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句>抖音文案>大學音樂課教案
大學音樂課教案
更新時間:2024-12-16 17:30:01
  • 相關推薦
大學音樂課教案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音樂課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音樂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收獲與喜悅之情,能夠正確的理解歌曲的情緒情感。

  2、熟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豐收之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堂,進行簡單的創編實踐活動。

  3、在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懂得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懂珍惜勞動成果,愿意與別人分享勞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唱歌曲。學生主動參與音樂互動。

  2、理解體會豐收的喜悅,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愿意與別人分享勞動的快樂。

  難點:

  1、讓學生熟悉節奏型,可以熟練的打出節奏。

  2、能夠按節奏型熟練地朗誦歌詞。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用具: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豐收喜悅。

  師:上課之前老師說出四種顏色請同學們判別初、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大家想一想它們分別屬于哪個季節?(金黃色、五顏六色、雪白色、濃綠色)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學生用顏色去充分的.感受季節的變遷)師:同學們非常棒!播放視頻

  1、視頻播放結束了,在視頻中你們看到了哪些畫面?感受到了怎樣的場景?

  2、學生回答,教師綜述:

  我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在豐收的季節里收獲了很多水果,有香蕉、草莓、橙子,蘋果、葡萄、桃子,幾個小朋友還共同制作了一顆水果樹,同時大家也感受到了豐收的快樂。在豐收的季節里除了會收獲很多水果外還會收獲一些什么東西呢?

  接著老師在播放幾張圖片,我們看到了沉甸甸的谷穗、枝頭累累的果實、感受到了生機勃勃的豐收景象……

  師: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田野到村莊豐收的景象,去看那豐收的秋天。

  4、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丹麥民歌《豐收之歌》

  二、新課學習。

  導語:秋天的田野、果園是那么迷人,我們的農民伯伯唱著豐收之歌從遠處走來了。

  1、播放《豐收之歌》音樂。

  2、師:同學們初步聆聽了《豐收之歌》大家能告訴老師,歌曲的情緒嗎?生:歡快、熱情。

  2、按節奏誦讀歌詞。

  三、學唱歌曲《豐收之歌》。

  1、師:你覺得怎樣唱才能表現人們喜獲豐收的情緒?

  2、再次播放視頻:學生再次聽賞歌曲《豐收之歌》,進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風格。升華:知道果實是農民經過辛勞和汗水換來的,教育學生要珍惜勞動成果,對需要幫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師教唱,一句一句教授學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節奏演唱,以小組為單位演唱。 (師生互動,面向全體,引導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在實踐中感受豐收的喜悅,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

  3、游戲:

  1、畫畫

  2、猜謎語

  大家來猜猜吧。(出示謎語)一個老漢尺把長,胡子長在頭頂上,身穿幾層單衣裳,巧把珍珠衣內藏。(打一農作物)

  生:是玉米。

  4、法律知識點播

  四、課堂小結。

  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一個與人分享快樂、分享勞動成果的季節。農民伯伯經過自己的雙手辛勤的勞動獲得了物質上的大豐收,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上的大豐收。那就讓我們大家一起演唱著《豐收之歌》結束今天的課堂吧。

  大學音樂課教案 2

  教學內容:

  表演《甜甜的秘密》、初聽《飛來的花瓣》

  教學目標:

  通過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聽《飛來的花瓣》,表現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培養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甜甜的秘密》

  這是一首曲調輕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通過饒有趣味的活動,揭示了學生的心理,唱出了對老師的熱愛之情。歌曲為4/4拍、大調式,由二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較多地運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學生一連串“悄悄”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第二樂段以較自由的節奏展開,樂句從弱拍起,曲調的跳進形成高低起伏與孩子的親切語氣非常貼切,表達了學生盼望老師發現“秘密”的急切心情。

  歌曲《飛來的花瓣》

  歌曲開始,旋律平穩,節奏時作休止和切分,頓挫有致,表現出學生深切的思念和誠摯的問候。在片刻的靜謐無聲之后,歌曲進入混聲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區升高,在兩句基本相同的樂句之后,旋律扶搖直上全曲的最高點:片片花瓣在春風中傾吐芬芳

  有如老師打開了信封,信中敘述的`熱烈的思念、優異的成就如春風撲面而來,老師的感情升騰,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動。接著旋律回落,漸趨平靜,傳達了學生們溫馨、美好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達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準。

  課前準備:

  桔子1個、箱子、歌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組織一次特別行動,愿意參加的同學請舉手。我有一個請求:我來當這次行動的總指揮可以嗎?好,既然這樣,一切行動可要聽指揮哦!

