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龍門石窟導游詞
龍門石窟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06-08 12:02:52
  • 相關推薦
龍門石窟導游詞13篇

  作為一名導游,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游詞,導游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龍門石窟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各位到我們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游。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請允許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道一聲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們這次洛陽之旅的導游,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邊的是某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大家在行車過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陽的這兩天里,將由我和某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們衷心的希望成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當中大家有什么問題和要求,請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全力去解決。我們中國有句俗話“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們能相聚在這個車上,是我們的緣分,希望大家珍惜這點緣分,相互照顧,并請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車內衛生。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們的這次旅行圓滿成功!

  好了,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們這兩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數。今天上午我們參觀著名的龍門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嘗洛陽水席。然后下午去參觀天下第一古剎,白馬寺。明天,到洛陽神州牡丹園欣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賞完之后,結束我們的洛陽之旅。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向大家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的南岸,伊落盆地的北緣。它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根據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余年。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因此,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必須來看洛陽。看來大家今天是來對地方了呀!

  洛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跡,如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的白馬寺等等。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如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大企業;還有聞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還有國色天香的牡丹等。

  龍門石窟快要到了,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處,那里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的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東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18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最好的風景。

  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佳句:“洛都四郊山水之盛,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盛,香山首焉。”聲名遠揚,近誦尤新。另一座為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可謂兩山對峙,伊水中流。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的東西統統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皇帝住的地方叫龍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宮龍庭南面的門,就得名龍門了。

  各位朋友,龍門石窟是在北魏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開鑿,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等)眾多的朝代,相繼大規模營建的,前后長達400多年之久。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到2個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洞內造像多為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代不同,我們要怎么區分哪個朝代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代呢,有一個眾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為美,當時人們認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為,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征,就是豐滿。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為美,北魏造像的特點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的,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的造像。在這里,我已經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我國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結晶,藝術實踐得結果,堪稱我國雕刻藝術寶庫,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飾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它是佛教流傳到我國后,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得典范。那么,成千上萬的佛像是何人所為呢?他們又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實上,絕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為自己營造的功德窟。龍門石窟大規模營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時佛教興盛,帝王將相們深信“輪回報應”,“造佛得佛報”。于是他們不惜花費大量得人力,物力,財力;為自己,父母,親朋好友營造公德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統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從思想意識上統治人民,通過開鑿擴大石窟來宣揚佛教。第三個原因,開鑿石窟得風尚是沿襲佛教發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來得。在中國北方,石窟得開鑿路線基本上是沿絲綢之路而來得。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得一條主要路線。

  好了,龍門石窟到了。請大家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隨我下車,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雕刻精美,氣勢恢弘的藝術寶庫吧!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中的幾個主要洞窟。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唐高宗初年雕鑿),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pan)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端坐于須彌座上,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阿禰陀佛意譯為“無量光”和“無量壽”,《阿禰陀佛經》說,他是極樂世界的教主,凡愿往生彼土之人,只要專念他的名字,死時他便會來接引,因此又叫接引佛。一般佛教寺院常與釋迦、藥師佛同供,稱“橫三世佛”。

  其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豐腴圓潤,雙目俯視,是唐初雕塑藝術中的佳作。阿禰陀佛和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2

親愛的游客們:

  大家好,我叫王文喆,這次由我來帶領大家來游覽龍門石窟。請游客們在那里不能亂扔垃圾,不能亂寫亂畫,也不要亂跑。

  龍門石窟是在20xx年11月30日被列為世界遺產,我來給大家講一下關于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湖水,周圍青山蒼翠,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這個孩子誰知一聲未了,孩子照著母親說的做,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后,無數清泉從山崖石罅中迸出,蓄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隆內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龍門石窟青山綠水,萬象生輝。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朋友們,龍門石窟已經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您的物品隨我下車,去參觀河南的第一個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3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別外三大石窟為,山西云岡石窟,敦煌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現在,您所處的龍母石窟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作為佛家藝術寶庫,早1961年即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2007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

  它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山寺,伊河水從中穿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厥,所以古城“伊厥”到來隋朝,隋煬帝楊廣登上洛陽北上遠遠見了洛陽南面的伊厥,就對他的隨從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么不在這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的說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的.。隋煬帝聽后龍顏在悅,就在洛陽建造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對著伊厥,從此,伊厥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老門了。

