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投擲課》體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投擲課》體育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內容是助跑投擲輕物,是小學五年級體育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想體現"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玩起來"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創。下面就談談本人上完課后的反思:
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么這節體育課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于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快樂教學。無論是學習投擲技能,還是知識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游戲,讓學生始終在玩中開展技能的練習,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創新實踐,愉悅身心。整節課幾乎每個人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樂于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并敢于在活動中表現自我。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助跑投擲的技術方法,即掌握投擲的交叉部為此我專門設計上不同部署的投擲步練習并能在實踐練習中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許多平時體育不是太好的學生也輕意的學會了這個技術動作。這種教學方法要比教師直接講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這種教學實踐中,學生接受技術不是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獲取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強調探究性學習的思想。我在課的結束部分設計了一個“合作創新,愉悅身心”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根據游戲的器材、場地該創編規則,調節游戲的競爭程度,適應不同學生練習的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這節體育課上完后的一個教學心得,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密度的掌控,學生掌握技術的反饋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投擲課》體育教學反思2
一、課的設計指導思想:
本次課使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綱要精神和小學三年級的年齡特點,以“健康第一”和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為指導思想。根據投擲的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材料,并且進行了重組,圍繞主教材,在教學組織上力求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與嚴密的組織形式相結合;在教學上力求有利于學生自由地發揮,互學自評的組織形式,創設競爭性的學習環境,同時又給予充分的活動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驗運動的樂趣;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強調教法的多樣性和學法的實效性。
二、學習目標分析:
根據主教材和三年級學生具體情況,我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運動參與: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
2、運動技能:使學生能初步了解原地側向投擲的動作,使部分學生基本掌握原地側向投擲的動作;
3、身體健康:通過參加不同的投擲動作練習,發展腰、腹肌肉力量和揮臂動作,提高投擲能力;
4、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在競爭激勵且又愉快的情景氛圍中,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在活動中培養競爭的意識和合理利用機會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根據學習目標,我對“投擲”的主教材進行了處理:我選擇了三年級上冊第七課“原地側向投擲”的主教材。由于使學生第一次接觸投擲,我準備了許多的輔助練習:有禿、投過線、打紙飛機、飛紙飛機、看誰投得遠等,通過一系列的輔助練習,來使學生了解,掌握原地側向投擲的動作,并且逐漸以鞏固。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學投擲,我將壘球簡化為用報紙團進行練習,目的在于保證練習的密度,提高學習練習的興趣,以及練習時的安全性,并滲透了“終身體育”的意識。
四、課的構思與設計
我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的特點,采用完成各種投擲游戲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1、整堂課,我利用一張廢舊報紙貫穿課堂始終,以“用紙跑步——折紙飛機——飛紙飛機——玩紙團——扔過線——投球進筐——打紙飛機——投遠比賽”環節將整堂課連在一起,環節相扣。
2、本堂課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整堂課采用散點練習,讓學生分散在操場上盡情地玩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五、本課特色:
1、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整堂課一張報紙到底,一材多用;
2、教與學的方法選擇以及策略的運用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3、發揮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益,拓寬體育教育的功能,將體育教育的意義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六、課后反思:
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
1、對學生的組織,隊伍的調動還不夠到位,有時顯得凌亂;
2、在做幾個游戲時,游戲的規則與方法沒有向學生說清楚,導致在做游戲時有學生不遵守規則;
3、整堂課對時間的調控還不到位,有延時下課,拖堂的現象。
《投擲課》體育教學反思3
一、設計思路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本節課我是以持輕微擲遠為主教材,在保證學生學習的基礎上,以玩小手絹的“動”為核心,以玩小手絹的“技術”為發展線索,努力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以小手絹的玩法貫穿全課,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運動技能目標:初步學習單手肩上正面擲遠的方法,了解快速揮臂才能投遠的道理,發展上肢力量及靈敏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尊重他人,敢于表現自己,善于思考,創新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教材分析
投擲對二年級學生來講并不陌生,但是用小手絹來做為投擲道具,學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本節課就是利用小手絹的“新鮮”,引導學生創造性地玩,在玩中進行投的練習,在練習中尋找正確的`答案,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四、學情分析
由于小學生個性好動,求知欲和模仿性都很強,又有一定的動作基礎。因此,本課所選內容接近學生的生活,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玩中滲進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易實現。
