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荷花》教學反思
《荷花》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4-04-15 11:40:25
  • 相關推薦
《荷花》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荷花》教學反思1

  進行情感教育,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教學內容方面

  高中的1至6冊語文課本中,幾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這些課文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幾種:第一類,表達對祖國、故土、人民的熱愛之情。如《雨中登泰山》、《土地》、《荷花淀》、《故鄉的榕樹》等。第二類,表現一種至愛親情。如《項脊軒志》、《祭妹文》等。第三類,表現忠貞不渝的愛情作品,如《與妻書》、《荷花淀》、《孔雀東南飛》等。

  對第一類篇目,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講一些應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大道理。依據學生這時期的心理特征,對說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這類課的學習與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來。作為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心理,講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現階段留學歸來報效祖國的年輕學子,名人回報祖國的具體行動、言語及落葉歸根的想法等。講清楚作為一個公民為什么應熱愛祖國,熱愛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講大話。這樣,再結合讀、講、寫,學生接受起來是不會有抵觸情緒的。

  對第二類篇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除了緊扣課文的內容,仍要輔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現階段中學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們同父母的所謂隔膜、代溝問題,把中華民族瞻養父母的傳統思想,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之情貫穿于教學之中。讓學生通過對這類課文的學習,樹立一種美好的、正確的人際關系思想。

  第三類篇目,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我們想著重談談的問題。面對這類課文,學生一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種“等著瞧他怎樣講”的心理。過去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這個問題多有忌諱,往往顧左右而言他,輕描淡寫地一晃而過。這種“回避或禁錮”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們對愛情的興趣,以及對愛情的涉足與嘗試。這對中學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的看法是,現代傳媒及文藝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學生成熟早,中學生早戀也似乎成了一種風氣。那么何不抓住這類課文來一個“借題發揮”正確引導呢?如果中學生走入社會沒有愛情方面的知識,沒有正確的愛情道德觀,就很難正確對待愛情。因此,語文老師應轉變教育思想,不視愛情問題為禁區,針對中學生身心及思想行為特點,引導中學生小心踏入這片圣潔的土地。因而在上這一類課文時,我們不應回避愛情這個字眼。如講到《荷花淀》的愛情內容,用愛情故事里奏出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贊歌感化學生。講《孔雀東南飛》時讓學生明了愛情表現出的崇高美德:真誠、摯愛,負責和奉獻精神。講《與妻書》時,闡明國家和小家的關系,從作者令人動容的娓娓敘述中表現出對妻子對國家的摯熱濃情。這樣,結合課文我們一方面講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愛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戀導致學業失敗的實例(當然也不回避早戀成功的實例,但一定要強調它們的比例)講清什么是所謂的愛情。與此同時再進行兩次關于早戀的討論會,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論,但教師要歸納總結,談清自己的看法,曉之以理,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愛情,從道德上認識愛情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這樣,學生消除了神秘感,也從老師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顯的。

  二、教學方法方面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實踐問題。它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它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闊、敏銳的心。而博愛、寬闊、敏銳的心則涉及到一個教師的人品修養。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對學生,特別是對差生,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態度,應竭盡全力理解自己的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而動搖、徘徊時,要給以鼓勵。對學生的思想要透徹地了解、掌握,工作應反復做。學生的一些活動,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和認真的.引導。這引導應把它看作是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環。要在對學生深入細致的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因人而異的耐心指導。對學生的每一點健康的情感內省和表達給予充分肯定,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幫助那些還處于自我封閉狀態的學生從情感的天地中走出來。讓學生在講、讀、寫、說中成為更加樂觀,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廣泛同情心的人,從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質。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學生,原諒學生,關心學生。高中生的練筆本(周記)是我們抓的一個重點。從進高中第一天起,我們就作了規定:寫周記不能當作只完成作業而敷衍了事,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希望把老師當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如果信得過老師就盡情的吐出來。對老師的教學及為人也可褒可貶,一句話:寫真。這樣,學生消除了厭惡心理,由被動變主動,對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從中得到了幫助和鼓勵。周記的內容涉及寬廣:學習、親情、愛情、友誼、社會幾乎無所不包。我們從周記中獲取了學生的思想狀況,并及時聯系家長,避免家庭與學校在教育孩子時意見不一致。在某年級高三復習緊張時我們曾宣布停寫周記,很多學生要求恢復舊制,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還有個別學生把留有教師大段批語和筆談的周記本鄭重的作業畢業留念的禮物送給教師。那一刻,教師更多的是自豪,為他們成熟的情感而自豪。

