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讓幼兒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制作好樹木與人類關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體課件。
2、自制常見樹小紙牌人手3~4張。
3、植樹的工具,在幼兒園內開辟種植角,備好柳樹枝段。
設計思路:
從小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更新的具體體現,活動設計擬在讓幼兒認識自然物,了解自然與人類的關系,頌揚人類改造自然、保護自然,通過觀看樹木與人類關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體課件,把幼兒認知、情感、行為貫穿于各種活動中,讓幼兒采用不同的認知思路、多層次去認識周圍世界,運用觀察、談話、種植、游戲等多種方法,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講樹
1、觀看“風沙的危害” 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說,制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幼兒通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 多媒體課件,了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引導幼兒重點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觀看春天季節特征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二、夸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觀看樹木與人類關系并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
植樹對人類的益處: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三、玩樹牌幼兒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征。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者所有;講錯了,就有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為勝。
四、種樹1.激發幼兒參與種樹的興趣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幼兒說說如何種植“柳樹”
(1)種植工具(2)種植方法2.幼兒種植,老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3.插上小標志,便于日后負責照看和護理。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2
設計意圖:
六月,大班幼兒即將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家長、教師以及周圍所有相關的人都在與他們一起進行著入學前的準備,期望他們能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然而,不管準備工作做得如何充分,孩子們仍然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一天、班里的路路怯怯地對齊齊說:“媽媽讓我去很遠的學校讀書,可是那里我一個人也不認識,怎么辦啊?”言語之中流露出深深的焦慮和無奈。聽了路路的話我意識到,幼兒在面臨上小學的問題時心里并不輕松,他們背負的壓力其實超過成人的想象。因此,深入了解幼兒的想法,有效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切實幫助他們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為此,我想設計并組織一個活動,比較深入地關注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擔心甚至害怕,讓他們在宣泄中紓解壓力,同時討論適應即將到來的重大變化的種種方法,以逐漸形成對上小學的樂觀態度。
繪本《小阿力的大學校》講的是阿力在上小學前的種種擔憂以及上小學后的種種變化。“小阿力要上學口羅!小阿力好興奮,可是又有一點點擔心。萬一在學校迷了路怎么辦?萬一交不到新朋友怎么辦……但是就像一只長大了必須離巢飛向廣袤天空的小鳥一樣,小阿力還是去上學了,而且他發現學校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這樣的故事無疑能讓孩子們與小阿力產生情感共鳴。不過,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并沒有采用整個故事情節,而是聚焦小阿力的擔憂,選取并改編了其中主要的幾幅畫面,以引導幼兒理解并愿意表述自己對入小學的種種擔憂,并由此引發幼兒討論,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然后通過分享交流由教師歸納梳理出應對問題的策略,從而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種種擔憂是可以通過相關策略來消除的。而故事的結尾描寫的是小阿力入學后快樂美好的生活,從而有效地引發了幼兒對人小學的向往之情。
當然,僅僅通過這樣一個活動不可能解決孩子們所有擔憂的問題。我設計這個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讓幼兒明白:有擔心、有困難是很正常的事,但要勇敢地說出來并努力尋求幫助,不要藏在心里。同時也希望幼兒明白:解決擔憂和困難有很多方法,所以不必過于害怕。
目的:
1.充分表達自己對上小學的種種擔憂,在嘗試種種解決方法的過程中產生積極樂觀的入學心理。
2.通過聆聽、看視頻、記錄、交流等提升觀察、傾聽、分析和表達能力。
準備:
1.繪本《小阿力的大學校》部分畫面的演示文稿,采訪小學老師的'錄音,小學生做回家作業的視頻。
2.電子鐘動畫,黑板,三個哭臉、笑臉小標志,三張桌子,記錄紙筆。
過程:
一、 交流入學前的準備與擔憂
師: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都做了哪些準備?
