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02-11 17:24:21
  • 相關推薦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游人員,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游詞,導游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柳州魚峰山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1

  魚峰區是柳州市最重要的旅游城區,轄區風景秀麗,洞奇石美,主要以喀斯特溶洞景觀以及地下河為主。主要景點有魚峰山公園、八桂奇石館、柳州奇石城、白蓮洞等。

  魚峰山公園位于柳州市中心,面積3.37公頃。其山似立魚又名"立魚峰",山上綠樹成蔭,山腳一泓碧水稱小龍潭。于潭畔俯覽仰觀,潭峰相映,如巨鯉躍立潭面,稱為"南潭魚躍",為柳州古八景之一。登上魚峰山頂,可俯瞰柳州全景。

  白蓮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蓮花山上,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白蓮洞是中國第一座洞穴博物館,陳列了大量的古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遺物)說明了大約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的.白蓮洞文化。

  蟠龍雙塔蟠龍山位于市中心柳江東岸。其山橫列三峰,臨江聳立,形如蟠龍,由此得名。蟠龍山主峰海拔197米,山勢險要、俊秀、幽趣,明代在山上建有王氏山房。盤古廟等。徐霞客游歷此山后有詳細記敘,勝贊此處奇景。

  都樂巖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位于柳州市南郊12公里處,方圓二十里,景區由十二座山峰、一條清水河及兩個人工湖構成。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盤龍洞、通天洞、水云洞、壽仙巖、石刻碑林、龍珠峰、龍珠湖、湖心島。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魚峰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柳州市魚峰路。園內立魚峰平地崛起,山高88米;從山腳沿盤山小徑登392級石階,便可到達山頂。從山頂往北眺望,江水碧綠、六橋飛架、大廈林立、車水馬龍,“壺城”美景盡收眼底。魚峰山因柳宗元著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中稱“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故名立魚峰或石魚山,山上亭臺樓閣,掩映在四季常青的古樹綠蔭之間。

  宋元時曾有道觀,后毀于兵火。今存純陽洞、三星洞、螽斯巖等勝跡,皆為道教所留。相傳劉三姐在此山唱歌而仙,今塑劉三姐像于此。1949年后,將此山改為公園,仍以魚峰命名。

  山中有清涼國、玉洞、盤古洞、純陽洞、陰風洞、螽斯巖、三姐巖等七個巖洞,彼此相連貫通,洞中有元、明、清以來文人墨客贊美立魚峰的石刻六十多處。山腳有個小龍潭,油涌出的地舊水形成,潭水隨柳江河水漲落,小龍潭和魚峰山相連,潭光山色、景致壯觀。從小龍潭東南岸觀看魚峰山,山峰像一尾鯉魚躍出水面,為此,園林部門在潭中立—鯉魚雕塑,名曰:“南潭魚躍”。潭畔一幢院落似的民居式建筑是柳州最早的一家專業石館,館藏奇石精品800多件,林林總總,歷歷大觀。

  相傳,魚峰山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生活勞動和傳歌升仙的地方,至今山上尚存“三姐巖”、“對歌坪”等遺址,三姐巖內有“傳歌、對歌、成仙”群雕,山腰立有用于大理石雕刻的劉三姐塑像。

  柳州有個魚峰山,山下有個小龍潭

  終年四季歌不斷,都是三姐親口傳

  這一首流傳在柳州的'民間歌謠,不但真實地反映了柳州山歌的源遠流長和它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也是劉三姐與魚峰山歷史淵源的寫照。魚峰山和小龍潭,相傳是劉三姐傳歌和成仙的地方。現山上尚有對歌坪、三姐巖、麻籃石等遺址。膾炙人口的劉三姐山歌,是從這里發祥的。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山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交母雙亡,靠哥劉二撫養,史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夸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聞名遐邇,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丑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后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巖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事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終于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鉆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

  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哪里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并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

  誰料三姐凄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歌斷失傳,于是施展法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縈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連續不斷。后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斗。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云霄。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著。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巖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七月流火的時節,登上涼風送爽的魚峰山,一覽柳州美景,特別是觀賞柳宗元抒懷題詞等處佳景,實乃令人暢快,難已忘懷。

  從柳州火車站向天鵝路東步行一公里,便到魚峰山了。極目這座俗稱“立魚峰”的魚峰山,植被蔥蘢,綠蔭蒼翠,山頂白巖崢嶸。魚峰猶如一只巨大的鯉魚,淺游柳江畔上,打挺覓食,顯得格外亮麗雄偉,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頓然興致雅然。其實,這座四面懸崖的魚峰山,高只有157米,環麓只有500米。

