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導游,時常要開展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南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南導游詞1
說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于嵩山之上。不過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稱為“萬方山”,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岳山”,自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后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定嵩山為中岳。與我國的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并稱為我國的五岳。說中岳嵩山,它東不如泰山雄偉,西不如華山險峻,南不如衡山秀麗,北不如恒山崎嶇,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嵩山以其獨特的風貌,燦爛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質博物館而馳名中外。那么為什么說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呢?因為嵩山經過幾億萬年的褶皺、地殼運動和造山運動形成了跨幾個時代的巖層。它們分別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地層,是研究地質構造的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見的,被地質學家形象的稱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為中外學者矚目。
嵩山有兩大山群組成,大致以少溪河為界。在以西為太室山,它東西橫亙,逶迤連綿,宛如醉臥蒼龍。它的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以西為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蓮花山組成,其特點是山高、路險、峰林、石怪,宛如鳳凰起舞。明代付梅詩云:“太室似龍臥,少室如鳳舞;左右郁相望,唯岳垂千古;往來臨其惦,去天余尺五。”這是對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
嵩山是一個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一個地方,這里的宗教活動也是很多的。嵩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名,七十二寺寺寺相連。這里文物古跡遍布,風景秀麗是一個值得旅游的地方。
河南導游詞2
靈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羅山縣西南部境內,西南分別與信陽縣、湖北省大悟縣交界,東連雞籠山,西鄰雞公山。它含六大景區:靈山寺景區、逍遙洞景區、金頂景區、龍鳳祥林景區、龍牙寺景區、丸里落雁湖景區。景區總面積約61平方公里。景區西距京廣鐵路和107國道40公里,東至京九鐵路50公里,北到南信(陽)葉(集)路10公里,京(北)珠(海)高速公路從靈山腳下通過;有羅山—靈山、伍家坡—靈山、雞公山—靈山、大悟—靈山四條公路交匯于此。
靈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古人誤以為此峰為縣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稱為霸山。此山“每有云氣覆頂必雨,驗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靈山,自然與山名吻合,“靈”“霸”二字又同一“雨”頭,故霸山之名漸被靈山取代。
靈山,形成于中生代白輩紀(1。5一0。7億年前),為花崗巖基。這里山體連綿,層巒疊障,溝豁縱橫,年平均氣溫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溫差7℃,夜溫差15℃。山中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植物類有1000多種。最值得一挺的是靈山云霧茶,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中的精品;其次是板栗、中華彌猴桃,為高營養食品,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杜仲、桔梗、七葉一枝花等是名貴中草藥。動物類有1067種190科之多,僅鳥類就達169種,景區為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董寨林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冠和二級保護動物自冠長尾媽等。哺乳類動物主要有野豬、野山羊、狼、金錢豹、大靈貓等。
自然景觀遍布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態、相應成趣;幽谷密林長流水,瀑潭高懸天地驚,青天繁星風無塵;落雁九里淵魚深,唉乃一聲山水綠。據不完全統計,靈山共有大小瀑布36條,大小山洞72個,有名的奇石怪壁108處。其中,智慧姑娘像西方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女神;險石造形神秘,體積巨大,驚險赫人,為天下第一奇石;“駱駝”仰首向天,巨大逼真,生動有趣;逍遙洞是洞連洞、洞疊洞神奇奧妙;仙人洞地處險峻,洞頂造型奇特,世所罕見;銀洞飛瀑,集壯觀、神秘、奇特、險峻為一體,堪稱天下一絕九里落雁湖群山環抱,湖岸曲折有致,湖光山色相映生輝,靈蝴陰云,飄飄逸逸,仙氣蕩蕩產八山神筆峰為天公造字,字分陰陽,筆劃規整,結構神妙,令人不可思議……人山谷昕潺潺流水,登山頂著亂云飛渡,整個靈山仿若一個神奇的世界。
靈山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靈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舊時有大小寺院13所,現存2所,其中靈山寺已有兩千年歷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主持陳大用為金碧禪師,并親筆為大寺題寫“圣壽禪寺”匾額。現有大殿7層,僧民30余人。農歷三月初一廟會,進山朝拜旅游者絡繹不絕。
險耍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風光釀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古時,因其山東南的'九里關與今信陽境內的平靖關、武勝關合稱冥或嘟〈meng〉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北進中原商人楚,唯此三關可通,其東面山腳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這里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此占山為王,落草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宮害者有之。
靈山秀麗的山色,奇異的景觀,又產生了豐富的與之相關的風物文化,幾乎景景有傳說,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說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靈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千里之遙。
靈山以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含量及很高的潛在旅游價值吸引著天下游人,每年來此旅游者達30萬人次。1994年6月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并即將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今該景區已處在加速開發建設之中。隨著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靈山旅游開發建設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不久的將來,靈山定能擠身于世界名山之列。