《荷花》教學反思2

  語文課該怎么上,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以前都是“填鴨式”、“滿堂灌”,一節課下來,老師講了不少,但學生卻沒掌握多少知識,尤其是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新課標認為,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在課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導”;谛抡n標的要求,我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始終遵循和貫徹“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不僅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對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思考這節課從準備到具體實施的過程,我發現了一些在教學觀念和行為策略上的不足,也領悟到很多的教學技能,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課前準備

  在課前備課時我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了綜合分析:

  1、明確教學目標:

  只有明確了文本的目標,我們在備課和上課時才會有針對性,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引導學生鑒賞環境描寫和分析人物性格,進而完成對主題的挖掘。為了在45分鐘完成這一目標,我抓住小說的三要素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采取合作探究討論法,通過分析小說三要素來品味作品清新質樸、秀雅雋永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分析水生嫂勤勞善良、溫柔體貼的性格,把握戰火硝煙中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

  2、考慮學生實際

  《荷花淀》這一課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學習本文時學生進入高中已經半個多學期了,經過著半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適應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但是還缺少一定的自學和閱讀能力,考慮到這些,我提前布置預習工作,解決了每節課要為學生講解生字、新詞以及閱讀課文的浪費教學時間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盡快的融入課文。

  3、精心設計導入

  作為一部戰爭小說,《荷花淀》的意境是優美的,語言是詩化的,與傳統戰爭文學血雨腥風的場面大相徑庭。為了體現這一特點,我以戰爭來導入,上網搜尋了許多戰爭場景的圖片,放在導入中,形成對比,加深了學生對“詩化”的理解,同時搜取了許多荷花淀的優美圖片,幫助學生融入到美麗的荷花、荷葉場景中去,獲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聽取前輩指導

  為了上好這一節課,我精心查閱資料,多次修改,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和同組的老師的寶貴意見,共同商討教學重點、難點。

  二、教學實踐

  1,預設問題

  為了把學生導入到預設情境中,很好的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老師往往要設計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效果。本文中主要預設了這樣幾個問題:站在水生嫂的角度為文本擬訂標題;通過閱讀體驗環境描寫的優美;美麗的家鄉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樣做的。通過這三個問題就將情節、環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起,把學生導入到了我們的預設情境中。

  2,思考時間

  有了問題之后,要給學生留下思考時間,但往往是老師怕課上完不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留的時間不充分,甚至不夠,說是四分鐘,過上兩三分鐘就開始提問,這樣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更不能有條理的將問題回答好,老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動起來回答問題了。在這一點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訓,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再加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所以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學生都能夠回答的很好。

  3,小說教學

  情節、環境和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所以學習小說時要牢牢抓住這三點。但情節并不是小說的重點,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小說是用來寫人的,寫人的命運和遭際,寫人的心理和情感,寫人的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所以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說的重點!逗苫ǖ怼吩谒茉烊宋锓矫妫攸c寫了水生夫婦月夜話別,他們既沒有豪言壯語,也不存在悲痛傷感,從那簡短傳神的對話和精練含蓄的細節里滲透出詩意。在這里我設置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語言,通過語言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它還寫了五個婦女在水生家里相約探夫,五個婦女五句話,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實、或急躁、或爽快,個性鮮明,惹人喜愛,給小說注入了歡快活潑的氣氛。學生對語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現出極大興趣,課堂氣氛也比較融洽。

  三、課后反思

  1、課堂氣氛

  本節課由于有許多老師聽課,學生顯得有些緊張,我的表現也比平時緊張,沒有針對問題及時調整策略,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課堂整體顯得有些沉悶。

  2、教師語言

  在一些環節上語言羅嗦,很想把問題講明白,害怕學生聽不懂,但卻是越講越不明白,在這一點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

  3、教學設計

  開始在設計人物分析這一環節時,我設計的是先講水生嫂,再講五個女人的對話,但在課堂上學生卻先說出了五個女人的對話,我就及時調整思路,分析了五個女人的性格后,問:“在這些人物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又把問題引向了水生嫂。課下我思考這一環節,發現這樣做比我設計的要好的多。學生感興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貼近生活的對話或描寫,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發,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在這一方面下功夫,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堂的突破口。

