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1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
1、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4、賠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8、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9、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鼎鑊,古代烹飪器,此指鼎鑊烹人們酷刑。伏劍同流,指劉邦時期王陵之母,與徐母是一類人。斷機堪伍,孟母曾把布機上的線剪斷,以“廢學如同斷線一樣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學的孟子。
10、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懿
11、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孔明對孫權
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龠_
1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14、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1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7、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懿
20、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23、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交之獲也!n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于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25、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摘抄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白孤城 托孤時對兒子說的話
軍中無戲言
揮淚斬馬謖
妻子如衣服
過五關斬六將
既生瑜,何生亮
身在曹營心在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死孔明嚇走生仲達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毒。
勇將不怯死而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身雖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
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2
三國演義好詞:
江東鼠輩 不敢出動 小命不長 刀下之鬼 還不退下
汝命亡矣 用人之道 門第親族 以才納賢 周公不及
問鼎天下 爭奪江山 何許人也 豈敢相比
三國演義好句:
1)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懿
2)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3)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4)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5) 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6) 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7) 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8)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9)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0) 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1)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2) 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P羽
13)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酌
14) 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15)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反
16) 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17)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18)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9) 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交之獲也!n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于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0)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21)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2)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
23) 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評張飛)
24) 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25) 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袁紹)
26)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27)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孫策)
28)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9)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30) 馬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獎
31)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32)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云)
33)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雖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總覺得惜。)
3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35)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36) 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劉備
37) 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云見日——呂布(李肅說呂布反叛丁原后)
38)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語出《論語》盡管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講忠信的人)
39)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3
好詞摘抄: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5、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6、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8、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0、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2、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14、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16、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7、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2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24、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25、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26、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7、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3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3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33、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7、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9、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4
好詞:
1、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2、后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4、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5、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6、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9、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10、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1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12、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13、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4、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15、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17、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18、出言不遜(張合):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19、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20、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21、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22、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3、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24、一身是膽(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25、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26、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27、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28、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好句:
贊嘆曹操詩: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
吁嗟帝胄勢孤窮,全仗分兵劫寨功。爭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縱奸雄?
曹操奸雄不可當,一時詭計中周郎。蔡張賣主求生計,誰料今朝劍下亡!
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茍爾化為群?橫流筑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
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贊嘆關羽、張飛詩:
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踴出燕人張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槍。
虎須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云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絳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
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長坂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
生獲嚴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
夜半征鼙響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淵。關公神算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
漢末才無敵,云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云長。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贊嘆趙云詩: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昔日戰長坂,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并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贊嘆孫權詩:
馳驟龍駒氣概多,二人并轡望山河。東吳西蜀成王霸,千古猶存駐馬坡。
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淝。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贊嘆呂布、貂嬋詩: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
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翅飛箭到時。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贊嘆周瑜詩:
魏吳爭斗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烈火初張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嘆前朝割據忙。南士無心迎魏武,東風有意便周郎。
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
贊嘆黃忠詩:
將軍氣概與天參,白發猶然困漢南。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
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酗。千古高名應不泯,長隨孤月照湘潭。
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
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5
1、遜領命下壇,令徐盛、丁奉為護衛,即日出師;一面調諸路軍馬,水陸并進。文書到猇亭,韓當、周泰大驚曰:“主上如何以一書生總兵耶?”比及遜至,眾皆不服。遜升帳議事,眾人勉強參賀。遜曰:“主上命吾為大將,督軍破蜀。軍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違者王法無親,勿致后悔!北娊阅。周泰曰:“目今安東將軍孫桓,乃主上之侄,現困于彝陵城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請都督早施良策,救出孫桓,以安主上之心。”遜曰:“吾素知孫安東深得軍心,必能堅守,不必救之。待吾破蜀后,彼自出矣。”眾皆暗笑而退。韓當謂周泰曰:“命此孺子為將,東吳休矣!公見彼所行乎?”泰曰:“吾聊以言試之,早無一計,安能破蜀也!”
