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計劃1
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他的開設對于中學地理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我們要有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實踐課,以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開設的意義
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是在教師的指導、組織下,學生在課外主動地模仿或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選擇一定的課題,進行調查、觀察、測量等。在中學各門課程中,地理課外實踐課有著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課外實踐課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而且還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興趣。相對于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而言,地理課外實踐課具有生動、真實、靈活多樣的特點,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課本知識返璞歸真,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對于課堂傳授的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只能死記硬背概念和內容,但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能親臨其境地觀察、思考、接觸自然,能開拓眼界,豐富知識,從而有利于加深對書本知識與實踐的關系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3、培養志趣,樹立理想
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思想教育,有著豐富的內容,它包括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和各種正確觀念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好課堂。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從社會和自然中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道理,親身體驗社會的發展和大自然的變化,激發熱愛自然和愛國的激情。
二、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目標設計
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實踐的方向,就達不到實踐活動的意義。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目標設計為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具體操作指明了方向,是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
1、知識目標設計
與地理課堂教學一樣,地理課外實踐課首先要有明確的知識目標。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地理課外實踐活動中要注意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教師不一定要對學生加以明確知識目標,但是教師在指導實踐活動時,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知識目標的設計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要符合中學生的知識層次
在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目標設計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知識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應符合學生現在的知識層次、思維方式。
。2)目標應具有可達性
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目標設計要具有可達性和獨立完成性,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能獨立完成實踐任務,自己總結出實踐活動的結論。
2、能力目標的設計
。1)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實踐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地理課外實踐課能力目標的設計,除了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外,最主要的就是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動腦獨立思考、參與實踐過程設計的各個環節。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是實踐課的指導者。教師應當在實踐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指導中不能點破答案,只能啟發誘導,從知識、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輔導。但要注意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
3、思想教育目標的設計
思想教育是地理課外實踐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積極進取的思想品德;能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使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社會主義道路;能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評價能力,從而樹立開放、競爭、創新的觀念。
三、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的計劃擬定
對地理課外實踐課的計劃擬定一般應包括實踐內容擬定、日期擬定、路線擬定、地點擬定等。
四、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組織設計
1、組織方式的分析
。1)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可以使較多的學生參加進來,有利于地理實踐的普及,同時也為實踐活動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2)小組活動
小組實踐是地理課外實踐的基本組織形式。他機動靈活,小型多樣,能讓學生獲得學習和實踐各個環節的機會,他有助于每個成員的學習,能擴大他們的視野,發揮他們的才干。
2、組織過程的分析
(1)課外實踐活動的安全分析
在課外實踐課進行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別是有時會有潛在的安全問題,所以在地理課外實踐時要加以防范,做好實踐課課前的安全分析。
。2)地理課外實踐課的時間分配
①縮短不必要的時間
地理實踐課要以實踐活動場所為中心進行,在途中浪費大量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且還有可能延誤實踐的正常進行。
、诔浞掷脤嵺`活動時間
地理課外實踐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但是在時間上不能放任自由,實踐課和正常的教學一樣也應該給以時間上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觀念,使之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實踐內容。
五、結語
總之,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組織與設計并不具有一定的模式,其形式也是多樣的。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根據實踐內容制定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計劃,并且對地理實踐活動的認識、設計及計劃和具體操作都要進行有步驟的實施,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地理課外實踐課的有組織、有計劃、有實效的局面,才能充分發揮中學地理實踐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計劃2
一、培養目標的具體明確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其實,高職院校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實際的應用技能、操作能力,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所培養的人才,既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具有發展的后勁和空間。藝術教育在提高職教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還可以促進職教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在培養職教生的職業技能的實踐操作過程中,要“以美學原理為指導,運用藝術美的一般法則,精心設計和施工,創造出具有優美造型的產品,這不僅會給廣大的職教生以美的愉悅感和美的成就感,而且會使他們更加看重和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更加珍視和熱愛自己的職業教育生涯!
要使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優化整合,就須確立具體明確的教育目標。具體明確的教育目標既是課堂教學追求的,又是課外藝術實踐活動的基本遵循,它是評價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實踐活動的依據。確定具體明確的培養目標,首先要統籌考慮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實踐活動,使二者能夠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其次,要保證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實踐活動的'相對獨立。課外藝術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各有相對獨立性。雖然課外藝術實踐活動盡量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更利于課堂教學地吸收和實踐,但課外藝術實踐活動具有集體性、社會性、娛樂性和表現性,它自由隨意,難以在操作上具有系統性,也難以體現循序漸進的程序性,它可以從不同方面展現學生特長,使學生在活動之中自由發揮、自主創造。例如學生舉辦藝術節或音樂會,可以使他們的思想和藝術達到統一,達到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和身心素質的發展作用。
二、教學計劃的修訂完善
高職院校進行藝術教育必須要有科學完善的教學計劃和不斷創新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根據藝術教育的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修訂完善教學計劃,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以符合現代藝術教育的實際和藝術課程教學實踐的需要。在教育部的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學校要修定相應的實施性教學計劃,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教學需求,做到“目標明確、學法靈活”,寓統一性與靈活性為一體,既相對穩定又富于變化,相輔相成,相互照應。另外,高職院校教學必須牢牢把握創新的基本原則,把創新精神貫徹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坝脛撔碌睦碚摵屠砟钗溲b指導學生,用創新的輿論和氛圍引導熏陶學生,用創新的精神和創新性實踐塑造鍛煉學生,用創新的成果和作品鼓舞激勵學生!
