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麗的鹿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的鹿角》教學反思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有以下感受。
一、課題引入,找準切入口
課前,我先板書出示“老”字,請同學們來說說“老”的意思,然后自己有叫了在《說文解字》種這個字的意思,再引出“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板書,讓學生感受了形老,為下文的神不老奠定了基礎,這個引入比較巧妙。
二、利用文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在學習時,整個課堂以大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來統領,整節課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先找找課文中描寫青山的.語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樹中,老人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理解這一句時,我先與學生算了一筆帳,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3700畝林網,足足有48100間我們的教室。從直觀上讓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跡。然后再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自己卻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上費了些時間,沒有必要。
14、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
1、時間上控制依然有點欠缺,主要是在板書的時候,我為了節約時間,沒有把本課的重點小標題的內容板書到黑板上,其實當時時間是夠的。
2、在同學們擬定小標題的時候,學生雖然很積極,每一件事情的小標題都擬了好幾個,我沒有帶著同學們深入的分析如何挑選最合適的那一個。方法只是一帶而過,沒有照顧到班級其他學生的接受能力。
3、雖然有朗讀,但是通過讀中感悟,這個環節落實得并不是很好,基本上都是在快速默讀,全面朗讀,老師引讀。我應該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對文本的理解讀出對魯迅先生的那份愛戴之情,在朗讀中創設情境,能真正的做到與作者產生共鳴。
4、最后一點就是我在備課時已經設計到了,在關注閱讀時一定要與習作相關聯。
《美麗的鹿角》教學反思2
教學重點:
1、理解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態度。
2、學習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讓學生說說鹿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然后老師話鋒一轉,說鹿自從經歷了一件事后改變了原先的一些看法,那么鹿到底經歷了什么事呢?進而激發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2、多層次閱讀,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我們明白學生對文本的明白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層次的閱讀的基礎之上,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起經歷閱讀學習的全過程,透過四個層次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來生成并建構新的知識,具體說:第一讀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地讀,讓他們掃清字詞障礙;第二讀就是引讀,檢查學生課文讀通的狀況,老師透過語調來渲染氣氛,讓學生整體感知這個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資料;第三讀就是細讀,讓他們運用自己在精讀課文當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邊讀邊想,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當中的有關段落。
如“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要讀出自我欣賞,自我贊美的感情。而對腿,則是不滿和報怨:“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要讀出嘆息、報怨的情緒,透過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更加深了對課文的明白。同時運用圖畫與音樂,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第四讀就是品讀,賞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積累下來。
3、注重積累,走進生活,學用結合。我們明白語文的學習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務必厚積而薄發,我想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把寓言故事當中優美的語句積累下來,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學用結合,積累這一課當中所學到的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好正因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好正因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好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一樣的環境和不一樣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也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讓孩子的課堂學習真正實現與生活的結合,體會在生活當中真正的好處。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歸納課文主要資料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我運用了填空的方式降低歸納的難度。同時,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優等生補充,學習潛力較弱的學生復述的方式,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指名回答之后,我讓學生同桌互說課文主要資料,有效地彌補了指名回答時學生參與面不廣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講述或復述中,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狀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透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多媒體展示鹿的謎語和鹿角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到本節課的課題上。接著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生自由朗讀,落實字、詞、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設置相關問題,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上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然后由學生分組討論、回答,由師補充作答。品讀重點句子,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逐步明白課文蘊含的道理。最后,內化提升,總結回顧。設置“鹿呀,我想對你說——”的小練筆:借助板書,總結本課道理。
《美麗的鹿角》教學反思3
1、《鹿角和鹿腿》這一課。老師親切自信的教態、娓娓動聽的教學語言為我們以后的教學樹立了新的標桿。看似簡單卻不簡單的一堂課洋溢著教學的激情,展示著青年教師的活力,讓我們回味無窮。《鹿角和鹿腿》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寓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2、文章講述了小鹿對鹿角和鹿腿態度的變化,告訴我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光圖美麗,也要講實用價值。在老師的`教學中環環相扣,活力四射,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
3、鹿角和鹿腿的聽課點評: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