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游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寧夏平原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寧夏平原導游詞 1
各位游客: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江南,國內也有不少地方因為環境優美,生活舒適被冠以“江南”的美稱,內蒙古扎蘭屯,黑龍江東寧,寧夏平原,吉林集安,新疆伊犁,西藏林芝,青海貴德,甘肅天水,河南信陽,貴州湄潭,云南和順,四川巴塘,哪一個是你夢中的江南。
遇見寧夏,你會深刻領略到所謂“塞上江南”的雙重美——廣袤的大漠、呼嘯的風沙、血紅的殘陽、在暮色中漸漸遠去的駝隊,無不彰顯著一種壯懷悲情的蒼涼美;但一轉身,卻又遇見一泓倒映著天色的湖泊、一片片隨風搖曳的蘆葦蕩以及在那剛剛收割完的耕田上嬉戲的孩子,頓時,溫柔滿腔,仿如在肥沃富饒、風情萬種的江南,是一種小家碧玉般的柔軟美。
寧夏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最為著名的.要算沙湖了,金秋時節,湖邊的蘆葦已經漸變金黃輕盈,蘆葦花隨風飛舞,富有詩意。而在沙漠里玩沙騎駱駝也充滿樂趣。西夏國充滿了神秘,縱使西夏王陵只剩下幾抹土堆在郊外,依然不能容人忽略這個神奇的國度。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去西夏博物館看看。既然到了王陵,就順帶看看為寧夏人民擋去風沙的賀蘭山。在這塞外歷經風吹雨大的賀蘭山或許沒有奇秀俊美,但這里曾經是很多文明的發生地。
沙坡頭以沙漠生態治理與旅游圣地聞名于世,位于寧夏中衛市,距離銀川市區約3小時車程。在沙坡頭可以騎駱駝穿越沙漠,也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還可以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黃河。
鎮北堡影視城,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紅高粱》、《黃河謠》、《牧馬人》、《黃河絕戀》、《老人與狗》、《大話西游》等在國際電影舞臺上獲得殊榮的電影都是在此拍攝的,至今影視城中還保留著當時的拍攝場景。
銀川美食,很有西北特色,美味的羊肉,給力的辣椒,各種清真小吃,不容錯過。
寧夏平原導游詞 2
各位游客:
三關口明長城位于銀川市西40余公里的賀蘭山南部。此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銀川至巴彥浩特公路穿關而過,在關口處可看到殘斷長城遺址。三關即從東向西,設頭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稱之為三道關。這里山脈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險峻。原兩山夾峙的山坳中,建有關隘。
據史書記載,明嘉靖十年(1531年)寧夏僉事齊之耗“萬金”,修筑了三關口明長城南起大壩堡,北連三關口,長達80公里的長城,后被風沙填平。嘉靖十九年(1540年)寧夏巡撫楊守禮重新奏筑修葺了舊有邊墻,增筑了三關口以北長城。頭道關關墻南北與長城連接,此地山勢開闊,是“緩口可容百馬”之處。北側城墻沿山脊向北延伸,墻體以石塊壘砌,城墻每段拐彎處,各有墩臺一座,墻、墩臺已殘損,僅留部分基址。頭道關向東南延伸的'長城,至今保存較為完整,墻體高約7米,基寬6.5米,頂寬3.5米,墻頂兩側筑有女墻。
當年修筑三關口明長城時,這里多沙礫少土壤,于是軍士們遍剖諸崖谷,得壤土數處;又因無水,做水車百輛,到關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與壤土、礫石相拌,夯筑而成,堅固異常。頭道關向西6公里即二道關,關口南側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頭,山頭上設有墩臺,臺11米見方,高約8米。三道關東距二道關4公里,此關兩山相夾,山谷狹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視谷底險峻,地形十分險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筑關時曾依山而砌有石質長城和深溝各一道。
昔日三關口一帶綿延縱橫的長城與墩臺、烽火臺左右連屬,實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險。
寧夏平原導游詞 3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到寧夏來觀光旅游。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寧夏概況。
寧夏位于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黃河中上游,全區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現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區,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15各縣。全區人口536萬。
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的1/3。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發掘表明,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為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1世紀初,黨項族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權,并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后,設寧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于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清屬甘肅省。1928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撤銷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管轄。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工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跡和探尋不盡的奧秘。
寧夏平原導游詞 4
