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同課異構”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比較研究。語文學科教學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就教學目標而言,同一文本,教師選擇不盡相同。老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自身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切入點展開教學。例如《囚綠記》的教學中,有的老師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文章選擇結合感情、選擇材料的寫法;有的教師抓住文章生動而意蘊深長的語言,讓學生閱讀學習文章表情達意的方法;有的教師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學習體會散文優美生動的語言。教學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師以讀促思,有的教師以讀悟情,有的教師以讀帶說。每個教學目標,各種教學方法都不失語文學科的特點,那么,哪種教學能使學生更樂學好學?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學效率?只有我們教師通過在不同課堂中的觀課議課,才能獲得教學體驗,通過比較研究,從而擇善而用,借他人之東風,馳自己之渡船。
“同課異構”能更好的整合教學資源。面對紛繁蕪雜的教學資源,我們教師不是為找不到教學資源而煩惱,更是因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運用教學資源而憂愁。在“同課異構”活動中,通過觀察不同教師的課堂,讓我們更加充分認識到不同教學資源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
“同課異構”使教學研究活動目的更加明確,教研效果更加明顯。在以往的教學研究活動中,由于沒有指定教學內容,教師的上課和觀課、議課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沒有明確的教研目的,聽課后的議課往往泛泛而談,不達要旨,發表意見成了“圓桌演說”,有論而無點。因此教研效果不明顯,短處不能避,長處不得揚。通過“同課異構”的觀課議課,大家討論問題集中,教學研究目標明確,解決了教學中出現的共同問題,又能激發教師各自的教學靈感,教學研究效果明顯。
在開展“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中,我也于實踐中總結了一些淺薄經驗,現作簡單羅列,在以后的教學研究活動中提醒自己,謹慎注意。
第一,關注不同教師的教學長處。“同課異構”活動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揚長。因此,在聽課的時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發現教師教學優點。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桃李之華,各有其芳,一味復制一個教師的課堂和完全擯棄一個教師的課堂,都不能達成教研目標。只有圍繞教師的課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長,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
第二,關注學生實際學情。任何課堂設計都不能離開學生的學情,關注學生,教學設計才是有意義的,教學活動的過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關注教師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關注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師的教法討論,也要根據學生實際出發。“同課異構”得到的教學經驗,在推廣應用時也要結合學情而定。有的.班級學生發言積極,多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甚好,有的班級學生朗讀占優,組織學生朗讀思考為佳。如果硬是將北方面食強加給南方之賓,于教師或許會落得一個“東施效顰”,于學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認識的片面化。“同課異構”之所以叫“同課異構”,不叫“同課異法”或“同課異策”,我想,轉化課堂結構應該是這個活動的關注重點。有的時候,我們太過關注教師課堂教學的細節,關注一個點上的教學方法選擇,一個知識點的選擇是否恰當,有沒有落掉知識點等等,這都有點舍本逐末,認為“同課異構”解決的是知識點的選擇和傳授方法,我認為這種認識有些片面。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我以為應該關注教師的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和教師的整個課堂組織過程,從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上優化,關注教師的設計是否符合語文學習的認知規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從教學細節上糾纏不止,降低了教學研究的目標。
一種好的教學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完善,只要我們認真組織,積極參與,用心以對,我覺得,我們每個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彰顯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更高的教學效率。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準,加強教學研究,堅持教研興教,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互相探究,共同提高,按照計劃安排,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了聽課評課活動,講課老師都能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認真上課,使聽課老師學到了不少經驗。聽課老師都能暢所欲言,對自己所聽的課說出了真實想法,并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議。老教師能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教學基本功較扎實,課堂能注重一個“實”字,年輕教師課改理念比較新,教學手段新穎,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教學突出一個“活”字。這次教研活動為每一位教師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平臺,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使每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得到了充分的顯現。
通過聽課交流教研,總體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師觀念較以前有了很大轉變,課堂設計新穎,學生容易接受,能按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2、選取的教學問題具有典型性、有效性、注意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合理適用教學手段。
3、創設情境及時,呈現的問題具有探索與思考的價值,教師能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參與機會,并能組織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解法與思考,及時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方法。
4、練習容量適當,有針對性、開放性,反饋及時。
5、學習活動方面,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有探索和創新意識。教師能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采用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等方式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充分。
6、課堂氣氛方面,教師教態自然,能尊重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學習進程張弛有度,課堂活躍有序,師生、生生間能平等交流。
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方法上不夠科學。
2、討論問題時有的老師給學生留的時間過少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學習。
3、有的教師新舊知識聯系不太緊密,設計教學不能考慮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以及前后知識的銜接。課堂缺乏深度和廣度。
4、有的教師過渡語銜接不自然,思維不清晰,教學層次安排不合理。重難點把握不準確。
5、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時間安排欠合理,沒有給學生留作業時間。
建議有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貫穿于每一個年級,對于每一個年級應該有不同的要求,達到循序漸進,步步深入。要在激發學生學習習慣方面采用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2、教師要多方面挖掘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并注意改進教學理念,年輕教師要注重鍛煉自身的教學基本功和科學處理教材的能力。
3、探究性學習的實效性有待于探究,小組合作學習還要在教學實踐中多摸索總結。
4、教師要有積極創新的思維,努力提高自己的駕馭課堂能力。語言要精煉,表達要準確。
5、、練習題的設計選取要多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事物,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6、學生能說的、會說的老師不要包辦代替,課堂中要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本次交流學習活動,真正起到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將會實現雙贏。
【教研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教研活動總結06-13
關于教研活動總結05-17
教研活動總結[精品]07-05
音樂教研活動總結07-06
校園教研活動總結09-05
學校教研活動總結04-09
數學教研活動總結04-07
聯片教研活動總結03-29
小學教研活動總結04-09
參加教研活動總結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