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
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悟情,以讀促說。先引后放,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但教學中還是沒做到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比較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是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在這第一課時的執教過程中以重視朗讀,品味語意為基礎,逐步打開學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間,并進行了相應的句式練習。
一、把握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中第二自然段藏著一些美麗的顏色的詞,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哪些五彩繽紛的顏料?請大家按順序找找描寫顏色的句子,再把表示顏色的詞語作上記號。讀完后我們一起來分享交流一下。學生在找到表示顏色的詞語的同時感受到課文語言的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好,也學到了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方法,積累了語言。
二、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1.在導入環節,我讓學生自由讀我出示的與秋雨和秋天有關的諺語“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并讓學生在理解這句話的基礎上試著背下來,從而達到把這句諺語積累下來的目的。
2.在預習展示環節,我把生詞按照“表示事物名稱的詞、表示動作的詞、表示顏色的詞、帶有輕聲的詞”分組的形式,通過讓學生開火車讀、齊讀的方式掌握這些詞語,通過觀察一類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指導學生書寫,達到積累生字的目的。
3.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仿寫訓練:秋雨給秋天帶來的顏色可不止這幾種,請你展開想象,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送給誰?課件出示牽牛花的,讓學生進行仿寫:“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
____色給了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模仿句式練習,內化運用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方法,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后,提問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意圖讓學生運用導入環節積累的諺語來回答,達到積累并運用的目的。
三、重視情感的激發
本文文情兼美,適合情感的培養和激發。備課時,我精心設計過渡語言,課堂上,我激情渲染,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設計的過渡語是:秋雨一個不經意就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我們一起來讀;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讀出秋天的涼爽,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言:楓葉飄哇飄哇,給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讓這個秋天跟我們更加親近了,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果園里豐收了,可以吃到甜甜的.水果了,你高不高興?帶著豐收的喜悅把這句話讀一讀。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披情入文,學得有滋有味。在學文的過程中體會到秋天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秋天的感情。
四、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一節語文課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本課的生字詞,教會學生朗讀課文,教會學生學習作者的表情達意,還要滲透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在教學預習展示環節,我教給學生利用查字典的方式了解一個字是否是多音字;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教給學生通過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或用“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等近義詞來理解,學完本段后,又教給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也能理解詞語的意思。
五、重視不同形式的朗讀
為了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秋雨和秋天的美好,我通過指名讀、自由讀、默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老師范讀、全班齊讀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去讀、通過讀產生新的體會;有了前面不同形式的朗讀后,為了能讓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我通過配樂并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試著不看課本誦讀。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自己對教材挖掘和理解不夠深入,看到了顏色的靜態美,卻忽視了“扇哪扇哪,飄哇飄哇”這些詞語的動態美。二是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真正把問題交給學生發現,去探索的機會不多;三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通過朗讀和想象進行美的熏陶與感染,但是自我感覺意境不夠,韻味不足。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多實踐,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子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2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以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充滿人性美的語句把秋雨的可愛、美好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秋雨這把“鑰匙”,把一個一個絢麗多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秋天展現給我們眼前。
課文結構不算復雜。第一自然段是總起,也是引子。第二自然的寫了秋天的顏色——五彩繽紛,第三自然段寫了秋天的味道——瓜果飄香,第四自然的寫了秋天的預告——秋收冬藏。最后一個自然段跟第一自然的照應,贊美秋天是一曲的歌,是一首的歌。
按照參考書的教學建議,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欣賞美圖來達到喜愛秋天的教學目標。不過在教學本節課時,我發現這篇課文也是一篇習作好范文。怎樣寫出自己喜愛的一個季節呢?從寫作修辭手法上,多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課文中共有8句比喻句,有9句擬人句。在教學中,我除了引導學生讀好、理解好這些句子的妙處之外,還引導學生仿照句子講幾句比喻句和擬人句。如,秋天的梨熟了,掛在樹上,像些什么呢?秋天的玉米成熟了,丈露出的一排排玉米粒像什么?它們要向一年辛勞的人們說些什么呢?學生發言都比較積極,通過這些句子訓練,即使在習作中不能運用到,也能夠了解什么是比喻句和擬人句。其次,我抓住第二自然的中的“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吧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鼓勵學生說說秋雨還把什么顏色給呢哪些植物,這些植物又會怎樣呢?如:它把()色給了大南瓜,金黃金黃的`大南瓜像一個個(),把豐收的喜悅帶給了辛勤的人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想了好幾個好句子,我指名朗讀自己所寫,并肯定他們的敏捷的發散思維,學生的興致很高,我及時要求他們在今天的日記上把自己想的好句子在一段描寫秋天的短文中用到。
我認為,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是輔導學生學好語言,語言的學習積累除了口頭會講以外,還要會用筆寫出來,有條理、有文采地寫下來,達到開口語驚人,提筆文采現的效果。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3
講完《秋天的雨》一課時,在回味課堂生成的精彩之余,更多的是就這節課,引發了我許許多多的思考。
講課前,全體教師就這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先由我來說說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設計,在陳述完之后,感覺不太理想。仔細一想,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在備課中過多參考了別人的思路。在今后的備課中,不要急于去參考各種資料,自己拿著文本反復研讀,試著確定重、難點、關鍵點、疑點等,接著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設計流程,如有什么困惑,再去參考,我想只有這樣再駕馭教材時,才會游刃有余。
講課中,學生的精彩回答為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猶如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使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得以圓滿地完成。但就學生的.朗讀來看,還不容樂觀,教師對朗讀地指導只是停留在表層、硬性地指導上,學生沒有真正地被感染,被感悟,所以沒有達到入情入境地讀。朗讀只有讀懂了才能進入情境,只有進入了情境,才能激發情感,學生在朗讀下產生美感,再情感地推動下,才能進一步提高朗讀水平,鍛煉表達能力。
講完課,自己靜靜回味同時感覺教師創設情境及營造氛圍對學生的感情朗讀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如何創設呢?我認為這就是一個教師文化底蘊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個成長中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加強底蘊,不管哪方面的書,開卷有益,同時也要有計劃地去讀,做好讀書筆記。是夢想,就要堅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4-04
部編版上冊語文教學計劃03-24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3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海濱小城教學反思05-17
語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03-08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04-21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4-07
新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優秀11-04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計劃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