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徽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安徽導游詞1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們光臨蕪湖參加游覽。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您們的導游,陪同各位領略蕪湖人文風光的神韻,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蕪湖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轄蕪湖、繁昌、南陵三縣和鏡湖、新蕪、馬塘、鳩江四區。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市區人口63萬。改革開放以來,蕪湖已具有較高開放度和較強綜合經濟實力,是享受國家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政策的國家沿江開放城市。近幾年又先后被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批準為國家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技術創新區域試點城市和發展新型試點城市,還被世界銀行確定為中國國企改革技術援助試點城市。
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辟蕪湖為對外通商口岸。1877年起,蕪湖逐漸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由于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歷史悠久,古來即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舊石器時代文物以及古銅冶煉遺址證明,古代蕪湖的.冶金和制造工業技術水平就十分發達。 明代的紡織業已形成相當規模,有“織造尚淞江,漿染尚蕪湖”的記載。近代蕪湖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晚清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是長江下游地區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蕪湖市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16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219-240天,年日照時數為20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
蕪湖農業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油料、棉花等。長江從市西緣流過,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布其間,全市水面面積達47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4.4%。水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鰣魚、刀魚、螃蟹是著名的“三鮮”。山區產有名貴中藥材丹皮等。
蕪湖共發現礦產55種,其中石灰石儲量達42億噸。地處長江下游的蕪湖,江面開闊,水流量充沛,尤其適合發展大耗水量、大運輸量的工業項目。
通訊
蕪湖是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的通信樞紐。寧漢、寧蕪干線光纜及京滬杭同軸電纜經過蕪湖,全市程控電話總裝機容量30.6萬門,移動通訊、無線尋呼等現代化通訊設施手段先進,國際互聯網蕪湖網站已正式開通。
航空
蕪湖機場已開通蕪湖至北京及蕪湖至佛山的航線。距合肥駱崗機場119公里;距新建成的南京碌口國際機場的直線距離僅58公里。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公路 蕪湖是沿江公路網絡的重要樞紐。全市公路總里程1530公里,其中市區100多公里。205、318國道穿境而過。蕪湖通往合肥的高速公路已投入使用,沿江高等級公路蕪湖段已建成,蕪湖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蕪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
從蕪湖發車以當日往返為半徑,覆蓋區域共有2億人口,是全國人口最密集、消費層次最高的地區。
港口
蕪湖港是長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個深水港。主航道寬度400-500米,常年水深9米以上。全港區共頭泊位70余座,年綜合通過能力2300萬噸。朱家橋外貿碼頭建有兩個萬頓級海輪泊位,亦可同時依靠三艘5000噸級海輪;建有鐵路專用線,年通過能力達152萬噸;最大起吊能力200噸。裕溪口港為全國最大也是長江上第一座現代化的內河煤炭中轉港,年吞吐能力600萬噸。蕪湖市境內季節性通航河流有14條,通航里程429公里,長江支流青弋江、水陽江和正在修復的蕪湖---太湖支流運河完成后,蕪---申運河即可直接通航,與長江三角洲和蘇南杭嘉湖地區相溝通。
鐵路
蕪湖是華東第二通道的重要樞紐。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和宣杭等五條鐵路在此交匯和聯接,溝通全國各地。于2000年十月通車的蕪湖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將長江南北交通融為一體,北上經淮南線可接京九線和隴海線,南下可至杭州、寧波、廈門。為華東鐵路第二通道配套建設的小楊村編組站為一級三場38股道,可日解體70列,日編組7000輛車。
水電氣
蕪湖是我國人均供水量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日供水能力達75萬噸。國家骨干輸變電線路與蕪湖電廠聯網,電力供應充足。全市日供煤氣能力為36萬立方米。蕪湖市是皖南地區的液化氣貯運中心,總貯氣能力已突破1.2萬噸。城市氣化率89.14%,可提供充足的居民用氣和工業用氣。
科技教育
蕪湖市各類科研院所71個,專業技術人員4萬余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逾萬人。蕪湖是全國中等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市,中德合作項目“雙元制”職業教育試點市。全市有安徽師范大學、機電學院等高等院校8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技工學校6所,職業高中17所,普通中學129所,可為蕪湖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具有較好技術素質的、工資水準相對較低的勞動力和專業技術人才。
蕪湖長江大橋經濟園區規劃占地9.15平方公里。以建設科技型、觀光型景區、景點,配套的現代商貿、文化、體育、娛樂等服務設施,形成以現代化商旅結合、生態環境優良為主要特色的新地區。