  4、教學行為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授之以漁”的過程,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傳授多少知識。如果學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會學不到知識的。我想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年輕教師深思的。

《荷花》教學反思3

  《荷花》是蘇教版第六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狀物寫景的散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里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作者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的特點,我在教學這篇課文中,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 創設情境,讓語文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杜桂梅老師說:“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該是被動的學,旁觀者式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的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的學習!币虼耍谡n開始時,我用課件播放音樂,播放“荷花的風姿”資料片《采蓮》為背景的音樂,激發學生閱讀、欣賞的興趣,為學習課文鋪墊蓄勢。

  二、 確立課堂以語言為主的訓練意識。

  語言是一種財富。如果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重視積累好詞佳句,優秀詩文,就會成為語言的富翁。因此,我以第二自然段為語言訓練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如重點詞“嫩黃”、“飽脹”、“挨挨擠擠”,以及重點句“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焙汀叭绻蜒矍暗倪@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理解這些詞句的時候,運用朗讀、表演、畫畫等多種形式,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和準確,并對這樣的語言進行品味、積累。

  三、 擺正學生和教師的位置。

  1、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由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比如:荷葉美在哪里,怎樣讀出荷葉的美來;荷花美在哪里,怎樣讀出荷花的美來等等。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建構的辨證統一。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品賞荷葉、荷花之美,引導學生有感情、有技巧的朗讀,這些都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

  四、放飛想象的翅膀,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眱炐愕奈恼露挤厦赖囊幝,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于樂,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借助范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例如我啟發學生:“讓我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荷花?”隨后用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象,體驗美感?春蠊膭顚W生發言。要求統一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荷花,__________!”例子:“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樣迷人!”學生們盡情放飛想象的翅膀。例如:

  學生1:“荷花,你的形狀是那樣美麗!”

  學生2:“荷花,你的姿勢是那樣動人!”

  學生3:“荷花,你的魅力讓我終身難忘。我真想把你帶回家里,與你天天做伴!”

  ……

  學生們在放飛想象的翅膀的時候,不僅豐富了想象力,培養了創造力,而且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水平。

  五、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 課的節奏比較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夠多。

  2、 有些程序還是擺脫不了“引導學生按部就班”的形式。

  3、 有些語言比較成人化。

《荷花》教學反思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

  教學時我針對他們對周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能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喜歡閱讀,能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眼中的荷花,喚醒學生的原有感知,把學生自然地帶入美麗動人、風姿嫵媚的荷花池旁,學生興趣盎然,激起了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在表現荷花不同的姿態時,我讓學生用動作感受三種不同形態的荷花,學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寫荷花的'長勢、各種姿態的語句背誦下來了,積累了課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觀賞荷花池美景時,通過課件的播放,使學生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也會接下去的寫話埋下伏筆。

  整堂課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深入地進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荷花》教學反思5

  《荷花》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用第一人稱描繪了公園里滿池荷花的美麗景色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文的教學重點我放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滿池荷花的`靜態美。為此,第一課時,我沒有像以往一樣讀文、學生字。而是通過觀察圖畫,讀文體會。在讀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讓學生多讀,反復讀。體會用詞之巧妙。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課件比圖效果要好些?墒桥侣闊]有用課件。相信用課件,學生觀看錄像后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白荷花的幾種姿態,我用前年教這一課時的方法:讓學生用手來演示出荷花的幾種姿態,幫助理解背誦。學生興奮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手來表達他們心里荷花美麗的姿態。不到五分鐘,每個同學這三句話都會背誦了。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學把花骨朵飽脹得要破裂似的演示得維妙維肖。講到“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边@句時,不少學生情不自禁把自己當做了荷花邊讀句子,邊迅速從座位上站起來,猶如朵朵荷花冒出水面。教室里這邊冒出幾個,那邊冒出幾個。我趁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說:“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纯催@一朵,很美?纯茨且欢,也很美!庇纱宋矣謫枺骸斑@滿池美麗的荷花是誰創造的?”話音剛落,就有十幾位同學說:“大自然!蔽姨泽@了。教幾年了,以往問學生時,學生們總是回答葉圣陶、畫家等等。甚至有人說園丁?山衲甑膶W生回答如此肯定,如此迅速。讓我著實意外。

  感嘆一:學生越來越聰明了,F在的孩子看得多,接觸得多,懂得也多。

  感嘆二:新教材單元之前的主題讓學生明白了本單元的主題。使學生有的放矢。

  感嘆三:新課改中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把學生的大腦調控到了興奮的狀態。所以學生才能思路敏捷,對答如流。