各位游客: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于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區60余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的丹霞地貌風景。
折疊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是中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
折疊中衛沙坡頭
中衛沙坡頭是國家首批AAAAA景區,位于中衛市沙坡頭區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區。
寧夏中衛金沙島休閑度假區位于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與騰格里湖交相輝映,距市區17公里,距中國首批5A級景區沙坡頭20公里,距中衛香山機場7公里,總占地面積4284畝,是沙坡頭旅游有限公司投資近1億多元,精心打造的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西北首家高端休閑度假別墅區。
金沙島沙中有綠、綠中有水、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相通、路相連、樹成林、鳥成群的自然生態景區,中衛市金沙島位于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集沙漠、濕地、湖泊、長城等景觀于一體,融入邊塞文化、大漠文化、軍屯文化的旅游度假景區。
折疊平羅沙湖
平羅沙湖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國家首批AAAAA景區,距銀川市區56公里。
折疊中衛高廟
中衛高廟位于中衛市沙坡頭區,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時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
折疊火石寨
火石寨位于固原市西吉縣,由于它的山巒呈現暗紅色,尤其在綠樹的掩映下,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折疊禪佛寺石窟
禪佛寺石窟位于西吉縣火寨鄉蟬窯村,因其與固原縣須彌山相連,又稱"須彌山禪佛寺",為唐朝佛教禪宗派流傳圣地。
折疊掃帚嶺石窟
掃帚嶺石窟位于西吉縣城北15公里,火石寨鄉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嶺上生長做掃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稱"云臺山"、"西武當"。
折疊火石寨石窟群
火石寨石窟群從北魏開始鑿造,盛于隋唐,數處石窟均鑿建在百余米高的.石崖絕壁上。
折疊朝那城
朝那城是秦、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位于固原市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境內。地處茹河與任山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東瀕店洼水庫,西臨朝那湫,北依羅家山躍。城區良田千頃,乃河水庫北干渠穿城而過。朝那城,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漢為通往長安的戰略要地,今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夏平原導游詞 5
各位先生、女士:
你們好,歡迎光臨沙坡頭九龍灣風景區,我是導游小張,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服務,請大家跟我來。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大門兩側的兩座巨型沙雕,這是由中國沙雕第一人“馮興大師”打造的。馮大師曾經在加拿大、溫哥華沙雕大賽上獲得過金獎。我們所看到的這兩座沙雕,左邊是沙漠王子,右邊是黃河公主,他們是一對恩愛的戀人,關于他們的愛情故事,在當地流傳著許多動人的佳話。傳說他們在天上結伴而行飛過這里,在天上發現黃河在此處形成了天然的太極八卦,并有大漠、黃河、高山、峽谷、綠洲、長城、太極湖、雙獅山、水車等風景如畫,自然風光奇特,規模宏大,于是乎沙漠王子化作一片沙漠躺在了黃河邊,黃河公主化作山峰躺在了太青山頂上,依偎在沙漠王子傍,眺望這秀麗的人間仙境。最后,他們也因為愛情而長眠于此地。后被人們傳作佳話永遠留在了這片風水寶地上。
請大家跟我往里走,從這里往下看,就是著名的沙坡頭九龍灣,黃河從南邊的是黑山峽,流入寧夏平原,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嘔心瀝血在這里雕琢出一個S型的彎道,渾然天成一個巨大的自然太極圖地型。
大家都知道,太極圖是由一陰一陽、一公一母兩條魚組成的,萬物都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我們現在身處在太極中沙漠的這一面是陽面,而黃河對岸的綠洲是陰面,所以我們其實是置身于太極當中,吸收天地萬物之能量和精華,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和長壽,為人們補充能量取病消災免難。
太的意思就是初始,宗源,天上。極的意思就是最端之位,結構之云。太極的'字面含義就是最高級,最標準,最完美之義,太極的真實含義就是告訴我們事物存在與運動的機理,以旋轉為運動形式,以圓融為運動品質。在這個天然的太極地型當中,蜿蜒奔流的黃河暗示著人們,世間萬物都在晝夜不停地運動變化著。
太極圖再配上八卦,就是一個標準的數字化的模型,圖比文字更能表達這種生命觀。太極圖是圖式最簡單,內涵最豐富,造型最完美的圖案,古今中外沒有那個圖案有如此深刻的內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質、能量、運動、結構等內容。還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質的起源。在這個天然的太極地型中S型的黃河大轉彎,將太極地型,清晰的分為兩個關聯的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是有結構的。
太極地型的兩個部分,就是我們身在的沙漠這邊,河黃河對岸的雙獅山,被黃河S型的彎道分為陰陽兩面。表明陰陽即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的矛盾關系。
太極地型的陰面和陽面,就像一黑一白兩條魚,在太極學說里,俗稱“陰陽魚”,沙漠這邊是陽面,山那邊是陰面,陰陽兩魚首尾相接,陰陽交合,產生無窮的宇宙能量,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律,則生生不息、故變化無窮,所以我們身處這塊太極地型的陽面,逼近接收著大地的靈氣,而且沐浴在宇宙的能量當中。我們中華文化的最終極目標,就是要達到“天人合一”。我們身處在這樣一塊上通天,下接地的太極地型中,您難道就沒有天人合一的感覺嗎?