  說到這里,同學們肯定特想知道,這會是一次什么行動呢?噓,這是秘密,而且這個秘密呀,味道有點甜!

  二、初聽:

  聽音樂(出示歌詞),誰來說一說,這是個什么樣的秘密?

  (師拿出一個桔子),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桔子,讓我們一起來賦予它神奇吧。請大家閉上眼睛,把你的秘密悄悄地裝進桔子里,F在我感到手里桔子沉甸甸地,因為它裝了那么多同學的小秘密,我要把它放好。

  三、熟悉歌詞:

  1)在行動開始之前呢,我們要先來熟悉一下這次的任務。請你們按歌詞的內容有感情地念一遍。(自己念——指名——齊念)

  你覺得他們在行動的時候是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神秘急切地

  2)配樂朗誦。

  四、學唱歌詞:

  1)再聽音樂,假如你是一位小導演,讓你為這首歌配上畫面,你會選用怎樣的畫面?

  2)一邊想象,一邊隨著琴聲用“LU”哼唱。

  3)輕輕地跟唱歌詞。

  4)齊唱。

  5)處理:為了把這首歌唱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提醒別的同學在哪些地方應該注意一下?(教師點撥:這首歌你覺得最重要的是體現哪兩個詞?哪一部分應該唱出“悄悄”,哪一部分唱出“甜甜”?)

  為什么這個秘密是甜甜的?僅僅是桔子的味道嗎?(生討論:這不僅僅是一個甜甜的桔子,更是同學們一份甜甜的心意。)所以,今天我們要完成的也是一次甜甜的、愛的行動。

  6)以“領+齊”的形式演唱歌曲。

  五、學唱歌譜:

  一起把歌譜連起來唱一遍。

  六、表現:

  1)剛才大家在這個桔子里悄悄地裝了心里的小秘密,現在我想請大家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大家都帶了紙筆,請你們把你對老師說的話語、想法畫下來或者寫下來,行嗎?

  2)展示。將好的作品和想法予以展示。(投進箱子)

  3)歌表演

  分小組合作排練

  4)匯報

  一起朗誦+表演唱。

  七、聆聽《飛來的花瓣》(機動安排)

  1、有許多的學生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長大成人,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為祖國的建設發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那他們是怎樣表達對老師的熱愛之情的呢?(放《飛來的花瓣》)

  2、師:是呀,不只在校生愛老師,已經畢業的甚至全社會的人們都尊敬老師,F在,你想對尊敬的老師說句什么呢?(背景音樂《飛來的花瓣》)

  先想一想,每人說一句話。

  八、課外延伸:采訪你最尊敬的老師

  1、我相信每位同學心中都有自己最尊敬的老師,請你在課外找到他進行采訪,向他說說自己的心里話,相互溝通。

  2、結合采訪的內容和所學的歌曲,排一個歌頌老師的小節目。下節課進行交流。

  大學音樂課教案 3

  分析:

  1、音樂情感:音樂表現風箏與四只小動物之間空中嬉戲玩耍的畫面,體驗“真生氣”與“別生氣”兩種情緒。

  2、音樂知識點:整曲為分四段,四四拍。每段都有四句,每句的節奏型都一樣,最后一句“別生氣”速度放慢。間奏部分速度放慢,念謠部分速度稍快。第一段和第三段體驗情感“真生氣”,第二段和第四段體驗情感“別生氣”。

  活動目標:

  1、運用語詞游戲、肢體造型、道具表演等多種方式熟悉兒謠,感受兒謠游戲的樂趣。

  2、體驗“真生氣”和“別生氣”兩種情緒。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會拍奏及模拍|XX X XX |、|X XXX XX | XXX - |、|X X X X X X X X | XXX - |等節奏型,有放風箏的經驗等。

  2、軟墊、水袖、紗巾、啦啦彩球、風箏。

  3、故事掛圖,小鳥、蝴蝶、蜻蜓、蜜蜂圖卡各一張;音樂CD、播放機、鋼琴。

  活動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肢體游戲、道具表演熟悉兒謠,體驗“真生氣”和“別生氣”兩種情緒。

