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石寶寨導游詞
石寶寨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5-01-06 08:16:48
  • 相關推薦
石寶寨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旅游從業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石寶寨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石寶寨導游詞1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故又被稱為“江上明珠”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三峽水庫蓄水后的石寶寨:

  寨子下方修了一圈白色堤坎,堤坎周長800多米,最高處60多米,頂部是一圈步道。攀12級亭子便可登上寨頂,寬闊江面出現眼底,整座島仿佛置于江中于江中的盆景。大壩蓄水后每年冬天它是全島,夏天水位降低到145米時,又會變成半島。它的'面積并不大,趕不上一個足球場。由于其獨特的外形和燦爛的文物保護價值等,被舉為庫區第一名島。

  忠縣石寶寨搶救性保護工程于20xx年12月開工,工程由圍堤及護坡工程、危巖治理工程、交通橋工程等五大部分組成。據重慶市忠縣文物局局長黃建華介紹,石寶寨保護工程

  石寶寨已經完工,其中的文物古跡得到了很好保存,忠縣將于4月17日重新開放石寶寨景區,票價最高定為50元。該景區估計每年可以吸引海內外游客40余萬人,實現旅游收入3000萬元左右。坐落于重慶忠縣長江北岸的石寶寨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我國現存體積最大、層數最多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筑,被稱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也享有長江“小蓬萊”的美稱。

  為了解決山門前滑坡地帶形成大量滲水這一難題,他們在滑坡地帶向下深挖了30米,加上地面的20米,一共修筑了50米高的水泥擋墻來形成貼坡圍堤。20xx年4月17日,歷時3年多、耗資近1億元人民幣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忠縣石寶寨搶救性保護工程全面完工,景點重新對外開放。重新亮相的新石寶寨,在巨型圍堤環繞下,成為長江上一處大型江中“盆景”20xx年4月17日重新開門迎客。

石寶寨導游詞2

  曾經的風華,在宇宙中,卻只是一瞬,且容我記下那美麗的回憶罷。

  微風拂過臉龐,撩起發髻。登上去石寶寨的飛船,只見旅客滿座。坐立不安的妹妹和哥哥幻想著那里的美麗風景和風土人情,喃喃不停。懷著忐忑期待的心情,思慮著石寶寨的奇絕,我迷糊地睡了。

  一覺醒來,船已泊岸,立艙而望,云霧縹緲中的古鎮聳立于前,看似殘破的建筑,迂回的石徑,卻風韻獨存,令人回味無窮。

  拾級而上,青石板鋪砌的長街一眼望不到頭。歲月的`流逝,磨礪出一層清冷的光澤。街道兩邊樸實的農民吆喝著,討價還價的聲音喧囂著。不時有民族味濃厚的特產出現在面前,讓我忍不住犧牲腰包,換取那對歷史見證的尊敬。手里那買來的鐘,在江風的拂繞下,叮叮作響。

  石寶寨的登高樓,可謂獨具一格,暗藏玄機。說不出的嫉妒,那些勞動人民為什么這么聰明?樓層盤旋上升,每當走到拐角處,經過歲月沖洗的木柱上依舊可以清晰的看到古人的題詞。倚窗而望,天空出奇的藍。空氣中除了香燭味,還可依稀聞到那股腐朽的木質味。頂樓是觀光最好的地方,俯視其下,古鎮只是一條歷經時光洗刷發白的老街。佇立凝望,仿佛看到這座小鎮萬商云集的熱鬧,仿佛聽到人潮涌動而不時發出的歡聲笑語……

  折出頂樓,別有洞天:一座不大的廟宇坐落在并不寬闊的廣場上。刺鼻的香燭的味更濃了。這嬌小迷人又帶有古色古香的廟宇人氣很旺DD凡到這里的游人都會到這里點上香燭DD為家人祈福。因為當時年齡還太小,廟內濃煙又大,姥姥命我們在外等候。因此,沒能見識到它的神圣,很是遺憾。但想一想,距離產生美,如果我進去,不一定有獵取的快感,反而會失去它在心中神秘而又悠遠的魅力。

