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導游,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作的。那要怎么寫好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麗水景點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麗水景點導游詞1
靈山寺,位于浙江省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8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美。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明一統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現據相關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兵法,精于儒學。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東北部,距市區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山麓的現為蓮都區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為紀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現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萬歷間,詩人曾友顏(祖籍生平不詳)用詩《靈鷲山八景》贊美了靈鷲山的優美景色,八景分別是溪雨亭、留云塢、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崗、九曲嶺、五方坪、紅鞋巖。溪雨亭,是北宋處州太守劉涇在靈鷲山所建,留有詩詞一首。劉涇,字巨濟,號前溪,簡州安陽(屬四川)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進士,紹圣三年(1096)任處州太守。
麗水景點導游詞2
麗水縉云仙都位于浙江省麗水地區縉云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閑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游覽勝地。
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云霧繚繞。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后驚嘆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并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
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蕩奇峰怪石之神韻。仙都山,古稱“縉云山”,與黃山、廬山并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興盛,佛教發達,景區內建有黃帝祠宇(玉虛宮)、黃龍寺、棲真寺、妙庭觀、縉云堂、南宮寺、烏傷侯廟、獨峰書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黃帝祠宇”規模最大,是炎黃子孫祭祀朝拜中華民族始祖的'圣地。
麗水景點導游詞3
古堰畫鄉位于麗水西南的大港頭,這有里麗質天成又磅礴大氣的水鄉景色,拍照或寫生尤其漂亮,因此許多美術院校選擇這里作為寫生基地,有了“畫鄉”的美譽。江濱古街邊常能看到支著畫板創作的人,頗有文藝氣息,而已有千年歷史的水利工程通濟堰,是來到古堰畫鄉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甌江將景區分為兩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頭村,“畫鄉”指的是南岸鎮政府所在的大港頭鎮。二者隔河相望,沒有橋,只有畫舫往返兩岸。游人通常會先到大港頭,而后乘船去對面的堰頭村。兩邊都有游客中心,門票可以分開買,不過買聯票會略便宜一些。
大港頭看點最集中的是江邊一條掛著紅燈籠的街——江濱古街,雖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風景如畫。街道兩邊大多是畫室或者和畫有關的店鋪,你可以在街邊文藝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兒,也可以在他她愛情郵局寄張明信片給親人朋友。東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樹和以此命名的雙蔭亭,很有韻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對面堰頭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攝影展覽館附近的通坪埠頭乘船。
甌江的江水平靜,水很干凈,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很是不錯。江上時常有掛著白帆的小船,適合采風拍照。乘上畫舫,不久就能到達江對岸的'堰頭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點就沒有了,要注意游玩時間。