師:你們在進小學之前還有沒有擔心的事情呢?(關注幼兒入學前的心理狀況,梳理幼兒對入學的擔憂。)
師(小結):大家都為入小學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還是有那么多的擔憂。有的擔心……有的擔心……還有的擔心……(教師在梳理時可將幼兒所說的擔憂進行歸類,如生活方面的、情感方面的、學習方面的等。)
二、交流討論解決擔憂的方法
(一)欣賞繪本《小阿力的大學校》前半部分,引出小阿力對入小學的三個擔心。
1.引出繪本。
師:有一個叫阿力的小朋友也馬上要上小學了,他也像你們一樣有許多擔心的事情。他有哪些擔心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同時呈現三幅表現小阿力在擔憂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進行合理推斷。
師:你能看出小阿力在擔心什么嗎?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活方面:找廁所(陌生的環境)。
●情感方面:交朋友(與以前的好朋友分開了,到了新環境,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
●學習方面:做作業(作業難、多,沒有時間玩)。
(二)交流討論,嘗試幫助阿力紓解擔憂。
1、提出活動規則。
師:我在每張桌子上放了一張小阿力的圖片,你們每人針對小阿力的擔憂,想想有效的解決方法,并把它記錄下來,然后張貼到黑板上。我們用五分鐘時間來做這件事(引導幼兒看電子鐘),大家要抓緊哦!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提示幼兒關注時間,并提醒幼兒用完文具后放回原處等。)
3、請同組幼兒交流各自的辦法。
(三)交流匯總,分享解決擔憂的方法。
1.有關生活方面。
(1)師:下面我們先請幫助小阿力解決有關生活方面問題的這組小朋友來介紹他們的方法。(每組推薦代表介紹,同組其他幼兒可以作補充說明。)
(2)師:這組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辦法來幫助小阿力,真不錯。下面我們來仔細聽聽小學老師是怎么說的。(錄音內容:我們小學的每一層樓都有男女廁所,廁所門上有男孩、女孩的標志,小朋友可以根據標志找廁所。下課十分鐘時間里可以去上廁所。)
(3)教師幫助幼兒梳理錄音中的關鍵詞:每一層樓、標志、下課十分鐘等。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將根據標志找到目的地的方法以及主動詢問他人的方法加以擴展,以幫助幼兒明白很多地方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找。)
(4)師:聽到這個擔心有這么多解決的辦法,小阿力變得怎么樣了?(教師轉動黑板上的小臉,將哭臉變成笑臉。)你們中也有人擔心自己找不到教室、廁所……現在還擔心嗎?不擔心了吧!那你們也像小阿力一樣笑一笑吧。
2.有關情感方面。
(1)師:小阿力的第一個擔心解決了,他的第二個擔心是什么呢?
(2)請全班幼兒共同解讀解決該問題組幼兒的辦法記錄卡,說說是否看懂了別人的記錄方法,然后請記錄者解答,教師作簡單回應。如:這個方法管用嗎?讓我們去試一試。這個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覺得這樣可以交到新朋友嗎?
(3)師(小結):原來交新朋友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去試一試。相信你們一定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4)師:小阿力知道了這么多交朋友的方法會怎么樣啊?誰來幫他變一變?(請一名幼兒上來把黑板上的哭臉轉成笑臉。)他高興了,你們開心嗎?是呀,你們幫助了他,同時自己也學到了很多交朋友的好辦法,相信你們也會更快樂的。
3.有關作業方面。
(1)交流分享想出的辦法。
師:小阿力還有一個擔心,就是上了小學以后作業比幼兒園多,比幼兒園難,他怕做不完,沒時間玩。你們有什么辦法讓他不擔心呢?請看這組小朋友想出了哪些方法。
(1) 播放小學生做作業的視頻,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梳理出正確的學習方法。
師:我這里有一段沒有聲音的錄像,你們看看小學生是怎么做作業的,幫小阿力仔細看看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學習。
(幼兒觀看視頻,內容為:看時鐘抓緊時間做作業,做完后仔細檢查一遍,然后看課程表整理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準備,最后再玩。教師在一旁輕聲提示:這位小學生在做什么事?她看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看?她是先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的?)
師:讓我們來告訴小阿力怎么解決他的最后一個擔心,做作業要抓緊時間,做完作業要檢查,作業做完后要馬上準備好明天的學習用品,最后再去玩。
(2) 小結。
師:這些學習方法真好,誰來大聲地告訴小阿力,讓小阿力不用再為做作業擔心?(鼓勵幼兒將這些方法連起來說,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現在小阿力還會愁眉苦臉嗎?你們又要幫他變臉啦!瞧,小阿力笑得多開心啊,和你們笑得一樣燦爛。
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小阿力就不用再為做作業擔心了。老師相信,你們上小學后也會運用這些好方法的,你們一定會學得很棒!