河南導游詞3
“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美名傳于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令人蕩氣回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
“開封府”,位于開封包公湖東湖北岸,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開封府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作為主題景區,開封府堅持動靜結合,雅俗共賞,歷史與演義相映成趣的經營理念。在開封府,您除了能夠看到大批珍貴史料,軼事和陳展外,還能夠看到“開衙儀式”、“包公斷案”、“演武場迎賓表演”、“噴火變臉”等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真切地體會到“游開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龍圖,領略人間正氣”。
河南導游詞4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杰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于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占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余間,整個建筑,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后又一個仿宋建筑群。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制,悠游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于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閑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并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志建筑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于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于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梁建筑史上光輝的范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筑,移植于園中,高高的臺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彩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于五代,是為歡迎后周的`創業皇帝郭威游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彩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于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筑,確實存在于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制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于《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筑,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河南導游詞5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理想旅游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歡迎大家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里來到焦作參觀旅游。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員小王。在旅行中,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都可以向我們提出來,我們會虛心接受。我希望大家能夠互相關心、愛護,為本次旅程留下一段圓滿而美好的回憶。
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云臺山,云臺山是國家五A級景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包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百家巖、萬善寺、仙苑、圣頂、疊彩峽、青龍峽等十大景點。
好了,游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云臺山的第一大景點,紅石峽。紅石峽是云臺山的精華。被風景園林專家稱贊“自然山水精品廊。”游覽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注意安全。
另外溝內還有“私語泉”“波浪石坪”’獨秀峰””雙秀峰””路功”等景點。沿路登監山頂,便是豫、晉兩省分界處。
首先,我們從紅石峽的大門往里走,會看到形狀各異的石頭,現在是陡峭的'山路,會讓大家心驚膽戰,請大家不要害怕。過了一線天橋,是由陡又窄的山路,再往前走,就到了黑龍洞,這個洞長三十米,洞內只有幾盞小燈,會讓我們覺得陰森森的,在洞內能聽見水聲嘩嘩的響,但只聞其聲,不見其水。
青龍峽蒼茫的山山嶺嶺,素以“山水畫廊”而聞名,婀娜多姿的旺榮瀑,翠綠如玉的同心潭,妙不可言的石上春秋,構成了青龍峽大氣磅礴的山水立體畫卷。是云臺山原始生態旅游的又一個好去處。秋天賦予這里的除了收獲,還有漫山遍嶺的紅葉。看青龍峽的紅葉,最好在10月中上旬第一場寒霜之后。這時的青龍峽,千山紅遍,層林盡染,火紅火紅的峽谷,直奔你的眼底,令人目不暇接,讓人難以忘懷。青龍峽長7.5千米,深700米,最窄處不足5米,溝窄峽長,水曲路轉,是青龍峽的獨特之處。
爬完這段天梯,我們就到了月華街。明代的嘉靖皇帝曾拍官員來齊云山求子,不久就靈驗了,于是龍心大悅,賜建了這座玄天太素宮。剛才是乾隆,現在是嘉靖,這齊云山還真是受到皇帝的青睞啊。大家看宮殿的后面是玉屏峰,那后面更高的的是“廓巖”,這也是“齊云山一石插天”的那一石啦。大家來看看,真武殿前面的那座山像什么啊,是不是有點像個香爐啊,那就是香爐峰啦。峰頂上有座鐵亭,重量又萬余斤,相傳是朱元璋賜建的。關于這鐵亭還有個傳說,有天晚上風雨交加,鐵亭就突然變得很輕就自己飛上了峰頂。當然那是不可信的,但是古人把這樣的龐然大物搬上山頂真是不易啊。都說華山險,但是我們香爐峰也不遜色,要是想上山就只能沿著從鐵亭上放下的鐵索,手腳并用的爬上去。
紅石峽的最大特點就是石頭是紅色的,這一點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從前紅石峽住著九條龍,主要以黑、白兩個龍王為首,一次兩個龍王下棋,白龍輸了,它不服氣,黑龍大怒,便和白龍打了起來,龍血將滿山的石頭都染成了紅色,那個棋盤就變成了棋盤石。這只是一個神話般的傳說,而紅石峽的石頭是紅色的,真正的原因是讓我們體驗了14億年前震旦地殼運動所造成的遺跡。
進入峪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群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溫盤峪”。
好了,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明天我將繼續帶領大家游覽云臺山的其它景點。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給自己留下永恒的回憶吧!