2、各人受了計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優入帳,優再拜于帳下曰:“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輒具金珠寶貝若干,權為賞軍之資。續后別有進貢天子禮物!笨酌髟唬骸叭晷纸裨诤翁帲俊眱炘唬骸盀楦胸┫嗵於,徑往銀坑山中收拾寶物去了,少時便回來也!笨酌髟唬骸叭陰Ф嗌偃藖恚俊眱炘唬骸安桓叶鄮。只是隨行百余人,皆運貨物者!笨酌鞅M教入帳看時,皆是青眼黑面,黃發紫須,耳帶金環,鬅頭跣足,身長力大之士。孔明就令隨席而坐,教諸將勸酒,殷勤相待。
3、此時先主威聲大震,江南之人盡皆膽裂,日夜號哭。韓當、周泰大驚,急奏吳王,具言糜芳、傅士仁殺了馬忠,去歸蜀帝,亦被蜀帝殺了。孫權心怯,遂聚文武商議。步騭奏曰:“蜀主所恨者,乃呂蒙、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也。今此數人皆亡,獨有范疆、張達二人,現在東吳。何不擒此二人,并張飛首級,遣使送還,交與荊州,送歸夫人,上表求和,再會前情,共圖滅魏,則蜀兵自退矣!睓鄰钠溲,遂具沉香木匣,盛貯飛首,綁縛范疆、張達,囚于檻車之內,令程秉為使,赍國書,望猇亭而來。
4、孔明正在營中憂悶,忽報:“東邊救兵到了,旗上書:‘魏先鋒大將王雙’!笨酌鲉栐唬骸罢l可迎之?”魏延出曰:“某愿往。”孔明曰:“汝乃先鋒大將,未可輕出!庇謫枺骸罢l敢迎之?”裨將謝雄應聲而出?酌髋c三千軍去了?酌饔謫栐唬骸罢l敢再去?”裨將龔起應聲要去?酌饕嗯c三千兵去了。孔明恐城內郝昭引兵沖出,乃把人馬退二十里下寨。
5、
6、魏將先鋒常雕,領精兵來取濡須城,遙望城上并無軍馬。雕催軍急進,離城不遠,一聲炮響,旌旗齊豎。朱桓橫刀飛馬而出,直取常雕。戰不三合,被桓一刀斬常雕于馬下。吳兵乘勢沖殺一陣,魏兵大敗,死者無數。朱桓大勝,得了無數旌旗軍器戰馬。曹仁領兵隨后到來,卻被吳兵從羨溪殺出。曹仁大敗而退,回見魏主,細奏大敗之事。丕大驚。正議之間,忽探馬報:“曹真、夏侯尚圍了南郡,被陸遜伏兵于內,諸葛瑾伏兵于外,內外夾攻,因此大敗!毖晕串叄鎏今R又報:”曹休亦被呂范殺敗!必犞繁鴶,乃喟然嘆曰:“朕不聽賈詡、劉曄之言,果有此敗!”時值夏天,大疫流行,馬步軍十死六七,遂引軍回洛陽。吳、魏自此不和。
7、魏左將軍郭淮聞報,飛奏洛陽。司馬師問諸將曰:“誰敢去敵蜀兵?”輔國將軍徐質曰:“某愿往!睅熕刂熨|英勇過人,心中大喜,即令徐質為先鋒,令司馬昭為大都督,領兵望隴西進發。軍至董亭,正遇姜維,兩軍列成陣勢。徐質使開出大斧,出馬挑戰。蜀陣中廖化出迎。戰不數合,化拖刀敗回。張翼縱馬挺槍而迎,戰不數合,又敗入陣。徐質驅掩殺,蜀兵大敗,退三十余里。司馬昭亦收兵回,各自下寨。
8、高定即引部將鄂煥并本部兵,殺奔朱褒營來。比及離寨約有十里,山后一彪軍到,乃朱褒也。褒見高定軍來,慌忙與高定答話。定大罵曰:“汝如何寫書與諸葛丞相處,使反間之計害吾耶?”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忽然鄂煥于馬后轉過,一戟刺朱褒于馬下。定厲聲而言曰:“如不順者皆戮之!”于是眾軍一齊拜降。定引兩部軍來見孔明,獻朱褒首級于帳下。孔明大笑曰:“吾故使汝殺此二賊,以表忠心!彼烀叨橐嬷萏,總攝三郡;令鄂煥為牙將。三路軍馬已平。
9、維引眾騎殺出重圍,奔入大寨堅守,以待救兵。忽然流星馬到,報說:“鐘會打破陽安關,守將蔣舒歸降,傅僉戰死,漢中已屬魏矣。樂城守將王含,漢城守將蔣斌,知漢中已失,亦開門而降。胡濟抵敵不住,逃回成都求援去了。”維大驚,即傳令拔寨。