三、活動結束
(一)分析思考,調整心態。
師:三個擔心,這么多的解決方法,是擔心多還是方法多啊?
師:你們就要上小學了,心里有些擔心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不要把擔心藏在心里,要大膽地說出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都會很樂意幫助你們的。辦法總比擔心多。只要肯動腦筋,你們的困難會越來越少,本領會越來越大,你們會成為快樂的小學生的。
(二)欣賞改編后的故事結尾部分,感受小阿力上小學的快樂,引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師:小阿力上了小學以后怎么樣了呢?我們來再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教師講述故事結尾部分。)
師:看來上小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讓我們一起來做好準備。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快樂的小學生。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3
一、活動名稱:《我們都來做元宵》
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制做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過程中感知滾動、沉浮等生活、科學常識。
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三、活動準備:
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種餡、水、電爐、鍋等。
教師、家長、幼兒提前收集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告知家長此活動的意義,可邀請家長參加。
四、活動過程:
n 開始部分:
教師向孩子講述故事《元宵的來歷》,并提出有關問題。
n 基本部分:
教師和幼兒共同將自己收集到的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元宵的來歷、品種等內容介紹給大家。
幼兒嘗試做元宵。首先,引導幼兒猜想:元宵是怎么做成的?重點討論并總結: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然后,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討論的方法制作元宵,重點引導幼兒用團和滾的方法將元宵做圓,感知元宵的`滾動。
分組煮元宵。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元宵從沉到浮及從小到大的變化,鼓勵幼兒思考并探究;在煮元宵的過程中,元宵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元宵剛開始是沉下去的,后來就浮上來呢?
大家一起吃元宵。可邀請家長、幼兒園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吃元宵,分享勞動成果。
n 結束部分:引導孩子用泥做元宵,并且讓他們說出元宵的基本做法。
五、活動延伸:
回家把做法交給家長做,并說出元宵的來歷。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4
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嘗。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并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愿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制作道具,進行表演。其余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后安排觀察月亮、繪制“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為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小班可只進行前幾個活動。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世聞名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為幼兒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嘗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5
班級:大三
科目:社會
執教人:聶秀艷
一、活動名稱:《我會整理》
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使幼兒掌握整理的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講述。
三、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游戲以后》。
教室中布置雜亂的環境:散放的書、彩筆、畫紙,書包旁亂放的玩具,堆在一起的衣服,吃剩的小食品袋,沒疊的床鋪等。
四、活動過程:
n 開始部分:
講述家中的書籍是怎樣擺放的或是雜亂的。
n 基本部分:
1. 參觀雜亂的教室,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理解生活中整理的重要性。
2. 請幼兒將雜亂的環境進行整理,集體參觀整理后的教室,每到一處,就請幼兒說一說他的整理方法。
3. 討論:怎樣整理和保持衛生。引導幼兒用分類的方法,如筆放入筆筒,紙張對齊用夾子夾住,書可按大小整齊地橫放、豎放,床鋪疊整齊,不亂扔垃圾,用過的物品要放回原處等。
4. 看圖講述《游戲以后》。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講述,引導幼兒了解在家中不及時整理,家里的`心情也會很煩躁。
結束部分:請幼兒根據畫面內容繼續編故事,并將其畫在背面。
活動延伸:
(1)請值日生運用整理的方法做好值日,自己記錄、評價值日情況,做的好的可以給自己貼小紅花。
(2)請幼兒在美工區設計提示整理的標志,懸掛、張貼在教室內。也可將設計的標志張貼在幼兒園適合的地方,以提醒全園的小朋友遵守,增強愛幼兒園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大樹對小男孩深沉的愛。
2、 通過故事,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感恩。
3、 仔細閱讀,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故事《愛心樹》、電子大書。
活動過程
一、 問題導入。
——今天我們來閱讀一個故事,是關于一棵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叫《愛心樹》。你知道為什么叫愛心樹嗎?
——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但不說出答案。
二、故事時間《愛心樹》。
1、 教師發放幼兒用書,請幼兒嘗試閱讀故事。提醒幼兒閱讀的時候要從左往右,從上到下,一頁一頁地看。
2、 教師借助電子大書,和幼兒共同閱讀。
(1)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閱讀時的技能:從左到右,圖文結合理解故事內容。
(2)教師借助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小時候,男孩和大樹一起時,會做什么?