  夜色降臨,登上返航的快艇,腦海中的思緒卻久久飄蕩于石寶寨的上空。

石寶寨導游詞3

  石寶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所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山頂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寨內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石寶寨歷史與結構

  石寶寨始建于明代,整座建筑包括寨門、石坊、寨樓。蘭若殿等。在沒有修建寨樓以前,登臨山頂靠攀鐵索而行。后在清嘉慶時期建登山寨樓,寨樓高九層,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通高56米,是登山的唯一路徑,緊倚形似玉璽的玉印山,與山頂三層的魁星閣銜接,氣勢巍峨。其兼觀賞性和樓梯之功能于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建筑師的巧思。

  小蓬萊

  山腳寨門為一磚石結構建筑,山門上方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中樓閣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海"等浮雕,精巧細致,栩栩如生,點翠流丹,重檐高聳,宏偉壯觀,給人氣勢不凡的感覺。

  沿途各層亭內石壁上,有許多不同時代的碑刻和題詠。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眺氣象萬千的長江。樓亭三面四角,仿如垂直懸空的輝煌宮殿。每層飛檐高聳,從下而上逐層縮小。

  雕塑群像

  除建筑上的奇跡之外,石寶寨還有許多歷史故事。

  寨內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

  這些歷史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至今仍為老百姓津津樂道,但他們與石寶寨這座建筑有這么密切的聯系,卻是我們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

  流米洞

  蘭若殿海拔230米,建于清朝前期,是一座歷經數百年風雨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

  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見此寺的和尚修煉不到家,連起碼的知足常樂都做不到,善哉、惜哉。

石寶寨導游詞4

  各位尊敬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此行的講解員向偉,大家可以叫我小向。

  (景區門口)巴渝勝景,首推長江三峽。三峽之首,當數“江上明珠”―石寶寨。歡迎你們來到石寶寨觀光旅游。俗話說的好,“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石寶歸來不看寨。”石寶寨是國度4A級旅游景區、國度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作為民國時期“金圓券”上的圖案。忠縣石寶寨和云陽張飛廟、涪陵白鶴梁題刻、忠縣漢闕并稱為三峽四大"國寶"。

  石寶寨位于重慶市忠縣城東32公里處的長江北岸,可驅車由重慶市區經滬蓉高速路在忠縣出口經忠縣城直達景區,也可乘船逆長江直達景區。在長江干流上,經太重慶市忠縣境內時,遠遠便可看見一塊高達50多米的巨石臨江而立,因其孤峰拔地而起,四壁如削,象一方碩大無比的玉印,得名玉印山,又稱為石寶。據科學考證,其山體實為中生代侏欏系蓬萊鎮組砂頁巖等厚水平狀,經地殼運動,水流切割,雨水腐蝕風化形成。

  (進入大門)大門口的廣場上,有25個仿明清石缸和石雕。眼前,只有一座240米的鐵索橋將石寶寨和陸地連接。,建設中采用了“具有雙層工作平臺的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技術、“暫且斜拉桿”和“構造受力體系轉換”等施工工藝。此設計及施工工藝在國內尚無先例。