  我們要留下美好的回憶,留下最好的夢想。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4

  龍門石窟可謂西山著名的風景名勝。它位于西山風景區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龍門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游客都會來此游覽。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說。

  龍門石窟開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階段組織眾多石匠開鑿。

  這條石窟,是沿懸崖絕壁由人工一錘一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臺、龍門石坊、石室、楹聯、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爐、燭臺、供品等。其結構布局優美,刻工精細,室內的魁星、文昌、關圣皆就石巖鑿成,巧奪天工。登上龍門,在入口處有一圓柱石坊,上書“龍門”二字,并刻有“元寶”,據說能保佑人發財發達,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歡用手摸一下。入門有一石欄轉護的半圓形小月臺,站在月臺眺望,人見上迎天風,下臨絕壁,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點點,鷗飛燕舞。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5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胡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余年,在這里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余座,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著,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為磅礴,藝術最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么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么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于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于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范。”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6

  尊敬的旅客同志們,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旅游。我叫李益暢,是大家這一次的導游員,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不過提醒大家活動時要注意安全呦!

  龍門石窟是在唐朝的時候建成的,距今應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但至今仍舊遠近聞名,無人不曉。

  來到龍門石窟,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石橋,因為這座石橋有三個橋洞,所以大家都叫這座石橋為三孔橋。站在這座橋上,低頭一看,下面是一條大江,大江波濤洶涌,浪花擊打著海邊的巖石,看著看著,很自然地想起了雄偉壯觀的錢塘江。

  進了龍門石窟,向四周一望,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這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接著,我們來到了幾個大佛身旁,越往前越多,我不由發出了感嘆:這真是名不虛傳的佛像天地。這里的大佛需仰望才能看清,而小佛像只有幾十厘米大小。這些佛像姿態不一,有的拿著大刀,擺出迎敵的`架勢;有的躺著,好似一位生病的將軍;還有的筆直地站著,似乎是守衛在祖國邊疆的士兵,正在站崗放哨,決不讓敵人入侵祖國。。。。。。站在這里,抬頭往上一望,你就會看到蔥郁的樹叢,望著那綠綠的顏色,你就會覺得心曠神怡。

  隨后,我們來到了白堂門旁,這可是專門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修建的。走吧,我這就帶你們去里面大開眼界。進了白堂,我們首先來到了一個小溪旁,溪水清澈見底,還有小金魚在這里游來游去,棒吧?這還不算什么。然后我們來到了樂天堂,這里面有白居易的雕像和古代的一些器具,說到這里了,你恐怕要有些疑問,為什么這里叫樂天堂呢?不懂了吧,這是因為白居易字樂天,所以才有了樂天堂之稱。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后花園了,那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還有白居易的詩集。在這花的海洋、詩的世界中走著,時刻可以聞見淡淡清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讓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由于時間關系,這一次的活動就到這里,大家對我有什么意見盡管提出來我會在以后盡量改正。最后,我衷心祝大家吉祥如意、萬事順心,拜拜!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7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河南觀光游覽!我叫.....是河南旅游集團的一名導游員,大家叫我小偉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們河南旅游集團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我身旁的是我們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師傅,安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能,我們的安全問題大家可以放心,在車上大家可以盡情欣賞沿途的風景,我們倆個都很榮幸也很樂意的為大家服務,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見或者是什么建議都可以給我們提出來,我們都會虛心的接受,盡心盡力給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預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萬事如意!

  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南灣風景區給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業可以是說是百年修得同車行吧!相聚就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時間里,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首先,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簡稱“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稱,在1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9800萬的中原兒女,厚實的文化底蘊,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結,優美的自然山水,使這里成為凝聚華夏文明的地方。古時,河南處于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長達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和商都鄭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資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燦爛的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GDP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國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一農產品轉化大省,第一勞動力輸出大省,倆句話: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過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現在!