  教學難點:能伴隨音樂和節奏,表現兒謠語詞及“真生氣”與“別生氣”兩種情緒。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

  1、節奏模拍 :|XX X XX |、|X XXX XX | XXX - |、|XX X XX X | XXX - |、|X X X X X X X X | XXX - |等。

  2、故事引導:

  “我要講一個關于天上飛的風箏的故事。”(出示掛圖,講述故事:這幾天天氣特別的好。這個小朋友,帶著他心愛的風箏到公園去玩,他放呀放呀!風箏飛的.越來越高。忽然刮來一陣好大的風,風箏不小心就從小朋友的手里飛走啦!風箏說:“這下可真高興,我可以飛到天上任何地方去玩咯!”可是它飛呀飛呀!被一顆大樹卡到了。這個時候呀!風箏遇到了四只小動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完整感受兒謠

  1)根據兒謠內容,做手部肢體的四個不同位置的律動,初步感受兒謠內容,感受“真生氣”與“別生氣”兩種情緒。

  “下面,我們來聽聽,風箏遇到了哪四只小動物?和它們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

  2)肢體律動,再次完整感受兒謠。

  調動幼兒生活經驗,表現“真生氣”與“別生氣”。

  2、語詞記憶與動作

  1)聽找語詞中的四種動物,引導幼兒討論飛行特點。

  2)幼兒肢體表現四種動物的飛行特點。

  小鳥(水袖):上下揮動; 蝴蝶(紗巾):前后開合當翅膀;

  蜻蜓(軟墊):伸直左右傾斜飛舞; 蜜蜂(啦啦彩球):振翅狀。

  3、角色扮演,表現兒謠語詞情緒

  1)教師徒手示范,配班老師當風箏。

  2)老師當風箏,幼兒當小動物伴隨音樂游戲。

  3)出示真風箏和幼兒再次伴隨音樂游戲。(注意提醒幼兒聽音樂,并進行情感交流。)

  4)道具扮演

  (1)教師一一出示各種道具(水袖、紗巾、軟墊、啦啦彩球),幼兒匹配四種動物的翅膀,并說出原因。

 。2)幼兒看動物圖卡標記,分組取道具,打扮自己。

  (3)配班教師當風箏,幼兒伴隨音樂進行角色扮演。

  提醒幼兒區別四種動物不同的飛行動作,聽音樂依次游戲。

 。4)請一名幼兒當風箏,其他幼兒當四種小動物隨音樂再次進行角色扮演游戲。

  結束活動:

  今天玩得真開心,我們回家吧!

  延伸活動:

  第二課時或區域活動時嘗試分組扮演四種動物,并嘗試變奏的練習。

  大學音樂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和《星星索》等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

  2、學生學唱《星星索》,認識蒙古的呼麥、印度的薩朗吉和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

  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東南亞---印尼和南亞——印度的風格特點 。

  教學難點

  分四個聲部視唱《星星索》并用肢體語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點;用手劃出劃旋律線,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 。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來看這幅地圖,圖上畫的是哪個洲呢?(亞洲)我國和鄰國所構成的亞洲就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類在漫長的歲月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音樂文化,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亞洲音樂神秘的面紗!

  二、教授新課

  (一)亞洲傳統音樂整體概知

  (提問) 亞洲可分為哪幾個音樂文化區?影響各區音樂文化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回答)完成圖表

  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 東亞(中國)、

  南亞(孟加拉、印度)、

  東南亞(中國、印度、伊斯蘭、歐洲)、

  中亞和西亞(古希臘羅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蘭(古阿拉伯音樂))。

  (二)東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帶著問題聽音樂)

  1、在東亞有一種神奇的唱法,一個人唱出兩種聲音?有誰聽說過嗎?