正在建設中的蕪湖農業科技示范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萬畝、可養水面4.2萬畝、山場0.4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劃分為都市農業觀光區、高效蔬菜產業區、高效漁業經濟區、高效糧油產區及村鎮經濟文化區等五大功能區。
各位朋友,今天的蕪湖游覽即將結束了,歡迎您及您的朋友再來平武游覽。祝愿大家生活愉快。
安徽導游詞2
旅客們,大家好!下面有我來為大家介紹安徽的旅途景點!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初年,取舊時的安慶、徽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安徽以長江為界,形成了皖北和皖南兩大地域:合肥、宿州、淮北、亳州、阜陽、淮南、蚌埠、滁州、巢湖、安慶、六安11市在皖北;黃山、池州、銅陵、宣城、蕪湖、馬鞍山6市在皖南。
安徽大地錦繡多姿,文化古跡甚多,是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現有5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黃山為安徽山水典范,區內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堪稱“四絕”,199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78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著名的道教圣地齊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有45峰、86怪石、18瀑等勝景;瑯琊山以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
除國家級景區外,還有19處省級風景名勝區。
安徽導游詞3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蕭縣東南20余公里的龍崗山中,為山東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脈大致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為100—300米,相對高度20—30米,山頂平緩,山坡較陡。
黃藏峪原名黃桑峪,因峪內長滿黃桑樹而得名。漢高祖劉幫稱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故改名皇藏峪。《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微時常隱芒、碭山間,即此山有皇藏峪,漢高祖避難處”。
皇藏峪為陶墟山系南部的剝蝕低山丘陵,山巖為石灰巖體,有許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觀,四周峰巒層疊,澗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畝,有146種樹木和六百多種草藥。
安徽銅陵市導游詞
銅陵是千年勝游之地。據史料考查,僅唐至清代的文人墨客就有200多位來此游山玩水,并寫下了吟詠銅陵的`詩詞400余首。其中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于天寶、至德、上元年間三次漫游銅陵,寫下了“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及“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郝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等膾炙人口的詩篇。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不僅多次游覽銅陵,“觴詠競日”,而且見這里山水宜人、風光秀麗,便讓兒子黃相舉家自江西修水遷居銅陵,至今已傳后二十八代。
銅陵今天的旅游業更是日新月異。在現有的二十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中,有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個,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1處。其中,銅文化特色尤為明顯;銅陵牡丹與洛陽、荷澤牡丹“三分天下春色”;人工養育的“江豚”等珍稀動物世所罕見。銅陵北距省會合肥只有130公里,南距世界風景名勝區黃山只有120余公里,東距華東大都市南京不足200公里,西距著名的九江廬山只有300公里,距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華山更是近在咫尺,只有80公里,且水、陸、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銅陵現已擁有旅行社16家、星級飯店19家、各類旅游定點單位十余家;AAA級、AA級和A級景點七個,這些都為銅陵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安徽導游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大蜀山形成于約一百多萬年前,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坐落于大城市市區的古火山。不過各位朋友不必驚慌,更不用擔心,她已在此長眠多年了!其占地面積566公頃,周長7.75公里,坡度為5-30度,呈橢圓形,山勢東南高,西北低,系大潛山系脈。
好了,各位朋友請跟上了,咱們大蜀山樹茂林密,青竹吐翠,一年四季美不勝收,因而留下了許多文人騷客的墨寶。有古詩云“一徑鳥聲喧夕照,半湖帆影湖波”,雖然今天咱們無法看到“帆影湖波”,但“水因山而活,山因水而壯”,卻是亙古不變的,更何況咱們現在看到的是其最美的一面——冬令雪景。看這銀裝素裹,茫茫雪海,您有何感想?可有一種詩性大發的沖動?這也難怪,咱們“蜀山雪霽”自古就為“廬陽八景”之一。 來,咱們打破“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的約定,邊走邊看!看這茂林修竹在大雪映襯下,頗有些怡情逸性之趣。 大伙兒請注意了,那就是“萬物皆白,唯我獨紅”的楓樹林,在這茫茫雪海的.襯托下,紅楓更紅了,故有“霜葉紅于二月花”之說。 一路走來一路歌,不知不覺中我們就來到了蜀山頂,在此您是否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極目遠眺,合肥市在云霧的遮掩下,在白雪的映襯中,若有似無,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置身仙境之感!向東,我們可以看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高樓林立;向西,烈士墓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其氣象之肅穆,隱現英烈之忠魂,令人景仰,讓人欽佩!這巍巍名山也因有幸掩埋忠骨而更添了幾分浩然正氣!