  中華之源,錦繡河南熱切地歡迎你們的到來!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風景區,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九大古都之一,它像是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和西亞各國有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中國的'傳統文化儒、道、佛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連,周易八卦在此發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孔子問禮至此,有左思的(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改(漢書)。許慎作(說文解字),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北魏的孝文帝漢化改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司馬光修改資治通鑒等等。洛陽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難攻。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所謂的九朝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眾多的王朝,這一種說法不確切,在中國古代,講究陰陽之說,單數為陽,九為至尊,它使虛數,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個王朝,這種說法又不符合歷史事實,究竟又多少個王朝建都洛陽呢?依據史實和專家考古的發現,認為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但是又依據史料之記載,其實還有兩個王朝在洛陽建都,一個是兩漢,公元前202年2月初三,劉邦在定陶稱帝,史稱兩漢或者是前漢,劉邦稱帝的當月,從定陶來到洛陽,在(資治通鑒)上有記載:“帝置酒洛陽南宮,評功論賞,文臣武將,皆大歡喜。”遂定都洛陽,五月間,齊人婁敬,路過洛陽,勸說劉邦遷都長安,另一個就是武國,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14歲入宮,立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為皇后,李治患高血壓病后武后參政決事,群臣并稱帝后為二圣,公元690年9月9日,武則天自立為帝,尊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將東都改為神都,武則天執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陽為都城,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算起,歷時一千五百六十多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時間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游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么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8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姓孫,大家就叫我孫導好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座繁華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稱的洛陽,雖然洛陽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帶大家千里迢迢的`來看洛陽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洛陽最有名的一處名勝古跡,大家猜猜是那里,哈哈!這位游客猜對了,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美麗的龍門石窟,下面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吧!龍門石窟于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與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那里風景優美,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像一座天然大門,簡直無與倫比,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

  最小的卻小得可憐,僅有2厘米長,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到龍門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洞中的佛像個個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雖然看著有些可笑,卻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游覽完奉先寺,就可以去賓陽洞,洞內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薩面相清瘦,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很值得一覽。參觀過了賓陽洞,就去賓陽洞南邊的萬佛洞看看,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態不一,神態各異,十分傳神哦!

  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到了,我也不多說了,請大家下車,跟我一起去細細游覽吧!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9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神奇的龍門石窟。我叫何懿,我會陪伴大家一起游覽龍門石窟,一起體驗游覽的樂趣。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5公里處。那里青山聳翠,東西對峙,伊水汪洋,造像密布在伊水兩岸、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龍門石窟,始創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年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余年大規模營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布在伊水兩岸峭壁上,南北長達 1公里余。據1962年龍門石窟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厘米;造像題記和碑碣2600塊左右,佛塔40余座。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龍門石窟在雕刻藝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東方雕塑的典型。特別是石窟中的飛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圣果凌空飛舞,或奏樂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態輕盈,神情優雅,令人嘆為觀止。

  龍門石窟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們游覽的勝地。歷代文人學士關于描寫龍門石窟風光的詩詞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歐陽修等許多著名詩人都有題詠。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陽四塞山水之勝,龍門石窟首焉。”所以龍門石窟每年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游覽。他們都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大家到了龍門石窟以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請游客們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

  2、不能到危險的地方去玩。

  3、為了保護文化遺產,請大家不要在墻上亂畫亂涂。

  希望你們到了龍門石窟可以細細游賞。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白云旅游團的導游—張瓏漪,希望大家在我的解說和陪同下,度過開心快樂的一天。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位置。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南部的伊河兩岸,那里有許多洞,洞里的石窟密的一個挨著一個,不留一點空隙。您要是想知道更多,那就跟我來吧!

  好了,參觀時間到,請大家跟著我第一個洞—賓陽中洞去看看吧!賓陽中洞里的石窟有大有小。姿態不一,有的`遙望遠方,好像在觀看風景;有的手握兵器,非常兇猛;有的雙手合攏,好像在念經。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萬佛洞。萬佛洞像一個凹進去的大圓盤,里面最大的佛像有30米高。它盤坐在一個巨大的荷花上,眼神慈祥,嘴角留露出一絲微笑,好像在守護著洛陽市。

  最后,大家跟我來到的是賓陽南洞。賓陽南洞里的佛像非常密,一個挨一個,密的不留一點空隙。這里的石窟上有幾十朵荷花,荷花雕刻的栩栩如聲,像真的一樣,這么多荷花,一多壓這一朵,顯得很擁擠。

