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湘西導游詞
湘西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05-31 12:34:09
  • 相關推薦
湘西導游詞(通用14篇)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么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湘西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湘西導游詞 篇1

  遠在湖南的湘西,有個不出名的小縣叫古丈。由于地處偏遠山區,經濟十分落后,因而被戴上了貧困縣的帽子。雖然經濟落后,但它的名氣卻不小。以下四點就是最好的證明:一是革命老區。賀龍元帥曾領導紅二、六軍團在這里浴血奮戰,建立了我軍早期革命根據地、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是土匪據點。湘西土匪強悍世人皆知,其中罪大惡及的土匪頭子張平,曾經在這里占山為王,還當上了縣太爺,后被林彪領導的.四野47軍剿滅;三是歌后故鄉。民歌天后宋祖英就生長這里,如今許多崇拜者、粉絲慕名而來,全是為了自己的偶像;四是旅游勝地。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一座座奇山異峰,落后的經濟條件,也讓這里美麗的自然風景得到了保護,紅石林就是其中之一。

  古丈紅石林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寒武紀形成的紅色碳酸巖石林景區。它地處古丈縣城26公里的大山深處,面積約三十平方公里,與云南的石林,遙相呼應,表現出各自完全不同風格的美。凡到過的人,無不被它那美麗的景色所吸引,特別是攝影愛好者,更被它奇特的美麗所折服。

  據地質專家考證,紅石林巖石形成歷史約有 4.5 億年,當時,這里曾是淺海環境,后經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和風蝕水磨始成了這一地質奇觀。紅石林屬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種,在我國云南、貴州兩省分布較多,但大都以灰色石林為主,像古丈紅石林這樣的“紅皮膚”現在是全國唯一。整個景區融紅、秀、峻、奇、絕、古于一身,堪稱“武陵第一奇觀”。這里奇石遍布,色彩鮮艷,造型奇特,最珍貴的是它保持著一種原生態的美,在發現以前從來沒被人打擾過。古丈紅石林的色彩還會因天氣而變,晴天望之,一片紫紅;陣雨過后,頓成褐紅,宛如一幅山水畫;雨過天晴,無數石峰又魔幻一般從邊緣由褐紅變成紫紅,此時顏色鮮艷,如工筆重彩,須臾之間,變化多端,令人驚嘆。紅石林以其典型性、稀有性、優美性、自然性以及系統性、完整性贏得了專家、游客的好評。

  紅石林景區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古丈縣境內,與千年古鎮芙蓉鎮(王村)隔河相望,與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毗鄰,處在張家界至鳳凰古城這條旅游黃金走廊的中心節點位置。

  湘西導游詞 篇2

  德夯是已被開發的苗家旅游區,它位于湘西,是去湘西旅游必去的地方,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是湘西的一大“特色”,不去鳳凰和德夯何以能說到了湘西?

  我們乘汽車從吉首大學出發了,很快就離開了喧鬧的城區,駛向黃土大道,不一會兒就到了,向5米以外望去,穿著艷麗的苗家服飾,帶著“哐當哐當”響且閃閃發光的頭飾的苗家少女和身著具有苗家特色的的布衣,頭上纏著頭巾的苗家少男,站在那迎接我們呢,苗寨有個特點,為了表示他們對游客的誠意在進門之前每人必須喝三杯自制的水酒,我是小孩自然經不起誰就的考驗便免了。

  進了大門,我們來到中間的`庭院,在一棵小樹旁站著一男一女,所有前來的旅客都得到那圍著小樹轉上幾圈,這還挺有趣呢,轉一圈給人帶來幸運,轉兩圈給人帶來桃花運,轉三圈給人帶來財運,我也禁不起誘惑,跑過去轉了一圈,我希望幸運女神降臨在我身上,給我帶來快樂,桃花運握自然不需要,財運嘛,我還沒到貪財的那種程度。

  經過幾個環節之后,肚子餓的咕咕只叫的我終于坐在了里院的椅子上,等待豐盛的晚餐了,可苗家人待可的熱情還未完,雖說菜都端上來了可是吃飯沒有筷子可不行呀。這是美麗善良的苗家少女出現了,“各位朋友你們好,歡迎來到德夯做客,想必大家的肚子已“呱呱”叫了吧,可是想吃到想噴噴的飯沒有筷子可不行,下面我們就發筷子。”我高興極了只想趕快吃了,可是映入眼簾放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根筷子,我呆了,趕快叫住剛才給我筷子的姐姐,問他要另為一支筷子,可她卻什么也沒說只是只我淡淡的一笑,我百思不得其解,終于主持人開口說話了,“可能在座的各位都有些疑問,為什么只有一支筷子?那么有誰能答出來,我們就發第二支筷子,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還要“刁難”我呀!人們便紛紛猜起來了,可是猜了N次都沒猜出來,最后只好公布答案――一心一意,為什么是一心一意呢?因為苗家人待客一心一意。原來是這樣,第二根筷子終于上桌了,我的胃都快從嘴里跳出來了,可飯呢,卻遲遲沒有來,“朋友們想吃飯嗎?那么每一桌派一個代表與我們的苗家女對歌便可盛飯苗家少女不愧文貌雙全,唱起歌來也是動聽婉轉動聽,歌唱完了,飯盛好了我便大吃起來,真香!

  8點快到了篝火晚會開始了,苗家人唱起了苗家個跳起了苗家舞……時間是無情的,節目結束了,我們也得說再見了,我們登上汽車,苗家女端著紅色的蠟燭站在門口向我們告別!苗漢情誼地久天長!

