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3-12-28 11:24:55
  •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1

  《開國大典》是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雖然篇幅較長,但是結構清晰。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三分鐘國慶閱兵儀式視頻導入,為本課學習做好鋪墊。

  在檢測完生字詞預習情況拋出三個問題: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旨在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2、大典進行前、進行時、進行后分別對應第幾段?(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力)

  3、重點描寫了哪一階段?這一階段都有幾個環節?各環節群眾反映如何?(考查學生細讀、閱讀分析能力)

  三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而我執教過程中思路清晰。尤其是第三環節,學生小組內合作,先自己思考,而后交流討論。

  執教《開國大典》一課后,我反復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或許某些環節有些欠缺。課堂學生朗讀環節較少,知識性強導致部分男生缺乏學習興趣。

  課下我與學生交流,詢問其喜歡什么樣的課堂?孩子大都回答幽默有趣的,我想如何讓語文課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上的更生動有趣?是我將要做到的。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盞、欄”等12個生字。

  2.正確理解并讀寫“爆發、旗幟、檢閱、制 服、坦克、距離、匯集”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4.感受大典的盛大場面,學習課文的記敘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難點

  感受大典的盛大場面。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梳理文章脈絡。

  3.朗讀課文,感受典禮的盛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繡紅旗》,請同學們欣賞。

  2.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戰友們在敵人的監獄里繡紅旗的情景。歌曲里有這樣的歌詞:“線兒長針兒密,含著熱淚繡紅旗繡呀繡紅旗。熱淚隨著針線走,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終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終于盼來了什么?

  3.請知道的同學說一說,并說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4.江姐和戰友們在敵人的監獄里,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心情萬分激動,于是就繡起了五星紅旗。他們盼的就是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的。

  (板書:開國大典)

  5.學生齊讀課題,教師釋題:“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禮。那么開國大典就是為了慶祝國家的建立而舉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禮。

  6.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終于迎來了開國大典的那一天,請你們說一說,看到這四個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動、自豪、欣慰、高興、興奮)

  7.過渡: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開國大典”的那一天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根據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示自由朗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學習生字詞。

  A.出示生字詞。

  生字:盞 欄 匯 爆 宣 幟 閱 制 坦 距 隆 射

  詞語:燈盞、爆發、旗幟、檢閱、制 服、坦克、距離、匯集

  B.分別指名讀生字和詞語,相機正音。

  C.小組內互相介紹疑難字詞,并分享識記方法。

  D.理解疑難字詞。(學生互助解詞)

  E.開火車輪讀生詞。

  三、感知整體,梳理脈絡。

  1.過渡:參加開國大典的人員多,場面大,怎樣才能把當時那種宏大的場面寫出來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禮寫清楚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文中寫了開國大典哪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讀后小組討論。

  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文中寫了開國大典哪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給每個場面擬一個小標題,并說明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這一場面的。

  2.檢查各小組完成情況,點撥指導。出示:

  入場(1-4)——典禮(5-10)——閱兵(11-13)——游行(14、15)

  3.指名完成情況較好的小組介紹經驗:說說自己的小組是怎樣劃分著這些場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四、進入會場,感悟“盛大”。

  1.請同學們讀第1-4自然段,思考:從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禮的盛大?結合每個自然段分別說一說。

  2.全班交流,明確:

  A.第一自然段:人數眾多——總數達三十萬人;到場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會場大——天安門廣場,世界上的城市中心廣場。

  C.第三自然段:會場布置熱鬧喜慶。

  D.第四自然段:群眾急切、激動的心情。

  3.課文中還寫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內容?生自由讀課文,指名交流。(時間、地點和出席的人員。會場的布置。)

  (1)通過讀,了解有哪些人參加了開國大典?(參加開國大典的有領導,有代表,有……)

  (2)在參加開國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數到工人和農民,在課文第4自然段中寫到他們都來自哪里?(學生讀相關的語句)(板書:群眾進場)

  (3)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能感受到人們的心情怎樣?(激動、沸騰、難以平靜……)

  (4)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師指導朗讀:要讀好關鍵詞“直奔”“趕”等。)

  (5)想一想怎樣讀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人們的激動心情呢?誰來讀一讀?

  (6)教師評價,小結:讀得很好,我聽出了人們的心情是那樣激動,久久不能平靜啊!