河南導游詞6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哪位朋友知道這首歌出自于哪里?對了,它出自于詩經中的《蒹葭》一篇,原文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歌講的是一位青年人想念他意中人的情景,他的`意中人在哪里呢?在水一方,前面我們就到了”水一方”游覽區。
水一方的水來自于洛河,這里是洛河的上游。
洛河,是黃河中游最大的支流,源出陜西省洛南縣洛源鄉的木岔溝。東流入河南境,經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偃師縣楊村附近與伊河匯合,到鞏義市洛口以北入黃河。全長453千米。大致以洛寧的長水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峽谷和盆地之間,多險灘急流;范里至長水一段,兩岸懸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洛河因孕育了聞名天下的河洛文化而廣為人知。
美不光讓人欣賞,還要我們來親近。在我們的前方的就是“水一方”竹筏漂流項目,撐一葉竹筏、游兩岸青山、多么詩情畫意啊!待會游玩過景區后,大家可以自費來游玩。
水一方游覽區是一個休閑、娛樂、度假的區域,這里的服務設施比較多,在前面是我們的農家賓館,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龍居,每個農家也分別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如桃花居、蘭花居、櫻花居。。。,在我們前方還有正在修建的臥龍半島別墅群和碧水餐廳。
河南導游詞7
集江南水鄉與北國田園風光于一體,被譽為“北方三峽”的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部博愛縣境內,系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游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由大壩、大泉湖、三姑泉、西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游覽區、308個景點組成。
青天河之水天上來,這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青山繞碧水,綠樹掩古寺,飛泉流瀑,如詩如畫。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天然長城及世界奇觀石雞下蛋;有中原獨一無二的高山峽谷濕地景色;有最大出水量每秒7立方米、洞徑2.18米的“華夏第一泉”三姑泉及由此泉水形成的長達7.5公里的大泉湖。這里碧波蕩漾,嫵媚婉約,水隨山勢,百轉千回;野鴨隨水勢,掠過水面,水天一色;兩岸綠色掩映,獼猴嬉戲其中,湖內行船蕩舟,舟移景異,船在畫中走,人在畫中游,如游漓江,似進三峽,置身其中,您將從生活壓力中解放出來,得到最暢快最松馳的休閑。進入西峽,兩岸青峰翠嶺,水面一平如鏡,楊柳臨溪傍水,荊林神韻通幽,古樸小舟伴著暮歸的老牛和牧童,一片田園牧歌式的風光呈現在眼前。而游程中,產生于7000萬年前至今唯一身上有文字記載的世界罕見天然大佛、距今1500年的.北魏摩崖石刻、北魏官道等人文景觀,會使你在這靜謐的環境中返樸歸真,去細細地體味和追溯歷史的腳步。
如果說西峽讓你享受的是原始幽靜清雅,那么新開發的佛耳峽則完全是一幅動感的山水畫廊。這里蜿蜒曲折,犬牙交錯,溪泉爭涌,三潭九瀑,小橋流水,茂林修竹貫穿其中,或低吟淺唱,或狂舞高歌,好似一盆玲瓏的盆景,匯山川之靈氣,濃縮天地之精華,可謂三步一景,五步一觀,景隨步走,步移景換,如夢如幻。加之那鳥啼蛙鳴,讓你驚嘆大自然的造化,使你回味無窮。
這里有與少林寺齊名天下、八極拳發源地、清乾隆皇帝曾三次朝拜的千年古剎月山寺。而紅葉圣地靳家嶺,是南太行山罕見的綠色長廊。這里林海無邊,植被茂密,四季如畫,尤其是秋季滿山紅葉,堪稱中原之最,是一處云霧漂緲、空氣宜人的天然氧吧和森林樂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如您想欣賞青天河的繽紛絢爛,就到青天河來吧;想找尋夏日的清涼世界,就到青天河來吧;想體驗秋季的紅葉醉人,就到青天河來吧;想接受冬天的極限挑戰,就到青天河來吧……雄山秀水的青天河景區,正以嶄新的姿態和優質的服務笑迎您的到來。
河南導游詞8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旅游景點常住院對面的缽盂峰頂。因庵與其北的.初祖庵相對,故當地人稱之為“南庵”。
它是少林地區地勢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據舊志載,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后到缽盂峰頂養傷修煉,后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創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時,為北宋后期。
二祖庵坐北向南,長34米,寬28.5米。它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門,東西有配殿,北有正殿。山門內供韋馱,亦稱韋馱殿;西配殿內供緊那羅,亦稱緊那羅殿;東配殿內供菩薩,亦稱菩薩殿。山門及東西配殿早已毀,僅存正殿。正殿名二祖殿,為硬山式建筑,面闊三間,前檐下有明柱兩根。在庵內邊的斷崖上還有“養膀臺”遺跡。因為這里是二祖慧歌舞“經行處”、“覓心臺”、所以史書稱為“煉魔臺”。庵內現有殿房3間,明、清碑碣數通,殿前古柏3株,庭院四角有水井4眼,就是有名的“卓錫泉”.庵院周圍有唐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以后的磚塔三座今存殿堂應為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留下的殿堂。殿內供二祖慧可塑像。二祖庵在明嘉靖、萬歷、天啟、崇禎及清康熙、道光時曾修。