  湘西導游詞 篇3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

  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著水波蕩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為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墻,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

  湘西導游詞 篇4

  猛洞河風景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境內,與我們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和著名風景區天子山相毗鄰,總面積約五百平方公里。它是一個集山勢、水色、洞景和生物于一地,匯古鎮風貌、民族風俗、山野情趣于一體的新辟的旅游勝地.猛洞河風景區由王村、猛洞河、不二門、老司城四部分組成,景色各異,令人神往。王村古樸美觀的吊腳樓、曲曲彎彎的石板路、繁榮熱鬧的集市;猛洞河奇異峻美的高山峽谷、神奇莫測的飛瀑流泉、玲瓏瑰麗的懸崖洞府;不二門奇特的石林碑刻、飛檐翹首的廟宇亭閣、原始古樸的民情風俗;老司城土司王故都宏偉的宮殿、縱橫交錯的卵石街道、難以數計的.古墓牌坊。

  都使來這里錄幽探勝的游客留念忘返,拍手稱絕。他們夸贊猛洞河:“納三峽之雄偉‘聚張家界之神奇、融漓江之旖旎、懷西湖之溫馨”,是一幅奇妙的天然山水畫卷。猛洞河不僅風光秀麗迷人,而且還是一個天然動物園和天然植物園。金絲獼猴、猴面鷹、飛鼠、金雞等一百九十多種珍禽異獸,出沒于出澗峽谷之中。植物種類繁多。樹木五百多種,其中水杉、銀杏、珙桐、鵝掌楸、毛紅椿等國家珍貴保護樹種十幾種。奇花異草二百多種,厚樸花、百合花、芍藥花、芙蓉花,以及各種各樣叫不出名的香草野花,遍地都皆是。一年四季,山花爛漫,鳥語花香。

  猛洞河流域又是土家同胞聚居的地區,有著獨特的民情風俗和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土家人的調年節、社巴節、吃薪節、重陽節,以及提前一天過年的習俗都別有情趣。而土家的擺手舞,毛谷斯舞,以及打溜子、咚咚喹、挖土歌等歌舞樂曲,更是像陳年老酒一樣醉人。猛洞河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攝氏十六度左右。春季,鮮花盛開;夏季,清涼靜謐;秋季,滿山紅遍;冬季,冰花怒放。無論什么時候來這里旅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猛洞河風景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境內,與我們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和著名風景區天子山相毗鄰,總面積約五百平方公里。它是一個集山勢、水色、洞景和生物于一地,匯古鎮風貌、民族風俗、山野情趣于一體的新辟的旅游勝地.猛洞河風景區由王村、猛洞河、不二門、老司城四部分組成,景色各異,令人神往。王村古樸美觀的吊腳樓、曲曲彎彎的石板路、繁榮熱鬧的集市;猛洞河奇異峻美的高山峽谷、神奇莫測的飛瀑流泉、玲瓏瑰麗的懸崖洞府;不二門奇特的石林碑刻、飛檐翹首的廟宇亭閣、原始古樸的民情風俗;老司城土司王故都宏偉的宮殿、縱橫交錯的卵石街道、難以數計的古墓牌坊。都使來這里錄幽探勝的游客留念忘返,拍手稱絕。他們夸贊猛洞河:“納三峽之雄偉‘聚張家界之神奇、融漓江之旖旎、懷西湖之溫馨”,是一幅奇妙的天然山水畫卷。猛洞河不僅風光秀麗迷人,而且還是一個天然動物園和天然植物園。金絲獼猴、猴面鷹、飛鼠、金雞等一百九十多種珍禽異獸,出沒于出澗峽谷之中。植物種類繁多。樹木五百多種,其中水杉、銀杏、珙桐、鵝掌楸、毛紅椿等國家珍貴保護樹種十幾種。奇花異草二百多種,厚樸花、百合花、芍藥花、芙蓉花,以及各種各樣叫不出名的香草野花,遍地都皆是。一年四季,山花爛漫,鳥語花香。

  猛洞河流域又是土家同胞聚居的地區,有著獨特的民情風俗和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土家人的調年節、社巴節、吃薪節、重陽節,以及提前一天過年的習俗都別有情趣。而土家的擺手舞,毛谷斯舞,以及打溜子、咚咚喹、挖土歌等歌舞樂曲,更是像陳年老酒一樣醉人。猛洞河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攝氏十六度左右。春季,鮮花盛開;夏季,清涼靜謐;秋季,滿山紅遍;冬季,冰花怒放。無論什么時候來這里旅游,均可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湘西導游詞 篇5

  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十八洞傳說為古夜郎國休養生息之處,洞內有十八個叉溶洞,故又名“夜郎十八洞”,簡稱“十八洞”。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素有花垣“南大門”之稱,隸屬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排碧鄉。有婺源鄉村建筑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全村轄4個自然寨(梨子寨、竹子寨、飛蟲寨、當戎寨),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屬純苗聚居區。

  湘西十八洞

  十八洞村緊臨吉茶高速、209和319國道,距縣城34公里,距州府38公里,距矮寨大橋8公里,高速出口5公里。地處高寒山區,冬長夏短,屬高山容巖地區,海拔700米左右,生態環境優美。有蓮臺山林場、黃馬巖、烏龍一線天、背兒山、擎天柱等風景點,特別是十八溶洞,洞洞相連,洞內景觀奇特,神態各異,鬼斧神工,被譽為“亞洲第一奇洞”,十八洞村也因此而得名。轄區內瀑布縱橫,枯藤老樹,鳥語花香,高山峽谷遙相呼應,苗家阿妹歌聲在悠谷回蕩,有遠看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的仙境。

  十八洞村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獨特的苗家飲食,苗族風情濃郁,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每到春節,這里便有搶獅、接龍、打苗鼓等傳統習俗;每逢趕秋節,這里便組織西瓜節、舞龍、上刀梯、椎牛、唱苗歌等活動。這里擁有苗繡、蠟染、花帶、古花蠶絲織布等文化旅游產品。有十八洞臘肉、酸魚、酸肉、野菜等多種綠色食品;有上刀梯、踩嘩口、巴代、定雞等苗族絕技,有“過苗年”、“趕秋節”、“山歌傳情”等民族文化活動。

  2013年11月3日,大大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f貧”,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f扶貧”的重要指示。經過兩年多時間,十八洞村鋪上了瀝青路,修起了游道和護欄,村里的房屋修繕一新,十八洞村開始換上一副新面貌。

  現今十八洞的“洞”不似我國東南和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稱謂“洞”或“峒”,而是一個地理實體,源自高名山的“夜郎十八洞”。這個獨特的村落處在云貴高原最東部,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因而村寨周邊山林、峽谷、溶洞密布。

  (十八洞來歷)十八洞村一個只有16歲的年輕村名,曾因取名,出現過不少小插曲。“八山二田水,地無三尺平”在這個平均海拔700米的村落里,村寨隨峽谷水流狹長散布,正因為這樣,2005年合并村寨時,這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村名。