最后,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藝術教學必須堅持以應用為目的,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突出藝術教育的實踐效果。高職院校中的藝術教育要合理考慮在職業教育總體內容中的定位和比重,選擇恰當的范圍和深度,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安排上盡量做到寬口徑和通用性。要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將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貫穿于整個藝術課程教學計劃之中。
教學計劃要以技能培養為中心,以必備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實際應用性和職業定向性的教育特色。藝術教師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地學習與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形式的現代化、多樣化,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與時代接軌,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此外,藝術教育在內容和要求上都要注意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傊奥殬I院校藝術教育的教學計劃要盡可能圍繞應用人才培養這一主題,體現藝術教育的整體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三、課程設置的科學合理
課程是培養人的藍圖,課程內容規定了學生學習的內容和范圍,因此,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如何設置課程,直接關系到所培養的學生離校后能否具備直接上崗和后續發展的能力,是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職業教育的課程要緊緊圍繞崗位職業技能的需要進行設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職業分析入手,以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為導向,科學地確定各專業教學計劃,精選教學內容,科學構建課程體系,F代教育提倡的四個支柱: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做事應是課程模式的基點。職業教育課程包括藝術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應當是:以全面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就業上崗能力為重點,以技能訓練為特色。藝術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理應針對職業院校的教學情況,針對職教生不同的專業特點,針對不同專業的職業技能需求,有針對性地篩選藝術教育的側重點和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藝術課程。我們應從職教生學習的角度出發,不同的藝術課程可以給職教生提供什么樣的學習經驗,這些學習經驗與職教生在其他課程學習所得有何不同,哪些藝術課程能夠為職教生的專業學習及以后的工作提供幫助,仔細作以甄別確定。因此,要重視不同藝術課程的不同作用,充分發揮它們的育人功能,促進職教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做到圍繞技能教育,設置藝術教育及其課程;通過加強藝術教育促進技能培養。例如對建筑專業、服裝設計等專業的職教生開設美術課,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美術審美能力,而且對他們的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創作都會起到協助和促進的作用。因此,針對不同專業的職教生要科學合理地設計不同的藝術課程,通過藝術教育達到專門人才的培養質量。
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計劃3
一、以管理促發展,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以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規范管理做保障。
1、組織管理
我們首先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領導小組,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總體規劃和目標,校長為組長,教導處主抓課程的實施與管理。還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發小組,科研主任專項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和發展,及時進行反思與反饋,并細化各年級的活動目標和課程實施制度。
2、教師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指導教師以班主任為主,相關學科教師為輔,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學科課程計劃、各年級的活動目標,組織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發揮自身的組織、參與、指導作用,防止盲目應付現象,增強安全意識,時刻關注學生的安危,凡是外出活動必須預先作好校外安全計劃,報教導處審批。學校派安全員和輔助教師協助活動。
3、質量管理
綜合實踐課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和現成的活動模式可供借鑒。為保證活動質量,研發組經過反復研究實踐,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設計與運作》要求,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這樣一來,綜合實踐活動在保證課時的同時又提高了質量。
4、時間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采用彈性課時制,課時的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周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時集中使用,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但要記入課時量。
5、行為管理
我校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指導行為基本規范,即活動準備階段的教師行為,其目的是大大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避免教師指導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同時與課題研究相結合,研究并設計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與運作”。通過一段時間的驗證,此結果能有效地指導教師在實施課程時的定位與目標,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價值性。
二、統一規劃課題的實施,推動課程向縱深發展
如前所述,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探索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為使課程研究向縱深發展,我們對課程實施進行了統一規劃,種屬關系的框架式管理,分解式實施的模式,以提升課程質量。
具體做法是:對課程實施進行統一規劃,種屬關系的框架式管理,分解式實施的模式,使活動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初步構建了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格局。在課題研究成果的帶動下,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了統一規劃,實施“主從多元”的管理格局,“分解實施”的模式。(“主從多元”就是以校級規劃為統帥,學年主題為主,班級圍繞學年主題開展各類小課題活動為從。)在小課題選擇時,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拘一格的多元化選題方式。主從又是一個分解過程,規劃(學校)—主題(年級)—課題(班級)—專題(小組)—任務(個人),這樣一來,活動更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統一規劃課題的實施,有利于推動課程向縱深發展,提升課程質量。
如:三年級結合學校規劃《實踐讓我快樂成長》的活動要求,確立《走進春天》為本年級的活動主題。各班又把內容分解為:一班《葉趣》、二班《我們的朋友——燕子》、三班《春天的花》、四班《我眼中的春天》、五班《聆聽春的絮語》等5個具體的實踐活動課題。一班《葉趣》課題又分解為:葉子的種類、葉子的形狀、葉子的作用、葉脈的線條美4個小組專題,小組成員結合小組專題,分配個人任務,開始實踐活動,最后形成了活動日記、活動隨筆、知識性手抄報、葉子粘貼畫、葉子書簽等成果。在指導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親歷活動過程,認識自我,了解自然,真正體驗了自身與環境的內在聯系,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