  由這節課,我想到了。我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應該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做、去說。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自終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荷花》教學反思6

  《荷花》是統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課文寫了我在公園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如癡如醉,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

  我充分利用了101PPT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想象,與文本深度對話,從而感悟到荷花之美,體悟寫法之妙。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去實施。

  一借助101PPT,加強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本課時,借助101PPT的批注、視頻播放、圖片上傳、手機跟拍等功能,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感悟荷花的姿勢之美,同時習得作者的寫作方法。借助音頻播放功能,創設良好的情景,鼓勵學生美美地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借助聚光燈、畫筆、圖片上傳等功能,鼓勵學生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學習成果,同時體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扎實推進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本課教學中,利用101PPT的各項功能,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多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

  整體感知課文后,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優美的句子,交流感悟。在表現荷花不同姿態時,我圈畫出重點詞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態,既訓練了組織語言的能力,又積累了文中優美詞句。通過音頻和視頻播放荷花的美景,使學生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抓住“冒”字教學,通過換詞法讓學生理解“冒”的意思。在教學第四五自然段作者的想象時,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并展開想象把句子補充完整,做到了讀寫結合。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如此,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與靈氣。

《荷花》教學反思7

  《荷花》描寫了公園里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后用課件呈現荷花圖,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美語言。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掃清生字障礙后,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把荷花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能把荷花寫得這樣美?在交流時,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展示荷花開放的不同狀態,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通過不同的讀書形式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通過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麗,也幫助學生盡快背誦,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匯的積累。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語言訓練的環節: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讓學生根據我提供的想象白荷花還會有哪些不同的姿勢,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說話,學生有的'說出了“有的躲在荷葉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邊,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三段荷花緊挨在一起,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的說“有的荷花歪著頭,像在和蜻蜓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荷花靠在荷葉上,像在享受溫暖的陽光”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讓我很驚喜。

  這節課,我借助美麗的,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熏陶,可以說達到了教師和學生雙贏的目的。

《荷花》教學反思8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它的語言文字美,描寫的景物美,產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感情朗讀以及對語言文字的體悟,激發學生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是學習生字詞。三年級的學生生字詞還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學會學好。我利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識記生字新詞,并著重指導“蓬、翩、蹈”等字的書寫,效果很好。

  課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幾種不同形狀,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和碧綠的荷葉,色彩清麗,充分展示了荷花潔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寫圖,準確生動地展現了荷花初放、盛開、花骨朵兒的三種形態。在教學第2—3自然段時,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圖文對照,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匯的積累,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不足之處:首先,對語言文字的體悟不夠,訓練不到位,或者說對有些重點字詞的理解,把握不準。比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眰湔n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這個“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呢?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冒出來?學生懂得“冒”有長、鉆、伸的意義,不過用“冒”又比這些詞好,可具體好在哪里似乎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雖然小結時,我點明“冒”生動地表現出荷花競相開放的盛況和它們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為傳神地寫出了荷花不經意間鉆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機。但從學生的表情來看,很多學生還是似懂非懂。

  其次,我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太單一,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交流討論的也不夠充分,老師講的過多,應該多讓學生說,說出孩子自己的理解。

  通過這次錄課,我發現了自己課堂教學中很多的不足,一定要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教學反思9

  一、主題

  主題思想是文藝作品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和塑造藝術形象所揭示出來的問題,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人教版《自學輔導》書指出,《荷花淀》“表現了根據地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認為這個主題太籠統、不確切。主題常通過題材、情節或人物等表現出來。分析和發掘主題必須從具體作品入手。就《荷花淀》而言,情節始終圍繞婦女展開。全篇有八個人物,婦女就占五個;男人中的父親和小隊長僅為四處對話描寫,著墨極少。因此,作品主題的歸結應以婦女為中心,即“重在謳歌冀中根據地婦女識大體、愛祖國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正如孫犁所言:婦女“使我衷心敬佩到五體投地的程度”,“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寫到她們!敝劣谧x者,“對這篇小說發生了喜愛的心”,那是因為他們看到“婦女們的抗日情緒也如此令人鼓舞”。

  以婦女為中心總結主題思想,從文學鑒賞的角度講叫“緊扣作品”;另一方面,以婦女為中心,較之以男人為中心,主題更為深刻,更具時代性,更能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更能激動千萬名讀者,因為“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時”。

