞匯,我一般是通過小組活動競賽的方式,讓學生說出其漢語意思;或者要求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寫下15個單詞,讓學生有空時便記憶一遍,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牢固的記憶這些單詞的含義。另外,我還會定期安排短文填空或者典型句子互譯等練習,這類練習,我通常選擇搶答加分的方式進行,這樣一來即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升學生的能力。
有計劃的進行復習鞏固。人的記憶時間長短不一,根據人的記憶規律,在某一時期內對于新接觸的單詞反復記憶五次左右即能夠熟練。因此英語詞匯教學除了通過上述的一些教學措施之后,還必須要重視一個環節,即是復習鞏固。“記得快,忘得也快”,是現階段高中學生在英語單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及時進行復習鞏固。有計劃的進行單詞復習不但可以起到鞏固記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加深對所記憶單詞的理解。借助多種方式對單詞進行有計劃的系統復習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課堂中講解單詞時,讓學生對詞匯反復記憶,加深印象;在講解語篇時,根據教材內容結合課后練習,組織學生進行聽寫、翻譯、同義詞搭配以及造句等練習,讓學生不斷鞏固學到的新詞。
結束語
在當前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應順應時代進行轉變。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反思,勇于探索,大膽開展課堂改革和創新,才能在當前急速發展的教育形勢下不被淘汰。本文試圖從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給同行們以有益的借鑒,對推動高中英語教學盡一份力。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4
高中新課程改革,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體會:
1、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盡量用難度較易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較好一點的學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題,增加閱讀量等。
2、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贪宓膶W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高一英語必修一的第一單元是“Friendship”,這是一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于是我讓學生分組討論Warming-up中的問題,并設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這鍛煉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先預習,找出語言點;課后整理總結筆記,并發現重難點。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時,我就先讓學生看課后的例句,并自己發現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不同點,總結兩者之間的轉化規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a>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在開學一周后我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我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后我也經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做法:
1、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單元內容進行篩選。 特別是有選擇進行口語、聽力部分的訓練,由于本學校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知識面較窄,對于一些口語話題是知的甚少,比如必修1第五單元的英雄人物的相關信息知道很少,同時大多是寄宿生,查閱方法也有限,課堂上主要是老師介紹或課前發些相關材料以備預習。教學過程除加強學生的知識面外,主要是閱讀能力和詞匯語法的.掌握,聽說能力的培養較少。閱讀方面首先授于技巧和策略——略讀(skim)、查讀(scan)和精讀(Intensive Reading);在詞匯方面,要求學生每天復習背誦單元的單詞,鼓勵他們通過音標、構詞法等科學地記憶單詞,并堅持課前小測;在語法方面,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本節課的語法點,上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總結,并提出重難點,然后再歸納總結,課后布置相關的配套練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
2、堅持大部分用英語授課,對于不懂的地方會再次用中文說明,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避免“中國式英語”。讓學生背誦課文中的精彩句子或書面表達的范文,培養學生使用地道英語進行表達的能力。
3、通過扎實掌握單詞、短語等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單詞、短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好單詞、短語,才能看懂句子和題目和文章,才能連詞成句,行文流暢,而沒有掌握好單詞、短語的學生是很難運用英語。
這階段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有有耐心、愛心。要把理論和實踐想結合,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而且作為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教師自身要深刻理解課改精神,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成長。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15
反思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英語究竟該怎么上?優秀的高中英語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文化性。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英語課,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教學反思的定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時,通過不同程度的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斷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進而改善教學實踐的一系列活動,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它還是一個教育者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矯正、自我超越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開發與整合的技能,要求教師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教育環境中實踐和探索,要求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教學實踐,成為反思的實踐者。正如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指出的那樣,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也提到了“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特級教師袁王瑢指出,如果說有什么“秘訣”,那就是勇于實踐,勤于總結,即上完一節課或教完一篇課文之后,應該坐下來回想一下,寫點教后感,寫一得之見,記下疏漏之處。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1.反思一得之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會突發奇想,迸發靈感,使得教學效果出奇的好,這些瞬間的靈感往往是在特定狀態下產生的,并非備課時預設的,它具有稍縱即逝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及時反思并記錄下來,以便于下節課借鑒。作為教師,總會有或多或少自己滿意的地方,把它記下來,這就是教學一得。如我在教單詞時,發現學生單詞記不住,一個單詞記十多遍,好不容易記住了,第二天又忘記了,學生漸漸對英語失去興趣。尤其是理科班的一些男生,課間我與學生交流時,發現學生對流行歌曲非常著迷,于是我就嘗試用歌詞作例句,來激發學生“我愛記單詞”。