10、卻說鄧艾出轅門上馬,回顧從者曰:“鐘會待吾若何?”從者曰:“觀其辭色,甚不以將軍之言為然,但以口強應而已!卑υ唬骸氨肆衔也荒苋〕啥,我偏欲取之!”回到本寨,師纂、鄧忠一班將士接問曰:“今日與鐘鎮西有何高論?”艾曰:“吾以實心告彼,彼以庸才視我。彼今得漢中,以為莫大之功;若非吾屯沓中絆住姜維,彼安能成功耶!吾今若取了成都,勝取漢中矣!”當夜下令,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離劍閣七百里下寨,有人報鐘會說:“鄧艾要去取成都了。”會笑艾不智。
11、吳將朱桓,年方二十七歲,極有膽略,孫權甚愛之;時督軍于濡須,聞曹仁引大軍去取羨溪,桓遂盡撥軍守把羨溪去了,止留五千騎守城。忽報曹仁令大將常雕同諸葛虔、王雙、引五萬精兵飛奔濡須城來。眾軍皆有懼色。桓按劍而言曰:“勝負在將,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勝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馬疲困。吾與汝等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險,以逸待勞,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耶!”于是傳令,教眾軍偃旗息鼓,只作無人守把之狀。
12、忽報東吳遣張溫與鄧芝入川答禮。后主聚文武于丹墀,令鄧芝、張溫入。溫自以為得志,昂然上殿,見后主施禮。后主賜錦墩,坐于殿左,設御宴待之。后主但敬禮而已。宴罷,百官送張溫到館舍。次日,孔明設宴相待?酌髦^張溫曰:“先帝在日,與吳不睦,今已晏駕。當今主上,深慕吳王,欲捐舊忿,永結盟好,并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睆垳仡I諾。酒至半酣,張溫喜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
13、王連再三苦勸,孔明不從。是日,孔明辭了后主,令蔣琬為參軍,費祎為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為掾史;趙云、魏延為大將,總督軍馬;王平、張翼為副將;并川將數十員:共起川兵五十萬,前望益州進發。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孔明曰:“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先帝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征南之兵,特來投見。”孔明聞之,嗟訝不已;一面遣人申報朝廷,就令關索為前部先鋒,一同征南。大隊人馬,各依隊伍而行。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所經之處,秋毫無犯。
14、維自引兵到侯河搦鄧艾交戰。艾引軍出迎。兩軍對圓,二人交鋒數十余合,不分勝負,各收兵回寨。次日,姜維又引兵挑戰,鄧艾按兵不出。姜維令軍辱罵。鄧艾尋思曰:“蜀人被吾大殺一陣,全然不退,連日反來搦戰:必分兵去襲祁山寨也。守寨將師纂,兵少智寡,必然敗矣。吾當親往救之!蹦藛咀余囍曳指对唬骸叭暧眯氖匕汛颂帲嗡鶓,卻勿輕出。吾今夜引兵去祁山救應!