  我們這里因為地形地貌原因,房屋不集中,每個苗寨就一二十戶人家,就將飛蟲村和竹子村合并成一個村,方便管理。

  村里人至今還記得16年前,他們所住的梨子寨、飛蟲寨、當戎寨、竹子寨一起合并成一個村時,大家僵持最久的就是到底叫“飛竹村”還是其他名字。

  當時梨子寨和竹子寨屬于竹子村,飛蟲寨和當戎寨屬于飛蟲村,它們有很長一段磨合期。

  后來大家統一意見,根據村寨周邊的自然特征,以“夜郎十八洞”來命名,才有了現在的“十八洞”村。

  湘西十八洞

  (十八洞洞口)這個自然山洞在一處石山下,洞口不大,但進去探過洞的村民介紹:“里邊有陰河,一直通往山的另一面。它有四個出入口,洞里很多岔洞相連,大大小小有十八個之多。”

  這里的神秘除卻自然的玄妙外,還有傳說。當地盛傳:古夜郎國先民打敗仗后,翻山越嶺來到這里的深山老林,發現了一個能容納幾萬人的大溶洞,于是他們便定居下來,休養生息,繁衍后代。不管真假,這一切都隨著時間付諸在地名之中。

  除了山洞的神秘,十八洞之美,還美在峽谷、美在山泉、美在苗族風情。這里的峽谷絕壁高聳、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云遮霧繞,宛如仙境。

  為了開發水資源,當地人曾在“鬼洞”找水,“鬼洞”前有一天生石橋,高三十余米,石橋下的石頭彎彎曲曲,層層疊疊,令人叫絕。這在地質學上叫褶皺地層,它們形成時,巖石中各個面一般都是水平的,但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因受力而彎曲。這些褶皺排列有序,呈波浪起伏,又好像老人的皺紋。久久凝視,仿佛看見了地球的滄海桑田,讓人不由地感慨萬千。“鬼洞”之水,清澈、甘甜、冰冷,水量充足,四季長流。

  十八洞的風情之美在于美食,如今這里是景區,人多、農家樂也多。煮一鍋酸魚,喝大碗米酒、唱幾首山歌,沉醉不知歸路。

  十八洞村是純苗族村落,保留著原始的苗族生態。山民們崇拜自然,敬畏與之生活的草木。苗族人能歌善舞,優美動人的苗歌把苗寨人的生產勞作、生活習俗、喜怒哀樂描繪得生動傳神。

  (金釘子)地球已有約46億年歷史,時間長河在地球地層上留下了烙印。如同記錄年代的單位年、月、日一樣,地球地層也有它自己的年表,依次分為宇、界、系、統、階。其中階是基本單位,可以由“金釘子”來確定其底界。“金釘子”是“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有效探索地球歷史上同步發生的各種地質事件而尋找的一些特別的地層剖面和地質點,以此作為劃分全球各時代地層的統一標準。它的成功獲取標志著一個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地質學研究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果不亞于奧運會金牌。

  作為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七大景區之一,十八洞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還是那顆“排碧階”“金釘子”。“金釘子”就在十八洞村對面,209國道旁一個叫四新村的地方。可步行而上大約兩百多米到達。

  目前全球共建立了七十一顆“金釘子”,分部在二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有十一顆,位居首位。湖南的兩顆“金釘子”,一顆在花垣,一顆在古丈,都在湘西。花垣這顆“金釘子”和當地人性格差不多,只要多來往,便可知什么叫開門見山和一目了然。你來或不來,你往或不往,它都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氣不怨。

  湘西十八洞

  (梨子寨)您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我們十八洞村的梨子寨,2013年的11月3號,大大就是從這個停車場下車的。梨子寨以小張家界群山為衣,以夯街峽谷為裙,被群山、峽谷簇擁,環境優美。

  梨子寨依山就勢自然生長,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視野開闊,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遠觀、近看意境幽遠,由曲徑通幽的鄉村小道串聯,構成了原生原味的苗鄉人家。

  梨子寨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優勢、特色民風民俗、特色苗寨建筑和大大到村視察及精準扶貧思想的首次提出,梨子寨開始發展以農家樂、紅色游為主的旅游產業,充分挖掘了民俗文化的基底,形成獨特的民俗游線路。

  如果你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定不能錯過這個美麗的村子。

  (村委會主任施進蘭)現在鄉村旅游正成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產業,游人如織的十八洞村應該是施進蘭最喜歡看到的樣子吧!

  他叫施進蘭,曾經是一個為了謀生,離鄉背井的打工仔。還是他在闊別家鄉8年之后,緊隨大大的腳步回到十八洞村,當選村委會主任,和精f扶貧工作隊一起,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如今卸任村主任的他,又干起了鄉村旅游。他驕傲地說:“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f扶貧行動、以及脫貧z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說起過去貧窮的十八洞村,有一首山歌是這樣唱的:“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施進蘭一直想和這樣的貧苦生活“說再見”。

  2005年,他告別年僅9歲的一雙兒女,和妻子一起遠赴浙江打工。然而遠離故土的日子不好過。母親日漸老去、兩個孩子的青春期都在“留守”中度過,怎能不讓他惦記?可是惦記又能怎樣呢?

  時間來到2013年11月3日晚,下班回到出租屋的施進蘭和往常一樣打開電視收看《新聞聯播》,沒想到電視畫面中居然出現了闊別8年的家鄉,還有鄉親們的面孔。他激動地大喊:“老婆老婆,你快過來看!大大來到我們十八洞了!”

  這一天,大大來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里首次提出“精準f貧”重要思想,從此拉開了中國大地精準f貧的壯闊大幕,億萬貧困人口在精準施策幫扶下,走上小康路。

  施進蘭再也坐不住了,“外邊再好,也不如老家。我要回去!”僅僅一個月后,他就辭去收入頗豐的工作,踏上了歸程。

  湘西十八洞

  2014年年初,中國第一支精準f貧工作隊進入十八洞村。同年5月,村委會換屆選舉,施進蘭當選村委會主任。就職時,他在臺上喊出了“有錢沒錢、拼上三年”的口號,將壓在心底的那股志氣喊了出來。

  7年過去了,如今的十八洞村唱出的山歌是:“吃住不用愁,衣著有講究;增收門路廣,票子進衣兜;天天像趕集,往返人如流;單身娶媳婦,日子樂悠悠。”

