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實踐作業開展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教學中發現孩子們欠缺數學應用意識后,借助于課題研究提供的平臺開始嘗試了一段時間的實踐作業,感觸良深。
首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先鋒,有了高漲的興趣,才會有良好的來學習動機和態度。在三年級第一單元《時、分、秒》時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記錄一秒鐘自己能做的事,(2——3項)記錄一分鐘自己能做的事,(2——3項),記錄自己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根據記錄寫一寫你的感受。”孩子們興趣高漲,通過自己的記錄、對比、分析,更深刻的理解了分、秒之間的關系,也感受到自己寫作業與其它孩子之間的差距,增加了孩子們對時間這個抽象概念的直觀印象,既鍛煉了孩子的能力,有使枯燥的作業變得富有生活氣息,更把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系起來,數學的應用意識也在這樣的實踐作業中萌了芽。
其次鍛煉了孩子全面思考及分析能力。在學《萬以內加減法》時,同學們提起估算就發怵,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大估還是小估,我們借助于學校的文明帽設計了這樣的實踐作業:“學校一年級有359人,二年級優252人,三年級285人,四年級303人,大隊部為本周去秋游的小朋友準備了600頂小黃帽,猜一猜可能是哪兩個年級在本周去秋游?你是怎么猜的?畫一畫,寫一寫,你能算出這兩個年級到底是有多少名孩子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估、分析、以及交流矯正,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并分析的有理有據,考慮到了“備用帽”這個生活中常用的問題,結合節約等生活中的習慣,選擇了合適的年級去秋游。這樣的作業除了估算意識的提高外,孩子們的全面思考和分析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同時,備用帽、節約,這不正是數學應用意識最好的體現嗎?
最后,孩子們的思維表達也在逐步提升。我們在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后會讓孩子們收集自己覺得有代表意義的錯題進行分析,并出類似題進行挑戰。孩子們從剛開始的“馬虎、粗心”等大而泛的分析到最后能清楚地描述出自己錯誤點及錯因,自己的反思能力,思維的縝密度也在一次次分析中慢慢滋長。
當然我們在這樣的實踐作業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程度較弱的孩子這類作業還是需要輔助的,分層布置迫在眉睫,但也不能否認的說,對老師的時間、精力等都是挑戰和考驗。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這種分層作業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的“我是學困生,你是優等生”的思維定式,也不利于孩子后期的學習。同時這類實踐作業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數學實踐作業開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實踐教學反思03-08
數學的教學反思04-22
數學教學反思11-12
數學教學的反思03-10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03-10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4-18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04-21
數學教學中的反思04-15
數學中班教學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