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動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計劃 篇1
1、確定團隊人員分工,制定活動方案。
2、確定上課課題,負責課堂教學的老師根據教學進度確定上課課題。
3、教學設計和觀課設計團隊根據上課課題進行教學分析,設計出教案初稿由負責上課的老師試教;負責評課的主評老師同步參與設計過程并跟蹤聽試教課,設計觀課表;團隊根據上課老師試教情況進行教學再設計和再試教直至確定教案(磨課)。
4、確定教學內容團隊共同研討,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疑難提出問題,篩選出本次賽課的教學內容;主評老師構思評課稿。
5、課堂展示和課堂實錄上課老師展示課堂教學;主評老師分發觀課表,組織團隊成員根據觀課表從不同的觀課點(可以觀察學生,觀察老師,或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觀察)觀察課堂,記下各自的課堂實錄(須記下時間點及相應的'課堂情形),并進行課堂錄像。
6、課后研討上課老師說課;主評老師評課(圍繞教材,利用觀課表),完成評課稿;聽課老師點評,并進行研討會錄像。
7、撰寫教學案例研討活動結束后,負責撰寫教學案例的老師充分利用教案、觀課表、課堂實錄、評課稿等,結合教學疑難和教學實際撰寫出教學案例。
8、形成課例以上過程中生成的教案、觀課表、課堂實錄、評課稿、教學案例等都及時記錄在博客平臺上,形成本次團隊賽課活動課例,也是我們評價此次團隊賽課活動質量的依據。
活動計劃 篇2
一、活動目的:
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為促進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
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并提高學生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我班開展了學生社區服務活動,拓展學校素質教育領域。
通過社區服務活動,整合了社會各方力量,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培養了同學們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
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
二、活動主題:
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主體:
全班同學。
四、活動形式和要求:
1、分成若干活動小組,選出組長,走進社區,開展社區服務活動。
各活動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密切合作,自主開展社區服務活動。主動聯系
活動單位,簡要制定了活動計劃,在活動中同學們有意識地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學生社團為單位,由學生干部自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
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五、活動時間:
雙休日、“五一”長假、“十一”長假、寒暑假。
六、活動內容:
1、參與社區管理,參加義工等活動。協助村、居委會出墻報,開展協助社區管理的各項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勞動,開展植綠護綠、清潔樓道、拾撿垃圾等活動。
2、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區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3、發揚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等地開展敬老愛幼活動,深入社區開展“送溫暖,重晚情”活動。
4、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主要是同學間的相互幫助和指導社區內的中小學生開展讀書學習。
5、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6、普法宣傳。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勞動法》,宣傳與工人農民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等。
7、參加學校學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8、參加愛心義賣活動。
七、活動要求
1、各班同學人人參與。
2、組組有活動記錄、活動成果(調查報告、論文小結、心得體會等)。
活動計劃 篇3
主題名稱:
第一主題:來來來,來上幼兒園(第二—四周)
第二主題:家(第五—六周)
第三主題:我自己(第七—八周)
第四主題:彩色的世界(第九—十周)
主題一:來來來,來上幼兒園(第2——第4周)
主題目標:
本主題是以幼兒自己所在的幼兒園的環境、人物為核心加以組織的。帶領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認識幼兒園的老師、保育員、工作人員并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往。
主要活動安排:
語言:幼兒園像我家(幼兒園照片、師生活動照片等)
點名時間(錄音機、空白磁帶)
小烏龜上幼兒園(圖片、故事錄音)
社會:幼兒園真大(整體課程)
看誰說得對(大全)
看大班哥哥姐姐上課(單元)
音樂:碰碰碰(頭飾、錄音機、磁帶)
蘋果(藝術)(圖片、實物、磁帶等)
生活模仿動作(藝術)
音樂游戲:貓捉老鼠(藝術)
小朋友散步(藝術)
科學:我的東西住這里(整體)
可愛的小雞或可愛的小兔
請你摸一摸(科學)
數學:送片片回家
將相同顏色的東西放在一起
玩具回家
健康:小手真干凈(健康)
香噴噴的白米飯(健康)
保健老師好(健康)
教授新操及律動
美術:欣賞兒童畫(提供本園幼兒的優秀畫)
寶寶上幼兒園(繪畫)
好吃的餅干
活動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贛榆區教育局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的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推進衛生城市建設,按照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的實際,切實抓好健康教育,搞好校園環境衛生和學生個人衛生,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做好學校的愛國衛生工作。
二、目標要求
1、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衛生工作意識。
2、加強教育,提高學生衛生知識的知曉率和衛生意識。
3、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各級管理部門的作用。
4、加強室內外環境衛生檢查,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三、具體措施
1、環境衛生實行三制:
(1)衛生包干制
班級的環境衛生實行劃區分人包干,明確職責,堅持每天打掃,做到室內窗明幾凈,物品擺放有序,校園清潔區內整潔無雜草,無衛生死角。
(2)檢查評比制
班級衛生檢查組,對教室及清潔區的衛生情況每天進行定期檢查,促進各班各室的衛生工作到位。
(3)考核獎懲制
把衛生檢查評比的結果作為學生量化考核內容之一,作為文明少先隊員評比的`重要條件之一。
2、實施“志愿者保潔大行動”。動員全班學生開展路面保潔、植綠護綠、清除小廣告等志愿保潔行動。
3、開展文明衛生進課堂活動。為了將文明衛生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安排主題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衛生健康知識教育、道德傳統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衛生習慣教育,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公益意識、衛生意識、責任意識,讓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開展“我為創衛做貢獻”征文、手抄報比賽。以“我為創衛做貢獻”為主題,在全班開展征文及手抄報比賽比賽活動。四(1)班
活動計劃 篇5
目標:
1、自由選擇區域,安靜地從事操作活動。