  二、人物

  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體貼丈夫,溫柔細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干“光榮事情”;他又有別于小隊長:幽默感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干的)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

  三、結構

  《荷花淀》以丈夫參軍打仗為線索,精心組織了“送夫”“尋夫”“奇遇”“學夫”等情節。作者以空行為標志,把它們分成了三大段。作為“詩體小說”,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層,呈現出詩歌藝術所追求的“建筑美”。人教版《自學輔導》書提供的“段落提綱”把第三部分劃分為四層,第一層從“她們向荷花淀里搖”至“啊,原來是他們”,層意為“化險為夷”。我們認為不妥。這一層最好與第二層合并,至“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煙波里”,層意為“漂亮的伏擊”。原因有三:

  第一,從內容上看,當“耳邊響起一排槍聲”時,婦女們并不知道是自己的隊伍向倭寇開槍,還以為是“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便“一齊翻身跳到水里去”。這時,正值戰斗開始。第三自然段戰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戰斗還在繼續,至“戰利品全裝在他們的小船上”,小船“箭一樣飛去”,戰斗才結束,才“化險為夷”。這幾個自然段為一個有機整體,即“漂亮的伏擊”,不可隨意分割。

  第二,從形式上看,轉折連詞“但是”也說明一、二層聯系十分緊密,不可分割。

  第三,將一、二層合在一起,層意側重于贊頌婦女配合部隊打仗,否則,“伏擊不會這么徹底”,(區小隊長語)文章仍以婦女為中心。這種劃分方法才能準確體現作者的思想脈絡,精確反映小說的主題。

  四、語言

  孫犁先生主張,文學語言應該“明朗而有含蓄,流暢而有余韻,于細膩之中,注意調節。每一句的組織,無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組織,無浪費或枝蔓。可以說字字錘煉,句句經營”。他不僅這樣要求別人,還自覺地在創作中實踐著自己的理想!逗苫ǖ怼繁闶堑浞。

  這部作品語言樸素自然、清新洗煉,顯示出作者已熟練地掌握了一種充滿詩情畫意又精細傳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現人物的時代氣質。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語言學習的重點應集中在三個方面:

 、俸啙崅魃竦膶υ捗鑼;

 、谠娢栋蝗坏沫h境描寫;

 、蹨蚀_生動的遣詞造句。

  教學設計

  從“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荷花淀》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它理應成為我們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重要依托。本著培養合格小學教師的目的,根據中師文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遵照中等師范學!按笮畔、全方位、多媒體、高效益”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集認知、技能、情感性目標為一體,為本課擬定了五個教學目標。下面簡單介紹這些目標及其教學方法。

  目標一:找出文中的對話描寫,說明它們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并通過分角色朗讀準確表達其中蘊蓄的豐富內涵。

  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們采用“領悟式學法”——教師精講“夫妻夜談”,讓學生領悟并總結分析人物對話的方法:

  1.熟讀全文,結合上下文分析;

  2.抓重點詞。如兩處“笑”和“小聲”,單音節詞“謝”和“嗯”等;

  3.注意句中狀語。如“總是”“呆呆”等;

  4.與他與對比。緊接著,讓學生練習“試法”:以組為單位分析討論第二部分的“商議探夫”。最后布置學生課后獨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對話,并仿寫一則人物對話片斷。

  由悟法、試法到用法,由閱讀理解到嘗試寫作,并注意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最終徹底攻破教學重難點。

  目標二:找出環境描寫的語段并說明其積極作用。

  這是本課教學的次重點,旨在讓學生學習體會孫犁先生“詩體小說”的語言特色和樂觀向上的創作風格。環境描寫的作用在《祝!分幸呀涀隽私榻B,本課應有所提高。我們先讓學生歸納總結其積極作用——為情節的展開設下伏筆;緩和緊張氣氛;表現樂觀情趣。然后請個別同學當堂指出每一處的具體作用,最后指導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月下編席”和“陽光下的淀上風光”,加深理解,培養語感。

  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遵循學生的認知過程,體現了美國

  教育和心理學家本杰明S·布盧姆的“目標教學”思想。 目標三:通過與祥林嫂、小芹、妞兒等人物形象性格異同的對比分析,充分認識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引導下,抗日根據地,尤其是白洋淀勞動婦女的性格特點。