1988年,又重修二祖庵大殿,1990年又在原山門處建門庭式簡易門一座,并重建了圍墻。
河南導游詞9
靈山寺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淇縣城西北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靈山寺在群山環抱之中,峰巒 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山巖嵯峨,曲溪流泉 峰回路轉,步換景移,綠樹紅花,百鳥歡歌。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靈山寺自古就是群山聚匯的風水寶地,南北朝梁普通年間,由曾出任京城昭統寺大統、網領全國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創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靈山寺長老法一人到長安垂徇佛事,唐開元年間,靈山寺又得以重修。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500余畝,高僧200余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側有女媧宮,相傳是殷紂王降香的`地方。
靈山寺現存女媧峰、古佛洞、女媧宮、玉帶河、黑龍潭、大佛殿、觀音洞、臥虎洞等主要景點40多個。雄渾秀麗的山水景色與千年古跡、優美傳說融為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旅游勝地,是人們觀光、朝拜、探險的好地方。
河南導游詞10
各位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殷墟博物館,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朋友們,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的甲骨文的發現結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甲骨文的意義是無與倫比的,表明我國至少在距今3320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完備的文字體系,它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時代,從此揭開了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
我們現在來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里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揚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放大而成石碑,共三十通。
朋友們,我們先來看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有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訣,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成為古都安陽的的象征。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二個原因。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原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整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顯得宏偉莊嚴。
在建國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現,也讓所有考古者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西邊,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筑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是婦好了。那么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的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家看,這就是婦好墓了,墓深7.5米,在這里出土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在這些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了壁龕里的尺骨,這就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隸社會的縮影。
好了,朋友們,因時間關系,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束,接下來,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半個小時以后我們再在這里集合,謝謝各位的支持!