好了,請各位隨我下山!看完了大蜀山之景,聽了小梁的介紹,可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小梁沒告訴諸位蜀山之高?咱們蜀山不能與三山比高,不能與五岳比奇,其海拔僅為284米,可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清代顱州府學正朱弦詠蜀山“春山艷洽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光澹淡欲臥,惟其臥也,古雪霽神開,躍然有起色矣”,為歷代對大蜀山的評價之精髓! 行至此,小梁不得不對各位說聲再見了,希望您有空多來這森林公園看看,沒準她那天就成了“火山森林公園”了哩!
安徽導游詞5
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在封建社會里,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勛顯赫”的,為朝庭興旺作出的“杰出貢獻”,當朝常常批準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借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庭。歙縣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到了明清兩代,牌坊建筑藝術也日臻完善。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一連7座,建筑風格混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據建筑專家們講: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筑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
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嘉清年間,距今已有450余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樸雄偉,在挑檐下的“龍鳳板”上,“圣旨”兩鑲在其中,橫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獅一對,英武異常。據介紹,被皇帝表彰的鮑燦,一生并未做過官,因教育子孫有方,其孫又在捍衛明室江山的戰斗中,屢建奇功,被皇帝“榮封三代”,特為其祖立坊。
第二座牌坊: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親批“御制”,其政治待遇之高,可見一斑。牌坊上銘刻的“慈孝詩”記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鮑家一子見父將被人殺害,便求代死。而父為了鮑氏家族不斷香火,要求處死自己,不殃子孫。鮑家父子上慈下孝之舉感天動地,也感動了那些強盜。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聽到這個故事后,欣然寫下“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并撥銀將“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繕。并增其舊制,刻御題對聯于其上。一座牌坊幾朝皇帝加封,這在我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第三、四、五座牌坊:分別是“立節完孤”牌坊、“樂善好施”牌坊、“節勁三圣”牌坊等,一座一座都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節勁三冬”坊是為一位繼母所建。據說這位繼母在夫亡之后,歷盡婦道,把前妻之子重于親生,年老之后傾其家產,為亡夫維修祖墳。這一舉動感動了當地,打破“孔孟之道”繼妻不準立坊的'常規,破例為她建造了一座規模與其他相等的牌坊。盡管得此厚愛,在牌坊額上“節勁三立”的節上,還是留下了伏筆。把節的草頭與下面的“卩”錯位雕刻其上,以示繼室與原配在地位上是永遠不能平等的。
安徽導游詞6
黃山顏公河漂流位于休寧縣山斗鄉山斗村,地處休婺黃金旅游線上,距黃山市中心城區23公里,交通便利,是黃山市市級新農村示范村,也是皖南徽派古村落之一。該村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是一個適合農家樂生態旅游的好地方。顏公河漂流從山斗鄉政府所在地山斗村至金勾樹自然村,全程近3公里,沿途自然植被良好,風景優美,集高山沖浪、水上漂流、竹園觀光等于一體,沿途青山綠水,茂林修竹,景色怡人,是體驗刺激、享受清涼的又一旅游休閑好。
自高山而瀉匯聚成流的河水在蜿蜒的漂道內一路歡唱,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時而彎曲有度時而寬闊直驅,在上下起伏的河流中體驗生命的動感,在潺潺的溪水中感受速度的樂趣,六個深淺不一的`水潭讓你與水親個夠,六個高低不同的堰壩滑行讓你扯嗓尖叫,暢游在此,人生樂哉。
乘著橡皮艇順流而下,天高水長,陽光普照,四面青山環繞,漂流其間,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期待----期待刺激!期待驚險!期待與大自然的搏斗!期待“有驚無險”后的輕松!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樣一種激動、一種區別于平凡生活的獨特感受。
安徽導游詞7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于東經114°54’- 119°37’和北緯29°31’- 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200萬人。