  這仍為本課教學的次重點,可以讓學生了解類比分析的方法,提高他們分析人物形象的水平。前兩位人物剛分析過,妞兒可加以簡單介紹,比較分析簡便易行。

  目標四:準確簡練地給課文編寫段落層次提綱。

  這是本課教學的又一個次重點。它既能提高學生分段分層的水平,又能督促他們在課外認真閱讀理解課文,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教學方法可采用“評點法”。點撥要點有:1.盡量用詞和短語;2.格式對稱工整;3.第三部分的層次劃分。(見“教材分析)

  目標五:緊扣課文對作家作品及其創作風格進行簡單的分析介紹。

  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沒必要篇篇都設、面面俱到,也不一定全放在講讀課的第一個環節由教師完成,這應該讓未來園丁有一個明確認識。本課我們放在最后:講讀完課文后讓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緊扣這篇代表作總結孫犁先生“詩體小說”的創作風格;關于他的生平和著作不強求牢記在心。

《荷花》教學反思10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為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

  怎樣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來欣賞這種美呢?我先指導學生理清了課文記敘的順序: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看荷花,把握文章的脈絡。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邊,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引導學生把在“看荷花”這節課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勢美、顏色美、動態美,充實到“贊荷花”這節課文中去,再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最后,我啟發學生想象,化為課文中的“我”,化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臨其境,一陣風吹來怎么樣,風停了又怎么樣,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怎么快樂,小魚告訴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夢。

  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 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荷花》教學反思7

  《荷花》是一篇狀物寫景的散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里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系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導缺乏技巧,還是學生的語言顯得貧乏?與大師于永正老先生的課堂比起來,我的學生感悟總是的淺了許多。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現在有了一點收獲,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閱讀充盈于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荷花》教學反思11

  一、從解讀文本開始下功夫:

  1、默讀三遍,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上勾畫、批注。

  2、讀作者葉圣陶的生平、事跡。

  3、讀葉圣陶寫景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寫作風格。

  4、熟讀成誦。

  5、讀教參和本年段的課程標準,對比自己確定的教學重難點與教參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

  二、在教案設計上下功夫:

  1、根據前面對文本的解讀,自己設計教學環節。

  2、閱讀網站上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

  3、第二次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做修改。

  三、課件制作上下功夫

  根據制定的教學方案,量身定做課件,力求突破重難點。

  四、課后反思:

 。ㄒ唬┏晒χ帲

  1、對文本整理把握較好,使學生對文章脈絡清楚,無形中熏陶了學生對習作時材料的選取與安排。

  2、描寫荷花姿勢的段落運用豐富的荷花圖片,和動作輔助理解,學生當堂就能有感情朗讀并背誦。

  3、進步最到的就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很及時,有了實效性。

 。ǘ┎蛔阒帲

  1、由于急于解決本班學生習作基礎較差的現狀,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了寫法的指導,顯得講解過細,讀的不過多,不過到位。

  如:描寫荷葉和荷花的第二自然段,指導了孩子們按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但是在體會“冒”時,就顯得引導得不夠。

  同伴建議:

  先學習荷花的三鐘姿勢,再出示帶“百荷花在這些荷葉之間冒出來”這個句子,提問:這個句子中你覺得哪個詞用的最好?為什么?然后在引導孩子聯系描寫荷葉的句子去理解,去體會。之后反復聯系朗讀。

  2、文本解讀還有不到位的地方:

  (1)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對于“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在利用動作輔助理解背誦的時候,忽略了手型要突出“飽脹”,致使學生對這種含苞欲放的`姿態體會不夠。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在我解讀文本的時候我只解讀出了,“活的畫”就是指這一池的荷花,而沒有從充滿生命力這個方面去解讀。

 。ㄈ┳x寫結合課型以后的上法

  1、前面的課時已品讀感悟位重心,不在寫法上占據太多時間。

  2、在回憶、總結課文時在加入學習作者寫作方法的指導。

  3、在文本解讀上還要在下功夫,收集不同教師對同一文本的解讀。

《荷花》教學反思12

  《荷花》是第一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去公園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開的景色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荷花及大自然的無限喜愛與贊美之情。

  在教學本課時,我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荷花的感情,從體味優美的語言中來感受荷花的美,來感悟對荷花的喜愛之情。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通過多媒體展示荷花的圖片,讓學生自己欣賞,激發學生對荷花的.喜愛。在學生情感調動起來以后,我播放錄音課文,讓學生注意認真聽里面的朗讀語氣及停頓。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模仿去讀課文,然后,根據課文插圖想象荷花的美麗,重點指導能夠緊抓文中的語言文字,來感受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喜愛。