五、教學方法與組織
本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習目標,以散點式和小組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我以玩小手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同時采用體驗發現法,游戲教學法,講解示范法,評價激勵法等,營造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得活,練得活,能對課產生新鮮感,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下掌握技術動作,達到“玩中學,學中樂”的有效學習效果。
六、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和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因素,再結合課的任務和學生心理需求,把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貫穿在小手絹的玩法中,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我分為: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開始準備部分
1、教學常規,師生問好,教師語言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熱身活動:隨著《健康歌》動感的旋律,師生一起用小手絹做韻律操,做完韻律操后,在教師語言的提示下,學生又迅速地把小手絹夾在褲子后面,相互間玩起捉尾巴的游戲,這一節約為8分鐘左右。在這部分,我根據活動規律,為學生創造愉快愉悅的活動氛圍,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學,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這部分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通過準備部分,看著學生們玩得正開心時,我會故做神秘的問:小手絹好玩嗎?其實小手絹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玩法,除了剛才我們利用小手絹做的活動,你還能發明更好的玩法嗎?通過語言提示與誘導,讓學生利用小手絹創想各種玩法,并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與指導,我還設了一個小手絹拋高數數比賽,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導入主題,激發興趣。通過學生們發明的各種活動,教師提問引導,同學們,小手絹除了可以拋高,還可以怎樣呢?這時我會做一個投遠的模仿動作,適時導入本課的主題。
在這部分開始學習時,我先讓學生動腦筋思考,用什么方法和竅門可以把小手絹投得最遠,學生開始嘗試,都嘗試后,我再把學生收到我的跟前,讓學生自己說說用了什么方法投得最遠,教師再總結,然后講解示范動作,并帶領學生做投遠的動作練習。反復的練習后,為了解決出手快的問題,我還增加了一個趣味“揮手絹”小游戲,比一比,看誰甩得響,同學們都掌握動作后,我再提出下一個練習任務,把學生安排在我設計好的米數線上進行練習,并提出要求,一是第一次你投了多少米,二是最遠一次投了多少米,三是與第一次成績比自己進步了多少米。練習數次后,再集中學生,學生做反饋,教師總結,這一部分學生既掌握了學習任務又取得進步,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完成體育活動任務的快樂。
3、在投遠活動過后,為了進一步鍛煉提升學生的投擲能力,復習鞏固投的技術,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我又設計了一個《對投比多》游戲,具體操作如下:
比賽要求雙方在規定場地上將小手絹投向對方的場地,結束后我以場地上的小手絹的多少來決定勝負。
通過比賽方式組織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練習興趣,又可提高練習效果,更能讓學生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基本部分約為28分鐘左右。
(三)結束部分
1、課的最后,師生伴隨著《雪絨花》優美的旋律,用小手絹做道具,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從而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目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
2、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生們的表現情況,收獲情況,以表揚為主。
3、收還器材,這一環節約為4分鐘左右。
《投擲課》體育教學反思4
根據新課程“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方法的改善為特征”的基本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在本課實心球前拋,螞蟻搬家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先讓學生復習已了解掌握的單手投擲和雙手投擲的不同的技術,在此基礎上,運用排球進行創想練習,讓學生通過自由結伴,雙人對擲,對籃板投擲等形成一個多方面的練習網絡,通過相互觀察,進行自我比較,與他人比較,一切都在無壓力,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在練習過程中可對同伴的動作進行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能得到同伴的幫助,運用學學,練練,比比等手段,通過相互交流,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悅,在互練中提高技能,形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我沒有給學生下結論,而是讓學生主動去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觀察使學生在練習中思考,而思考能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新途徑,再通過自身的實踐以及交流,后獲得最佳的方法。改變了他們以往單一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經過練習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群體的交流合作,加上學生自己的實踐,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運用于實踐之中,由此逐漸地從“學會”向“會學”方向的轉變。
在鼓勵學生創新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極其輕松的環境:支持,鼓勵甚至容忍學生哪怕是并不成功的“創新”行動,在螞蟻搬家活動中發,先學螞蟻爬,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嘗試。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讓他們自主思考,探究和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合作性,發揮了他們各自的能力,才華,并且能夠大膽地表現出來。
看見同學們在課內積極練習,踴躍獻出解決問題的個人看法,細致認真地觀察他人,積極獨立地自我鍛煉,熱情友好地探討幫助,使我覺得在新課程的道路上邁出了正確的步伐,若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大限度學生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進一步地參與,融入學生的活動和情感之中,將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投擲課》體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體育課的教學反思04-07
《 體育課》教學反思04-14
體育課教學反思10-10
小學體育課教學反思04-07
小學體育跳繩課教學反思04-15
體育課教學反思[精]07-10
體育課教學反思(熱)07-06
初中體育課教學反思02-18
體育課教學反思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