  走進山腳時,但見濃蔭山路上,三五成群的游人,觀賞著山崖的峻險和美妙;幾許蔭涼空地上,有許多悠閑納涼的市民。亭臺樓閣上,有練泰極拳的、有拉二胡、拉小提琴的,演唱劉三姐之歌的,這些人與樹、山與亭閣的自然組合,構成一幅秀美和諧的柳江峰巒游園圖,給人一種平安快樂的美享。

  行走山中,見到的是蔥蘢遮陽的大王葉、牛筋樹、桂花樹、朗木、榕樹、樟樹、椐木等幾十個種類高大的常綠樹;陡崖石壁上還陰刻有“重踏金鰲”、“黿鰲勝景”的兩大幅石刻草書,石刻內容,年代久遠,字跡脫落不清,出于何年何人書寫題詞,實難辯認;在陡峭山路中,建有“未了亭”等幾處琉璃競彩的閣亭;有仙境洞、天樂等天然避暑溶洞。

  這些美妙的景點,最令人神往的是,這里的古老的人文旅游文化。這里經歷了數千萬年的風吹雨打,經歷了嶺南文化的洗禮,留下了許多古人絕唱的足音,才子佳人的流芳墨寶。唐代文人柳宗元,從京城長安貶到湖南永州后,42歲時,再遷貶到比永州更為荒蠻潮濕的柳州任刺史。被貶在柳州期間,朝庭并不解恨,還派人對他進行監視。他仕途落破,孤獨暗傷,只有寫文章言志,他幾次光臨魚峰山之后,揮毫寫下了“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的題詞。柳宗元哪知這一題詞,卻給自己帶來了災難,監視人將向皇帝匯報說:山小而高,是誣蔑大唐江山小,而妖風大;其形如立魚,是誣蔑大唐政局像柳江岸上的鯉魚一樣,屬無水源之魚,會旱死的。皇帝大怒,把柳宗元更為永配柳州,不得回京城做官。此后,柳宗元更加覺得仕途渺茫,前程暗淡無光,他47歲就這樣含恨離開了人世。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與柳宗元命運就大不一樣了,徐霞客在登此山時,也大發感慨,寫了游記,稱魚峰山:“透腹環轉,中空達外,八面玲瓏。”嘆為桂林山水諸洞所不多見。霞客游記,卻被明王譽為經典,也成為后人旅游景點的指南。

  三姐巖,在魚峰半山腰中,是一處唐代壯族原生態山歌文化的原生地,也是劉三姐山歌文化的傳播地點。三姐巖是由鯉魚巖、清涼園、羅漢洞、盤古洞、陰風洞、純陽洞組成,全長160米,面積為600平方米。相傳,劉三姐,是在這里傳歌成仙的。柳州人民為紀念她,在這里樹立了一個高米4米的劉三姐的.白玉雕像,寄托人們的哀思和祝福。后人在稱贊劉三姐化仙歌中唱道:魚峰山上姐成仙,留下山歌萬萬千,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

  從“未了亭”攀石梯而上,到山頂,已汗流浹背了。山頂四周均由石欄桿圍住,面積約40平方米。山頂涼風徐徐。柳州市區各條大道的建筑美景,繁華的工業市場,北岸的柳侯祠,滔滔東去的柳江河,盡收眼底。站立此處觀光,頗有幾分“魚峰高,千山小,縱覽龍城風光好”的感慨。作為一位黔籍游客,懷著對廣西柳州的敬意,叩問柳江如何?答曰:柳州再也不是唐代時候的窮鄉僻壤,潮濕的蠻荒之地,現是雄姿英發的繁華都市了。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4

  柳州文廟位于柳州登臺山,2010年建造,文廟朝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臺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筑組成,建筑以宋代風格為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

  柳州是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為了宣揚本地的歷史,2009年,柳州市政府決定在登臺山下,駕鶴山側、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獨厚,重修柳州文廟,并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2010年 3月份開始施工建設的柳州文廟,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燈臺為靠、駕鶴為案,金碧輝煌地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若登高遠晀,柳州的文氣頓會金燦躍然,成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勝境。建成后的.柳州文廟,將與蟠龍山瀑布廣場、窯埠古鎮等,成為"百里柳江"景觀帶上重要的文化標志性建筑。還有文惠橋。

