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蜜蜂引路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且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相較其他課文算是少的,但要完成教學目標也不容易。
在我所教的第一課時中,我是想以認字和分析課文為主的。認生字已有了自己的套路,和學生亦配合的相當默契了,是以本人覺得駕輕就熟,而課文的分析我是想以第三自然段為重點。因為難點“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和重點“體會列寧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都集中反映在這一自然段。問題也恰恰出在了這里。按照我的預想當我要學生讀遍課文后講了一件什么事?”就可以引出并板書出文中兩位人物“列寧”和“養蜂人”。緊接著“他們之前認識嗎?”即可引出第1.2自然段,并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往常”和“常常”的理解。這些都還算在本人的掌握之中。
當我拋出“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劃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后,問題就出來了。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抽象也太大了,有些學生劃出一個就不動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明白我的意圖就是要他們畫出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圖。因為在此卡了殼,致使后來的線路圖及本課的中心基本上都變成了我代勞。且到下課時來不及有感情地朗讀及拓展了。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如果讓我再上一次,我會讓學生自讀課文,讓他們思考列寧是怎樣一步步找到養蜂人的,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出線路圖,再讓學生回答:列寧是個怎樣的人?由此引出本文的重點即學習列寧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最后再分角色讀第四自然段,并再次回顧板書,鞏固重難點。拓展可以是列寧的介紹,或你還知道哪些列寧的故事或你想對列寧說什么?。課后作業順勢布置學生課外讀列寧的故事。
總之,一堂課的設計只有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反思修改才能漸趨完善,相信如果有機會再教這篇課文,認識和感知又會有不同,但我想只會是越來越好。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蜜蜂引路的教學反思04-13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03-09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03-10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推薦】07-11
【優秀】《蜜蜂引路》教學反思07-07
(熱門)蜜蜂引路教學反思07-07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15篇04-15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15篇04-15
蜜蜂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