  好了,我們的旅游到此結束,在下次的旅游中,再見吧!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11

  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范例之一。

  請大家隨我繼續參觀古陽洞。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市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市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為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各位,龍門石窟的游覽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20分鐘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全貌。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12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龍門石窟參觀游覽,我叫張甡喆,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小張,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來找我,我的電話是63849426,如果走散了我們的隊伍,就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希望大家在龍門石窟玩得愉快。

  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造像以北魏, 隋,唐為主,北魏時期建造石窟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石窟有賓陽南洞,唐代石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下面我們就一一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潛溪寺,窟內頂端有一朵大蓮花,洞內的主要佛像是阿彌陀佛,佛高大約7米,他面腴豐滿,表情慈祥,洞兩旁各有一個護法天王,體格健壯,身披鎧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賓陽洞了。賓陽洞是賓陽南洞,賓陽中洞和賓陽北洞的總稱,它是由三個朝代雕刻而成的,所雕刻的佛像造型表情各不相同,生機勃勃,形象逼真。大家可以近距離觀賞,拍照留念。

  現在,我們前往萬佛洞,因洞內有15000尊佛像而得名,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有蓮花,主尊佛為阿彌陀佛,他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正在向弟子們說法。

  前面就是著名的蓮花洞了,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一朵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征,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大多以蓮花為飾。但這種大型蓮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石窟中還非常少見。

  再登幾十級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里,當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主佛為盧舍那,全身高約17米,頭部高約4米,兩耳大約高2米。傳說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她面容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容慈祥。請大家細細欣賞。

  前方就是古陽洞了,喜歡書法的游客一定不要錯過哦。

  好了,龍門石窟的主要洞窟已經介紹完了,待會兒我們將穿越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去觀賞西山龍門石窟的全景,希望大家保護環境,我們11:30在石窟廣場會合,謝謝大家!

  龍門石窟導游詞 篇1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在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來,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們XX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來龍門石窟旅游觀光,!我是XX旅行社的導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小x,你們感覺怎么叫合適、怎么叫順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是一位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司機,所以,坐在他的車上大家就盡情的享受沿途的風光吧!

  佛家說:“前世5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前世10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相視而笑。”今天,大家有緣在同一輛旅行車里,并要相伴度過一天的時光。所以,此時此刻,請各位再一次的回頭同周圍的人彼此認識一下,那也請各位在接下來的旅游過程中珍惜這份來之易的緣分相互照顧,相互關心,讓這次旅程給我們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朋友們,下面我講一下注意事項:路上的車特別多,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不要您的把頭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傷。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邊的垃圾簍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紙屑等雜物,要是保持道路的衛生。如果有人容易暈車,請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戶的位置。也可以吃兩片隨身攜帶的暈車藥。車前面放的有純凈水,需要的話,我給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洛陽吧!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歷史上先后有13個朝代在這里建都,是中國古都中,經歷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洛陽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司馬光曾說:“若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說到洛陽,就不得不說咱們洛陽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歷史上曾有無數文人寫詩贊美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贊美牡丹的詩句。劉禹錫說得好:“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些美妙的詩句道盡了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從1983年起,洛陽每年4月至5月舉辦牡丹花會,吸引國內外成千上萬的游客紛至沓來。花會期間,牡丹們一個個競相怒放,誰也不服誰,那場面真是壯觀的很吶!

  民以食為天,洛陽最有名的菜,莫過于洛陽水席啦,它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吃。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都有湯;二是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這一回來洛陽,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品嘗一下洛陽水席奧。

  朋友們,下面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它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雕鑿,歷經400多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40余座,造像達10萬余尊。兩山窟龕的造像,因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聞名于世。龍門石窟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石窟導游詞】相關文章:

龍門石窟導游詞03-09

龍門石窟導游詞01-05

龍門石窟學生導游詞11-07

龍門石窟景區導游詞06-10

關于龍門石窟的導游詞06-18

龍門石窟導游詞(13篇)07-30

龍門石窟導游詞15篇02-11

龍門石窟導游詞20篇04-21

龍門石窟導游詞(15篇)05-12

龍門石窟導游詞8篇06-0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āv视频国产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另类国码 | 中文字幕一本精品在线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试看 | 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 |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