  湘西導游詞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導游,為大家講解張家界旅游、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情。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于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為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游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里特殊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跡,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墻——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為華夏洞王的奇梁洞等。鳳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雄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墻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游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游鳳凰之后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于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跡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于它的`光榮傳統,它的`斗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為一的游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范。這種游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沖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參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斗爭最前列。第一次片戰爭舍身報國的定海三總兵鄭國鴻,第二次片戰爭青巖、開州教案中正氣凜然的貴州提督田興恕,辛亥革命光復南京組織敢死對血戰雨花臺被孫中山先生授予陸軍中將的田應昭,抗日戰爭中血戰嘉善、會站長沙沖鋒陷陣的都有鳳凰竿軍。這里地方雖小,卻出過中華民國的第一人民選熊希齡,出了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影響遍于世界的`沈從文,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等等。

  現在我們沿著石板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里就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兩間,前庭三間。這座古院雖然沒有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五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里。1917年,沈先生15歲,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展轉于沅、酉水流域,幾年的部隊經歷,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親歷了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沈先生的創作欲望。

  1922年,沈先生只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1928——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學任教師,兼《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主編。1930——1933年,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1939年,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1949年,在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創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創作了《邊城》、《鴨子》、《神巫之愛》、《一個女演員的生活》、《湘西散記》、《湘西》、《沈從文自傳》、《黑鳳集》、《長河》、《八駿圖》、《沈從文散文集》、《沈從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學作品,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比他年長20多歲的魯訊先生齊名。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就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潛心于中國文物的研究,寫出了填撲我國空白的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唐宋銅鏡》、《明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論著。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樸、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

  湘西導游詞 篇7

  今天,我、姐姐和媽媽一同去湘西的鳳凰古城旅行。

  清晨,坐著客車,駛進城區,迎面撲來的是一種歷史的感覺。就顯眼的就是那古色古香的吊腳樓,灰色的瓦片層層疊疊,形成一個具有民俗風情的屋頂,兩根涂色的珠子盯著矮矮的茅檐……

  下了車,導游就為我們開始介紹鳳凰古城,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古城也是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這里大部分居住的是土家族和苗族,苗族和土家族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土家族男女大多喜穿大衣袖、大褲腳,在褲腳上刺繡花、鳥一類,褲子要接腰,男女頭上喜包白帕子,腳上穿白底布鞋,大方美觀。而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

  邊講邊走,我們就走進了石板街,我發現每一顆石板都被磨得特別光滑,足以見證鳳凰古城的滄桑歷史。大街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店鋪,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和鳳凰古城的風味美食,我們一下子就招架不住,迫不及待地走進店鋪,精挑細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

  鳳凰古城不僅也俗稱“水世界”,因為,在鳳凰古城有一條著名的江——沱江。沱江是四川一條與眾不同的大河,它長180公里,水特別的清澈。在水面上,有幾座小島,我最喜歡的是湖中心的那座小島,那座小島最大最美,綠樹茂盛,就像一個中心點,也可以說,是周圍幾座島的“首領”,幾座小島連起來,隱約像一顆五角星,真神奇!

  隨后,我們前往了苗家寨。在進苗家寨之前,我們還進行了一個特別的儀式,“聽阿妹唱山歌,喝小杯甜米酒”,我們都細心聆聽,就像看一場獨特的演唱會,我還發現,每當在歌曲的末尾,都會加上一個“喲!”這真是我有史以來見過的最特別也是最熱烈的歡迎儀式呀。然后我們去祠堂看苗家姑娘的“哭嫁”,具一個苗家阿妹的`介紹以前,苗族的姑娘嫁人的時候,一定要哭,哭才證明孝順,越能哭越好,最少也要哭半個月,多則三個月,我一聽,不禁想:那新娘子眼睛不都得哭腫呀!

  然后我們去看了苗家人的獨特表演,“飛刀”。我們坐在凳子上,看到一個身強力壯的苗家小伙子拿著三把彎彎的尖銳的刀,一起往上飛,兩只手各接一個,還有一把刀怎么辦?原來三把到互相交換著接,接了兩把飛一把,接了兩把飛一把,更難得是,每一次接刀,都要準確無誤地抓著中間的部分,萬一抓到了刀刃,可能這只手都要廢了。然后速度也越來也快,到了后來,三把刀在空中一同飛躍,成了一個圓形,觀眾看了,不由自主的喝彩,真是精彩!但那小伙子只是笑了笑,好像這只是小菜一碟,他把那三把彎彎的刀放下,拿出三把更大,刀刃更尖銳的刀,又開始揮舞起來,三把刀都那小伙子揮舞自如,刀一會兒往上飛,一會兒側著飛,我們看得真過癮,都在連聲叫好,表演結束了,小伙子鞠了個躬,臺下掌聲一片!

  鳳凰古城有那么多勝景,我真是大飽眼福啊!

  湘西導游詞 篇8

親愛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湘西土家苗寨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土家族的擺手舞、起秋節、吊腳樓、西蘭卡普,苗家的蘆笙、木鼓舞馳名遐邇,久負盛名。土家刺繡、苗家蠟染堪稱一絕。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會歌,無處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對歌、盤歌、山歌、蓐草鑼鼓等,生動形象,音韻和諧,情真意摯,優美悅耳。聞之如品干飴、如沐春風。再來看看土家族苗族特有的吊腳樓,吊腳樓屬于木結構,四周都有設計獨特的樓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觀大方,成為湘西一景。

  苗族服飾,絢麗多彩,富有濃郁的民放特色。古時,男女都是“色彩斑紋布”,上身穿花衣,著百褶裙,頭發,包赫色頭帕,穿船形雙鼻繡花鞋,佩戴銀飾。清代“改土歸流”后,男子逐漸以褲代裙,褲管短而寬,穿土產花格子對襟衣。老年人裹黑布頭巾,打綁腿、束腰帶。婦女服裝,胸前、袖口和褲筒,滾邊繡花,過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皆系滿襟,沒有衣領。衣服有琵琶襟、套襟、四角挖云、四叉式之分。但也有兩臂皆白上衣,短馬褂,下不著,長裙青紅相間,自成文彩。亦有繡花卉者,上衣下裙以層數多者為美。

