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良好的家風講話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一直重視輔導。歷史上看到所有經典的家訓并不少見,后人也稱贊很多。“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組成部分。
家庭是苗圃,孩子是幼苗。家風如雨點,隨風潛入夜晚,滋潤無聲。幼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只有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孩子才能出類拔萃。
我是個淘氣、愛動的孩子。從小,每次上幼兒園,奶奶總是告訴我幾句話:“孩子,上學時不要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回來告訴我我要去找你的老師。“奶奶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沖突,總是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我要寬宏大量,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總是和別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下,幼兒園基本上沒有與老師、同學發生過沖突。
爸爸喜歡告訴我很多關于他服兵役的.經歷,并警告我:“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吃苦耐勞。你要從小學就能吃苦,否則不能做什么大事!爸爸還教我:“只有吃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普通人無法忍受的環境,才能創造出真正的人才,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出類拔萃。我想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所以人也必須先苦其心,勞其筋骨,餓其體皮……”
現在,我已經進入小學中年級了,我逐漸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的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與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每次上學前還是給我上“政治課”,爸爸媽媽還是時不時給我講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很樂意聽他們的話,因為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認為,建立正確的家庭風格,繼承優秀的家庭規則和家庭教育,是一種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上的一些壞習慣已經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可以傳遞。如果加上良好的家庭作風,我們的社會氛圍將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更加繁榮!
培養良好的家風講話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一直重視輔導。歷史上看到所有經典的家訓并不少見,后人也稱贊很多。“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已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組成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一些家風家訓的精華融入到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流行的家訓已經是“家訓”,形成了家風。
家庭風格是一個家庭在幾代人的傳承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反映了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基礎。自古以來,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周怡的《勉諭兒輩》、朱子的《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婆婆刺字”等,也展現了良好的家風。“不淡不明志,不靜不遠”、“常日思無日,不時思有時”、“不貪意外之財,不喝太多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受到世人的尊敬。良好的家庭作風不僅有利于自己、子女和家庭,而且逐漸影響公眾的道德水平和社會氛圍。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出身家庭中。出身家庭風格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出身家庭不注重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就會走彎路。良好的家庭風格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身心健康的人,有成就的人,甚至對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良好的家風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搖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愛情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庭教育中的過度溺愛、孝道中對老人的漠視,甚至一些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因為不重視家庭作風的建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教訓是痛苦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培養良好的家風講話】相關文章:
良好的家風作文06-21
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總結06-10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8》教學反思04-05
【優選】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5篇09-27
良好家風演講稿11-22
良好家風的演講稿06-12
精選傳承良好家風演講稿01-24
傳承良好家風演講稿06-09
傳承良好家風演講稿【精品】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