  課文學完后,我認真回顧了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有收獲更有不足:

  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為我深深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尤其是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把自己內部感受轉化為外部語言,能把學生引入情境,激起他們感情的共鳴,然后讓學生陶醉在對文中優美語言的想象之中。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進行豐富合理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學文中的第四段時,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微風吹來,我和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的美麗的畫面,我從學生陶醉的表情中,仿佛看到了他們想象的優美畫面。他們的腦海中也一定留下了一池荷花和我陶醉其中的美好畫面。事實證明,只有學生對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給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鮮明的表象在強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躍起來,升騰起來。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看荷花”時,我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美美地讀懂文中的內容,增強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課文,了解課文。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生對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說的不夠好,沒有拓展開學生的思路,這也是下一步我需要加強的地方。另外,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我總感覺學生有拉長音的現象,但是通過多遍糾正,就是不能達到我想要的理想的效果,這需要我在今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的練習。最后,我總感覺上課的時間不夠用,這就需要我在下一步的教學中要分清主次,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上多下功夫,爭取通過課堂教學效率。

《荷花》教學反思13

  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怎樣進行美育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兩方面著手。

  一、要使學生善于發現美

  語文教材大都是經過精心選編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甘泉,是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凈化心靈的雨露,美,滲透在每篇文章中;美,近在咫尺。引導我們當代職中生到教材的深山云中去探得美的瑰寶,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如何引導學生發現美,這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ㄒ唬┢穱L教材中精妙的語言美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形式因素,文學家創作時總要反復推敲,精心選擇最恰當的語言來表情達意,因此文學作品的美,最根本的是語言藝術美。

  可以說,掌握語言藝術美是當代職中生的一項基本的職業能力,它關系到我們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但是我們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濫用繁體字、寫錯字、錯句、讀錯音、說錯話,或望文生義,或詞不達意,或語言干癟,或表達不暢,或書面口語混用,或缺乏說話藝術等等。這種情形確實讓人憂慮,就更需要學生認真學習并運用好語言。

  語言的美重在品味。

  譬如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而富有音樂性;散文的語言優美暢達,質樸自然;小說的語言生動形象;戲劇的語言個性鮮明,富有生活氣息。需要我們在鑒賞中辨別,在辨別中品味。

  例如,人們常以明凈無塵的水晶,色彩鮮明的瑪瑙,甘冽的清澈的山泉來形容散文,這是它表現出來的“味”――一種透過文學散發出的無窮魅力。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永遠忘不了百草園中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讀了《記念劉和珍君》那“真的猛士敢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等鏗鏘有力的`語句就時時敲擊著心坎,無法忘懷;還有《長江三峽》中“激流澎湃,氣象萬千”的三峽美景;《雨中登泰山》中那煙雨蒙蒙,云霧繚繞”的泰山神韻;《荷塘月色》中那如夢如幻的荷塘月影與作者那淡淡喜悅和哀愁的絲絲入扣,令人如癡如醉,更何況朱自清先生運用了“田田、亭亭、脈脈、”等20多個疊詞和裊娜、參差、蒼茫等10個雙聲疊韻的聯綿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賦予文章優美的音樂感和形象性。這無不體現了文學大家精湛的語言造詣。

  語文的語言是美的,但是要達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必須仔細去品味、咀嚼、揣摩、領會作者練字的貼切,用語的精妙,一旦師生的脈搏能和作者的脈搏一起跳動,那么我們也就得到了一份美的享受。同樣的小說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正是靠著生動形象的語言才塑造出像李逵、阿Q、賈寶玉、高老頭、思嘉麗……等不朽的藝術形象。

  總之,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學,只要緊抓教材中語言,引導學生去感受美、鑒賞美,我相信對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提高無疑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ǘ┢肺督滩闹械囊饩趁

