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活動方案>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
更新時間:2024-08-03 10:06:26
  • 相關推薦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1

  在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么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的前提。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計算題做錯,并不是真正的不會算,而是由于運算定律或是運算法則沒有弄清,導致計算出錯。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

  如學生在計算125×28時,很多學生是這樣算的:125×28=125×(20+8)=125×20+125=2500+125=2625、這部分學生知道這道題能夠用簡便方法計算。但在計算時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錯而導致最后的計算結果錯誤。試想,我們的老師在教乘法分配律時,如果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質,知道該定律是把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變為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的和,學生在計算時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特別是學生到了高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在教學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學會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做題時能靈活運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運用遷移類推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學會解決計算問題。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法則”時,我是這樣進行的,首先復習了商不變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規律、整數除法等知識,然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引入新課“小明去商店買文具,每支筆0、3元,他用1、2元可以買幾只筆?”學生因為有生活經驗,所以很快就得到答案?梢再I4支筆?僧斘艺埶麄冇秘Q式解答時,學生們就產生了疑惑,1、2除以0、3,商4應該寫在哪呢?這時,有的學生就說,如果都是整數就好了。我及時抓住學生的這個遷移點,因勢利導的提出,如果把除數變成整數,要是商不變,有什么辦法?學生思考,檢索有關知識,不一會就回答了:除數擴大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得擴大10倍。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學生恍然大悟。這里的'教學就抓住了“把除數是小數轉化為整數而商不變”小數除法法則算理的關鍵。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鋪路”使學生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發生聯系。接著,我又設計了把除數變成整數時,要使商不變被除數的幾種情況(小數位數比除數多,比除數少)的練習。從易到難,引導學生“拾級而上”。然后,出示例4,2、434÷0、17=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獨立解決,并邊計算邊敘述解題思路。從而歸納出計算法則,這樣,就使新的法則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獲得了實際意義,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真正的理解了算理。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2

  《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要著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信息的表達和交流能力。而運算能力則排在其余諸能力之前?梢赃@么說,數學就是計算,離開了計算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梢娪嬎隳芰τ趯W習數學的重要性。但從平時練習,考查來看,目前初中學生的運算能力薄弱,速度慢,走彎路,常出差錯。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指導和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下面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和減法運算性質及商不變的性質。還有和、差、積、商的變化規律,這些都是進行簡化的依據。牢記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高度重視做題層次。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些學生計算錯誤,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如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計算后不檢查等,致使計算的正確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規范的書寫,圖形準確,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平時板書,批改作業,字跡一定要規范整潔,解題步驟要全面,特別不要省略步驟,因為教師省略一步,學生就有可能省略十步,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要求學生少用甚至不用計算器,過多使用計算器會降低計算能力,減少思維能動性,久而久之養成依賴性和計算惰性,離開了計算器就不會計算了,所以要求學生盡量不使用計算器。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教師的責任,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注重計算方法研究,計算方法的不恰當也影響著計算的準確性,選擇最佳的計算方法,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環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方法的選擇取決于科學的分析和思考,所以要培養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因為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可節省時間,提高準確率。訓練時,要讓學生看題目,想算法,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做完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給予及時的糾正和補充,從而讓學生學會科學的計算方法。

  計算是枯燥的,如何提高學生參入的積極性,也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問題。練習需少食多餐,保持新鮮感。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每天2~3道題,適當減速少課后作業,防止作業和練習的題目過多,出現計算疲勞,計算失誤過多。

  同時,為了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限時口算、同桌或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學生的胃口。還可以通過“趣題征解”、“巧算比賽”等形式,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興趣。

  練習題的設計要精心到位,要注意橫向知識與縱向知識的對比,切忌遺漏知識點,要以點帶面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和新舊知識的聯系。

  另外,要拿起表揚的武器,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不吝嗇的大加表揚,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正面引導,不斷刺激,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認真的進行計算,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提高計算能力。

  符號運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對于教學必須遵守循序漸進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同時逐漸滲透歸納、類比、轉化、數形結合等數學是想方法。例如,因式分解的學習直接影響分式乘除運算的學習,因式分解不過關,就意味著分式的乘除法就無法過關,因此,搞好因式分解的教學就能為后續的教學打好基礎。

  總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重點是準確理解有關知識,熟練有關運算的方法、步驟。隨著運算技能的形成,逐漸簡化運算步驟,靈活運用法則、公式,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在各種應用中,逐漸積累提高運算能力。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提高網吧人氣活動方案04-17

教研活動方案04-12

大班自理能力活動方案05-04

大班教研活動方案04-04

中學教研活動方案05-11

學校教研活動方案05-11

美術教研活動方案05-01

教研活動方案最新10-14

主題教研活動方案05-17

關于教研活動方案04-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