——男孩長大以后想要錢的時候,大樹做了什么?
——當男孩想要一棟房子的時候,大樹又給了男孩什么?
——等到男孩年紀大的時候想要一艘船,到很遠的地方去,大樹給了男孩什么?
——大樹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給了男孩以后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大樹還快樂呢?
——過了很久以后,男孩回來了,他和大樹說了什么?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閱讀故事。
三、情感教育。
——你喜歡大樹嗎?如果你是大樹,你會這樣做嗎?你現在知道為什么故事的.名字叫“愛心樹”了嗎?
——故事里的大樹像誰一樣無私地關愛我們?對,像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是那么地愛我們,對我們無私地付出。
——大樹那么愛小男孩,小男孩有為大樹做什么嗎?你喜歡故事里的小男孩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你會像他那樣對待大樹嗎?
——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么樣的事情回報爸爸媽媽呢?
小結:故事中的大樹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一樣,從我們來到世界上開始,他們就用寶貴的時間和經歷呵護我們,而我們就在這棵愛心樹下的愛護下,一天天快樂地長大。小朋友們,在我們享受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的時候,別忘了日常也要關心我們的爸爸媽媽。
活動應變
1、為了讓幼兒能將大樹與父母進行聯想,可以談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對自己的愛。
2、鼓勵幼兒從故事中小男孩懂得感恩的角度出發,改編故事,如增加小男孩愛護大樹的各種行為、改編結尾等。
活動延伸
1、親子活動: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創編的故事結尾,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教師鼓勵幼兒日常學會關心父母,回家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每組一份。
2.臟手絹若干,臉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征,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進行嘗試。
3.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4.師生共同總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嘗試二:洗手絹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討論:肥皂的用途。
4.總結。
三、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并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不取笑別人。
3、讓幼兒學會夸獎自己和別人。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螞蟻的卡片各一張。
2、音樂《朋友,你好》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討論動物的優點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教師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螞蟻)小朋友最喜歡哪位動物朋友?為什么?(幼兒自由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哪位動物朋友,還夸了他們的許多優點。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按故事中情節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出示在背景圖上,并提問: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請幼兒用動作表演猴子的動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聽了,心里會覺得怎么樣?他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聽了高興嗎?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螞蟻的?
⑤小螞蟻是怎么說的呢?
⑥他們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卻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只會去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夸夸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三)完整欣賞故事并改編故事
⒈師:小動物們覺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么說?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會爬樹,我很能干,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干!"
⒉幼兒依次改編狗熊、大象、螞蟻的發言。
(四)夸夸自己和別人
1、先請一位小朋友來夸夸自己會做什么,問在坐的小朋友還有誰也會做同樣的事?再請另一位小朋友來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2、請幼兒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認為能干的小朋友。
3、請幼兒夸夸自己和身邊的親人等等。
(五)結束部分: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能發現這么多自己和別人的優點,我們聊了那么久,有點累了,現在請你們站起來找個朋友一起來跳舞,再去發現發現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優點"。(幼兒自由找朋友跳舞)
2、師:好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優點吧!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9
目標:讓幼兒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簡單情況,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
材料:用積木搭幾條街道,十字路口搭一個民亭;用椅子搭幾個家;已布置好的兒童商場一個。
過程與指導:
1、分配角色。老師扮演大姐姐,幼兒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創設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遠的.商場去玩,回家時,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
