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動計劃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計劃 篇1
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在20——年母親節(5月13日)來臨之際,我班將開展以感恩母親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此次活動,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培養,讓幼兒懂得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艱辛;讓幼兒理解母親、關心母親、熱愛母親,學會感恩,珍惜親情。
活動主題:感恩母親,快樂親情。
活動時間:5月13日下午
活動地點:大四班教室
活動內容:
一、全體幼兒一起對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媽媽您辛苦了,我永遠愛您。
二、親子游戲:“媽媽,放心跟我走”
游戲規則:起點媽媽蒙上自己的眼睛跟自己的寶寶一起準備游戲。聽到“開始”指令后,寶寶攙扶著自己的媽媽走向終點,游戲過程中。寶寶要提醒媽媽抬高腳或低頭跨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到終點后,請媽媽坐在椅子上,幫媽媽捶捶背,完成后結束游戲。
三、教師總結:漫漫人生路,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和媽媽一起面對,無論有多漫長,我們都會和媽媽一起走過。
四、全體幼兒為媽媽獻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媽媽和幼兒擁抱三分鐘(在歌曲中進行)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以媽媽的一天”為主題,讓幼兒觀察媽媽一天的活動,來園后分享給老師和同學。
2、記住媽媽的名字和生日。
活動結束:祝所有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活動計劃 篇2
一、主題說明
飛向天空是人類一直以來的愿望。在這一愿望的驅使下,人類不斷探索、不斷實踐,逐步實現了自由飛翔的理想。自由翱翔的愿望來源于人類擺脫自身的局限、達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渴求。細兒因為自身行動能力的局限而更容易感受到自由自在的缺失。
激發朦朧模糊的渴求意向,使之升華為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并進行順勢引導,讓幼兒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正是“我想飛”這一主題活動需要實現的意圖。
主題脈絡中的第一個集體活動借助“小紙人”這一象征性的童話形象,使幼兒感受到:飛上天空,看看太陽、月亮和星星的愿望是那么吸引人;為了這一愿望可能遭受挫折和失敗,可能被譏諷為“傻透了”,但小紙人卻始終義無反顧。在小紙人形象為幼兒所認同喜愛之際,飛天理想及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的堅定態度、勇敢精神、鍥而不舍的行動也就潛入了幼兒心靈。主題脈絡的主旋律在此基調上豐富生動地演繹著、展現著。
“我有一對翅膀”、“飛飛蟲”、“怎樣讓紙飛起來”等活動,通過創造性的制作和肢體表現活動,使幼兒內在的飛天理想外顯為直接行為。“月亮像什么”、“和星星跳舞”則把到達天空的`心愿用繪畫、音樂、舞蹈的形式轉化為審美的活動。“乘火箭上天”、“外星人,你好”、“太空幻想派對”,巧妙地將創造想像與科技發展現實融為一體,進一步激發幼兒飛向浩渺太空,探究宇宙奧秘的愿望,使他們體驗到主題活動即將結束,而為了理想不斷努力的心靈激蕩仍然回旋不息……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卻是:將朦朧的渴求升為理想以及如何為實現理想而努力。
二、主題目標
1、萌生飛向天空的愿望,感受“小紙人”為實現心愿不懈追求的態度以及行為。
2、嘗試獨立制作,學會解決困難。初步感受飛飛蟲“飛行”的原理,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能控制身體動作的速度、強度來表現不同的飛行狀態。
4、學唱歌曲,根據樂曲創編簡單的動作,感受向往星空,飛向天空的快樂情緒。
5、通過知識小品,了解乘飛機的感受。進行情景表演,表現乘飛機的情形。