 。私夂酐湷,書71)

  2、聆聽樂曲分為幾部分,屬于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你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呢? (提示學生根據以前聽過的蒙古歌曲談談蒙古音樂長短調的風格特點) 樂曲開始,馬頭琴奏出徐緩悠揚的前奏。

  第一部分,響起呼麥的聲音具有蒙古長調的特點,節拍自由,節奏徐緩、寬松,樂曲非常遼闊、奔放、抒情、恬靜。

  第二部分具有短調特點,節奏密集,曲調歡快、跳躍,情緒熱烈歡快?坍嬃松鷼獠募t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發而出,表現出草原上歡快的情景。

  3、表達了人們什么情感呢? 書71

  (三)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們去“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去聽一聽。

  2、感受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問題導入:

  (1)歌曲曲調、節奏和唱法分別有什么特點?

 。2)本曲表現的內容是 什么?伴唱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

 。1)歌曲曲調緩慢、悠揚,每句節奏前緊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達對心愛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優美的情歌 。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為伴唱。( “星星索”是劃船時伴隨船漿起落節奏的哼聲。)

  3、介紹克隆宗。P72

  4、歌詞有什么特點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韻

  3、分四組演唱《星星索》片段 書76

  3、實踐活動:(和學生一起體驗劃船和乘船的樂趣) 首先請同學范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后選用兩組同學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組同學和老師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過這樣讓學生加深對克隆宗歌曲前緊后松的節奏特點的認識。完成教學重難點。

  (四)南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

  1、聽音樂判斷哪個國家?

  下面我們乘船去到一個神秘的國度。先聽音樂,判斷這是哪個國家? 學生回答:印度

  2、你怎么判斷出來是印度的呢?根據演奏的樂器聲音,在印度電影配樂中也常常聽到這種樂器的配樂。介紹薩朗吉。

  2、印度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1)聆聽這首音樂,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樣的音樂旋律線? (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試著用手臂和手指大膽地劃出旋律的音樂進行,然后鼓勵大家上黑板展示劃旋律線并一起跟著音樂感受。完成教學難點。)教師點評 學生總結音樂特點:

  波浪式、曲線式、螺旋式的音樂進行,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

 。3)請挑出描繪印度音樂特點的詞語。(完成拓展與探究3)

  5、阿塞拜疆音樂《巴雅提木卡姆》。

  (1)簡介(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是一種由多首樂曲組成的組曲。這首木卡姆用卡曼賈演奏,卡曼賈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國的民間樂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亞地區也有流行。

 。2)欣賞時請學生注意伴奏的節奏。

  (3)引導學生進行“演奏”活動。(用身邊各種物體做打擊樂器,拍出各種音色的節奏)

  四、課堂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與我國毗鄰的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 學生回答并范唱:

  日本的《櫻花》 韓劇《大長今》主題曲《希望》 朝鮮民歌《道拉基》(桔梗謠)

  大學音樂課教案 5

  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大海》,使學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樂的風格特點。

  重點難點:

  賞析《大!,感受、體驗其音樂風格。

  領會和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交響素描《大!肥堑卤胛鲃撟鞯囊徊恳魳樊嬀恚扇豁懰孛杞M成。三首素描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陽光的海面上變化無常的景象,描繪了海的氣氛和海的性格。它們既像是一部由三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曲,又好像是一首龐大的交響詩。本課欣賞的是《大!返牡诙住逗@说逆覒颉。

  2、《海浪的嬉戲》描繪的是浪花在歡快地嬉戲。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響曲的話,那么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個輝煌的談諧曲樂章。海有萬千變化,有時安靜沉著,有時又令人感到困惑。而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繪的卻是它的自我歡娛——浪的游戲。在無數輕快典雅的樂句中,在色彩斑潤的和聲對置下,洶涌的波濤和騰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頓沖擊,成為樂曲的中心。輕快的舞蹈性旋律與節奏及其恢諧性的筆法,構筑成這一印象主義的音樂畫卷。

  二、授新課

  1、用錄音機放《大!,同時對作者、背景及樂曲進行介紹和講解。

  (一)展示思考題: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不同嗎:你能說出有哪些不同?

 。ǘ⿲W生初聽《海浪的嬉戲》。

  (三)老師引導學生回答思考題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于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采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秘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思考題:

  1.這個片斷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2.這個片斷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

  教師歸納:這首樂曲幾乎都是由這樣短小的動機,和不大有規律的節奏型組成的。這些旋律片斷生動而迷人地表現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陽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閃光。這個片斷是由長笛、單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作者簡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樂《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云》、《節日》、《大!返茸髌贰A_曼·羅蘭對德彪西是這樣描繪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境畫家!