  (圍堰上)我們而今站的位置叫圍堰。隨著三峽工程的漸漸完善,當三峽水位達到175米后,江水將淹至寨樓正門中央,石寶寨將四面環水,由于其獨特的地輿位置、地質組織和獨特的山體外形以及它所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與自然遺產,不可能實施異地搬家復造。因此,對石寶寨實施就地保護顯得尤為緊迫,被國度列為長江三峽文物保護最重要的工程之一。為全面永久保護好石寶寨,充分體現不改變原貌的保護原則,確保石寶寨的文物價值,經過專家對此論證對照,石寶寨保護工程采用“揭坡圍堤”就地保護方案,于20__年4月經國度文物局審批同意,同年12月正式開工。整個工程總投資10897萬元。為了足夠堅固,打入水下的鋼筋水泥“墻”平均27米深,相當于9層樓高,最深的30米。圍堤的高度是178米,而今水面距離寨底還有一段距離。經過三年的施工,大壩蓄水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它是“全島”,夏天水位下降后,又會變成“半島”,當時在大修時已經有三套包圍方案,“大圍”、“中圍”、“小圍”大圍是指將整個石寶鎮都包圍起來,小圍是指只包圍塔樓一段。而最終采取了而今的中圍方案――也就是不動寨子,抬高樓門,沿玉印山四周修筑一圈護坡,保護山體。同時在護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墻,把整個寨子圍起來。“從而今的結果來看,這是最好的。既美觀又最大地起到保護作用。可以抵抗長江百年一遇的風浪。”

  大家可以往前看,石寶寨巖壁上有一些水泥狀的物體,這是文物專家為了治理危巖的舉措,目前共33處危巖已治理好,專業職員將鉚桿打入巖石,將巖漿灌進去,凝固后就將巖石支撐起來,使其堅不可摧。塔樓里的構件部分進行了更換。據悉,由于石寶寨本身年久失修,文物專家將局部的構件拆卸下來進行了“殺毒”當年的古樹都保留了下來,四周還增加了休憩座椅、觀景亭、廊橋等。

  眼前,我們看見的石寶寨,起源于明萬歷年間,借助鐵索在玉印山頂始建天子殿,明末起義軍曾據此為寨,故稱為石寶寨。清康熙年間(1662),當地能工巧匠為解決取代鐵索上山,在玉印山南側依崖取勢,建9層樓閣,通高56米,紅墻綠瓦,飛檐展翼,甚為壯觀。相傳這是當地能工巧匠得魯班師傅之夢傳,據雄鷹展翅盤旋而上印山,引發靈感,聯想設計。建筑總體布局依山就勢,局部處理靈活巧妙,無論是軸線安排、大門位置、樓梯設計和外型處理,均不受理論束厄局促,創新果敢,匠心獨具,是我國南方民間奇異建筑藝術的一朵奇葩,也被譽為長江邊上的一顆明珠,是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上集山、水、古建筑景觀于一體的旅游景區。

  而今,請大家隨我步入這座融“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于一體的藝術殿堂,去回顧一部古建筑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禮。石寶寨建筑群由進寨道路、廟門、上山閣樓、魁星閣、天子殿五部分組成。進寨道路由條石路逆山腳鋪就。距廟門25米處有石牌坊一座,橫扁上陰刻大書“必自卑”,語出:《禮記中庸》:“正人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向人們暗示“登高必自卑”的道理。右方刻小字“道光二十六年清和月之日”,左方刻“首事鄧自得字”反面橫額楷書“瞻之在前”(語源自《》“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四字。意思是看見它的時候,它在你前面,可是忽然之間,一不留神它又出而今后面了。形容事物飄忽不定,難以把握。點明上寨轤轉旋升,景物變幻。廟門為磚石構造牌坊,門額橫書“梯云直上”,比喻登天的云梯。以云為梯,扶搖直上九霄。中立豎“小蓬萊”三字,喻意古傳八仙歇息修煉之地,今乃人間仙境。廟門飾以雙獅戲彩球、哪吒鬧海、五龍捧圣、魁星點斗等浮雕、泥塑,描金繪彩,絢麗多姿。