  在文學作品中“托物”是為了“寓意”寫景是為了“抒情”?陀^的寫景是不可能的,只有景和情的完美結合,才能創造一種完美的意境美。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說,不是景物的陰晴晦暗引發人的喜怒哀樂,而由人的主觀情緒決定景物的感彩。例如,小說《荷花淀》的開頭就像電影中的畫面一樣,“潔凈的院子里,水生嫂在月光下編席,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又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時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边@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水鄉夜景呀。作者為什么要著力描繪出白洋淀的富饒、美麗和詩一般優美的勞動場面,這正是我們需要挖掘的深刻內涵,否則,讀了以后在我們腦子里只會留下“白洋淀是美的”印象,如果深入下去,聯系下文,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在這里不僅寫出了荷花淀美麗的景色,更是以月下自然景物的美來襯托人物的美,將白洋淀的美和白洋淀婦女的情,緊緊融為一體,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勤勞,質樸的勞動婦女,她們愛家鄉、愛丈夫、憧憬和平、寧靜的生活。她們的命運和白洋淀息息相關,她們的心靈和白洋淀一樣美,她們的情來源于對家鄉的愛,荷花淀的景牽系著荷花淀的情,在這里情景相生,韻味無窮,把握了人物思想的美,也就更體會了作者所創造的意境美。當學生進入作者的意境中后,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會得到一種藝術美的享受。

 。ㄈ┩诰蚪滩闹械那楦忻

  感情是文學作品的生命線,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也就沒了靈魂。

  課文里的篇篇佳作,讓我讀到了作者燃燒的激情!侗秤啊分心欠逝值纳碜樱┲诓即篑R褂,蹣跚地爬過鐵道去買桔子的背影,是一個充滿一腔愛心的慈父形象的背影,浸透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藤野先生》中,魯迅對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的懷念表達了真摯的師生之情!缎虉錾系幕槎Y》奏響了革命戰士的愛情之歌,既催人淚下,又令人感奮,啟迪著青年學生領悟愛情的真諦。舒婷的《致橡樹》則是一首現代愛情的宣言。《過萬重山漫想》將我們帶入歷史隧道,感受到了無數開拓者不畏艱險,排除萬難,開拓道路,奮然前行的英雄氣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緊扣這些內容,向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在思想上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得到美的熏陶,心靈上受到美的凈化。

  二、要引導學生去創造美

  創造美是一種最高層次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對于職中生來說,創造美可以是寫作活動、辦黑板報;可以是書法競賽、演講比賽;可以是辦文學報、組廣播稿;可以是旅游節的實習;可以是幼兒園里五彩繽紛的繪畫寫字、手工制作。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教學是學生創造美的集中體現。

  在此我只想闡述三點看法。

  (1)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美源于生活。因此創作美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要使學生寫好作文,說好話,最重要的前提是教會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盡量去發現生活中美的因素,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情人,并將這些素材記錄下來,然后進行整理歸類,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要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和口語表達中進行美的想象,使我們的語言更豐富多彩,更富有吸引力。讓學生把從生活中獲取的素材,放進想象的熔爐里去冶煉,重組、創新,就能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和妙語連珠的語言。

 。3)要引導學生正確駕馭美的語言。盡管你發現了美,盡管你的想象豐富多彩,但最終還要靠美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如果學生的語言表現力差,創造美的活動就是一句紙上談兵的空話。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鍛煉出優秀的口才。

《荷花》教學反思14

  《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按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上完后感覺比較成功,因此記下了些許點滴。

  《荷花》是葉圣陶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記敘文,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后能身臨其境,賞心悅目。葉圣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說過: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一毅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相同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所以這篇課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讀法教學,在合適的地方配上了寫話指導。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在教學第2段時,抓住“冒”字,首先讓學生給“冒”字換一個詞,帶入文本中讀,再提問,為什么文章要用“冒” 字?而不用別的字?接下來,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對這個字理解。同時,在學完這一段后,我還讓學生邊讀邊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動作來讀,從而進行三個“有的”句式的教學。課堂上,學生與文本不斷對話,在讀中逐步感悟。

  其次就是利用課文的留白處進行適當的.寫話指導如文中第四小節中有這樣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么?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與我比一比,誰才是這最美的。小鳥飛過來,繞著我打轉,唧唧喳喳地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了大荷葉上,抬著頭,看著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變成這樣一朵美麗的荷花該有多好!”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借助美麗的范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

《荷花》教學反思15

  林斯基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边@節課,我借助美麗的范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后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于樂,寓教于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荷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荷花教學反思《荷花》04-12

《荷花》教學反思03-08

荷花教學反思03-13

(優秀)《荷花》教學反思07-12

[必備]《荷花》教學反思07-11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04-22

《荷花》教學反思15篇03-10

《荷花》教學反思(15篇)03-12

《荷花》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2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色妺妺在线视频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