安徽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并且分布有廣泛的水面,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眾多湖泊分布于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個自然區。
安徽地處南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并具明顯的時空分布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
安徽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薈萃,曾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華陀等一大批杰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也涌現出眾多的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及科學家,華人第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對安徽的真實寫照。
安徽導游詞8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性劉,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游,歡迎你們來到黃山風景名勝區游覽,現在我來為你們介紹黃山吧!黃山非常壯觀美麗,春天是美麗的季節,你們來得真合時,大家隨便看。
現在我帶你們去看看怪石吧!你們看看,右邊那塊怪石,怪石千奇百態有的美麗有的神奇有的'說也說不清,傳說摸了這塊怪石,能年輕幾十歲;如過的了病,摸一下它,病就沒了。快去摸摸吧!好,你們現在往左望,這就是奇松山,奇松山有松石,松石四處長著一些很香的松樹,這些松樹很堅固,連瀑風雨也吹不斷,安靜一下,請大家注意保持安靜!在前面有一個溫泉,我們去看一看、聽一聽、試一試那溫泉吧,記得不能亂丟垃圾哦!
大家自由游覽吧!
安徽導游詞9
大家一路辛苦了,歡迎大家來李鴻章故居與享堂旅游觀光!我是來自安徽旅行社的導游,我叫王萍,三橫一豎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坐在我們旁邊的這位呢,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可是一位有著多年駕駛經驗的老司機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車可以盡管放心!在今天的游程中呢,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向我們提出來,我們將盡可能為大家解決。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下李鴻章和李鴻章故居與享堂的概況。
李鴻章(1823-1901)字子黼,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和個人魅力的晚清重臣。道光三年生于安徽合肥,1901年,病逝于北京賢良寺,謚文忠,后歸葬合肥。
【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晚清建筑風格,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李鴻章故居,僅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筑,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精美豪華,占地面積20xx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為二層閣樓,后兩進樓下有回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回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稱“小姐樓”。
【故居大門】
李鴻章故居大門系三開間兩進門廳架構,寬敞開朗。高懸的橫匾和柱形紅燈籠上均有“李府”字樣,兩只石獅雄踞臺階兩側,更顯森嚴不凡。但大門處最值得關注的,一是大面積的墻面,均為磨制后的大方磚鑲嵌而成的清水磚墻,這是相當罕見的;一是大門入口的兩只抱鼓石,用的是從李公祠地下發掘出來的.晚清遺物。
【過廳】
從步行街進入大門,行數步即到過廳。廳正中是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字,鈞衡,比喻國家宰相一類重臣;篤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意思是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的功績。過廳過去為來客稍候,待傭人通報后再入中廳與主人會面之處,現兼作展廳之用。廳內展示與李鴻章有關的各種圖片、資料和實物。陳列內容按李鴻章的生平歷程設計布展,共分為“李鴻章的青少年時代、李鴻章與淮軍、李鴻章與洋務運動、李鴻章與外交以及毀譽參半的一生”等五個部分。陳列內容圖文并茂,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云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
【福壽堂】