  我們眼前上山樓閣全部為木質穿斗構造,共12層,從下而上逐層縮小,木石相銜,依崖而建,四角三方,是我國現存最高和層數最多的古建筑。說到這個穿斗構造,我而今給大家簡單介紹其建筑特色。穿斗式房屋架構早在漢代就已出現,也是中國古代木造建筑的主要構造情勢之一。塔樓構造獨具匠心,穿斗式木構架,無斗拱,穿枋將樓柱連為一體,木栓將枋、柱固牢,整個塔樓無一鐵釘,乃世所罕見。塔寨樓層層向山體傾斜,以減輕寨樓荷載,每樓三面為木格花窗,臨江面有直徑一米左右的圓窗,便于通風觀景,減少阻力,為古人運用建筑力學的典范之作,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仍穩如磐石。正如那句廣告詞說的,石寶寨(華碩主板),堅如磐石!所以石寶寨雖歷經五百多年歲月,樓閣仍然堅固如初,絲毫未益。在上山樓閣里有三組雕塑群像。這三組群像講述了三個故事。

  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故事。巴曼子是東周末期(大約在戰國時代中后期)巴國的將軍,臨江城(今重慶境內忠縣)人。在東周末期,有一年巴國發生內亂,巴國國君驚慌失措,無奈只好向強大的鄰邦楚國求救。應允平息內亂后,愿意割讓包括忠州在內的三個城池作為謝禮,結果楚國派兵很快為巴國平息了內亂。不久,楚國使臣到忠州來要城時,駐守忠州城的巴曼子將軍,不忍心讓百姓改巴姓楚。他對楚使說:“我們把全城珠寶獻給楚王,保留忠州等三個城池。”楚使不敢作主,回國向楚王稟報,巴曼子也派使臣同往。楚王一聽,怒發沖冠:“不行!決不能更改!若不獻出三城,我要派兵征討。那時玉石俱焚,休怪我無情無義!”巴國使臣同楚使回到忠州,向巴曼子表達了楚王意見,全城軍民肝火萬丈,不愿割城,愿意拼死警備忠州。巴曼子想如果同意割城,自己會成千古罪人;如果不割城,楚王大兵壓境,巴國勢單力薄,抗敵如同以卵擊石,自己身為將軍,既不能為國分憂,又不能為民解難,真是慚愧萬分。最后,他決心以一死報效國度,解救滿城百姓,這既可取信于楚國,又可振救百姓鄉親。他把楚使叫到跟前,滿臉正氣的說:“城池是巴國全城人民的城池,楚想要城,全城百姓不應允,我決不做違背百姓意愿的事,我情愿將頭顱割下,代替這座城池,作為對楚國的報答。”說完,他取下隨身佩戴的寶劍自刎而死,百姓見巴將軍死了,一個個哭得死去活來,人人都愿戰死在忠州城下,誓死不作楚國臣民。楚國使臣見了,膽戰心驚,只好帶著巴曼子的頭回去稟報楚王,楚王也驚得呆頭呆腦,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他想,派兵討城,如果巴國三城百姓都像巴曼子一樣,誓死不從,冒死抵抗,那時不僅城得不到,反倒要益兵折將。想了好一陣,他長嘆一聲說道:“巴將軍真算是天下第一忠臣,如果我獲得像巴將軍這樣一位臣子,不知要比獲得城池強幾多”因而他放棄了索三城的動機,還以上卿的禮節將巴曼子的頭葬于楚國。

  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初為益州牧劉璋巴郡太守,鎮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璋懾于北方曹操的威逼,遣法正于荊州(今湖北)迎劉備入益州(今四川),嚴顏認為這是“留虎自衛”的愚蠢舉措。結果確如嚴顏所料,劉備進入益州后便還攻劉璋。其時,諸葛亮率張飛等溯江而上,攻破江州,生擒嚴顏。張飛斥嚴顏曰:“我大軍至,為何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道:“是你們不取信義,侵奪我州。我州只有斷頭將軍,而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喝令將嚴顏斬首。嚴顏面不改色,說道:“砍頭就砍頭,還發什么怒呢!”因而,張飛為其所動,便釋放了嚴顏,并將其引為賓客。