寧夏平原導游詞 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靈武長流水生態旅游區。我叫xx,是我們今日的導游。很興奮相識大家,并有幸與各位結伴共游長流水。 來到長流水,信任大家都是興趣盎然,游意昂然。長流水,顧名思義,就是水長流,流水長的意思。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群山,這一片地,就得益于這一方水。是長流水的水千年不休,萬年流淌,才成就了這滿眼的綠色朝氣,成就了我們今日的興致和游程。
古語說,山不在高,在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興。在這沙漠腹地,這一方水的存在和生生不息的日夜奔流,本身就是奇妙的,是充溢誘惑的。
現在請大家側目往窗外看,我們所穿過的是一條3000米的綠色長廊,是進入長流水大峽谷的唯一通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車輪輾過的地方三五年前還是一望無際的沙丘,連綿起伏的沙包,不要說車輛現在可以順當通過,曾經是行人都無法通行的。須要說明地是,長流水的自然景色,也正是因為這兒地處偏辟,人際罕至,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也才得以吸引八方游客的駐足。曾經這些沙丘上只稀疏地散落著一些野蒿草,一歲一枯榮地渴望著水,守望著貧脊。 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青青長流水卻不能造就秀美山川。時過境遷,我們的治沙英雄們發覺了長流水,有效地利用了這兒豐富的水資源。
大家往我的右手看,那凸起的一米多高的圓柱,其實是這兒輸水暗管的巡查豎井,治沙英雄們奇妙地利用了地勢等差,引長流水到這兒的山角坡地,然后肩背人扛,將稚嫩的樹苗運上山,把希望當心地栽下去。幾年的光陰,他們用了半生的積蓄,使了吃幾斤沙子的力氣,在種活一顆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的狀況下,筑起了這一道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有了這一道道屏障,就少了那一峁峁山巒,區域性小環境的改善,使這兒重回從前水草豐美的景象,不遠處已經大面積種植瓜果疏菜,加上這兒滿山遍野的野生苦苦菜、沙芥等,極大地滿意了我們各位品嘗真正綠色環保、野味十足菜肴的須要。有了水草,也引來了眾多鳥兒,引來了野兔、野鴨、山雞,狐貍、獾等野生動物,在我們車子行進的東南方向,生態區將建立一個占地100畝的狩獵場,有愛好的游客,今后可以再來這兒,過一把騎馬打獵、圍爐燒烤的癮了。 各位游客,在長流水呢,曾有人出過一個對子,只有上聯沒有下聯,可稱之為奇聯,有愛好的游客不妨對出下聯,也同樣成就一下這一妙句絕聯。上聯是:長流水水長流流水長長,你能對出來嗎?
