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游從業人員,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優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山祖廟的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1
對于一個從小在南方長大的人,就像我,要是冬天看到下一場大雪,便覺得是奇跡;金佛山的冬天是冰天雪地的。
當我第一次,剛剛看到這粉妝玉砌的世界時,我不禁“呀”地一聲感嘆“太美了”!銀裝素裹的雪松,看起來就像一群美麗的白衣天使騰云駕霧而來。雪一大片一大片地覆蓋著花草樹木:山頂上、山坡上、山腰上、自上而下全是一片白,一片純得動人的白。我想那一定是那些白衣天使給山們披上的一條圍巾,把山們罩得暖烘烘的,還熱得直冒汗氣!
再看看那朦朦朧朧的山峰,看著看著就讓人陶醉其中。虛無縹渺的'山峰在空中顯得蠢蠢欲動,煙霧繚繞,婀娜多姿。在索道上往下看,山峰是筆直的,筆直的山峰上有雪的點綴,就更令人心驚膽戰,讓人產生一不小心就會附入萬丈深淵的感覺。如果你不信,請閉上眼睛想:有兩座大約一千米高的山峰,從一座大約六百米處到另一座的山頂,在索道上豈不是驚險而刺激?
到了對面的金頂,天氣驟然變冷,大地的被子顯得更加深厚,一腳踩下去,軟綿綿的,也就留下一個小腳印;在家里我是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的。在金頂,我們可以玩雪,還可以打雪仗,甚至可以滑雪;在溫暖的南方根本不可能。
本來我們打算用雪橇滑雪的,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沒去滑成。不然,我在那里一定會學會滑雪,并找到滑雪的樂趣,也可以想象滑雪之后的喜悅心情。
金佛山的冬天不僅冰天雪地,而且我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金頂的樹上的雪你是不容易搖下來的,因為它已經結成冰了,已與樹融為一體了,但你還是可以吃到它。我已經吃了,你要嘗一嘗嗎?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2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后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于形成一座規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筑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萬福臺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臺;泟∑鹪从诜鹕,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臺進行。此建筑為歇山卷棚頂,臺面寬三開間。前后臺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臺”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萬福臺對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墻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征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征月神。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建筑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著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里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后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著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著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丑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說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前殿北面即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里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赤裸雙足。銅像的頭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貼金,整尊神像金光燦爛,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鑄造技術的體現。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于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樓為二層。相傳這里曾是佛山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廟以是佛山市博物館所在地,大門坐東朝西,穿過林木繁盛、花香鳥語的庭院,走進端肅門,便可置身于祖廟古老的殿堂中。中外游客熙來攘往,這座民間工藝之宮已煥發出來青春的異彩。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3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后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于形成一座規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筑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萬福臺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臺。粵劇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臺進行。此建筑為歇山卷棚頂,臺面寬三開間。前后臺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臺”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萬福臺對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墻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征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征月神。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建筑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著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里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甲午戰爭后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著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著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丑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說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前殿北面即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里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赤裸雙足。銅像的頭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貼金,整尊神像金光燦爛,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鑄造技術的體現。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于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樓為二層。相傳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廟以是佛山市博物館所在地,大門坐東朝西,穿過林木繁盛、花香鳥語的庭院,走進端肅門,便可置身于祖廟古老的殿堂中。中外游客熙來攘往,這座民間工藝之宮已煥發出來青春的異彩。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4
上星期四由思政部組織同學們去佛山博物館參觀游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于兩點半坐車從學校開往祖廟,天公不作美,一抵達祖廟沒多久就下起了大雨,但這也絲毫沒減少我們對佛山博物館的好奇和游覽的熱情。
在我們去之前,我們通過網絡了解到祖廟位于佛山城市的中心,并且已經成為了佛山城市文化的靈魂。一進入佛山市區,你自然就無法忽視祖廟的存在,因為無論是路牌還是公交車線路都會時時提醒你祖廟在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位置。
走進祖廟都會被一種濃濃的文化氣息包圍著,這當然不僅僅是觸眼處都是古樸典雅的嶺南建筑以及其精美的裝飾工藝和廟內所珍藏的藝術珍品,更是由于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息,古且稱他為文氣。它們充盈在祖廟的空氣中里,無處不在,你無法不被他包圍浸潤和感染………繼而忍不住對她要頂禮膜拜。館里人士介紹:