  分析歸納印象派的特點: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萬變,輪廓朦朧模糊,但有蹤跡可尋。而在其他音樂流派中,特別是民族樂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節奏上不強調節拍重音。在作品中,音樂小心地柔和流動地遮掩了節奏的律動,從一個小節滑向下一個小節。

  3.和聲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閃爍的圖畫性質。德彪西強調音程八、五度的平行進行,而這樣的平行運動在古典時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樂派認為不協和的和聲,如二度進行及九和弦等:這樣就使他的作品出現了奇妙的色彩。

  4.調式方面:由于更多地運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樂既不在大調上也不在小調上,而在二者之間搖擺,在各種調的邊緣徘徊,創造出難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繪畫中朦朧的輪廓。

  5.在曲式結構上:傾向于小型作品,用簡單靈活的形式代替奏鳴曲式結構。

  再聽《海浪的嬉戲》:

 。ㄒ唬┮髮W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展示學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

  三、總結

  (用德彪西的一段話)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里,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志。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大學音樂課教案 6

  一、學科:

  藝術欣賞

  二、教學內容:

  舞蹈音樂

  三、課型

  視聽結合欣賞課

  四、教具

  磁帶、錄像帶、VCD、DVD。

  五、教學目的

  通過視聽相結合的欣賞方法,讓學生了解在欣賞舞蹈作品時,通過“聽覺”和“視覺”共同來完成作品欣賞,并了解音樂對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從而起到對舞蹈內容的深化作用,并從中了解世界多元舞蹈音樂文化。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放片段無音樂的舞蹈錄像《多彩的腳鈴》,(CL37)然后再放帶音樂的舞蹈錄像《多彩的腳鈴》。

  問題:1、你們看了這段錄象后,你覺得舞蹈能離開音樂嗎?

  2、那么你們認為音樂在舞蹈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P29(音樂對舞蹈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

  (二)藝術性的民間舞

  我們知道在音樂中有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之分,而在舞蹈中分為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下面,我們分別來欣賞這些舞蹈,先來欣賞經藝術家們加工、提煉、整理的藝術性的民間舞

  1、《洗衣歌》

  先請大家看書上的詳細介紹(P30、31),并熟悉音樂主題。

  請同學視聽這個舞蹈的片段。

  這個舞蹈具有什么特點?(藏族特有的踢踏舞節奏的舞蹈)

  (三)芭蕾舞

  剛才我們欣賞了民族舞蹈,接著我們來欣賞芭蕾舞,芭蕾舞中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民族芭蕾舞,有西洋的芭蕾舞,我們先來欣賞中國民族芭蕾舞。

  1、《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CL24)吳祖強等曲芭蕾舞

  作者介紹:P32

  熟悉書中的兩段主題音樂

  劇情介紹:P31

  欣賞要求:看書后的問題P32

  曲式結構:三部曲式引子‖:A:‖‖:B:‖‖:A:‖

  先請大家一起來視聽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注意每段一開始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再看芭蕾舞中《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的表演。(欣賞后討論并回答書中的問題)

  1)、舞曲在總體情緒上有們什么特征?體現了什么革命精神?

  情緒:輕松、歡快、活潑、詼諧、幽默。

  精神:革命大家庭的和諧、團結精神及革命軍隊的樂觀主義精神。

  2)、三段體結構的中段在節奏上、主奏樂器上與前后兩段什么區別?

  節奏:一個緊湊,一個寬松。

  情感:一個表現女戰士的朝氣、青春氣息一個是表現炊事員的詼諧感。

  樂器:一個是以單黃管為主,一個是以大提琴為主。

  3)、雖然用西洋管弦樂隊演奏,這段舞曲在調式上是否具有民族性?

  從調式上講,主旋律是采用中國的民族調式,隱隱感覺到海南地區民族音樂的某些特點。舞劇既保持了西洋芭蕾舞原有管弦樂的特點,又恰倒好處地融入了中國南疆地區的音樂語言。因此,這段舞曲在調式上是具有民族性的。

  2、《天鵝舞》選段“四小天鵝”(第11格)

  接著我們來欣賞西洋芭蕾舞。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現在的下課鈴聲嗎?

