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動計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積極開展素質教育,豐富的課余文化生活,更好地貫徹學校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發展學生體育特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并提高我校足球運動成績和隊員的技戰術水平。特制定校足球興趣小組訓練計劃。
二、教學目標
1、培養隊員良好的心理品質及思想品德,在學習技術技能之前先學習做人道理,從思想上重視教育。
2、根據隊員年齡段特點,提高隊員身體健康水平,根據足球專項運動的特點,改善隊員的身體形態,提高機體的運動能力,發展綜合的運動素質。
3、培養隊員的團隊精神,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項目,需要每個隊員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4、教會隊員進行專項運動訓練組織、指導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隊員獨立進行自我訓練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一)訓練時間:每周一下午第四節課,訓練時間為45分鐘。
(二)訓練原則
1.隊員應準時參加訓練,不得無故缺席。
2.堅持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努力做到訓練學習兩不誤。
3.隊員們在訓練中發揚吃苦耐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有目的,有計劃的針對隊員身體情況提高他們的技,戰術能力。
5.在訓練中注重個人技術的訓練,以及隊員配合的意識訓練。
6.在身體,技戰術訓練的同時更要注重隊員心理和智力的訓練。
四、具體計劃及內容
第一階段
一、身體訓練
(一)身體訓練的目的
1.使學生熱愛足球。
2.培養學生靈敏反應。并提高身體素質,為技術學習打基礎。
(二)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
1.做徒手操
振臂,擴胸,壓腿,關節繞環
2.以跑為主的身體訓練。
(l)慢跑: 15米 X 2組,指導學生跑的動作。
(2)快跑:10米X 2組、15米 X 2組,要求跑的動作正確。
(3)曲線跑:培養學生的靈敏性和變向能力。
(4)自由跳:學生學習后蹬的方法。
二、足球技術訓練
(一)技術訓練的目的
1.訓練學生熟悉球性。
2.讓學生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為戰術配合打基礎。
(二)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以運球為主,在帶球中學習基本技術動作和帶球方法。
2.讓學生初步接受和學習傳球、接球方法。
3,單一的射門訓練和接球后的射門訓練。
(三)守門員的訓練
1.手型訓練。
2.自由訓練。
3.下手球和上手球接法練習。
4、踢手拋球訓練。
三、足球戰術訓練
(一)戰術訓練的目的.
l.培養接球和進攻意識。
2.培養阻擊和防守方法。
(二)戰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學習二人一組的傳接球和接球后即快速推進,接球后帶球過人。
2.學習基本的護球和盯人戰術。
3.在小型對抗中體會什么叫“二過一”,在訓練中練習“二過一”的戰術。
四、游戲和比賽
(一)目的
1.通過游戲,提高學生參加足球訓練的興趣。
2.通過小型比賽,領會足球比賽方法,培養學生的對抗意識。
(二)比賽方法
1.一對一、二對二的傳接球比賽。
2.三對三、五對五的有門踢球比賽。
3.開展“五人制”訓練比賽。
第二階段
一、身體訓練
(-)身體訓練的目的
1.培養學生的靈敏、速度和跑的能力。
2.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快跑動作。
(二)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
1.學做簡單的專項準備活動。
2.以跑為主的身體靈敏、速度訓練,學習快速跑和正確的動作。
(1)慢跑:20米 X 2、30米 X 2,要求學生跑的動作準確。
(2)快跑:60米、200米。
(3)曲線跑:用曲線跑繞過障礙,培養學生側向快速運動,達到靈敏和快速的目的。
(4)變速跑:要求時快時慢跑。
3.跳:學習蛙跳和單足跳。
4.進行游戲比賽。
二、足球技術訓練
(一)技術訓練的目的
1.繼續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2.提高帶球能力和運球的技術。
3.用各種手段學習傳接球技術。
(二)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以帶球為主,學習帶球的變向動作和過人技術。
2.讓學生初步學會二人一組的傳接球方法和學習有障礙的傳接方法,體會“二過一”傳接技術。
3.學習單一射門、接球射門和有阻擋、過障礙的射門技術。
4.學習移動時的傳接球。
(三)守門員的訓練
1.繼續訓練接球手型和倒地接球的護球方法。
2.進行接射門練習。
3.鞏固上手球和下手球的接球方法。
4.學習踢手拋球和定位球,要求踢手拋球有指定的落點。
三、足球戰術訓練
(-)戰術訓練的目的
1.培養接球、傳球的集體進攻意識。
2.培養防守和站位,增強集體防守意識。
3.通過練習和比賽,提高比賽的實戰能力,為參加校間教學比賽做準備。