  民國以來,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人以青、藍、白或條紋布為主,長二三米,一圈圈地纏繞在頭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則多為青絲帕或白印花頭巾,絲帕薄如蟬翼,最長達七、八米,是婦女終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纏頭入葬。衣服以青、藍、白、印花布為主,男穿對胸衣,雙排七至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女人則右開襟,袖大而短,飾花邊,拄銀銅佩飾,俗稱“滿襟”,有滿清遺風;未出閣少女著花衣,講究大紅大綠;小孩喜戴菩薩帽,虎頭帽;男鞋多為青藍布,女人穿繡鞋;姑娘出嫁時必穿“露水衣”,上著鮮艷挑花繡衣,下著八幅羅裙,與土老司八幅羅裙有異曲同工之妙。

  吊腳樓為湘西各族人民一種傳統建筑形成,又稱"吊樓子"。吊腳樓為山野式"樓陽臺",單檐懸挑,屋面反翹,名"飛檐",通風向陽,干爽清新。有與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吊腳樓外設走廊,二面稱"轉角樓",三面稱"走馬樓"。欄桿多花格,縣柱稱"吊瓜"'或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柱、防還雕有龍風、喜鵲、花卉等。民間吊腳樓上多為閨房,臥室或織錦、打花之處,底層為谷倉、柴房,也有底層下臨溪流,泉水叮咚,別有情趣。山寨吊腳樓掩映在綠樹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風光美。湘西州部分鎮臨河民居也建有吊腳樓,如吉首峒河街,鳳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鎮、茶洞邊城及龍山洗車河等,歷來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極大興趣。

  湘西導游詞 篇9

各位旅客朋友們:

  (躲官埡)這兒叫躲官埡”。緊夾這埡的南北兩座山峰,南面的叫做躲官寨”,北面的叫做貶官寨”。據當地人流傳,在明崇禎年間,有一位姓張的朝中大臣,對昏庸腐朽的崇禎皇帝失去了信心,對你爭我奪,相互傾軋的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丑惡行徑深惡痛絕。借一次來永定任巡撫的機會,來到武陵源。他見此地風光奇秀,民風淳樸,聯想到朝廷腐朽,官場惡濁,遂起隱居避世之心,當即解散隨行人員,不愿回歸。同行官兵中有人回到京城,稟告皇上,皇帝大怒,派一位官人前來捉拿回京定罪。一位采藥老人,連夜把張隱士藏在這座山峰的洞穴中。每隔一段時間,就為張隱士送米送菜。那位前來捉拿的官人,四處打聽,杳無音訊,只好空手回京交差。皇帝聞奏大怒,將他削職,賜金返鄉。誰知這位官人,自覺無顏返鄉,也動隱居之心,來到此地,又為那位采藥人知道,便把他送到張隱士對面峰上的洞穴中隱居。從此,當地人就把這兩座山峰叫做躲官寨”和貶官寨”。據當地人說,曾有人在貶官寨”的石壁上發現用柴炭寫的幾句偈語:躲官貶官,一身清閑;天地悠悠,自自然然。”

  (鷹窩寨)武陵源本來是一塊人間樂土,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天下大亂,一些農民逼良為匪;山外一些土匪為避官府清剿,紛紛隱匿到武陵源孤峰深嶺之中,占山為王。關于匪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那些年月,中國無處不匪。美國的西部土匪史,現在成了聞名世界的旅游資源。

  算起來,武陵源境內共筑了大小二十余座寨子,最有名的有黃石寨、腰子寨、鷹窩寨、烏龍寨、羊寨、青巖寨、粟谷寨、扁桶寨、保月寨、楊家寨等。

  鷹窩寨海拔680.9米,最高峰720米,垂直高度300余米。上寨下寨,就這一條獨路,百分之百的天險。這就是鷹窩寨,建于時代初,早年香火很旺,據說應驗如神。大家看,這里四面絕壁如城,只有一條狹縫可借出入,民間取名鷹窩,正是極好的寫照。清末民國時這里被土匪盤踞,于是成了官府與土匪之間爭奪這座天險雄關的戰場,當地百姓深受禍害之苦,便編了不少打油詩。其中有一首:

  連年匪害實堪悲,大小人兒總受欺。

  五日未燒灶膛火,十家常有九家啼。

  更有一般愁目處,地無青草樹無皮。

  斗米好買八歲兒,典妻難換三升米。

  (一線天)剛才大家領略了鷹窩寨天險的`風采,現在,我們已置身一線天”。一線天”全長200余米,峽高約100米,平均寬度不到4米,如此幽深狹窄的峽谷,實在罕見。此時此刻,當您聽到這峽谷之中叮咚流淌的山泉,看到石壁上點綴的綠樹、山花、小草,那該是多么恬適愉悅的情感啊。古人認為登高望遠可以使人心胸開闊,入峽尋幽則可以使人寧靜沉思。所以,清代大學問家魏源認為旅游除游山之外,還要注意游峽谷。他說:世人游山不旅谷,何異升堂遺奧曲。奧曲全在兩山間,登高一覽何由足。”

  (聽瀑樓)朋友們,寶峰湖游結束了,大家一路辛苦了。現在,我提議到聽瀑樓”歇歇腳,洗洗汗,聽聽音樂,養好精神再趕路。你們看這民族式建筑,背依砂巖石峰,面朝寶峰飛瀑,登斯樓也,品土家之香茶,聽瀑布之濤聲,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嘆人與自然傾心交談的空靈境界?

  湘西導游詞 篇10

  古丈縣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偏東,武陵山脈斜貫全境,最高海拔1146米,最低海拔147米,年降水量1450毫米,總面積1297平方公里。

  戰國時,古丈屬楚,秦屬黔中郡,清道光二年(1822年)置古丈坪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廳置古丈縣至今。全縣轄11鄉、4鎮和1鄉級國營林場,總人口1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76.9%,素有“林業之鄉、名茶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

  全縣森林面積11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1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6%,擁有草場資源86萬畝已探明品位高、易開采的錳、磷、石灰石、重晶石、大理石、硫鐵、紫砂陶等大中型礦床13處,大小河流63條,水能蘊藏量6.7萬千瓦有亟待開發的省級風景名勝棲鳳湖和湘西紅石林、高望界森林公園、戰國古墓群遺址等。

  古丈名茶、古丈西洋參等名優特產享譽中外。焦柳鐵路、1828(國家二級)省道橫貫古丈全境,公路四通八達,酉水航道通沅水、連洞庭、達長江,距張家界國際機場僅70余公里,是湘、鄂、黔、渝四省邊區承接東西南北的交匯中樞和商品集散地。電力充余,通訊全球。