15、孔明令蠻人哨探孟獲消息,回報曰:“孟獲請烏戈國主,引三萬藤甲軍,現屯于桃花渡口。孟獲又在各番聚集蠻兵,并力拒戰!笨酌髀犝f,提兵大進,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見蠻兵,不類人形,甚是丑惡;又問土人,言說即日桃葉正落,水不可飲?酌魍宋謇锵抡粑貉邮卣
16、恪令安排車仗。方欲出府,有黃犬銜住衣服,嚶嚶作聲,如哭之狀。恪怒曰:“犬戲我也!”叱左右逐去之,遂乘車出府。行不數步,見車前一道白虹,自地而起,如白練沖天而去。恪甚驚怪,心腹將張約進車前密告曰;“今日宮中設宴,未知好歹,主公不可輕入。”恪聽罷,便令回車。行不到十余步,孫峻、滕胤乘馬至車前曰:“太傅何故便回?”恪曰:“吾忽然腹痛,不可見天子!必吩唬骸俺樘弟娀兀辉鏀,故特設宴相召,兼議大事。太傅雖感貴恙,還當勉強一行。”恪從其言,遂同孫峻、滕胤入宮,張約亦隨入。
17、先主正慌急之間,此時天色已微明,只見前面喊聲震天,朱然軍紛紛落澗,滾滾投巖:一彪軍殺人,前來救駕。先主大喜,視之,乃常山趙子龍也。時趙云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云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云奮勇沖殺而來。陸遜聞是趙云,急令軍退。云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于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先主曰:“朕雖得脫,諸將士將奈何?”云曰:“敵軍在后,不可久遲。陛下且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應諸將。”此時先主僅存百余人入白帝城。后人有詩贊陸遜曰:“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18、三更已后,忽門外又一人擊戶。老人出而問之,乃吳將潘璋亦來投宿。恰入草堂,關興見了,按劍大喝曰:“歹賊休走!”璋回身便出。忽門外一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飄三縷美髯,綠袍金鎧,按劍而入。璋見是關公顯圣,大叫一聲,神魂驚散;欲待轉身,早被關興手起劍落,斬于地上,取心瀝血,就關公神像前祭祀。興得了父親的青龍偃月刀,卻將潘璋首級,擐于馬項之下,辭了老人,就騎了潘璋的馬,望本營而來。老人自將潘璋之尸拖出燒化。
19、孔明犒軍已畢,班師回蜀,令魏延引本部兵為前鋒。延引兵方至瀘水,忽然陰云四合,水面上一陣狂風驟起,飛沙走石,軍不能進。延退兵回報孔明。孔明遂請孟獲問之。正是: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
20、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彪軍,乃是姜維。耀大罵曰:“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維笑曰:“吾欲擒曹真,誤賺汝矣!速下馬受降!”耀驟馬奪路,望山谷中而走。忽見谷口火光沖天,背后追兵又至。耀自刎身死,余眾盡降?酌鬟B夜驅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馬,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21、鄧艾取了江油,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攻涪城。部將田續曰:“我軍涉險而來,甚是勞頓,且當休養數日,然后進兵。”艾大怒曰:“兵貴神速,汝敢亂我軍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斬之。眾將苦告方免。艾自驅兵至涪城。城內官吏軍民疑從天降,盡皆投降。
22、孔明在高阜處探之,窺見蠻兵已多懈怠,乃聚諸將曰:“汝等敢出戰否?”眾將欣然要出。孔明先喚趙云、魏延入帳,向耳畔低言,分付如此如此。二人受了計策先進。卻喚王平、馬忠入帳,受計去了。又喚馬岱分付曰:“吾今棄此三寨,退過河北;吾軍一退,汝可便拆浮橋,移于下流,卻渡趙云、魏延軍馬過河來接應。”岱受計而去。又喚張翼曰:“吾軍退去,寨中多設燈火。孟獲知之,必來追趕,汝卻斷其后!睆堃硎苡嫸?酌髦唤剃P索護車。眾軍退去,寨中多設燈火。蠻兵望見,不敢沖突。
23、忽一日見貼下告示一道。守門者揭了,來奏曹睿。睿觀之,其文曰:“驃騎大將軍總領雍、涼等處兵馬事司馬懿,謹以信義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創立基業,本欲立陳思王子建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蕦O曹睿,素無德行,妄自居尊,有負太祖之遺意。今吾應天順人,克日興師,以慰萬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歸命新君。如不順者,當滅九族!先此告聞,想宜知悉。”
24、但卿往伐蜀,當用何策?”會曰:“某料主公欲伐蜀,已畫圖本在此!闭颜归_視之,圖中細載一路安營下寨屯糧積草之處,從何而進,從何而退,——皆有法度。昭看了大喜曰:“真良將也!卿與鄧艾合兵取蜀,何如?”會曰:“蜀川道廣,非一路可進;當使鄧艾分兵各進,可也!