2、嘗試按形狀、大小等順序歸類。
嘗試按兩種顏色間隔排列的方式造房子。
3、嘗試汽車開畫的方法,感受色彩美。
用團、壓、搓等方法做小點心并用豆子進行裝飾。
準備:檢查各區域的材料、空間設置。
一封信。
過程:
一、出示信,激發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收到一封信。
2、念信(提出活動要求)
玩好了不能忘記收拾。
要小便的時候要趕快去。
安安靜靜的玩,不能影響其他的小朋友。
要用椅子的把椅子搬進去,不用的.就放在走廊。
二、自由選擇區域,教師個別引導。
三、重點指導區域 指導要求
數學區 分類 排序
汽車開畫 紅、黃、藍顏色的變化
玩具場 汽車 環形公路的搭建
恐龍 糾正字音
小點心 串、粘技能
四、集中
引導幼兒介紹自己所玩區域的內容。
出示作品評價。
五、整理
教師簡單評價。
活動計劃 篇6
總體目標: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造句。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有順序、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4)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破折號。
(5)學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具體內容與要求:
指導的方法和要求
一、怎樣寫人
寫人,是小學作文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在記敘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關鍵是看題目如何要求。要求寫事的題目,文中的人要為事服務;要求寫人的題目,文中的事必須為人服務。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就是要通過一件或幾件事,來表現人物一種或多種品質。寫人的繼續文,敘事不要求完整;記事的記敘文,虛實要求完整,而且要貫穿文章始終。
(一)通過一件事來寫人
(二)通過幾件事寫人
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以是用幾件事表現某個人的一種品質;二是用幾件事表現某個人的多種品質。
(三)學會刻畫人物
1.外貌描寫
2.語言描寫
3.動作描寫
4直接抒發心中所想。
二、怎樣寫事
寫事要求清楚、具體。一件事情的發生,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記敘文六要素”。把這六個方面寫清楚了,才能讓讀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時,還要寓理于事,即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在六要素當中,起因、經過、結果是事情的主要環節。其中,“經過”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敗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生的作文里,“經過”部分寫得不具體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小學生的繼續文不感人,平淡乏味,這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記事的記敘文可分兩種:寫事和寫活動。
(一)怎樣寫事
一是把“經過”部分分成幾個階段,然后按照先后順序一層一層地寫得清楚。寫的時候多文幾個“后來怎樣”,文章就具體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詳略,有所側重。
三是對事件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當時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寫具體。
(二)怎樣寫活動
活動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過程的.。搞什么活動?為什么搞活動?則眼搞活動?活動的結果怎樣?都要寫清楚。寫活動也要求寫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活動開始、經過、結果寫出來。
在整個活動當中,不是寫一個人,二是寫一群人;不是用一兩件事來寫人物,而是通過寫一個活動場面,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寫活動的記敘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有活動的基本內容、主要過程和重要場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作為重點,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主要部分記敘下來,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既要寫好群體活動,又要把個體代表寫進去;既要寫整個場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寫活動的文章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活動的經過,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寫“參觀”活動,就要用“觀一處,感一處”的方法。寫整個活動的過程,要用順敘法,即按活動的先后順序,把活動時間、地點、人物及活動的經過和結果依次寫出來。
三、怎樣寫景
(一)要寫出有特色的景物
(二)要學會觀察
(三)要寫出景物的變化
(四)要借助想象和聯想
(五)寫景要抒情
四、怎樣寫游記
在節假日,小學生在父母和老的在節假日,小學生在父母和老師的帶領下,到公園和游覽區欣賞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將游覽時看到的景物,所聽到的聲音,所產生的聯想,所獲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順序,有重點、有感情地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游記。寫游記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寫游記必須寫清游蹤
(二)要留心觀察
(三)要做記錄
五、怎樣狀物
狀物作文,是小學生作文訓練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所謂狀物,就是具體、形象地描寫物體的特征、形態、色彩、質地等。這個物還應該包括動物、植物等類。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點,所以狀物的方法也不一樣。
(一)怎樣寫物品
1.抓住特征
2.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1)按總一分一總的順序寫。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間順序寫。
(3)有的物品,須按先外后內的順序寫,即先寫外表,后寫內里的順序。
3.狀物需要想象和聯想
(二)怎樣寫動物
大多數小學生都喜愛小動物,看了以后總想把它們寫出來來。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寫好描寫小動物的作文呢?
1.寫外形
2.寫習性
(三)怎樣寫植物
1.可以從整體到局部
2.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
3.寫觀察日記
4.以四時變化為序
5.托物抒懷,借物詠志
具體安排:
第三周:清點人數,整頓組員,進行《我的媽媽》題目的開頭訓練。
第四周:繼續進行《我的媽媽》題目開頭訓練。
第五、六周:對《我的媽媽》這篇作文進行整篇訓練及講評。
第七、八、九周:對人物、動物進行細節描寫訓練。
第十周:慶祝“五一勞動節”。
第十一周:進行寫人記事習作訓練。題目《可愛的…》。
第十二周:對習作《可愛的…》進行講評。
第十三周:進行寫景習作訓練。描寫《雨》。
第十四周:對習作《雨》進行講評。
第十五周:歡慶六一。
第十六周:學生自由寫作。
第十七周:習作驗收。
【活動計劃】相關文章:
[經典]活動計劃07-21
【經典】活動計劃07-21
(精選)活動計劃07-23
活動計劃(經典)07-23
【精選】活動計劃07-22
活動計劃07-20
活動計劃(經典)07-20
活動計劃【經典】07-25
(經典)活動計劃07-24
(精選)活動計劃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