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陜西大明宮遺址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陜西大明宮遺址導游詞1
我們現在來到的凌霄門是北宮墻的西宮門,又稱“青霄門”。這里位于北宮墻正門玄武門西355米處,當時,凌霄門只有一個門道,寬僅2.2米,無門基座和柱礎,也沒有設門樓。
雖然“凌霄門”只是一座小門,但歷史上卻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曾在此門發動政變,扶助代宗即位,史稱“凌霄門之變”。
唐肅宗在“馬崽驛之變”以后,北上靈武,登極稱帝。收復京師以后,入居大明宮期間,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和皇后張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肅宗寵信,所以權勢日盛。特別是李輔國不但掌管了禁軍大權,而且又兼兵部尚書、殿中監等20余職,常在右銀臺門處理軍國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頒布詔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輔國鼻息。而皇后張氏也非善輩,不但“持權禁中,干預政事,請謁過當”,而且還將肅宗次子建寧王李倓誣陷致死,進而還想威害太子李豫,專制朝政,步武則天后塵,奪取最高權力,臨朝稱制。
寶應元年四月初,唐肅宗身染重病,在長生殿養疾。張皇后看到唐肅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恐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對己不利,便秘密派人將肅宗的'另一個兒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圖廢立太子。四月十六日這天,張皇后矯詔召太子入宮;聦m李輔國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當即在凌霄門布臵禁軍,并將太子李豫由少陽院護送到飛龍廄中,加以保護。
陜西大明宮遺址導游詞2
20_年xx月xx日上午,我們在中心領導的帶領下,興致勃勃來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參觀學習。感受至深的就是大明宮的宏偉氣勢,僅核心區域就占地3。5平方公里,相當于現今北京故宮的4。5倍。原宮墻周長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也是唐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在導游的引領下,我們參觀了大明宮微縮景觀和具有獨特東方古建筑韻味的丹鳳門、重玄門、玄武門等宮門宮墻,了解了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御道、太液池等宮殿建筑的歷史概況,觀看了名叫“大明宮傳奇”的IMAX3D電影。
首先了解到唐大明宮遺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龍首原上,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氣勢宏偉。是唐代長安城三大宮(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之一。大明宮是唐朝最輝煌壯麗的建筑群,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遺址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文明的驕傲,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_”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重點項目,不僅是“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頭,還是世界最大的遺址文化公園。
唐代的大明宮,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筑的峰巔之作”。它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修建的夏宮,后改名大明宮。大明宮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唐代歷朝皇帝多在此聽政,是二百余年間唐代的政令中樞所在。大明宮也是歷代規模最大、建設最完備、皇帝朝寢時間最長的宮城,是國家統治中心和象征,是唐代建筑文化和宮室制度的典型代表。
我們參觀了大明宮微縮景觀。該景觀是按照1:15的比例所設計的,全面展示了唐代大明宮的規制格局。每座城樓,每座宮殿,小巧玲瓏,清晰可見。大家邊看邊拍照,仿佛把我們帶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
丹鳳門屬宮城正門,丹鳳門地位之尊、等格之高、規模之大,均居都城門闕之首。我們眼前看到的丹鳳門遺址高達32米,是由建筑大師張錦秋承擔設計的,外觀采用仿唐門闕建筑的形式,外觀包括城基臺及五門道、城墻與馬道的結構;登樓通道分為三段式,先經35米長的慢道登上城墻,再經一坡道登上城墩臺,最后經階道登上城樓。
含元殿系大明宮正殿,主要是重大慶典和朝會的舉行宮殿,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體現了"九天閶閭開宮殿"的磅礴氣勢。
大明宮北部的中心為太液池,周圍有三清殿等多處建筑基址分布,太液池為中心而布局的',是宮廷的皇家園林景區。整個太液池有東池和西池兩部分,西池為主池,面積約有14萬平方米,池水有2~3米深。太液池中有三座島嶼,即蓬萊三島。
太液池西面有朝廷宴會和接見外國使節的麟德殿,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臵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有前、中、后毗連的三殿,周圍繞以回廊,規模十分宏偉,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
太液池西邊還有三清殿、大福殿、拾翠殿等,東邊有太和殿、清忠殿等,北面有紫藍殿、玄武殿、承香殿等;最北邊是玄武門、凌霄門和銀漢門的遺址。
以前來過大明宮,這次來看變化很大,隨后,我們步入了現代化的電影放映大廳,觀看了名叫“大明宮傳奇” 的IMAX3D電影,放映的是大唐時一位公主下嫁康國王子的故事。該故事展現了當年大明宮的輝煌氣勢,也彰顯了當年大唐盛世的風貌,讓人無比震撼。更使人感受到盛唐的輝煌、博大,加深了對歷史文化的認識,作為陜西西安人,感到非常自豪。唐代是中外史書上最華麗的篇章,長安城是全世界第一個人口超百萬的大都市,光外國人就有5萬,非常開放。但現在對盛唐的感覺,因為歷史久遠而有點抽象。
大明宮是西安市遺址保護和城市發展和諧共生的最新實踐,這對改善市民生活意義重大。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唐城墻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一個個實踐遍布西安城區,以濃郁的文化特色、鮮明的人文內涵和現代化的園林布局結構。
進一步豐富西安的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最主要的是,讓外邊人重新認識西安,成為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這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將西安打造成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相契合,加快了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建設步伐。是一項民心工程,對于改善西安“道北”地區群眾的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陜西大明宮遺址導游詞3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唐大明宮遺址公園:
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長安城擁有三處大型宮城,即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其中的大明宮,因為規模最大、制度完備、被看作是大唐帝國的統治中心和國家象征。
大明宮的布局非常講究,它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法配置建筑,從南至北依次為: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門、重玄門等重要建筑,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共有五個門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門樓。丹是紅色,代表熱烈、興旺,而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曾被歷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圖騰。丹鳳合起來就是紅色的鳳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鳳門為古代城門中最高等級五門道制的杰出代表,丹鳳門的五個門道,每個門道寬8.5米,五個門道總計達51米多,比現在天安門的門道都要寬。丹鳳門門闕墩臺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它的建筑規格之高、規模之大,都創下中國古代皇宮的宮門之最。
丹鳳門是一個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門洞進出;其它官員只能由兩側的門洞通行,右進左出,直到今天,我們的交通規則還是沿用這種“靠右前行”的辦法。
丹鳳門不僅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統治者與民眾溝通的最佳場所。每逢頒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會、獻俘等活動時,皇帝會出現在門樓上,供萬民瞻仰。每逢皇帝宣赦時,丹鳳門前一側就立一根高桿,上面懸一只金雞,另一側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樓,被赦免的囚犯在鼓聲中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后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道:“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說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還曾兩次在丹鳳門門樓上舉行宴會,招待突厥首領和使節。丹鳳門在唐代的作用,就類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門,或者說,丹鳳門就是唐代的天安門。
請大家隨著我進入丹鳳門,注意腳下的臺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它是20xx年進行的考古發掘,外側的宏偉建筑,是根據復原研究和模擬設計而構筑的保護性展廳。它將真正的遺址罩在大廳內。為了達到既保護遺址又不影響參觀視線的目的,博物館由三層框架結構組成,其建筑結構距離遺址的邊沿約為60厘米,博物館外墻的色彩全部選用淡土黃色,為的就是要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氣派,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
今天,它作為唐文化的代表,帶我們領略了一個統一大國的政治權威。
陜西大明宮遺址導游詞4
大明宮遺址位于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北,京師長安城外,西安市太華南路。
大明宮是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3.2平方千米。原宮墻周長為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
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墻南段與長安城的北墻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墻,把宮殿分為三個區域。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馀各門均為一個門道。在宮城的東西北三面筑有與城墻平行的夾城,在北面正中設重玄門,正對著玄武門。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
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游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在軸線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宮墻上開邊門貫通形成。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1957—1962年、1980—1984年曾幾次對此遺址進行勘察和重點發掘,比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宮的形制、布局和建筑基址的結構。
大明宮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宮城西墻長2256米,北墻長1135米,南墻為郭城北墻(唐長安城的宮城北墻)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墻由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度多)1260米后,折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墻相接。宮墻墻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門兩側及轉角處內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考古實測,除南面墻基用郭城北墻寬約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墻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墻筑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筑十分堅固。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筑有平行于宮城墻的夾城,亦為板筑土墻。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墻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墻寬均為55米。夾城的修筑,在宮城的后部,配合宮城城墻共同構成嚴密的防衛體系結構。
據有關文獻記載,宮內共有各式建筑133處,有2臺、4觀、6亭、6閣、8院、10樓、38門、56殿,館、落、池各1。主要遺址有丹鳳門、麟德殿、蓬萊殿、延英殿、清思殿、三清殿、大福殿、珠鏡殿、承香殿、含冰殿、紫蘭殿、元武殿、大角觀、玄武門、太液池等。
【陜西大明宮遺址導游詞】相關文章:
陜西半坡遺址導游詞15篇12-21
世界遺址導游詞11-30
陜西導游詞01-18
沈陽新樂遺址導游詞04-05
經典陜西景點導游詞11-20
(熱門)陜西導游詞12-08
西安大明宮導游詞11篇01-20
世界遺址導游詞通用(5篇)12-01
草庵摩尼教遺址導游詞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