  4.過渡:群眾隊伍中,許多人都是很早就往這兒趕。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上已經……(學生接讀)

  五、巧設情境,總結升華。

  1.下午三點整,毛主席走上主席臺。現在,請同學們從屏幕上見證這一偉大的時刻。

  2.聽著毛主席莊嚴的宣告、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觸、很多話想說,請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別感受開國大典中五個激動人心的場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場面描寫中以點帶面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回顧,銜接新課

  1.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的革命者英勇奮戰,不屈不撓,前赴后繼,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迎來了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

  2.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開國大典進行時的哪些環節?(入場——典禮——閱兵——游 行)

  3.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融入到天安門廣場的群眾隊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現場的氣氛,去感受人民當家做主的自豪。

  二、參加典禮,感受自豪。

  (一)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毛主席的`言行和群眾反應的語句,認真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作簡單批注。

  (二)試著把感受有感情地讀出來。

  1.自由讀一讀自己畫出的部分。

  2.同位相互讀一讀,評一評。

  (三)分析語言,體會本文內涵

  1.我們一起交流一下,誰先來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匯報一下?

  2.品讀第一個場面——典禮前,毛主席出場。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1)讀這段話,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哪個詞或哪句話感受到的?

  預設:

  生1:我從“爆發”“排山倒海”這兩個詞感受到人民群眾熱愛毛主席。

  請你讀一讀,讓同學們聽出你的感受好嗎?(生讀)

  生2:我從“一齊”一詞也感受到了人民群眾對毛澤東主席的熱愛。

  師引導深入體會:“一齊”,就是不約而同,這是三十萬人的“一齊”,這三十萬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組成的。這三十萬人都想第一時間看見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的一剎那,立刻牽動了全場群眾的心。作者用詞是多么精準,一個“一齊”就表達了三十萬群眾對領袖熱愛的不約而同。讓我們用讀來表達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熱愛吧!

  (2)同學們從“爆發、排山倒海”等詞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偉人形象。那么,這些詞語運用的好不好?為什么?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人們那種急切想見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板書:舉行典禮)

  3.品味第二個場面——典禮中,毛主席的莊嚴宣布(6、7自然段)出示:

  接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1)自由讀課文,讀出感受,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從“歡呼”“歡躍”可以看出人們非常激動、興奮。誰能說說人們為什么如此激動、興奮呢?

  (3)學生說,教師引導,(板書:新中國在今天成立了)出示:

  火燒圓明園、1937年日軍侵華在南京大屠殺、舊中國苦難人民流離失所的圖片。

  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歷經千難萬險,在血雨腥風中,堅強不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于趕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

  新中國終于成立了,當家做主的人們怎能不歡呼、歡躍呢?

  (4)引讀: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全場三十萬人的歡呼還不足以表達全中國人民的興奮嗎?——學生讀: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5)小結:如此宏大、壯觀的場面作者用這樣的句式,就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多么精當的場面描寫!讓我們把這樣的文字銘記在腦海吧!

  4.品讀第三個場面——升國旗,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預設:①“站”,指人民當家作主。②“肅立、抬起頭、瞻仰”這些詞語說明了人們都很鄭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靜,可能是眼前浮現出了戰火硝煙中那些付出寶貴生命的英烈們。

  (2)師評價,(板書: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引導:一個“站”字,淋漓盡致地寫出了中國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態。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之下,飽受欺侮和凌 辱,不屈的中華兒女,拼死抗爭,敢于血灑疆場,不懼馬革裹尸,終于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所以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在那一刻,人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引讀第8自然段)

  PPT圖片: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楊靖宇劉胡蘭

  5.品讀第四個場面——閱兵式

  (1)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預設:“整整齊齊、完全一致”“鋼鐵巨人”“相等的距離”“相同的速度”,我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了解放軍的威武雄壯。

  我從“一字形”“人字形”這兩個詞中,看出了炮兵和空軍的英姿。

  (2)評價,引導: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時此刻也在天安門廣場上,你也親眼目睹了我人民軍隊的雄姿,再結合這些詞語想一想,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出示:

  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 潮接著一個高 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①你認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閱兵式場面的壯觀?

  (“不斷地”“差不多”“喊啞了”“拍麻了”這些詞語都表現出閱兵式的精彩。)

  (板書:閱兵式中)

  ②結合課文描述想象檢閱時的令人鼓舞的場面。

  ③感情朗讀,再現萬眾歡騰的場面。

  6.品讀第五個場面——群眾游 行

  (1)出示:

  天安門廣場上的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

  (2)反復朗讀這幾句話,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句式整齊的寫作特點。

  (板書:群眾游 行)

  (3)想象畫面,體會人民的幸福心情。

  (4)感情朗讀,感受情感。

  三、整體回顧,揣摩寫法

  1.大典的場面深深感染著你我,大典的盛況讓億萬人民群眾欣喜若狂。我們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動喜慶的氣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偉大的形象,我們為祖國驕傲。我們更加崇敬毛主席。

  2.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聞特寫,請同學們結合板書回顧一下這些場面描寫的共同特點——集中寫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眾的反應(結合圖來理解)。毛主席就是這個場面的點,典型的言行突出了偉人形象;人民群眾就是場面描寫中的面,即突出了場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偉大形象,這就是“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我們在今后可以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寫文章。