中廳又稱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相當于我們現在家庭里的客廳。中廳上方的長幾上,擺有一只古鐘,左邊一面鏡子,如果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個鐘是不動的,我們也叫“死鐘”,諧音就是“始終”,右邊一面屏風,連起來有這家宅“終(鐘)生平(屏)靜(鏡)的寓意。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一左一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宅的建筑特色。
【書房】
東西兩廂是李氏后人的書房,清雅疏闊,青磚漫地,里面的博古架稱為“過橋式”,左右兩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國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
【小姐樓】
現在要跨過的這個門檻就是李府的“二門”了,而這堵墻也叫“女兒墻”。古人常說大家閨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指的就是這個門。在過去男客人是絕對不允許跨過這個門檻的,女眷也不可以在這向外張望。
走進二門,我們便可看見小姐樓,也叫繡樓。這是一個封閉回廊式的木樓,整個樓的裝飾與前面的前廳、中廳相比更加講究。樓上的回廊由于比較寬,容得下馬匹行走,所以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樓上東首第一間據說是李鴻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
【李鴻章享堂】
李鴻章享堂建于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
1901年,李鴻章歿于京師賢良寺后,1903年魂歸故里,歸葬于合肥東鄉夏小郢(ying),家人在此興建享堂和墓地。李鴻章享堂分為三個部分:墓葬區、祭祀區、倉房區。整個享堂及墓園的大門坐南朝北,享堂的規格很高,建筑在全國也屬罕見,對研究墓上建筑有著特殊的意義。
[石牌坊]李鴻章享堂的大門口立有一座四柱三間三樓的新建石牌坊,牌坊上刻“鈞衡篤祜”四個大字,這是光緒皇帝在李鴻章七十大壽時親賜的,以示對李的器重和表彰。該牌坊也是江淮之間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的新建石牌坊。
[墓園區]從大門進去后,西邊為墓園區。我國古代對墓葬制度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等級分明,正如現實社會中一樣,對不同的官職有非常嚴格明顯的區分。神道碑放置于神道的入口,介紹墓主人的生平和功績,李鴻章墓的神道長約三十米,兩側是石像生五對。墓前放有石制燭臺、寶瓶各一對,中間為香爐,合稱石五供。墓冢高6米,直徑7米,是李鴻章與趙氏夫人的合葬墓。
[祭祀區]東邊的是李鴻章享堂的主體部分。祭祀區的主體建筑稱享堂,故而將整個三部分合稱李鴻章享堂。。
[照壁]照壁外有三塊御制祭文碑,每個都高達4米。一般人能有御制碑就很罕見,而李鴻章享堂有三塊,足見清廷對他的器重。
[門廳]古代人有神鬼觀念,認為人去世后并非真的死去,只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因而在人們營造墳墓和享堂時,一切仍仿照人生前的住處設計,令他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所以前面也有門廳,中間是前堂,相當于客廳,后面的寢堂是死者休息的場所,與住所不同的是,沒有床而是擺上了靈位。一般來說,整體規格比生前的略小一些。
[寢堂]前堂之后是寢堂,也是五開間建筑,三明兩暗,堂內正中是神龕,龕內擺放了李鴻章的靈位,兩側墻壁上還掛有俞樾和王焯的兩幅挽聯。
[倉房區]祭祀區之東是倉房區,共三進九間,占地500多平米。
安徽導游詞10
青陽九子巖景區,是安徽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區之一,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主打景區。該景區是投資建設,由森林公園管理處管理經營的獨立景區。
九子巖景區集自然風景和佛教文化于一體,是整個九華山的靈魂,九華山原九子山即源于九子巖。
九子巖景區山岳風光優美,其雄可敵黃山、其險可比華山、其秀可望黃山。景區內主峰天華峰海拔1084米,是大自然在九華山的代表作,可謂登其峰,九華無峰;賞其景,九華無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九華山歌》第一句"奇峰一見驚魂魄"寫盡了天華峰的一切。被詩圣李白形容為"天河掛綠水"的七布泉是景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落差80余米,七折而下,她的美麗與壯觀,已不能用其他任何華麗詞藻所形容,其永恒主題只有"天河綠水"。
九子巖景區是九華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發祥地。遠在唐代金喬覺遍游中國名山大川,最后卓錫九子巖,參修佛學,終成正果,至今尚留有"金地藏第一修行處"。隨后,九子巖華嚴禪寺成為九華山歷代高僧大德修行參禪的場所。清末,華嚴禪寺受御封,創辦了中國第一座高等學府"華嚴大學"又名"廣化院"(即廣教眾生的意思),目前尚分廣化院上、下兩院。建園后,華嚴禪寺及景區內的雙溪寺更是九華山佛教文化的驕傲,孕育了九華山最著名的兩位高僧大德--九華山已故方丈仁德大和尚及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尊肉身菩薩"大興菩薩"。
安徽導游詞11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擔任導游,你們可以叫我燕子姐姐,今天,我們一起在黃山開始我們的旅程。