  讓我們先來哼唱這首樂曲的主題。問題:你覺得這段舞蹈音樂有什么特點?(舞曲的節奏富有彈性,感覺輕松活潑。)然后放DVD“四小天鵝”,聽完后,問:“四小天鵝”舞蹈表現了什么?(表現了四小天鵝純潔可愛的品質)。

  (四)、現代舞

  《大河之舞》選段(第10格)

  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首場演出第一個節目是什么?你們認為它是愛爾蘭的民族舞呢,還是現代舞?請同學先說。(《大河之舞》舞劇最初是以愛爾蘭舞蹈為藍本的,但以后融合了愛爾蘭舞、踢踏舞、俄羅斯民間舞蹈,還有西班牙的弗拉門科等多種舞蹈形式,根據舞蹈的某些特點,人們又把它歸于現代舞的一種。)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前陣子非常熱門的具有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現代舞《大河之舞》

  欣賞后請同學談談該舞蹈的特點。(愛爾蘭舞最獨特的地方是,舞者的兩只手總是放在身體的兩側,上身也幾乎沒有什么肢體語言,幾乎所有的舞蹈動作都是在舞者的兩膝以下進行的。為了制造出舞蹈時發出的那一陣陣有節奏的踢踏聲,愛爾蘭舞者需要穿非常堅硬的牛皮鞋,跳舞用的地板也是特制的。)

  在這個舞蹈中除了音樂伴奏外,還有什么聲音為舞蹈伴奏?(舞者)

  (五)、學生活動

  以上我們欣賞了各種舞蹈,上次我們布置課后作業,現在請班上愛好跳舞的同學上來表演一段,大家歡迎。(接著欣賞本班同學的`表演舞蹈)

  先請她們做了新疆舞中典型的搖頭的動作,西藏舞中獻哈達的動作,然后再跳一段現代舞。

  小結:通過今天的課。我們了解了哪些什么?(先請同學作回答)

  同學們,我們要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舞蹈,漢族各地區也有各具地方風格特點的舞蹈,應該說我國的民族舞蹈是豐富多彩的。那么,在世界上的芭蕾舞,現代舞也是很精彩的,我們要把別國舞蹈中優勢長處拿來為我所用,象中國民族芭蕾舞《紅色娘子軍》就是中西結合的典范。另外,我們要學會在比較鑒別中學會欣賞。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了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通過欣賞我們了解了舞蹈與音樂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舞蹈總是離不開音樂,我們從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系中,看到了音樂對舞蹈表演所起到的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等。

  大學音樂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1.聽賞《草原放牧》,了解蒙古族少年無畏嚴寒,保護集體財產的故事,領會熱愛祖國、集體,建立勇于戰勝困難的精神。

  2.通過感受、體驗、小組合作音樂作品的過程,增強體會情緒變化的能力。

  3.掌握三個不同音樂主題,對琵琶協奏曲的題材有所了解。

  教學重點:

  聽賞《草原放牧》,復習音樂要素(力度記號和裝飾音),了解協奏曲的音樂體裁。

  教學難點:

  辨析三個音樂主題并體悟作品中所傳達的民族情感。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動畫片片段,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用自己的話概括動畫片內容,并說一說作品講的是什么故事?總結——講述的是草原小姐妹不顧自己安慰保護羊群成功脫險的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為后面學生欣賞樂曲做好準備。

  二、新課教授

  1.初次聆聽

  聽賞樂曲并提出問題:說一說感受到的音樂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樂曲的情緒稍快,歡樂活潑,展現了大草原遼闊的景象和和諧的牧民生活。

  2.再次聆聽

  樂曲教師提問學生,該樂曲主奏樂器是什么?演奏形式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回答總結:該樂曲是以琵琶為主奏樂器的協奏曲。教師講解樂曲的背景,《草原小姐妹》一共分為五個部分:草原放牧、暴風雪搏斗、在寒夜中前進、黨的關懷記心間、千萬朵紅花遍地開。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

  3.深入理解

  (1)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方式分析樂曲,提問:樂曲有幾部分?(根據不同主題旋律,樂曲分為三個部分。引子+第一主題+第二主題

  (2)教師播放引子部分,引導學生說出其旋律特點,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總結:旋律特點是由弱漸強、寬廣悠長的曲子作為開頭,首先用圓號奏出了“小姐妹”的主導動機:引出主奏樂器琵琶,表現出草原的遼闊。