  建國以來,古丈縣各族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強農治窮、興工致富、活商聚財、科教興縣”的戰略目標奮力拼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1997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5466萬元,年均增長7.29%;財政收入1441萬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由1986年前278元上升到1997年的975元。貧困人口由8.5萬人下降到3.5萬人。

  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林業、茶葉、柑桔等山地開發和山羊飼養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優勢。工業初步形成了建材、冶金、化工、食品等支柱產業。民營經濟飛速發展,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全縣成為全國第二批電氣化達標縣,完成了猛洞河國家二級火車站建設,通村公路面達58.69%,開通了數字程控電話和光纖通訊。特別在農田水利建設上完成了接龍渠一、二期和廣潭河水利延伸等一批省、州重點工程。

  科技工作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取得了成效,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衛生、體育(1995年成功地承辦了全國少年舉重運動會)、文化、廣播電視、勞動保險和環境保護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現在起到xx年前,是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由穩定脫貧向小巧玲瓏康邁進的關鍵時期。將堅持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跨越。到xx年末,力爭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000萬元,年遞增9.5%,財政收入達到6500萬元,年遞增10.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億元,年遞增4.88%,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占50%以上,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3370元,其他各項社會事業都有較大的發展。

  湘西導游詞 篇1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為大家講解張家界旅游、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請。

  今天我們前往吉首德夯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到的地方是吉首市。吉首市是我國西南門戶重鎮,州府所在地,是湘西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湘、鄂、黔、渝四省邊去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也是我州旅游集散中心。這里有我省最大的農貿市場——乾州農貿市場,有著名的湘泉酒、酒鬼酒、老爹酒等,有湘、鄂、黔、渝四省邊區唯一的一所實力雄厚的全國百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吉首大學,有全省聞名的民族風情旅游區德夯。

  吉首市總面積1054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多,其中苗族占40%,土家族占32%。民俗風情旅游資源成為吉首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德夯民族風情旅游景區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處,是一個以奇特優美的自然風光為陪襯,古老純樸的苗族風情為重點的民俗旅游勝地。今天我們將去欣賞由筒車、水碾、苗寨組成的田園風光,目睹全國公里奇觀,體驗湘西交通天險,去苗家做客,體驗正宗的苗胞生活,領略苗族古老的文明。

  我們路邊的這條河叫洞河,全長120公里,匯人沅江注人洞庭。現我們正在湘川公里上沿著洞河行車,大家看著這條河,不知能否領略到"青山簇簇水中生","車在清江里穿行"的景象呢?

  前面的小鎮叫矮寨,是一個苗族集鎮,一年一度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獅會"、"四月八"、"趕秋"等傳統節日在此舉行。每逢場日,邊區山寨苗胞在此匯聚,相互交流花帶、蠟染、花邊、剪紙、絲線、竹器、藥材和各種農副產品。青年男女常在這里,留步路旁,約會場邊,尋侶結伴,濃情密語,可謂是"山青水秀人歡笑,輕歌細語甜似蜜",這就是常講的苗族青年男女"趕邊邊場",實際上也就是苗家青年男女一種獨特的談戀愛的方式。

  現在車正在爬坡,這里就是湘川公里的咽喉——矮寨公里,又稱矮寨天險,為湘川公里最險處,是209國道與319國道的重合段。坡的垂直高度440米,坡度為80讀,被譽為全國公里奇觀,此路與1935年動工,1937年通車,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為了退守重慶,運輸物資,親自擔任總指揮修筑這條路。此路以其地勢奇險,設計獨特而馳名中外。從坡頂到坡底轉13道灣,全長6公里,路中巧修"8"字形路面,將急彎險道化為坦途。兩山石壁陡峭,天橋如彩虹橫空飛架其間。橋下有路,路上有橋,可謂我國最早的公路立交橋。大家乘車一路上來是否都捏了一把汗?現在我們坐在車上就如行在云中,看山下死寨鎮,現真正成了矮寨了。大家可知,當年修這段路時死了200多人,為了紀念這些"開路先鋒",在山頂上立了"開路先鋒"巨型銅像,此銅像高5。7米,重0。9噸,屬我國首座開路先鋒銅像,再現了當年筑路工人的不屈精神和風貌,令人肅然起敬。

  現在我們的右下方有一條瀑布,飄若天仙的玉帶,故名玉帶瀑布。在我們前方的峽谷中有一個石門高350多米,那就是玉泉門。我們下面的這個平臺大家是不是很眼熟呀?電視劇《六個夢》里的婉君有一出吹木葉的戲就是在這里拍的,所以此平臺又叫婉君臺,這里也是苗家男女青年經常對歌的地方。

  大家看那個山寨,那便是吉斗寨。吉斗是苗語,意為騎在雄鷹背上的寨子。它是一個古老的苗家村寨,座落在懸崖絕壁頂上白云深處,屋前梯田層層,視野開闊,屋后古木參天,寨墻屹立。是一個獨特的地方。

  現在我們前往德夯苗寨。德夯是苗語,即美麗的峽谷。那里周圍山勢奇偉,絕壁夾天,我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峽谷風光,沿途還能看見石碾、筒車、渡槽。德夯是純苗區,苗家習俗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進入德夯之前,先讓大家了解了解苗族的概況及習俗,特別是一些禁忌,大家可一定得記住喲!我們進入苗寨后可一定得入鄉隨俗。

  苗族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流域,始祖蚩尤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后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起三苗國。商周時三苗國被破,苗族向西遷徙,即現在的湘西、黔東等地。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他們的歷史和文化通過苗歌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苗族人都愛唱歌,歌詞內容廣泛。苗族是一個喜歡以銀器裝飾自己的民族。因為銀子在他們眼里是很純潔的東西,是圣潔的象征,銀飾是苗家人愛美的象征。特別是苗家姑娘身上佩帶的銀飾,玲瓏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無論走到哪里都是清脆的叮當聲。他們主要的銀飾有銀冠、銀珈、項圈、披肩、胸練、針筒、手圈、耳環、牙簽、髻簪等。按服飾色彩苗族可分為五大類:紅苗、白苗、青苗、花苗、黑苗。紅苗服飾圖案以龍鳳紋樣為主,色彩偏紅。花苗服飾則以花蝶為主,色彩五彩繽紛。白苗以蝶科類、白色為主。青苗的圖案是麒麟,色彩以青色為主。黑苗的圖案以狗為主,色彩以黑色為主。湘西主要是紅苗和花苗,服飾上一般都有龍鳳花鳥的刺繡。