3、姐姐啟發幼兒想辦法,誘導幼兒去請民警叔叔幫忙,提醒幼兒詢問民警時要有禮貌。
4、民警叔叔向幼兒了解情況,指導幼兒大膽回答民警叔叔的問話。
5、小朋友謝謝民警叔叔幫助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結束活動。
建議:
1、在組織此活動前應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告訴幼兒有關家庭的簡單情況。
2、民警了解情況時,應一一詢問幼兒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姓名及工作單位等情況。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嘗試在泥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達月餅的花紋、圖案。
活動準備:
各色手工紙、各色橡皮泥、記號筆、剪刀、廢紙框等。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
春節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敬老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看月餅,說月餅
說說月餅的不同
形狀不同——
一般多見是圓形,還有方形,心形等等
花紋不同——
月餅上都有花紋,有的是圖案,有的還有文字
餡兒不同——
豆沙、玫瑰、鮮肉……
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材料不同)——
冰激凌、冰皮、廣式、蘇式……
三、做月餅
討論: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餅
橡皮泥制作
剪剪畫畫……
重點介紹:
泥塑印花——在團好的泥團上用花片或模型輕輕壓一下,取出花片、模型即可看到留下的花紋。
四、自由結伴選擇材料制作
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范等幫助。
五、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11
目標:
1.知道每個人的外形特征、興趣愛好、能力特長都是不同的,理解“獨一無二”的含義。
2.通過同伴的評價了解自己的獨一無二,從而體驗到快樂和自豪。
3.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獨一無二之處,學習正確地自我評價。
準備:
1.繪本《各種各樣的人》。
2.根據各環節內容制作的PPT課件,內容包括:用一個獨立頁面展現的漢字“人”,展現人山人海情景的圖片,繪本中部分畫面(如關于不同人的膚色、發型、長相和興趣特長等的畫面),用一個獨立頁面展現的漢字“獨一無二”,班上部分幼兒五官的特寫照片和背影或側影的照片,班上部分幼兒活動的視頻,班上部分幼兒說話或唱歌的音頻,為朗誦散文詩而配的畫面(天空中形態各異的云,花園里五顏六色的花,大海中色彩斑斕的魚)和背景音樂(班得瑞的樂曲)。
3.與幼兒人數相當的記錄紙、筆,展示板一塊。
過程:
1.引出話題。
師:(出示PPT中的“人”字)你們認識這個字嗎
幼:人。
師:對,一撇一捺,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字“人”。(出示PPT中展現人山人海情景的圖片)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這些人都長得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教師引導幼兒重點從長相、身高、體重、體型、頭發、膚色等方面進行描述性的分析,也可從性別[男人、女人]、年齡[大人、小孩、老人]等角度進行分類講述。)
2.閱讀理解繪本。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出示繪本封面),書名就叫《各種各樣的人》。世界上有許多人,這些人長相都不一樣,是“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去書中找一找他們都有哪些地方長得不一樣。(打開繪本,邊講述邊展示繪本的立體翻頁設計,激發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長得高,有的人長得矮,有的人長得胖,有的人長得瘦……(利用PPT展示繪本畫面,帶領幼兒繼續閱讀。)有的人頭發長,有的人頭發短;有的人皮膚白,有的人皮膚黑;有的人的臉上長著雀斑,有的人戴著眼鏡……
3.討論不同的人都有怎樣的特點。
師:你們還見過什么樣的人
師:你們剛才都說得很好,人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人的長相不一樣: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有的人雙眼皮,有的人單眼皮;有的人眼珠是黑的,有的人眼珠是藍的;有的人鼻子高挺,有的人鼻子扁塌;有的人黑頭發黃皮膚,有的人黃頭發白皮膚……人的身高、體重不一樣,有的人高高的,有的人矮矮的,有的人瘦瘦的,有的'人胖胖的。人的性別不一樣,分為男人和女人。人的年齡也不一樣,可分為大人、小孩和老人……
師: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方面之外,人還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嗎每個人的本領都是一樣的嗎(引導幼兒和同伴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
4.引導幼兒理解什么是“獨一無二”。
師:剛才我們在看圖書以及與同伴的交談中知道了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可能是長相不同,也可能是興趣愛好和本領不同,所以說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出示PPT中“獨一無二”四個字)。你們知道什么是“獨一無二”嗎
師:“獨一無二”就是指世界上除了它就沒有第二個,是唯一一個,沒有相同的,很特殊,很珍貴,就好像我們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相同的,都是老師和爸爸媽媽眼中的珍寶。比如,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的×××……(現場隨機叫出幾個班里孩子的名字,與其對視,眼神充滿鼓勵和贊賞,尤其可以有意識地叫到一些平時比較自卑的孩子,說出他們的特點和本領,以提高其自我評價能力,增強其自信心。)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方案04-04
大班社會活動方案07-05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設計方案歡歡的家03-06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設計方案雪白的墻03-06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04-26
大班社會活動方案我們的身體會動03-18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方案04-13
大班社會活動策劃04-24
社會活動方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