  (3)教師播放第一主題,樂曲有什么曲調特點?表現出了什么形象?教師總結: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這段旋律是這部協奏曲的主要主題。它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

  (4)教師播放第二主題,小組展開討論,與第一主題相比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由mf-mp的變化,以及節奏的緊縮,使得第一主題的活潑變為抒情優美的特點。教師補充: 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抒情性旋律,因而從另一種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贊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著熱愛家鄉、熱家祖國的真摯感情!恫菰拍痢愤@段音樂,逐步地在幽靜、安謐的意境中收束。

  4.完整聆聽

  (1)結合故事以及樂曲的內容,學生帶著對美麗廣闊草原的熱愛哼唱主題旋律。

  (2)教師先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作曲家的知識,教師總結吳祖強、劉德海的有關知識:吳祖強,代表作品有弦樂合奏曲《二泉映月》,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舞劇《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琵琶與管弦樂協奏音詩《春江花月夜》等。

  劉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出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陽春白雪》、《彝族舞曲》、《唱支山歌給黨聽》等,參與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的創作及演奏工作。

  (3)最后完整欣賞樂曲之后,結合對作曲家的了解,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加強對樂曲的深層感受。

  三、鞏固拓展

  展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感受不同樂器組合的音樂魅力。

  之后請學生自由討論,并進行發言,談一談器樂協奏曲帶來的感受。(速度:快慢快/竟協,不同部分的對比)。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總結協奏曲的藝術魅力。

  四、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說一說對于本堂課的感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喜愛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傳承民族音樂的責任感。

  大學音樂課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通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舉例子說明。

  (生舉手發言)

  師:音樂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在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鑒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鑒賞兩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鑒賞嗎?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ǘ┬抡n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通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并回答問題

 、倌男┮魳芬匕l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讵氉鄻菲魇鞘裁?(琵琶)

 、垡魳非榫w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著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為主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采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通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①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復,通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诘诙黝}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贊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3、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欣賞并回答問題

  ①作品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緩慢的哀歌)

 、谡f出這個樂章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b小調,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最后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鐘愛的一部作品。通常,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都是熱烈歡騰的快板,而這部作品的第四樂章卻是一首緩慢的哀歌,其中浸透著“安魂曲”一樣的情緒。

  (2)再次播放音樂,并分小組討論其中一些音樂要素的發展變化。之后每小組抽代表,教師分段播放作品,小組代表邊聽邊解說,主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

 。ㄈ╈柟烫岣

  最后分別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學生比較兩個不同感覺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通過各自的音樂要素體現出來,可見音樂要素在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先自己欣賞一下《長江之歌》,并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先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里,下課!

  大學音樂課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金蛇狂舞》,感受、體驗其熱鬧、活潑的音樂情緒,體會江南人民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過程與方法】

  在感受、體驗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聶耳及其創作特點,掌握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

  【知識與技能】

  帶感情哼唱作品,認識作品的創作手法,體會作品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反復聽賞音樂作品,體會作者表達的音樂情感,認識了解聶耳及其音樂創作。

  【難點】

  理解并掌握螺螄結頂的傳統作曲技法。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

  1、教師為學生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剪輯視頻,并請同學們仔細留意:“視頻中出現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聽過?”

  學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師總結并追問:“這樣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現場營造了什么樣的效果呢?”由此,順勢導入本課。

 。ǘ┏醪礁兄

  1、初聽樂曲,樂曲表達了什么情緒?聽此樂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樣的場景?(歡騰的情緒;營造了節日氛圍,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

  2、請同學們通過以往的歷史常識結合課前的.預習,簡單介紹聶耳生平,教師做適當總結。(聶耳,是我國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創作之中,也被稱為是“人民音樂家”。它的創作領域包括群眾歌曲、抒情歌曲、若干電影音樂作品以及民間器樂合奏曲,代表作品《碼頭工人》、《鐵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曉》等等。)

  3、樂曲的體裁形式是什么?(民樂合奏曲)

 。ㄈ┨骄繉W習

  1、再次聆聽《金蛇狂舞》,通過欣賞和觀察樂譜,學生劃分樂段,教師做總結。(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樂曲演奏主要由哪些樂器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復交替組成循環結構,樂譜上已經標注了分段記號。以鑼、鼓等打擊樂器為主,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也使樂曲民族特色更加鮮明。)