  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明代的.秦良玉,更是將忠州的“忠”字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巾幗女子率兄弟子侄萬里勤王,沙場百戰,戰功赫赫,令無數須眉男子為之黯然失容,三朝皇帝皆對其大加褒揚,熹宗皇帝贊其鎮守山海關與平奢崇明有功,御賜金匾,匾上大書“忠義可嘉”四字,并封一品夫人;崇禎皇帝贊其保駕有功,召見于平臺,賜以彩帛羊酒,并御書詩四章賜之,詩中對其備極贊譽。

  清嘉慶二十五年川東監軍陶澍,在第三層樓石壁上題寫“直方大”三字;西巖絕壁上刻有唐朝名相陸贄為官忠州時赴石寶親書的“云幾記”三字。頂上的三層叫魁星閣,其為仿木構造,三層四角攢尖式,立于山頂,與九層樓閣渾然一體。山頂天子殿分為前、正、后三殿。前殿為護法殿,殿中有忠義神武的關圣大帝和意味風調雨逆的四大天王塑像,全國各地關羽像多了,石寶寨這個異常特別,顯得神情親切,豪情萬丈。他那有名的紅臉蛋上,端正地擺放著單鳳眼、臥蠶眉、外加五綹長髯飄胸膛。再看身上,披掩心甲,斜袒綠袍,不是持一把青龍大刀,跨一匹赤兔寶馬,而是放下屠刀手握圣賢書,顯得斯文儒雅。這是由于關公雅好《春秋》,白晝征戰沙場,夜晚手不釋卷。正殿為玉皇殿,殿中塑有3米多高的玉皇大帝座像,莊嚴神圣;后殿為王母娘娘殿,殿中有形態真切的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塑像;兩邊為廂房,分別塑有“八仙過海”和“瑤池祝壽”大型花崗石浮雕。

  殿前有“鴨子洞”寨頂前殿為紺宇宮,宮前一平壩,有鴨子洞,傳說洞與江相連,每年5月鎮人于江上流放“孔明燈”(用一條形長塊木板,板上放一紙竹結扎糊造的小船,船內用大碗盛菜油點燃,另放一只翅、爪皆被縛著的大紅公雞。于長江邊激流處放置浮于水面,任其自流。)相傳寨上人擲鴨于洞,鴨從江面冒出,眾勇者潛游奪鴨,先持鴨者勝,鳴炮掛紅以嘉獎(實是擅游泳的石寶人在長江而上開展的一項體育競技活動)。殿后有“出米洞”這個出米洞講述的是“流米洞與貪和尚”的故事,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寺院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獲得了應有的懲罰。

  (下山路上)而今請大家猜一下眼前立在兩旁的石柱是用來做什么的呢?這個叫漢闕。漢闕是漢代的一種紀念性建筑,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漢代成對地建在城門或建筑群大門外體現威儀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間形成缺口,故稱闕(古代“闕”、“缺”通用)。重慶忠縣烏楊闕、丁房闕,無銘闕,其中烏楊闕是保存最好的漢闕,現存于國度級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為鎮館之寶。

  (離開的時候)不識廬山真臉孔,只緣身在此山中。大家剛才盡興的登完石寶寨。而今,請大家扭頭再瞧一眼江上明珠石寶寨吧。是不是正應正了那句李白的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懼天上人”,這正是這座寶寨的寫照。歡迎大家再來石寶寨觀光旅游。

【石寶寨導游詞】相關文章:

石寶寨導游詞4篇09-20

天津太平寨導游詞03-18

寶墨園導游詞11-23

理縣米亞羅羌寨導游詞10-08

[精選]九寨溝導游詞07-16

九寨溝導游詞【精選】07-16

九寨溝導游詞(精選)07-17

(精選)九寨溝導游詞07-13

九寨溝導游詞06-12

安徽天堂寨的導游詞05-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成在线a免费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综合高清aⅴ在线 | 亚洲天堂在线怕怕视频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