其實呢,長流水真正的'來歷淵于長流水大峽谷。據史志記載,長流水大峽谷的源頭,曾經是水草豐美的一片海子,也就是一汪很大的內陸湖,蒼海桑田的變遷中,火山的爆發變更了一切,同時也成就了一切。在峽谷終點,方圓幾公里內有三處泉眼,泉水分別從沙山腳下、細草根處、石縫隙里滴滲而出,三泉匯流處水量增大,隨山形地勢的凹凸一路流過,歷經百年沖刷、蕩滌,在莽莽的沙漠中便形成了峽谷,峽谷的源頭處,這一方水不斷的涌動著,峽谷的河床上,這一方水不屈不撓地暢流著。水流不知疲乏,流水又永不干枯,長流水因此得名。
寧夏平原導游詞 7
各位游客:
承天寺坐西朝東,由前后兩進院落組成。殿屋廊宇,規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后院有韋馱殿和臥佛殿。古時,承天寺時有“東土名流”、“西天達士”往來,香火鼎盛,游人不絕。它與武威的護國寺、張掖的'臥佛寺一樣,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勝地。
承天寺塔是一座密檐式八角形磚塔,連塔尖通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塔身11層。內呈方形空間,1~3層不設窗洞;4~10層,每層交替設置拱形窗洞,偶數層為東西向,奇數層為南北向,頂層四面開大型圓窗,十分敞亮。塔內有木梯可盤旋而上,登頂層,憑窗眺望,古城風光和塞上景色盡收眼底。遇上秋高氣爽,還可以在天地連接處看到一線黃河。
寧夏平原導游詞 8
各位游客:
分布于賀蘭山東麓山前、溝內巖壁上的鑿刻圖畫。賀蘭山巖畫自1965年以來就陸續有人發現。1983年文物部門正式組織調查,此后經近十年的工作,在賀蘭山東麓至衛寧北山一線共發現巖畫地點20多處,巖畫近萬幅,收集記錄巖畫資料3000余幅。依據巖畫分布狀況,賀蘭山巖畫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山前草原巖畫,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北段的石嘴山區、惠農縣境內;
②、山地巖畫,主要分布賀蘭山中北段,多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
③、沙漠丘陵巖畫,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南段衛寧北山。
賀蘭山巖畫的內容,主要有:動物巖畫,種類有羊、馬、牛、鹿、狗以及少數禽類和爬行動物。這類巖畫占了賀蘭山巖畫的絕大部分;人物巖畫,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體、器官等圖像;天體巖畫,有太陽、星辰、云朵等;工具武器巖畫,有弓箭、盾牌、車輛等。除此而外還有一些為數不多的建筑、植物、符號巖畫以及時代較晚的'文字題刻等。賀蘭山巖畫的題材,以狩獵、畜牧為主要內容,另外舞蹈、交媾、爭戰、械斗等也是巖畫中常見的題材。賀蘭山巖畫的鑿刻方法主要為敲鑿法、磨刻法和劃刻法。在賀蘭山腹地,平羅縣白芨溝上田村一處巖洞中,還發現了用赭石顏料繪制的巖畫,約31組。關于賀蘭山巖畫的年代問題,一種意見認為可分三期,第一期,春秋戰國前;第二期,秦漢至南北朝;第三期,隋唐至西夏、元。也有人認為,巖畫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在許多重要問題上,如巖畫的時代、巖畫內容的理解等,仍處在探討階段,尚難定論。
寧夏平原導游詞 9
各位游客:
固原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民族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1998年確定的全國70個重點博物館之一。198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約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館中文物藏品總量約1.2萬余件,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定的國寶及國家一級文物123件。藏品中以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富特色。
陳列展覽由陳列大樓、鐘亭、古墓復原館、石刻四部分組成。
陳列大樓的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固原歷史文物展》和專題陳列《絲綢之路在固原》兩部分。共陳列展品1000余件,整個展覽凝聚了同原六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歷史。展覽時間跨度大,內容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展覽以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為依據,再現了固原早期先民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絲綢之路在固原》專題展。“絲綢之路”是連接東西方的一座橋梁,號稱是世界東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它東起中國的長安,即今天陜西的西安,西到地中海沿岸橫跨東亞、中亞、西亞和部分歐洲地區。古絲綢之路經固原有四處入口,兩處出口,漢、唐、五代、宋、西夏等歷史時期長安至涼州的北道,經固原的道路分別為:第一條道是由甘肅平涼安國鎮入境,經聯財、將臺、張易、樹峽關、固原(原州)、頭營、三營;第二條道同樣是由甘肅平涼入境,經聯財、六盤山、隆德縣城、然后入境甘肅靜寧縣;第三條道也是由甘肅平涼入境,經三關口(彈箏峽)、瓦亭(也可到隆德)、固原、頭營、三營;第四條道是由甘肅鎮原入境,經彭陽的紅河鄉、彭陽縣城(百全)、古城、固原、頭營、三營。三營北上有三條道路,第一條道路是由三營經七營至蕭關出同原;第二條道路是由三營經黑城(通峽)、撒臺(蕩羌寨)、莧麻河高臺寺、西安(西安州)至鹽池(定絨寨)出界,進甘肅靜遠縣;第三條道是三營、黃鐸堡、李俊(九羊寨)、紅羊、樹臺西安(西安州)至鹽池出界,進入甘肅靜遠縣。展品以中西文化交流的遺物為主,反映了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盛況。