河南導游詞11
許昌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稱之。位于許昌市中心文廟前街中段,為明清風格建筑群。 《三國志·蜀書》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相傳關羽下邳兵敗后,為保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歸附曹營入許。曹賜羽宅第一處。羽避其嫌,將一宅分為兩院,兩位皇嫂居內院,自己住外院,晨夕問安,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傳為美談,后人為昭彰關羽忠義,建廟以祀之,廟內興建一樓,名曰“春秋樓”,俗稱“秉燭達旦處”,是許昌十景之一。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為春秋樓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穎川。”
春秋樓創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間,曾經元、明、清歷代多次修葺,建筑規模逐步完善。據記載,原來的外院有山門,鐘鼓樓,春秋樓、中殿、后殿:內院有關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問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積約二十余畝。后毀于戰爭兵火,只殘留春秋樓一座。 1995年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修復,修復規模為歷代修建之最,投資1500萬元,保持“兩院英風”的格局,總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門,春秋樓,關圣殿,刀印樓:內院為園林建筑風格,有甘糜二后宮,問安亭,水榭,掛印封金堂。還有文廟院的大成殿,戟門,東西廊等。新修建的關圣殿,面擴七間,進深三間,總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臺建筑,頂飾黃色玻璃瓦,漢白玉欄板,青石鋪地,殿內塑13米高關羽座像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實為全國關廟所在。
河南導游詞12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9月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的。她位于河南省西峽縣城西南郊,與縣城僅一鸛河相隔,且緊臨311、312國道和滬陜高速,寧西鐵路從山腳下穿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
整個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集佛教文化、人文文化、生態文化等多種文化為內涵,以自然山水為基調。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之一鸛河自北向南從山腳下流過。園內峰巒疊嶂,鳥語花香、林木蔥郁,溪流纏綿。整個公園由立石溝、寺溝、太陽溝、張連溝等四部分組成,方圓8.5公里,總面積75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8.6%。
公園內有森林自然景觀、燃燈寺院、真人CS拓展、元好問文化、水景觀組團等。站山巔遠眺,層巒起伏,蜿蜒入綿;俯瞰鸛水如練,山城美景盡收眼底。金末元初大詩人元好問在此做縣令期間,多次游覽寺山,留下眾多的不朽詩篇。1993年,全國作家文學筆會在此舉行,詩人楊子敏感慨地揮筆寫下了“西峽美,催人醉,不思歸去。”的豪情詩篇。
目前的`寺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集森林旅游、休閑科普、野戰拓展、國防教育、娛樂競技、修身養性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棲息地。
河南導游詞13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歡迎各位來到河南參觀游覽。我是本次行程的導游×××,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在未來的兩天里,將由我和×師傅一起為大家服務。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全交給×師傅,把放心交給我。我們會一起努力把開心帶給你。在此預祝各位可以在河南吃的順心,住的舒心,玩得開心。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遺址,位于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13XX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從“奄”遷到“殷”,共經歷8代12王,共254年。這里成為商代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后,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由于黃河每年都要漲水,黃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變成一片水鄉澤固。水退后,沉積一層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長,殷墟也在底下世層沉睡30XX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逐漸又被人們發現。1961年經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批準,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苑”。從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聞名天下
首先就是甲骨文。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建造的。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就隨便扔掉了。后來村里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一種中藥,叫作龍骨。于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由于當時藥店大多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殊不知,這么寶貴的東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不過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買回,恰好他又對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興趣,便仔細進行了研究,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這些寶貴的文字,應當好好謝謝這位老先生了。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厘米, 口長79.2厘米,重量達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殷墟博物苑為便于游人參觀,將其仿制放大露天陳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為“世界之最”。其鑄法先進,青銅器配方之科學,令當今冶金專家為之嘆服!鑄造這樣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藝和組織勞動的經驗。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件巨大的青銅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隸制的發達和人民高度的創造能力。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的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整座建筑規模巨大、左右對稱,這種宮殿建設格局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和審美意趣,我想,對建筑感興趣的朋友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喲!