6、通過三種角色實現飛天理想的不同態度和行為,領悟堅持才會成功的道理。
7、觀察小鳥并畫出鳥的不同姿態。
三、家園互動
1、乘坐過飛機的家長可與孩子交流坐飛機的感受,幫助孩子獲得間接經驗。
2、與孩子一起學折不同的紙飛機,鼓勵孩子改進自己的飛機,使飛機飛得更遠。
3、家長與孩子一同玩“開飛機”的親子游戲。
4、家長與孩子一起通過查找圖書、網上瀏覽等方式手機有關飛行、飛行器、太空、外星人的資料。
四、主要學習活動
語言:《想飛的矮房子》《餡餅里包了一塊天》
美術:《月亮像什么》社會:《我想飛》
音樂:《和星星跳舞《粉刷匠》數學:《會飛和不會飛》
美工:《飛飛蟲》科學:《小燕子和它的朋友》
健康:《飛飛城》語言:《青蛙飛行員》《雞婆婆找牙》美術:《飛翔的鳥》社會:《第一次坐飛機》
音樂:《乘火箭上天》 《上學歌》
數學:《飛行玩具》美工:《怎樣讓紙飛起來》
科學:《飛機比武大會》 健康:《太空幻想排隊》
活動計劃 篇3
對于支教,我們根據我們將要根據支教地點(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復興鎮七里壩村七里壩完小)的具體情況具體制訂。對于七里壩村,地處大山之中,土地貧瘠,當地百姓生活極其貧困,交通閉塞,孩子們很少能了解外部的世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單親家庭,大部分也是留守兒童,孩子們從小缺乏關愛,教育缺失,應養成壞習慣,做事也沒有目標性,我們據此制定了我們的支教計劃。
本次支教,銘記對項目的定位:以支教為載體,以“時間囊”活動為特色,大力開展時間展“時間囊”活動。
(一) 支教具體事宜:
致力于“給他們一個夢想和逐夢的勇氣”這一目的,隊員們會做充分細致的準備。教授課程將會豐富多彩,同時,我們也會通過課堂的互動,極力保證課堂效率,在最后支教結束時,將要求學生利用我們教授的東西排練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與全體老師同臺演出,為村民呈現了一臺精彩的文藝演出。
1.家訪方面:
從學生、學校、家庭三方面開展調研,通過與學生聊天、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與當地教師開了座談會,進行問卷調查,進行對當地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和家庭經濟結構以及收入的了解。
1) 家訪目的:
① 與小朋友一對一交流,走進小朋友內心世界,深入了解小朋友學習生活狀況和家庭的變化情況。
② 與小朋友父母深入交流,增進學生父母對我們的了解,了解家庭生產收入的變化情況。
③ 通過家訪,收集貧困生的相關資料,將家訪得到的信息記錄在學籍卡上(回頭整理成電子版),在學籍卡上登記小朋友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等。其次,在學籍卡上記錄孩子們的相關情況,如孩子們的性格、興趣愛好,家長方面的信息,通過該學籍卡的制作,更好地地了解孩子們的情況,便于對小朋友的跟進工作。回校后,為他們進行募捐,尋找一幫一結對幫助的愛心人士。
2) .時間安排:
① 提前一天確定家訪學生,通知該學生并大致了解家訪路線
② 每天下午3:20放學后同學生一起回家,晚7:00之前必須返回學校
3) .家訪分組:
① 將學生平均分成6組,每兩名隊員負責一組,與該組小朋友進行重點交流并逐家進行家訪
2.發放捐助資金方面:
我們將會按照我們對捐贈者許下的承諾嚴格發放,并且會派人進行監督,給捐助者打電話或者寫信作信息反饋,形成良性循環。進行相關的調查,明確資金的用途。
3愛心義診方面:
我們會提前做好溝通,為學生和老師心義診,同時給出良好的健康習慣的建議,在現場拉橫幅“益暖中華愛心義診”,分發宣傳資料若干(雜志、健康資料),三折頁。
4. 課程安排方面:
1) 上課時間出發前制定課程表,準備好相關材料。
2) 上課內容:
課外知識拓展:名校名城介紹,英語,急救求生知識,自然災害求生,意外事故急救。
勵志課:名人傳記介紹,美德教育。
課外補習:語文語句發音強化,寫作技巧指導,唐詩宋詞背誦與賞析,名著導讀,記敘文寫作方法,優秀作文點評。
文體課:籃球、足球、健美操等體育項目的學習,美術課,音樂課側重英文。
3) 授課方式:
① 一名隊員主講,兩名隊員在教室后排維持紀律
② 采用互動方式,鼓勵學生發言
③ 出發前做好PPT,使授課內容形象生動
5. 時間囊活動:
這是本次支教的特色所在,主要歸納為兩點;習慣和目標。
具體內容為:
1) 最開始的課程完成對要求孩子們養成良好習慣與設立目標的引導。具體方法為:①勵志故事啟發教育。②習慣和目標對人生的重要意義。③養成習慣和實現目標的方法。
2) 啟動短期時間囊計劃——設立短期(兩周)目標——希望自己這兩周能堅持的習慣或者能完成小的目標。如:堅持來上課,堅持練字,堅持每天微笑。