  柳州文廟最初建于唐貞觀初年,原址已無可考證,現在的柳州文廟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現代仿古建筑群。據史料,唐元和十年(815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并親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廟后,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學思想,并闡述了孔子思想的傳播與中央政權推行政令的密切關系,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順暢,"人去其陋",社會經濟、文化飛速進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廟碑于柳城(當時柳州治所)。廟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現存于柳侯祠內。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廟遷建于城內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帶),地面建筑無存。1928年,柳州文廟又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蕩然無存。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09年,柳州市政府決定于柳江南岸燈臺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廟,并將其列為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現在選址重建的柳州文廟,涅盤重生,依山臨水,在國內2000多座文廟中,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山水靈氣遠勝他鄉。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5

  魚峰公園位于柳州市中心,面積3.37公頃。其山似立魚又名“立魚峰”,山上綠樹成蔭,山腳一泓碧水稱小龍潭。于潭畔俯覽仰觀,潭峰相映,如巨鯉躍立潭面,稱為“南潭魚躍”,為柳州古八景之一。山腰七洞貫通,人稱“靈通七竅”。

  相傳壯族歌仙劉三姐曾在此傳唱山歌,并于小龍潭騎魚升天成仙。山上有劉三姐漢白玉雕像,洞內塑有男女對歌群雕。國內第一條位于市中心的`旅游索道,把魚峰山和馬鞍山連結起來,為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位于小龍潭南面的“石玩精品館”、館內收藏有100多個品種、500多件賞石精品。園內名勝古跡較多,著名的有“戴欽墓”、“三姐巖”、“羅漢洞”、“對歌坪”等。

  登上魚峰山頂,可俯瞰柳州全景,從山頂往北眺望,江水碧綠、六橋飛架、大廈林立、車水馬龍,"壺城"美景盡收眼底。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6

  龍潭公園位于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游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各異,聳立于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后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恒(18—22度),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 ”。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云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仿佛蓬萊仙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仿佛笙歌陣陣回蕩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坐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

  龍潭公園園內還建有南方少數民族的村寨、風雨橋,游人可乘矮馬旅游車漫游各民族村寨,品嘗風味小吃和民族菜肴,參加和觀賞壯族的拋繡球、瑤族的射弩、苗族的蘆笙踩堂、侗族的搶花炮、布依族的笑酒等合唱,其樂無窮。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 篇7

  位于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侯公園,是為紀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園,也是廣西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它始建于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主要景點有:羅池、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跡和山水來歸盆園、動物園、兒童樂園等等。

  柳侯祠原名羅池廟,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園內的西隅,是柳州人民為紀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廟。現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內陳列有許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績。

  柳侯祠分前、中、大殿三進,內有柳宗元石刻像、柳宗元塑像以及“荔子碑”等歷代珍貴石刻40余方。“荔子碑”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書法,寫的是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中供祭祀柳宗元吟唱的《迎頌享神詩》,因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韻凝于一碑,故有“三絕碑”之稱。祠后有柳宗元衣冠墓,東側有紀念與柳宗元同稱為唐二賢的政治家、柳州司戶參軍事劉蕡的賢良祠,并有柑香亭、羅池、講堂、山長住房、齋房、回廊、院門等附屬建筑。

  柳侯祠主要景點:

  柳宗元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第二年靈柩歸葬長安,柳人在柳宗元靈柩原停放處修建了衣冠墓,供千秋憑吊。

  柑香亭:

  因柳宗元曾在柳州種植黃柑,所著《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廣為流傳,后人興建“柑子堂”以頌其事。其后原址廢坍,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羅池旁重建,后改稱“柑香亭”。

  羅池:

  “羅池夜月”原為柳州古八景之一。韓愈在《柳州羅池廟碑》寫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夢生前部將歐陽翼:“館我于羅池”,柳州城東關的這一泓池水因此而聞名。據明代李西涯《羅池書屋記》稱,古羅池“廣袤可數里,澄波汀蓄,準平而鑒照其外”。

  山長住房:

  柳江書院院長(山長)和學子所居和藏書之處,是一個幽雅的四合院,東側齋房原為打理柳侯祠的開元寺僧人的住所。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相關文章:

柳州魚峰山導游詞04-01

柳州景點導游詞12-10

關于柳州的導游詞12-23

柳州龍潭公園導游詞03-31

柳州園博園導游詞08-16

美麗的九峰山作文02-28

游九峰山作文03-10

美麗的順峰山公園作文03-05

柳州龍潭公園導游詞7篇11-16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不卡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 亚洲日韩最大AV网站 | 亚洲无aV码在线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