大家請跟我來這里,這里是殷商車馬坑殿廳。華夏幅員廣袤,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獻中說夏代就發明了車,但是至今未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殷代車馬坑不僅展示了上古畜力車制的文明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奴隸社會殘酷的殺殉制度,它是國人最形象的歷史教科書。
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筑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么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由于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將她厚葬于宮殿區內,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紀念。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顯示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的英姿和風采。她手持的這件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9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大過人。古代的斧鉞主要用于治軍,“鉞曾是軍事統率權即王權的象征。
好了,各位游客,關于殷墟的講解到此結束,現在我們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兩個小時后,我將在停車場恭候大家,請大家注意安全,我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集合時間和地點,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河南導游詞14
各位朋友,歡迎您來到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是仿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按1:1的比例原樣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現出宋代開封繁華如夢的盛景。清明上河園在1992年7月開始動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游客開放。全園占地面積600畝,是中原地區最大的仿宋建筑群。
國家旅游總局給清明上河園的價值定位是:“步入畫卷,夢回千年”。每天上午九點,清明上河園都要舉行隆重熱烈的開園儀式,蔚為大觀,不可錯過。
清明上河園的開園儀式隆重熱烈,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大家請看,首先出場的是馬隊。騎手們個個身著宋式短裝,手擎彩旗,在一片沖天鑼鼓聲中呼嘯而來,分列場地兩旁;緊接著奔騰而出的是歡迎盤鼓,盤鼓手也是宋裝打扮。大鼓懸在腰畔,動作整齊劃一,鼓聲震天,鼓點歡快;最后出場的是在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簇擁下上場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只見他鐵面黝黑,雙目有神,大步向您走來,歡迎您到清明上河園游覽。接著,馬隊騎手們手中旌旗揮舞,盤鼓手中大鼓齊鳴,游客們在“包青天”的帶領下,共同走進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游覽的序幕拉開了。
現在請走進迎賓門,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張擇端,字正道,號文友,山東諸城人,宋代著名的宮廷畫家。年青時游學于京師,擅長畫舟、船、車馬、集市、橋梁等景物,風格自成一家。他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是以北宋東京開封為背景的長卷風俗畫。整個雕像高6米、重達30噸。您看,這位藝術大師手捧畫卷,凝視遠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20_年來的風云變幻、世事滄桑,又像是在祝福咱們古老開封的再次輝煌。雕像正后方的白色花崗巖浮雕,高3米、寬16米,描繪的正是《清明上河圖》中的傳奇畫面。從車夫、搬運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兒,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畫地栩栩如生。下面我們轉到浮雕的背面進行參觀。《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滅亡流出皇宮后經無數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為《清明上河圖》做了14闕跋文,來表示對《清明上河圖》的`喜愛。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闕“通衢車馬正喧闐,只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升平生物正堪傳”是金代詩人張公藥所寫,我國已故相聲大師馬季所題。當您走進清明上河園,就仿佛來到畫里一樣,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園內有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領略到宋代文化獨特的魅力,為您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這幅圖描繪的是東京汴梁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當年繁榮盛世的見證,突出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河南導游詞15
太昊伏羲是我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圣明帝王,他“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類社會從母系向父系,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已的.聰明和智慧,立下了齊天功績。后人因此稱他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贊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向日月那樣光明。為紀念祖先功德,春秋時這里已建伏羲陵墓。當年孔子周游列國來陳國,陳靈公曾陪同孔子觀瞻陵墓;三國魏曹植曾<封思王于陳,拜謁伏羲祠后作《伏羲贊》。唐宋以來,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斷擴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廟宇,占地廣875畝。
今存陵園內建筑為明代建筑,結構與明代皇宮相仿。它分內外二城,內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內古柏夾道、碑刻林立、晨鐘墓鼓、聲聞數里。統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個陵園中最大建筑,殿高米,面積390平方米;殿內有高大的神龕,內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農、黃帝、少昊、顓項塑像。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周長150多米;上呈圓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圓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寬3尺,高15尺,上鏞“太昊伏羲氏之墓”個大字,據傳此碑為蘇小妹用巾作筆寫成。
【河南導游詞】相關文章:
河南旅游的導游詞11-25
河南的導游詞范文11-24
河南景點導游詞02-16
河南洛陽導游詞02-12
河南殷墟的導游詞08-10
河南旅游導游詞08-10
介紹河南的導游詞07-26
河南概況導游詞01-03
河南雞冠洞導游詞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