4.接自拋球練習:腳內側身側、底部和頭部四個部位接傳球。
(二)戰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學習二人一球傳接球和移動傳接球的方法。
2.學習有障礙的接球后帶球過人及射門技術。
3.練習盯人、堵截和補位。
4、在訓練中學習三人一組的“二過一”戰術。
5.學擲界外球。
四、游戲和比賽
(一)目的
1.通過游戲和小型比賽,讓學生初步理解足球比賽的規則。
2.通過游戲和小型比賽,讓學生學習擲界外球的技巧。
3.提高和加強對抗意識,讓學生進一步熱愛小足球c
(二)游戲比賽方法
1,一對一、二對二、四對二傳搶球游戲比賽。
2.有門的“五人制”比賽。
3.本校“七人制”比賽和校間友誼比賽。
第三階段
一、身體訓練
(-)身體訓練的目的
l、通過節奏操訓練,促進學生的四肢靈敏、協調能力,提高作的準確性和節奏感。
2、在跑動中提高跑動作的正確性。
(二)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
1、練習節奏操。可根據學生實際自編節奏操內容。
2、加強短跑叨米訓練。
3、折回跑,15米X2、15米X4直線跑訓練和曲線跑訓
4、耐力跑練習:每周一次,每次跑200米——400米。
5、下肢韌帶練習和訓練結束后恢復身體的放松練習。
二、足球技術訓練
(一)技術訓練的目的
1.通過帶球和帶球變化,提高帶球和運球的節奏。
2.在傳接球訓練中加強一腳出球、二腳出球的準確性和分量,同時培養學生在運球時開闊視野。
3.通過對墻踢球和射門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正確的腳法,尤其是擺動腳的方法。
(二)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有節奏地快速帶球。
2.練習快速帶球時的球向變化和繼續帶球。
3.開展人一球傳接球活動。
4.對墻踢球和射門訓練。重點練習擺動腳的擺腿和觸球的腳型及出球的力量。
5.掌握一人一球的自控球動作。
6.學習接自拋球的七個動作,即:腳的內側踢球、外側踢球、底部踢球和背球、頭球、胸球、腿球。、
三、足球戰術訓練
(-)技術訓練的目的
使學生樹立戰術意識,初步掌握傳接球和各項戰術訓練
的基本技能。
(二)戰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學習二人一組和三人一組在跑動中交叉傳接球戰術。
2.學習個人突破戰術。
3.學習二人一組傳切射門戰術。
4.練習沉底傳中和包抄戰術。
5.練習擲界外球戰術。
6.學習比賽中常用的盯人防守和后插上的戰術。
四、游戲和比賽
(一)目的
1.通過小型對抗性游戲,增強學生參加比賽的欲望。
2.通過自行練習比賽,認識位置職責和加強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戰斗力。
3.通過校間教學比賽,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全面地掌握和運用好技術戰術才能使比賽取勝。
(二)游戲內容和比賽方法
1、一對一射門游戲。
2、四對二傳。
3、三對一十傳球(二腳出球)。
4、五對五足球比賽(小門)。
五、訓練注意事項及備注:
1、此次訓練均為學生自愿參與,自愿報名參加訓練。
2、每堂訓練課都必須奉著“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原則進行,嚴格球隊作風,紀律嚴明,認真刻苦訓練。
3、訓練本著“以人為本”,以適合同齡隊員心理,生理接受能力為提前,積極推行“快樂體育”和“健康體育” 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到訓練中。
活動計劃 篇2
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也是社會和諧的黏合劑,弘揚感恩文化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創新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張家港市南豐鎮婦聯不斷創新婦女兒童工作思路,以“感恩文化”為載體,加快打造婦女工作新品牌,有效提升婦女及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優化婦女兒童生存發展環境。
一、加快品牌打造,擴大感恩文化的影響力。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婦聯邀請相關專家和上海知名文化發展策劃公司對城鎮文化發展戰略進行了策劃,確立了構建南豐文化發展的思路,就是要汲取人類歷史上感恩文化的精粹,通過整合南豐的文化積淀和發展現狀,使感恩文化成為南豐發展的精神支撐。為此,婦聯專門成立了感恩文化發展戰略領導小組,通過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活動,把感恩文化打造成南豐的精品特色文化品牌。20xx年4月8日,政府投入巨資建設的鎮文化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建有一個以感恩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鎮婦聯通過感恩文化展示館對全鎮婦女群眾進行感恩文化主題教育,真正做亮做優感恩文化婦女工作品牌,擴大感恩文化的影響力。