  苗族是一個開放的民族,青年男女通過"趕邊邊場"或在隆重節日里對歌談戀愛,自主定姻緣。他們傳統的節日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等。在這些日子里,苗家山寨,歌舞升平,熱鬧非凡,他們舉行隆重的白獅會、打苗鼓、上刀梯、八人秋和圍著篝火跳舞唱歌,舉行各種競技比賽。苗家人熱情好客,一旦有客人進寨做客,將舉行攔門禮,給客人喝陰米茶、放三眼炮,拿出他們自做的酸魚、酸肉、桃花蝦、酸湯豆腐和包谷燒酒熱情款待。晚上還舉行隆重的跳歌晚會。客人離走時還用火把送客。今天我們去德夯苗寨就要去體驗這些禮儀,大家可得做好準備。首先一定得準備唱歌,推薦幾位歌手。苗家人喜愛唱歌對歌,他們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好歌喉。而且他們的婚嫁都是以歌為媒。女的若不會唱歌將嫁不出去,男的不會唱歌,將打一輩子光棍。

  客人在與他們對歌時可不能認輸,否則臉上是要被摸黑鍋灰的喲,或者就要被榨油。當然表現好的,苗家姑娘小伙子將拿出他們表達友情的信物——苗家花帶送給您。苗家花帶是彩色絲線織成的,色彩鮮艷,五彩斑斕,可用作巴裙背帶、圍裙帶、扎要帶、手機帶、照相機帶等,第二,大家要習慣吃酸,苗族最大的飲食特點就是吃酸,當地有一句話說:"三天不酸,走路打踉蹌"。他們最熱情的待客菜就是酸魚、酸肉、酸湯豆腐,且這些菜也是大家在其它地方吃不著的。第三,大家要注意入座時忌坐"杭果",即堂屋神堂下那個正位。這個位子是主人的位置,若入坐此位或踩火坑內的三腳架,都意味著對苗家不敬。第四,主人敬給您的酒必須喝完,不能倒掉,否則被認為看不起主人。第五,忌在村寨中,尤其是在房子里打口哨,苗家人認為萬物有靈,信奉多神崇拜。而吹口哨,被認為容易招來害人的鬼神。第六,我們的男嘉賓一定得記住遇見漂亮的苗家姑娘,可以用唱歌或扯對方衣角的形式表達您的意思,但不要招惹別人家的媳婦,否則,有人會和你拼命的。姑娘和媳婦的區別:已婚婦女眉毛修得細細的,彎彎的。第七,各位稱苗家人千萬不能說"苗子",這是對他們的不敬。

  現在到達的是位于峽谷深處的.德夯村,是風景區的中心。大家看"姊妹峰"含情脈脈,那邊的"駟馬峰"昂首奮蹄、孔雀開屏更是惟秒惟俏,再看溪邊的碾坊石盤飛轉。我們對面的山峰為古峰。盤古峰海拔700余,四周絕壁,是一座人跡罕至的獨秀峰。相傳峰頂有沉香木,洞庭君山寺方丈聞訊后,千里迢迢專程尋找,來到峰下,無法攀越,拱手謁拜:"此乃盤古峰也"。遠看,翠峰浮于霧海之中,猶如逢萊仙島,人們贊其為:"大山之驕子"。峰頂地形成葫蘆狀,分大小兩峰,主峰地表由五層臺形地迭起,覆蓋著蔥蘢的原始次生林,落葉積成海綿狀,樹木多同蔸蔟生、高而且直,密如竹林,枝干連理,遮天蔽日。沿著登峰"之"字形石級,穿密林,上階梯,進水隧洞,轉石灣,出斜徑,過仙橋,達峰頂,妙趣橫生。立于峰頂,縱覽周圍百余里錦繡河山,心曠神怡。清晨,旭日從霧海中噴薄而出,冉冉升起;傍晚,夕陽西沉,紅似火輪,霞光萬道,給人一種若夢若仙的感受。

  現在我們先去流紗瀑布,再到苗家做客。在路上大家可要注意途中的"草標"喲。"草標"是苗家青年人傳送友情最奇特的無言情書。相傳遠古時候,有個苗家小伙阿來同聰明伶俐的姑娘阿貝相愛。不久阿貝被寨主搶去,她便在他們原來經常幽會的地方用茅草結了一個草標。阿來看見草標便明白了一切,他設法殺死寨主,救出了阿貝。此后,"草標"就成了苗鄉情男戀女"幽會"的"密碼"。雙方只要看到草標,各亸就明白了情人行蹤。女的如果先到約會地點,必在約會地點的路上瑙下一個草標。草標朝吁幽?的唐悹,撗栚?料?刪,示意嘆方忋來。后來者朊到草標,也留下一個草標,疙琩結在茅草中部,橫放在第一個茉標上。這后一個草標暗示過路者,山中有情人幽會,菷勻打擾,行人見了?標,報會自覺回?。大家可一定要留神路上?草標喲,不要誤?"禁?"。

  "草標"在苗鄉還?作別的琨?。如苗?人外凪?蕰到攉搰井犄地方,總褁喝上一口清光的泉水。然后用茅草結成草?放在井水釄,以示對"水井?"的崇?。也有在封山育林的地帶?在樹干上系上草標,?示嚴禁人畜入內。

  現在,我前面的瀑布便是流紗瀑布,它高達216籲,是全國最高璄們娃。豐水期?滾落入深洍?猶如?龑?波,?云吐霧,聲若巨雷,振憾山谷,搔勢磅礴,雄奇壯觀;每當?水時節,水下懸唖,時而象雨絲飄落,宛如白紗蕩滌綠潭,漾?層層漣猗,婀娜多姿?溫柔燀雅。傳說很早以前?有位苗家少女在叨前水邊浣紗,被九龍潭的龍子看不,隨即?風喚蛨,推波?,吆少女卷?龍宣?蓶媱蔣倎郘流不斬?落入九龍漭中,楁沙們布由此而得名。