25、忽帳下一老將,厲聲而進曰:“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眾視之,乃趙云也?酌髟唬骸拔嶙云侥匣囟迹R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今將軍年紀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痹茀柭曉唬骸拔嶙噪S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愿為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勸不住。云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于階下!”孔明曰:“將軍既要為先鋒,須得一人同去!毖晕幢M,一人應曰:“某雖不才,愿助老將軍先引一軍前去破敵。”孔明視之,乃鄧芝也。孔明大喜,即撥精兵五千。副將十員,隨趙云、鄧芝去訖。
26、卻說毋丘儉在項城,聞知司馬師自來,乃聚眾商議。先鋒葛雍曰:“南頓之地,依山傍水,極好屯兵;若魏兵先占,難以驅遣,可速取之!眱然其言,起兵投南頓來。正行之間,前面流星馬報說,南頓已有人馬下寨。儉不信,自到軍前視之,果然旌旗遍野,營寨齊整。儉回到軍中,無計可施。忽哨馬飛報:“東吳孫峻提兵渡江襲壽春來了!眱大驚曰:“壽春若失,吾歸何處!”是夜退兵于項城。
27、東吳先鋒朱異,引兵迎敵。兩軍對圓,魏軍中王基出馬,朱異來迎。戰不三合,朱異敗走:唐咨出馬,戰不三合,亦大敗而走。王基驅兵掩殺,吳兵大敗,退五十里下寨,報入壽春城中。諸葛誕自引本部銳兵,會合文欽并二子文鴦、文虎,雄兵數萬,來敵司馬昭。正是:方見吳兵銳氣墮。又看魏將勁兵來。
28、姜維與夏侯霸商議曰:“徐質勇甚,當以何策擒之?”霸曰:“來日詐敗,以埋伏之計勝之!本S曰:“司馬昭乃仲達之子,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追。吾見魏兵累次斷吾糧道,今卻用此計誘之,可斬徐質矣!彼靻玖位指度绱巳绱,又喚張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領兵去了。一面令軍士于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計。
29、有人報與鄧艾。艾大怒曰:“吾與汝官品一般,吾久鎮邊疆,于國多勞,汝安敢妄自尊大耶!”子鄧忠勸曰:“小不忍則亂大謀,父親若與他不睦,必誤國家大事。望且容忍之!卑瑥钠溲。然畢竟心中懷怒,乃引十數騎來見鐘會。會聞艾至,便問左右:“艾引多少軍來?”左右答曰:“只有十數騎!睍肆顜ど蠋は铝形涫繑蛋偃。
30、祥回告孔明曰:“郝昭未等某開言,便先阻卻!笨酌髟唬骸叭昕稍偃ヒ娝岳φf之!毕橛值匠窍,請郝昭相見。昭出到敵樓上。祥勒馬高叫曰:“伯道賢弟,聽吾忠言:汝據守一孤城,怎拒數十萬之眾?今不早降,后悔無及!且不順大漢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濁乎?愿伯道思之。”郝昭大怒,拈弓搭箭,指靳祥而喝曰:“吾前言已定,汝不必再言!可速退!吾不射汝!”
31、時太傅司馬孚入內,見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弒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將髦尸用棺槨盛貯,停于偏殿之西。昭入殿中,召群臣會議。群臣皆至,獨有尚書仆射陳泰不至。昭令泰之舅尚書荀顗召之。泰大哭曰:“論者以泰比舅,今舅實不如泰也!蹦伺閹⒍,哭拜于靈前。昭亦佯哭而問曰:“今日之事,何法處之?”泰曰:“獨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闭殉烈髁季,又問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進于此者,不知其次!闭言唬骸俺蓾竽娌坏,可剮之,滅其三族。”濟大罵昭曰:“非我之罪,是賈充傳汝之命!”昭令先割其舌。濟至死叫屈不絕。弟成倅亦斬于市,盡滅三族。后人有詩嘆曰:“司馬當年命賈充,弒君南闕赭袍紅。卻將成濟誅三族,只道軍民盡耳聾。”
32、睿年至十五歲,弓馬熟嫻。當年春二月,丕帶睿出獵。行于山塢之間,趕出子母二鹿,丕一箭射倒母鹿,回觀小鹿馳于曹睿馬前。丕大呼曰:“吾兒何不射之?”睿在馬上泣告曰:“陛下已殺其母,臣安忍復殺其子也。”丕聞之,擲弓于地曰:“吾兒真仁德之主也!”于是遂封睿為平原王。
33、孔明在漢中,惜軍愛民,勵兵講武,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積糧草,預備戰筏,以為后圖。細作探知,報入洛陽,魏主曹睿聞知,即召司馬懿商議收川之策。懿曰:“蜀未可攻也。方今天道亢炎,蜀兵必不出;若我軍深入其地,彼守其險要,急切難下。”睿曰:“蜀兵再來入寇,如之奈何?”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度陳倉之計。臣舉一人往陳倉道口,筑城守御,萬無一失:此人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若諸葛亮入寇,此人足可當之!鳖4笙,問曰:“此何人也?”懿奏曰:“乃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現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睿從之,加郝昭為鎮西將軍,命守把陳倉道口,遣使持詔去訖。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6
1、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4、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7、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8、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10、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11、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12、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3、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14、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15、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16、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7、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1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0、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21、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22、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
23、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24、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25、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6、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
27、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28、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29、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30、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31、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32、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回馬望城中走。
3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34、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3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36、城上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便驅兵出城。
37、兩人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冒煙突火,又殺入去,到處尋覓。
38、曹操于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擋,四散奔走,曹操奪了寨。
39、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至四更時分,只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
40、曹操兵近濮陽,下住寨腳。次日,引眾將出,陳兵于野。操立馬于門旗下,遙望呂布兵到。
41、這一場殺:趙云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42、云長早出,直取管亥。兩馬相交,眾軍大喊。量管亥怎敵得云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于馬下。