黃山自古以來就是旅游勝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覽黃山推崇備至,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又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
黃山松是黃山景區的一絕,最為人稱道的是崖松和山頂。看,在玉屏左側,懸崖峭壁邊長著一顆松樹,你們說這是什么松呢?對了,這就是有八百年樹齡的迎客松。他一側的枝椏伸出,好像黃山人伸出臂膀歡迎山的標志性景觀。游客們,在放眼看看其他的松樹,許多是在懸崖峭壁上縱橫堆疊,形成各和絕妙的組合。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昵的連理松,但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男的`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
快看,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頭就環繞在我們的身邊,有的像報曉的雄雞,有的像步履蹣跚的老人,還有的像龜魚對望……山峰也千姿百態。筆架峰,飛來峰,仙人指路……數不勝數,最具特色的還屬海拔在1864米之上的黃山第一最高峰——蓮花峰,相傳當年觀音菩薩自己乘坐的蓮花寶座點化成黃山一座雄起秀麗的山峰。哈哈,蓮花峰的來歷神奇吧!
看著白茫茫的云海,大家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原來啊,云海的形成,是由于黃山高谷底,樹木繁茂,日照短,水分不易蒸發,因而濕度大,水汽多,雨后常見縷縷輕霧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霧達250日左右,真可謂”云霧之鄉“
游客們,今天的”游程“即將結束了,大家一定腰酸背痛吧,可以享受一下我們黃山的最后一絕——山腳下的溫泉。溫泉的水溫常年保持在42℃,屬于高溫碳酸鹽型,既可以飲用,又可淋浴。游完黃山后,洗個溫泉浴該是多大的享受啊。
好,朋友們,黃山迎客松天天歡迎您,再見!
安徽導游詞12
《孔雀東南飛》故事凄婉動人,曾被國家文化部列為“安徽省亟待挖掘的三個優秀民間故事之一”,在國內外文壇均享有崇高的聲譽,且小吏港有大量的《孔雀東南飛》遺跡,如劉家山、苦水井、花山(即華山)、孔雀墳、望雀墩、孔雀臺、永鎮寺等,極具開發價值。同時皖西南旅游區是省政府重點培育的旅游區。
近年來,隨著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的建成和同名電視連續劇的'即將播出,當地文化旅游熱日漸升溫,永鎮寺香火也愈發旺盛,香客長年絡繹不絕。由于寺內場所十分狹窄,根據《孔雀東南飛文化園總體規劃》,該寺與2006年開始籌建大佛殿,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孔雀東南飛文化園以愛情為主題,集歷史文化旅游和觀光休閑旅游于一體,主要分為愛情博覽園區、情侶河畔休閑區、王家山新石器遺址保護區、休閑購物區和農業觀光五個功能區。園內自然景點十多個,古文化舊址多處。永鎮寺大佛殿的重建落成,為孔雀東南飛文化旅游又增添了新的亮點。
安徽導游詞13
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建于1956年,是我國成立較早、規模較大的博物館,也是毛澤東參觀過的唯一一座省級博物館。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李先念、葉劍英、陳毅、聶榮臻等同志都曾來過這里,陳毅元帥還為安徽省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安徽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約23萬件,以商周青銅器、楚國貨幣、漢畫像石、文房四寶、元代金銀器、新安書畫、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約文書等最為突出。在現代藝術品中,著名旅法女畫家潘玉良的4000余件作品收藏于館內,也受到國內外矚目。
館內現基本陳列并常年對外開放的主要是“徽州古建筑陳列”、“安徽古生物陳列”、“館藏青銅器精品展”。
“徽州古建”館再現了徽州明清建筑的獨特風格和卓越成就,按比例復制的“古建三絕”(古牌坊、古居民、古祠堂)的代表作品許國石坊、老屋閣和寶綸閣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觀賞價值和濃郁的'徽州地方風味。安徽古生物陳列集中展示安徽地區中生代、新生代古人類、古生物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的場所。另外還有供臨時舉辦各種展覽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展覽大廳。
安徽導游詞14
好了,各位團友們我們還有大概十分鐘就到黃山湯口了,現在就讓我乘這幾分鐘的時間給大家講講黃山風景區的概況,讓大家對黃山風景區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黃山坐落在安徽省的南部,全山總面積有122平方千米,其中黃山風景區占地約為154平方千米。黃山風景區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國家級5A旅游景點,也是我國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兩項世界級桂冠的景區。呵呵,團友們知道黃山的`名頭之大了吧?