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感恩文化的滲透力。利用南豐之窗、南豐之聲、黑板報、大型公益廣告牌、學習資料、電子顯示屏、櫥窗等宣傳載體,全方位進行感恩文化的宣傳發動。借三八節、母親節、國際家庭日、中秋節、教師節、重陽節、春節等契機,大力開展感恩教育宣傳,倡議婦女兒童及家庭成員參與感恩教育實踐。將專門設計制作的感恩袋發放到社區居民家里,使感恩與環保并行,使感恩之心“袋袋相傳”;將匯集感恩典故、感恩格言警句、感恩美文、感恩勵志歌曲的《感恩讀本》分發到群眾手中,帶來了感恩的文化之旅和心靈滌蕩。面向社會征集的“九十年話感恩”成長故事以及“感恩百照影集”在全社會形成了“知恩圖報”的真情氛圍……感恩,已經成為南豐婦女群眾共有的精神文明家園。
三、廣泛開展活動,增強感恩文化的推動力。南豐鎮成立了“感恩文化”主題活動領導小組,制訂了“感恩文化”主題活動實施方案,舉辦了“感恩文化”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印發了《感恩倡議書》,舉行了感恩承諾簽名儀式。以“學會感恩·情暖南豐”為主題,舉辦了“感恩祖國·愛我中華”系列慶典、“感恩企業·爭做貢獻”金點子征集、“感恩家庭·孝老愛親”敬長助老、“感恩鄰里·歡樂一家”鄰里節、“感恩自然·保護環境”宣教、“感恩之星·身邊民星”評比等一系列活動,切實提高了婦女兒童的道德素養,提升了南豐文化軟實力。
四、精心培育典型,加大感恩文化的感染力。弘揚感恩文化,關鍵在踐行。通過評選表彰“感恩之星”,印發“感恩之星”宣傳畫冊,舉行“感恩之星”事跡巡回宣講,在全鎮樹立了一批知恩、感恩、報恩的先進典型。他們大多來自平民百姓,是群眾身邊的典型,看得見,摸得著,容易學,在他們的引領下,南豐鎮呈現出“五少五多”的喜人變化:即鄰里不和的少了,()鄰里和睦的多了;不孝順父母的少了,孝老愛親的`多了;貪圖享受的少了,務實肯干的多了;鋪張浪費的少了,勤儉持家的多了;求神拜佛的少了,科技致富的多了。全鎮上下學習“感恩之星”,爭當“感恩之星”已蔚然成風,一個文明和諧的幸福南豐正逐步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作為一種良好品德一直為百姓所推崇。大力弘揚感恩文化,讓感恩文化進入學校、家庭、社區、農村,培養廣大婦女及家庭成員良好的感恩意識,強化公民社會公德意識和個人道德修養,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形成知榮明恥的社會風尚,必定有利于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的和諧發展。
活動計劃 篇3
我市中小學生志愿活動將使用統一名稱(“小橘燈”志愿者)和標志(見附件)。
今年,全市“小橘燈”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開展“灑掃應對在校園”志愿服務活動。把握“灑掃應對”基本內涵,結合養成教育基本要求,在校園內建立各種形式的“小橘燈”志愿服務社團、“小橘燈”志愿服務監督崗等,引導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同時結合重大節日,開展好志愿服務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如“清明節?網上祭英烈”活動,“六一?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七一?童心向黨歌詠”活動,“十一?網上向國旗敬禮”。
二、開展“感恩回饋在家庭”志愿服務活動。以“感恩的心”為主題,開展孝敬父母長輩系列活動,并帶著感恩的心走進敬老院、走進社區空巢老人家中開展“我為爺爺奶奶獻愛心”等活動,走近留守兒童、流動兒童開展結對幫扶等活動。
三、開展“義務奉獻在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與社會各愛心團隊結盟,建立“親子志愿家庭”,開展敬老、愛幼、助殘、公益宣傳和文化探訪等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善待山水在自然”志愿服務活動。
四、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善待青山綠水的各類志愿服務行動。讓中小學生了解z的山水人文、城市山林,讓中小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用志愿服務愛護家鄉的青山綠水。由中小學校結合自身特點設計具體方案,組織小橘燈志愿者開展公共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植樹護綠等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附件:“小橘燈”的'標志及釋義
根據“小橘燈志愿者”的名稱含義,標志將“小橘燈”的造型與志愿者英文字首“V”、“心”形、火苗、蠟燭和一張笑臉有機結合,組合成“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小橘燈志愿者標志。其中:橘子的造型與心形相近,既突出名稱的特定內涵,又體現傳遞愛心的宗旨。橘子挖空留白處,似一張笑臉,稚氣而純潔,表現出小志愿者自愿、快樂的心情;似一根蠟燭,微小卻實用,顯示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精神、傳承慈善文化的心愿。
【活動計劃】相關文章:
活動計劃07-20
活動計劃(經典)07-20
[經典]活動計劃07-21
【經典】活動計劃07-21
(精選)活動計劃07-26
[精選]活動計劃07-28
活動計劃(精選)07-27
活動計劃【精選】07-29
活動計劃[經典]07-30
(經典)活動計劃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