從古堰碼頭至村邊的景觀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紹了歷代與通濟堰有關的政客、水利學家和詩人。走過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著江邊一路走到通濟堰,往右則通往村北的文昌閣。由文昌閣往西走也能到通濟堰,不過沿路有許多古樟樹、古民居,人文景觀更為豐富。其中,文昌閣是座小巧的二層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樹圍繞著,一旁是有著三個引水孔的三洞橋。往南是嘉慶年間的“孝節流芳”貞節牌坊,還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國時期建筑,裝飾簡單大氣,少數被辟為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覽館。
通濟堰是一段橫臥在碧水之間的拱形石壩,它一面是漣漪層起的平靜水面,另一面則是洶涌的注水口,和長著灌木,散布著鷗鳥的河灘互相映襯,甚是搶眼。通濟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馬廟內,有元代以來二十多個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這個千年間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頭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樸風格的客棧和農家樂,標間價格在200元上下,預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當地的魚非常出名,當然價格也不菲,溪魚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麗水景點導游詞4
龍川不大,一條街緣水行。如果說這條水路是魚的脊梁,兩邊的巷子就是橫向排列的魚骨了。很多老建筑和游玩景點,就在巷子里等著游人去發掘發現。沿水兩邊,有眾多小商鋪,一如全國眾多古鎮的模樣。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小橋橫跨水面,既溝通了兩岸,又是水鄉不可或缺的美景。
我們從公路下來,順著河右邊漫步。一個箭頭指向胡柄衡故居。我心里一動,這不是上任領導祖父的家嘛。趕緊去看看,沒想到吃了個閉門羹。嘿嘿,揚州東圈門的幾間老宅子,也是常年關著,不對游人開放,可以理解。這座宅子,一定有上好的風水。它現在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在外面轉轉,沒看到什么。
說到風水,不能不說在水街鄉賢館里看到的說明和導游講述的故事。龍川從很古老的時候,就有為官作宰之人士。鄉賢館有一個長長名錄。這名錄到了明朝忽然一下子茂密繁盛起來,據說這樣的發達,便是緣于風水先生的指點。龍川的居民,除了一戶姓丁外,全部姓胡。沿著水的龍川地形,很像一條船。船兒會漂浮。丁姓人家便是定住不讓船漂浮的守護。一棵古老的大榆樹,是船的篙。好幾百年根深葉茂的老樹,穩穩掌控,船兒自然不會動了。老樹邊上,還栽種了一篷竹子,那是和老樹一起定船的篙。
據說經過明代這位風水先生指點后,龍川愈發興旺。有趣的是,那位姓丁人家,代代單傳,已經達十六代。即便是獨生子女時代,依舊生的是男丁。故事和傳說,增加的是游人的興趣。可是期間有關風水的講究,我們不懂。古人對于這些,應該是天人合一的感應吧。
離開胡柄衡故居。遠遠一座巨大的牌坊高高矗立。恩榮“奕世尚書坊”,三門四柱五樓。主人是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和他的族叔胡富。胡富是戶部尚書,胡宗憲是兵部尚書。除了這牌坊,文征明親筆撰寫的“奕世尚書”、“奕世宮保”等字,一直保留到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文物價值。胡宗憲相隔他的族叔胡富一個甲子考中進士,成為當地佳話。奕世尚書坊牌坊,是對他二人的褒獎。牌坊石質,彰顯徽派石雕藝術的精湛。大大的恩榮,無言訴說往日的榮光。胡家兩代尚書,恩榮了家族幾百年。一道小橋的那邊,還有一座少保坊,看上去少了尚書坊的古舊與豪華,同樣是當年了不起的記錄。
胡氏宗祠,是水街最大的看點。績溪龍川的胡氏祖宗,追尋到遙遠的古代。高大的歇山重檐建筑,令人望而頓生敬仰之心。這宗祠,有“江南第一祠”的稱號。它始建于宋朝。明代胡宗憲又做了大修擴建。高大宏麗的梁柱,一進一進展示出來的縱深感,華美的雕刻等,為宗祠特有的肅穆和祭祀先人的莊嚴,創造了最好的氛圍。為胡家光宗耀祖的先人排位,一排排立在那里,他們看得到后代更加的'輝煌嗎?正中央兩排,是胡家先祖的神位畫像,其中有一位女將軍,精神煥發地位立其中。她打破了女子不入宗祠的傳統,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巾幗。可惜在戰斗中受傷,二十七歲便以身殉國。胡家的女子也了不起!
大廳中的木雕,荷花荷葉隨風蕩漾,荷塘里的鴛鴦交頸親愛。大鹿小鹿母慈子孝,下山的獅子威風凜凜。梁勾處的蟠龍、孔雀等祥瑞栩栩如生。這多年保存依舊完好的木雕,實在不容易。據說這座宗祠四百多年間,沒有一只蜘蛛。這是解不開的謎。沒有了蜘蛛,便沒有灰塵朦朧。宗祠得以清清爽爽,造化之功。
轉出宗祠,外面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正是油菜開花時節。滿眼的金黃蜂飛蝶繞,游人們走出嚴肅的宗祠,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開懷暢笑。撲面而來的芬香在陽光下愈發明顯。這難道不又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表現?
水街,四水歸堂。徽商最關注的便是水。沿著水街的所有,是胡家特有的選擇。水街不僅僅是水。水街上有故事有傳奇還有解不開來的謎。
【麗水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麗水旅游導游詞12-25
浙江麗水導游詞05-27
浙江麗水導游詞15篇05-29
浙江麗水導游詞(15篇)05-29
浙江麗水導游詞13篇08-11
浙江麗水導游詞(13篇)08-11
景點導游詞06-05
湖北景點導游詞11-24
廣東景點的導游詞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