下面我們說說黃山之名的歷史,黃山在古代叫做黟山,為什么叫做黟山呢?肯定許多朋友都有疑問了,其實啊,這里的黟就是黑的意思,因為黃山上的巖石多為青黑色,所以我們古人呢就給它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后來由于傳說黃帝當年完成了中原的統一,開創了中華文明之后在這里采藥煉丹沐浴湯池,最終得道成仙了,所以在唐朝天寶年間也就是唐明皇就下詔書將黟山改成了黃山,黃山這個名字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了。團友們是不是覺得這挺有意思的啊?
不知道大家團友們知不知道徐霞客這個人,他是明朝時候的大旅行家,這個人就到過黃山,而且他在游覽黃山之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薄海內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意思就是說放眼海內外的山沒有比得上徽州的黃山的,攀登過黃山之后天下就沒有值得攀登的山了,嘆觀止啊!作為一個旅行者地質學家我相信徐霞客這段話一定就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了,有些團友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太夸張了啊,那么至于黃山到底值不值得他這樣的贊美,我相信在我帶領團友們游覽過后團友們心中自然明了了。但是我要說黃山確實是積天下名山之大成的,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廬山之飛瀑、雁蕩之巧石、衡山之煙云在黃山你都可以看到,所以黃山歷來也就享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這個可不是白叫的哦!
黃山五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再加上冬雪也就是我們即將要欣賞到的黃山之景。黃山松造型奇特,樹冠扁平,針葉密短,夜色蒼翠以無比頑強的生命力破石而出。黃山無山不峰,千峰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而又無峰不石,怪石星羅密布,形態各異,有的似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黃山自古云成海,雨雪初晴云海便蔚為壯觀,變幻莫測如夢似幻。黃山溫泉更是享有“五岳若與黃山并,尤欠靈砂一道泉”的美譽。黃山冬雪輕盈多情,夾云霧伴山風,晶瑩透亮,是黃山在雪季便成為了銀夢世界,美不勝收。
當然除了五絕外黃山美景還有許多許多,相信各位團友也都迫不及待了吧?好了,車到了,團友們我們準備下車,馬上就讓我們一起走向這片美輪美奐的自然山水中吧!
安徽導游詞15
李鴻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9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
李鴻章1820年出生于合肥,他24歲中進士,后組建淮軍,鎮壓農民起義;在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期間,主辦洋務,興辦近代企業,創立北洋海軍,力圖富國強兵,被譽為“中國對外開放第一人”;對外曾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20年卒于北京,謚文忠,后歸葬合肥,有《李文忠公全集》傳世。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鱗次櫛比,覆蓋了合肥市繁華的淮河路中段的半邊街,時稱“李府半條街”。
李鴻章故居,僅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筑,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精美豪華,占地面積20_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為二層閣樓,后兩進樓下有回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回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稱“小姐樓”。故居復原陳列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云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苦難、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
【安徽導游詞】相關文章:
安徽導游詞05-15
【精】安徽導游詞01-25
安徽黃山導游詞06-22
安徽旅游導游詞01-13
【薦】安徽導游詞07-06
(精選)安徽黃山導游詞07-10
安徽黃山導游詞09-09
安徽的導游詞(15篇)01-08
安徽的導游詞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