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設計意圖: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對象作為的對象。”泥土具有普遍性,孩子們不僅在生活中看見泥土。而且春天到了,孩子們在自然角觀察植物,在種植園種下種子時,都會發現和接觸泥土。充分利用幼兒園、社區的資源,引導幼兒在主動操作和探索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伴隨著活動讓幼兒初步認識泥土的特性及作用,提高觀察能力,同時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索過程和學習成果。泥土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物體,初步培養幼兒保護泥土,熱愛自然的意識。
活動目標:
1、伴隨著觀察泥、操作泥,了解泥土的特點和作用,探索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2、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成果,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3、初步培養保護泥土,愛護大自然的意識。
活動準備:活動前組織到戶外采集泥土;一次性杯子、小勺子;紅、黃、白、黑、干、濕的泥土;每組一盆水;菜籽、豆類、瓜類種子、小植物;用泥土做的各種泥人、動物圖片、陶瓷、雕塑圖片;小盆景。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盆景和泥人、動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植物種在哪里,它們在哪里吸收營養?”——泥土。
2、師“這些人和動物、陶瓷和雕塑是什么做成的?”——泥土。
二、觀察認識泥土的特點和作用
1、分組觀察。提出要求:每組有一份泥土,可以用自己的小勺子和小杯子舀出泥土觀察,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觀察,一起討論。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找找泥土的特點。
2、集中說說自己的發現。
△顏色:“看一看,泥土是什么顏色的?”——紅、黃、黑、白,有些泥土里有雜志,顏色也變得五顏六色了。
△味道:“聞一聞,泥土有什么味道嗎?”——香香的、臭臭的。
△感覺:“捏一捏,泥土有什么感覺嗎?”——軟軟的,硬硬的。“什么樣的泥土是軟的,什么樣的泥土是硬的?”——濕的泥土是軟的,干的泥土是硬的。
3、小組討論“泥土有什么作用?”
4、小組派代表說說泥土的作用:
△泥土可以種植植物。
△泥土里還生活著許多小動物。
△泥土還可以做成很多工藝品。
三、分組做小實驗,進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
1、“選擇一塊硬的泥土放在自己的一次性杯子里,你發現了什么?”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抹布擦手。——有許多的氣泡。
集體討論這是為什么?——泥土里有空氣,小動物在里面要呼吸空氣的。
2、“選擇少量泥土導入自己的一次性杯子里(杯里有水),泥土怎么樣了?”幼兒操作。——泥土溶解了,引導幼兒思考保護泥土,不讓水沖走。
3、討論“如何保護泥土,不被水沖走?”——種植植物,保護環境。
四、延伸活動
1、幼兒自選活動:用泥土種植種子(菜籽、豆類、瓜類種子)、小植物或者用泥土拌水糊成泥塊(泥胚)嘗試制作泥人或者其他造型。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隨機指導。
教學反思:
活動前,帶領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和社區采集泥土。開始時,孩子們都有些害怕這些黑黑的、臟臟的東西,特別是女孩子。但是采集回來放在桌子上提供給他們觀察時,他們都變得很積極,很主動地進行操作、實驗,為教學活動提供了物質和精神支持。
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看、摸、聞等觀察方法研究泥土的特性,教與學相輔相成,幼兒收獲知識變得水到渠成。談到泥土的作用時,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侃侃而談。作為教學活動,為了加深對泥土進一步了解,我們組織了小型的實驗活動,讓孩子動作操作實驗并發現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孩子們的交流和分享,逐步引導小組活動,讓個別孩子的經驗和知識轉變成集體知識,相互學習觀察方法和探究的技能。活動延伸中,幼兒自選活動,不僅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也為近階段的種植活動提供了機會。這樣,本次不僅取材于孩子們的生活,又實踐于種植,并觀察記錄種子和植物的生長過程滲透于日常教學活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泥土】相關文章:
大班活動方案認識郵局01-18
大班科學活動策劃04-26
有關大班科學的活動方案01-28
泥土的作文11-26
大班科學活動我們的種養計劃12-26
大班科學主題活動方案通用01-27
大班科學活動策劃15篇04-26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奇妙的根03-06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COPY復制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