如教單詞ugly時,我舉了一句歌詞的例句:I am ugly but I am gentle.(我很丑,但我很溫柔)學生很快記住了ugly和gentle兩個單詞。再如,在教whatever時,我唱了一句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無論你去哪,無論你在做什么,我都在這兒等你。)學生也很快掌握了whatever的用法,收到了“唱的比說的好聽”的效果。學生感到聽得愉快、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2.反思疏漏之處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一堂精心準備的公開課,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造成美中不足,如有時教材內容處理不妥,有時教學方法選用不當,有時師生活動不協調,有時教學效果不明顯。如果不及時查漏補缺,就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如果在每堂課后都能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多積累“病因”和“病例”,同時對癥下藥地積極摸索,尋找療法,就會收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如我在教高二英語選修六第一單元的語法虛擬語氣時,我按照教師講解概念、用法,學生做題鞏固,教師總結規律的模式,整堂課看似進行得很順利,但通過測試發現,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課后認真進行反思,總結出虛擬語氣是高中教學語法中的一個難點,老師自己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所以,整節課教師用課前設計的教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關注了語法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是消極地配合老師來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堂課堂里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思后我覺得教學步驟應改為教師創設語言情景,引出虛擬語氣,引導學生用虛擬語氣進行造句,提供練習讓學生模擬操練,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教師啟發誘導,學生感悟、歸納、總結!罢n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
3.反思學生機智課堂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有時學生在課堂上會提出獨到的見解和有創意的問題,給課堂增色添彩;有時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甚至優于教師預先設想的答案,學生難能可貴的見解將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如在教多個形容詞同時修飾一個名詞時該如何排序,我總結不出好的規律提供給學生,只能讓他們多做題目、多記例句。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說,他在一本參考書里看到有人用一句口訣就記住了:“縣官行令宴國材”分別指代限定詞、冠詞、形狀、年齡、顏色、國家、材料。例如,一座小的白色的木頭房子——a small white wooden house。而在在正式的語法書中,若有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則一般排序如下:限定詞(the, a, an)+描繪性形容詞(fine, beautiful)+size(大小)+shape(形狀)+age(時間、年齡)+colour(顏色)+origin(國籍、來源)+material(材料、材質)+purpose(目的、用途)+名詞。我覺得這位學生的方法簡單實用,給予他熱情的表揚和鼓勵。我在另一個班級授課時,就采取了這一方法,效果很好。
四、教學反思的方式
1.堅持寫教學反思日記。教師要把自己教學中成功的做法、靈感、學生機智、疏漏之處及時記錄下來,同時也要把參考資料、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公開課、觀摩課的體會記下來,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吸收、消化。還可以把教學反思日記發布到自己的博客上,供網上的其他教師探討,自己從中得到啟發。這是一個大范圍的討論,可以聽到不同領域、不同流派、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等的意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網絡的興起提供了新型的現代化的反思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廣泛的思路。
2.與同事之間要精誠合作,相互交流、分享、討論。可以采取集體備課(教師間通過交流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相互學習優秀的處理方法和策略)、說課、相互聽課(觀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特點)交流心得、名師指點等方式共同探討,在先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借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思想的激蕩可以噴發出智慧的火花,名師的指點讓人獲得智慧并可能產生新的智慧。
3.公開課和評課。聽課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觀摩教師可以針對課堂的發生發展變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準確把握教學行為及教材的重點、難點。很多老師都己想去聽別人的課,可以互相討論交流,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自覺地會有對比、評價在里面,()獲得一些信息。其次還有錄音、錄像。錄像的客觀條件不是很成熟,但是錄音是很容易做到的,是很直接、很生動、很形象的方法。第一手資料可以看出自己的利弊,包括語言、形體動作等非言語行為?梢赃x擇某堂課或其他老師進行活動,教師之間也可以互相研討、提問。評課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請有經驗的教師和教研員做一些評課活動,可以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和建議。這是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
4.撰寫教學案例。在案例撰寫的過程中,可以使教師關注、分析、判斷、選擇、重新評價當前的問題,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思熟慮,可以更明白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教學案例一般要交代案例背景,為讀者提供事件發生的前因;敘述案例事件,向讀者展現出明顯的矛盾沖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問題是什么,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步驟等;加強對案例進行反思,找出問題中的利弊得失及對今后的啟示。
五、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英語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學反思不僅像操作性教學一樣發展學生,而且可以全面發展教師的各項能力。因為當教師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等環節獲得經驗,使自己變得更成熟。因此教學反思是把要求學生“學會學習”與要求教師“學會教學”統一起來的教學實踐,反思是“專業人士”表現出來的一種普遍的素質。換言之,反思是“專業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是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教師只有堅持積極的自我反思,以主體身份參與,投入其中,逐步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實現自我的不斷發展和提高。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讓我們每一個教師都來做個有心人,培養教學反思意識,勤于觀察,樂于記錄,以記促思,敏于反思,以思促教。只有這樣,英語教師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成為一名智慧型名師。
【高中英語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英語課后教學反思01-17
英語課教學反思05-22
小學英語課教學反思04-02
英語課堂教學反思03-13
英語課后教學反思14篇04-14
英語課后教學反思15篇04-13
高中教學反思01-28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04-01
初中英語課后教學反思04-19
物理教學高中教學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