3) 平時的教學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中,完成兩大任務:
① 制定適合于當地情況的行為習慣規范準則并倡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主要包括:
學習習慣:學會傾聽的習慣,善于思考的習慣,敢于提問的習慣,與人合作的習慣,自主讀書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自評互評的習慣,動手操作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等。
生活習慣:舉止文明的習慣,誠實守信的習慣,尊重他人的習慣,守時惜時的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勤儉節約的習慣,遵守秩序的習慣,勤于動手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等。
通過“認知指導-細化要求-強化訓練-營造氛圍-情感溝通-榜樣示范-反思自律-合力攻堅-評價引領”的路線以養成良好習慣。
重新修訂了優秀集體和優秀個人的評價標準,開展“會運動、懂禮儀、善學習、能合作、惹人愛”活動。評選出優秀個人,在總結大會予以表彰。
② 教授對于目標的自主設立與完成的科學方法。但是同時應注意一個人設定目標時,最重要的并非“如何”實現這個目標,而是“為何”要設定這些目標,“為何”比“如何”更重要 。
然后通過以下路線實施:列下實現目標理由-設下時限-列下實現目標所需的條件-自問假如要實現目標話,我自己必須變成什么樣的人?”并在紙上列下來-列下目前不能實現目標的所有原因,從難到易排列其困難度--自問“現在馬上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那些問題”,-下定承諾,直到實現目標為止,否則絕不放棄-設下時間表,從實現目標的最終期限倒推至現在-馬上采取行動-衡量每天的.進度,每天檢查成果。
4) 在支教結束前,開啟時間囊容器,評價大家的目標完成情況,表彰優秀的學生。同時帶領孩子們設立中長期(一年)的目標,開展長期的時間囊活動。
5) 孩子們進行演講描繪自己的夢想,用筆記錄自己的夢想。我們會保存孩子為自己寫下的夢想。
(二) 、預期目的
1. 完成支教任務。
1)通過趣味運動會加深支教隊員與小學生之間的交流,豐富課外生活,增強支教團隊與小學班級凝聚力。
2)通過教師座談會與當地教師展開深入交流,了解當地學生學習、思想現狀,聽取老師意見,改進支教活動的不足之處。
3)通過文藝匯演表演節目,匯報支教成果,支教隊員回校前與當地小學生告別儀式,互留聯系方式。
4)通過愛心義診,讓孩子們了解:兒童常見疾病識別和正確處理方式(麻疹、紅眼病),正確止血,傷口的殺菌消毒方式,良好健康習慣。
5)通過“時間囊”活動,讓孩子有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堅持以達目標的態度,對來年支教的期待,對既定目標的執著,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6)完成關于當地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
2. 完成對時間囊項目的評估,進行經驗總結,對項目就行修正和完善。
(三) 、注意事項
1. 捐贈活動方面。舉行捐贈儀式,尊重當地習慣,與受贈學校一起商議儀式程序;儀式不得鋪張浪費,厲行節儉;對捐贈之物加以適當介紹,提高物品的使用率。
2.家訪和調研方面。確保每名學生都接受過家訪,注意拍照和筆錄。不在居民家吃飯、過夜,不在路上逗留,按時返回學校。熟悉訪談提綱和內容,靈活運用前期培訓掌握的技巧,對教師和家長進行訪談;適當講解調查問卷的填寫要求,保證問卷有效性。
3.記錄方面。不得影響其正常教學和生活,尊重隱私;自由拍攝時征得學校同意,不得干擾學校正常程序;所有拍攝資料需在獲得當事人允許之后方可公開發布。
4.教師生存狀態宣傳活動方面。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宣傳內容,團隊成員要仔細總結,熱情地向大學生和社會各界還原一個真實的教師形象。
5.其他方面。對活動全過程進行文字(筆記等)、聲音(錄音筆等)和圖像(照相機等)的記錄,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每個具體的活動開展前需指定詳細計劃及預案;各組定期管理更新項目博客,及時發布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