  四、推薦影片,課外拓展

  教師引導:大典的熱烈宏大場面和毛主席的偉大形象一定讓同學意猶未盡,課下,請同學利用網絡看一看《開國大典》的電影,直觀地感受那精彩的場面。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3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中,我結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結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資料;邊讀邊展開想象理解課文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資料;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資料。課后,我意識到:這堂課中,朗讀指導沒有體現層次性。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第七自然段時),必須要充分地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與評價,才能體會首都人民的興奮、激動、自豪的心境。

  離不開教師的指朗讀指導。同時我還發現朗讀對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讀得有感情,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思想感情,教師要指導學生的'朗讀,少不了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對于學生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極有幫忙,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所以,教師的范讀十分的重要。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4

  《開國大典》是魯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就是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的盛況,表達了人們無比激動和自豪的心境。這篇文章算是第六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了。所以拿到這篇課文時,我無從下手,不僅僅是因為課文篇幅很長,還因為這篇課文知識點太多,并且還有很多的寫作點。所以我一向等著老教師們講完之后再著手講。上周三我就開始講這一課。把本課的`生字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可是一向苦于沒有思路,再加上運動會,另外自己也有點排斥,所以就這樣被拖延到今日才講。

  詢問了對面的程教師,她說這篇課文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講,這篇課文就是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一步一步來進行的,只要理清順序一段一段地來講就能夠了。每一段的知識點讓孩子劃一劃、做一做筆記。上課前,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書上記錄得密密麻麻,生怕有一點知識點被遺漏,因為畢竟是五年級了。還恐怕知識點教錯,今日在說課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率領的“率”的筆順以及畢業的“畢”的筆順,在教學生時竟然都寫錯了,還好嚴肅的“肅”和電鈕的“鈕”筆順總算教對了。五年級,知識的嚴謹性由不得我們有半點含糊。有詢問了辦公室的兩位老教師才著手講這一課。

  今日這節課的上課思路我覺得還算清醒,可是還總覺得這篇課文操作的有些地方很欠妥當,但又想不出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夠補救。自認為比起第一次教五年級,這次稱得上是“教有所痕”,怎樣能更巧妙地教學本課,還需繼續努力探索。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5

  執教《開國大典》一課后,我反復回憶自我的教學過程,發現自我有了可貴的提高,也留下了些許遺憾。結合香港友誼學校的領導、專家和兄弟學校的教師點評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整節課,我時時留意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教師的教態,語言都比較得體,學生在相對放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真正體現了“和諧課堂”。執教過程中,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較明確。在學生默讀課文后,交流概括出開國大典的幾個場面,然后直奔重點,學習“典禮”這一部分。既整體把握,也緊扣重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中,我結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結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資料;邊讀邊展開想象理解課文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資料;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資料。“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在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學生能準確抓住“一起、歡呼、歡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等詞,體會人們因新中國成立激動而興奮的心境。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教學成功體此刻:以“齊”為切入點,層層推進,升華情感。

  1、發現“齊”的妙處:簡短導入后,進入典禮部分,以問題“這部分哪句話點明了‘開國’二字,聽到毛主席的宣告,人民會是什么情緒?”直接導入第7自然段的學習。在辨析“一起”與“一起”的區別中,一遍遍讀第7自然段,學生初步感受到這“一起”背后的情和意。

  2、讀出“齊”的內涵:借助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和教師引入的資料,個性是一些醒目的數據及圖表,幫忙學生更好地認識解放前國家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狀況。課上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受到了觸動,進一步理解了為什么人民的心如此之齊。此時我又播放了《開國大典》的片段,課堂尤如慶典的會場一般,學生個個莊嚴肅穆,情緒推向了高潮。此刻,朗讀第7自然段,那種激動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3、尋找“齊”的所在:“一個‘齊’字讀出了百姓的心聲。你還能從哪些動作、語言中感受到萬眾一心?”我力求通過一個問題引領學生細細讀文,去尋找那體現出萬眾一心的句子。學生在找句子,讀句子,品句子的過程中對“民心齊”的理解逐步加深。通過各部分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從而在讀第7自然段時,他們越發有感情,以至到達充滿感情背誦的目標。這一環節意圖明確,學生讀中悟情,讀中表情。

  4、延伸“齊”的情感:這是我個人比較欣賞的環節。通過背景烘托氣氛,用教師的語言激發情感,我成功地將學生轉化為“游行者”的身份,讓他們望著煙火表達心聲,借此表達中國人民的自豪之情、興奮之情,及對共和國的完美祝愿。就應說學生對“民心齊”的感悟由此得到了延伸,在抒情之余升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選取了新穎的切入點,設計了富有激情的語言及情境。因為情境的帶動,學生的情緒得到了升華,朗讀也漸入佳境。這就是不一樣的切入,不一樣的激情。

【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04-15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07-19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15篇01-16

《開國大典》語文教學反思03-21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8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4-06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1

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20

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老熟女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