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佛教傳入固原,從北魏到隋唐時期,固原境內出現了大量的石窟及石、銅佛造像,如鎏金銅佛、玉菩薩等造像的出現,標志著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繁榮與發達。彭陽新集北魏墓出土的房屋模型,是用土夯筑后剔刻出瓦壟、窗棱的實心房屋,在我國同期考古中屬于首例發現。屋下方十余米處有一墓室,從土彩繪陶俑、陶牛車等共150余件,陶俑大多為胡人形象。 “北魏漆棺畫”的發現是近年美術考古方面的重大事件,它為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北朝繪畫史料,也進一步提供了了解北朝繪畫藝術的重要實物。漆棺彩畫展示了傳統文化與外來文明的結合,儒家題材與佛教題材交融的新面貌。圖中所表現的歷史故事畫與漆棺上主人的生活縮影,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凸釘玻璃碗”是西方之國的瑰寶,具有波斯薩珊王朝傳統的玻璃工藝特點,體現了薩珊玻璃器形和紋飾上的獨特風格和精堪的磨琢工藝,為我國古玻璃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金戒指”的樣式和石面上雕刻的文飾具有濃郁的西方文化色彩,裝飾所鑲嵌的青金石多產于阿富汗,可見這枚戒指來自蔥嶺以西。 “環首鐵刀”出土于李賢墓木槨右側,是李賢生前佩刀,也是目前所發掘的北朝墓土的唯一完整的鐵刀,對中國古代兵器的研究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鎏金銀壺”是波斯薩珊王朝傳入中國的手工藝制品,生產于巴克特里亞地區,屬于薩珊金屬器系統。壺身上的人物故事表現了中世紀時期西方古典藝術在北方地區的滲透傳播,其故事內容取材于古希臘神話,藝術風格也具有希臘、羅馬的特點,以制作精良、質地貴重和傳世稀少而彌足珍貴,這種珍貴的金銀器在西方傳入中國的奢侈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國際學術界懸而未定的薩珊金銀器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藏品中的200余件文物先后數次應邀出國展出,對于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寧夏平原導游詞 10
各位游客:
六盤山又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位于西安、銀川、蘭州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中心。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縣境內,海撥2928米。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陜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跡,為涇水源頭之一。介紹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登上主峰米缸山遠眺,朝霧迷漫,云海蒼茫。日出云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1935年毛澤東同志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此地,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有野荷谷、小南川、涼殿峽、植物園、二龍河等。
野荷谷,又名荷花苑,是條南北走向的峽谷,雖長不過6千米,寬不過六七米,但景色奇異,風光佳秀。幽幽曲谷,峰峰對峙,蒼松蔽天,野荷掩道。叢叢松柏貼身竄于絕壁,紅白樺木裸體懸于山崖。谷底水面清泓,綠葉黃花,蒼翠芳菲。崎嶇小道在野荷中延伸。長長峽谷猶如碧翠長廊,彩色畫屏,滿峽的陶醉,滿峽的清香。
小南川,被譽為小九寨,景色秀美迷人,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二龍河,傳說老龍王盤踞龍潭時,派他的兩個兒子在這里的河邊安營扎寨、鎮扼咽喉,故名二龍河。兩側奇峰幽谷,間有松林華蓋,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流水潺潺。
涼殿峽,為六盤山腹地,氣候濕潤,環境幽雅,景色優美,自古就是避暑勝地。史載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時曾在此避暑蓄銳,并建有亭臺樓閣。至今尚有勒馬石、柱墩、馬槽、插旗座等遺址。
植物園,主要以生態植物為主。由0苑、夏芳苑、秋怡園、佳木園、薔薇園、野果園、鳥語林、三友園、芳香園、本鵑園、常青園、虬龍展姿、山野水磨、野葆枕流、秋色園、引種馴化園、藤本園、珍稀動植物園、濕生動植物園、本草園等24個園區組成。
【寧夏平原導游詞】相關文章:
溫馨導游詞山西導游詞07-02
導游詞06-01
經典的導游詞11-16
寫黃山導游詞-導游詞范文06-09
大明湖導游詞導游詞02-12
天壇導游詞關于天壇的導游詞01-07
關于日照的導游詞 北京故宮導游詞03-30
西安導游詞02-09
盤錦導游詞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