  湘西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旍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土家旋與苗族生活在?片熱土上,世代和睦相處,關系融洽,正如當地的《溜溜歌》:"苗家山寨溜溜,土家溜溜的村,同一棵大樹溜溜,共一道溜溜的坡,砍柴同上溜溜,一座溜溜的山,撐船同上溜溜,一條溜溜的河;苗族妹子溜溜,土家溜溜的哥,同伴那日出溜溜,同伴月亮溜溜的落,趕場同撐溜溜,一把溜溜的傘,唱歌同唱溜溜,一曲溜溜的歌"。苗族、土家族分布,從全州總體來看,苗族多分布在花垣、吉首、鳳凰、瀘溪南四縣市,土家族多分布在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北四縣。今天我們要前往以土家族為主的一個大縣——永順,即猛洞河風景區,去欣賞那里美麗的山水風光,探索那里的土家族文化。

  湘西導游詞 篇1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轄7縣1市,165個鄉鎮,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2萬,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78%,是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地區,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區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攻堅主戰場。湘西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涌現了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墻,茅草為頂。

  飲食以玉米、小米、蕎子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服飾:男子用青藍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纏頭,喜穿對襟短衫,多紐扣;婦女穿無領開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著八幅羅裙,裙上繡有花紋、圖案,有的穿褲,褲腳有兩三條花邊;老人著大襟衣。

  婚俗獨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時間長,在離開娘家的`前半個月就開始哭嫁,《哭嫁歌》的內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罵媒人等,多是訴說離別之情。有一人獨哭,有母親、姐妹同哭。喪葬:行土葬。節日有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趕年,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月大過二十九,月小過二十八。

  禮儀與禁忌:土家族人有團結互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一家有事,大家幫忙。逢年過節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熱情的主人便會拿出幾個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兩面金黃開花的時候,幾吹幾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區,主人將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糍粑就咬,這時主人就會重新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給客人吃,爾后接二連三地烤好、拍凈、蘸糖,遞給客人。如果不懂規矩,接過來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個沒糖的就別想再吃了,主人還認為你對土家族人不尊重。

  節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扛鋤、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能用腳踏火坑及三腳架;在室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婦坐在一條長凳上。

  湘西導游詞 篇13

親愛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面積15486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64。58萬人,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86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9%。轄吉首市和龍山、永順、保靖、花垣、古丈、鳳凰、瀘溪七縣。

  苗族

  苗族是一個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貴客來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請客喝酒吃飯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鄰甚至全寨的人家都會接著來請,真可謂“一家客人全寨親”。苗家請客大都有雞、鴨、魚、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魚、鹽酸菜、香腸、血豆腐等菜肴。不僅要敬酒勸酒,還要唱古歌、飛歌助興。

  住房大多為木結構建筑,有平房和樓房兩種,也有長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為主食,玉米、小麥、紅薯為輔;一些地方以玉米、蕎麥和土豆為主食。飲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各地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膝蓋。部分地區婦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有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緣有寬大花邊,頭纏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于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發繞在支架上,高豎于頭頂上。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的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余。男子服裝差別不大,多著大襟或對襟短衣,下穿長褲。部分地區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長衫,披編有幾何圖形的披肩或羊毛氈。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多數以本人意愿與征求父母意見相結合。

  喪葬:行土葬,葬禮較簡樸,但均以蘆笙奏哀樂。主要節日有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禮節:宴會上,雞頭一定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賜于年紀雖不大但不常來的遠客。吃魚時,主人往往將整條魚敬給客人。有些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這天,各家不得役牛;參加送親的人們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萬別把腿腳扭傷,否則會被認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個月內,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蘆笙;有的地方過年節不許殺狗,更不許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圍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的古樹;同輩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稱,最忌“姐夫”、“妹夫”之稱。

  湘西導游詞 篇14

  古丈縣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偏東,武陵山脈中段,西抵保靖、東接沅陵,南連瀘溪、吉首,北近永順。東經109°4′44〞~110°16′13〞、北緯28°24′05〞~28°45′57〞。東西寬51.36公里,南北長40.52公里,總面積1,297.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146米,最低海拔147米,年降水量1450毫米。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6℃,無霜期283天,年均日照1,304小時。有常耕地11.5萬畝,其中稻田8.5萬畝,旱地3萬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集“老、少、邊、窮、山、庫”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戰國時,古丈屬楚,秦屬黔中郡,清道光二年(1822年)置古丈坪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廳置古丈縣至今。全縣轄5鎮7鄉140個村,總人口14.3萬,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4%,素有“林業之鄉、名茶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以縣城為中心,鐵路貫通南北,公路四通八達。西南50 km處,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東北沿古陽河18 km到達著名的酉水。

  ——區位優勢明顯。焦柳鐵路、省道229線經縣城縱貫全縣南北。縣城北距張家界荷花機場86公里,南至銅仁鳳凰機場132公里。正在建設的永吉高速公路過境我縣,張花高速公路將建設古丈連接線。境內酉水航運西達保靖、龍山,東到常德、洞庭。 ——茶葉久負盛名。古丈縣是“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示范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古丈毛尖”早在唐代即為貢品,曾獲得“萊比錫博覽會金獎”、“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產品”、“中國十大名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我縣已連續4屆被推選為四省(市)邊區茶葉集團理事長縣,現有茶園面積11.81萬畝,適宜茶葉發展面積20余萬畝。 ——旅游資源獨特。古丈縣生態環境優良,林木綠化率高達80.46%,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何紀光的家鄉,土家族茅古斯、擺手舞,苗族鼓舞等獨具特色。有世界地質遺址——“古丈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望界,國家級森林公園——坐龍峽,省級風景名勝區、湘西北第一大內湖——棲鳳湖。 ——礦藏資源豐富。境內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的礦藏有錳、釩、磷、大理石等34種。其中錳、釩、磷極具開采價值,僅在巖頭寨、河蓬礦區探明的釩金屬儲量就達300余萬噸,潛在價值超過3000億元。

【湘西導游詞】相關文章:

湘西導游詞(精選14篇)05-31

湘西民族風情導游詞03-12

湘西古丈縣導游詞02-27

湘西民族風情導游詞3篇05-28

溫馨導游詞山西導游詞07-02

寫黃山導游詞-導游詞范文06-09

經典導游詞05-18

導游詞06-01

經典的導游詞11-1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乱码成熟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羞羞视频网站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亚洲美女天堂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