  2、分段聽賞音樂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聽第一段,這段音樂描述了什么場景?(比賽開始時整裝待發,人聲鼎沸的場面。)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聽第二段,并思考:這一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來表現的?(情緒更加熱烈,節奏更加緊湊、力度加強、速度變快。)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聽賞第三段音樂,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別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后競賽的場面。)

  3、探尋音樂的創作手法。

  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作品,并結合第三段的樂譜,教師彈琴,學生通過分組對唱、接龍的方式仔細展開思考:在這段旋律中你能否發現什么規律呢?這是一種什么創作手法?(樂句之間上下呼應、呈現出逐漸緊縮的形式,最終以簡潔的單音結束全曲。這是我國傳統音樂創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作曲手法,叫做“螺螄(si)結頂”。)

  4、思考為什么運用“螺螄結頂”這種創作手法?怎樣演奏才能更準確的表達音樂情感?(“螺螄結頂”可以很形象呈現問答句式;演奏時,一問一答要體現出一強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鮮明的力度對比。整體速度稍快些,這樣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體情感準確的表現出來。)

  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得到了哪些啟發?

  (三)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同學們了解施光南的聲樂作品——請同學們欣賞《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同樣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兩個人,為什么在音樂創作上有著不同的風格呢?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言。

  2、師生共同總結。(兩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點歷史時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藝術家的創作與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ㄋ模┬〗Y作業

  1、師生用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結合時代背景欣賞音樂作品,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2、下節課我們以“人民革命音樂家”為主題召開一次音樂賞聽會,同學們在課下整理文本及音響資料,下節課分享。

  大學音樂課教案 10

  教學內容:

  1、音樂知識:簡介中國民歌。

  2、欣賞一組民歌。

  3、活動與練習

  教學目標:

  一、音樂知識:通過了解中國民歌的分類,增長知識,為欣賞各地民歌做好鋪墊。

  二、通過欣賞一組不同地區風格與特點的民歌,感受我國多姿多彩的民歌內容,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教學重點:

  欣賞不同地區的民歌。

  教學難點:

  聽辨號子、山歌與小調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中國民歌的視聽材料。

  課時安排:

  2節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簡介中國民歌的分類,欣賞《川江船夫號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風箏》三首民歌。

  教學難點:聽辨號子、山歌與小調

  教學過程:

  一、簡介中國民歌的三大類的不同特點:

  勞動號子:音調鏗鏘有力、豪邁。

  山歌:節奏舒緩、旋律明朗。

  小調:結構規整、旋律優美。

  二、欣賞一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號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對歌曲所起的作用。

  說說歌曲音調有什么特點?屬于哪類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延長音較多。

  說說山歌為什么用那么多長音

  3、河北民歌《放風箏》:想一想這首歌與剛才的有什么區別?你能根據歌詞內容畫一幅圖嗎?

  三、活動與練習:分組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中國民歌的.知識。

  四、教師小結民歌種類及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結合音樂知識進行民歌欣賞,引導學生從民歌的不同特點進行

  區別、歸納。

  教學難點:說出號子、山歌與小調不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賞陜北民歌《腳夫調》,想一想:歌曲屬于哪種民歌類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調特點——節奏自由、襯詞多。

  三、欣賞河北民歌《盼紅軍》,想一想:歌曲的曲調屬于山歌類嗎?為什么?

  四、隨伴奏音樂哼唱《盼紅軍》,感受小調旋律優美、結構規整等特點。

  五、聽辯練習:

  1、《黃河船夫曲》、《碼頭工人歌》屬于哪種類型的號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屬于哪種民歌類型?

  六、活動與練習

  1、你會唱哪些廣東方言歌?

  2、創作民歌:

  應用1、2、3、5、6五個音創作一首有民歌風格的歌曲。

  3、教師示范再集體創作。

  七、集體評議。

  八、小結。

【大學音樂課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課作文07-18

音樂課的作文09-17

音樂課作文【精選】01-14

音樂課作文04-15

音樂課說課稿08-25

音樂課外的活動計劃06-12

音樂課活動方案10-28

音樂課作文范文11-15

有趣的音樂課作文09-0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1024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