43、原來孔融田楷兩路軍馬,懼怕曹兵勢猛,遠遠依山下寨,未敢輕進。曹操見兩路軍到,亦分了軍勢,不敢向前攻城。
44、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斗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45、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46、曹操將得勝之兵,殺入城中,勢如劈竹。張超自刎,張邈投袁術去了。山東一境,盡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話下。
47、張飛見了,更不打話,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
48、說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里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
49、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背著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趙云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
50、陶謙勞軍已畢,趙云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兹谔锟喔飨鄤e,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51、孫策換回黃祖,迎接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于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52、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斗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53、是年蝗蟲忽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因軍中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處權且罷兵。
54、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55、曹操撥轉馬頭,望東門而走,正逢典韋。韋擁護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韋用戟撥開,飛馬冒煙突火先出。曹操隨后亦出。
56、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57、早有人來濮陽報呂布,說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身死。布隨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來。將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死戰得脫,折了好些人馬;敗回濮陽,堅守不出。
58、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后張合趕來,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合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
59、時約初更,月光未上。只聽得西門上吹贏殼聲,喊聲忽起,門上火把燎亂,城門大開,吊橋放落。曹操爭先拍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見一人,操知是計,忙撥回馬,大叫:“退兵!”
60、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陰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關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玄德。正是:高賢未服英雄志,屈節偏生杰士疑。
61、孫策既死,孫權哭倒于床前。張昭曰:“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權乃收淚。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62、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于溝壑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后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于路殺人。
63、曹操追至南皮,時天氣寒肅,河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操令本處百姓敲冰拽船,百姓聞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操曰:“若不殺汝等,則吾號令不行;若殺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軍士擒獲!卑傩战源箿I而去。
64、卻說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余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趙云保護老小,張飛斷后?酌髟唬骸霸崎L往江夏去了,絕無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煩軍師親自走一遭。劉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見公親至,事必諧矣!笨酌髟手Z,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65、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云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余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云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云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
66、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畢,卓命扶何太后并弘農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宮閑住,封鎖宮門,禁群臣無得擅入?蓱z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67、且說董承自劉玄德去后,日夜與王子服等商議,無計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賀,見曹操驕橫愈甚,感憤成疾。帝知國舅染病,令隨朝太醫前去醫治。此醫乃洛陽人,姓吉,名太,字稱平,人皆呼為吉平,當時名醫也。平到董承府用藥調治,旦夕不離;常見董承長吁短嘆,不敢動問。
68、卻說曹豹見張飛只十數人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飛見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曹豹后心,連人帶馬,死于河中。飛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飛投淮南而去。呂布入城安撫居民,令軍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門,諸人不許擅入。
69、留郭嘉于易州養病,求向導官以引路。人薦袁紹舊將田疇深知此境,操召而問之。疇曰:“此道秋夏間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楫,最難行動。不如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備:蹋頓可一戰而擒也。”,操從其言,封田疇為靖北將軍,作向導官,為前驅;張遼為次;操自押后:倍道輕騎而進。
70、卓臨行,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并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后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冢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余車,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長安去了。卻說卓將趙岑,見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了汜水關。孫堅驅兵先入。玄德關張殺入虎牢關,諸侯各引軍入。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09-26
三國演義好段好句摘抄02-20
夏天的好句好段01-20
夏天好段好句10-13
高中好句好段06-27
積累好句好段03-11
摘抄好句好段05-27
初中好句好段01-11
好句好段摘抄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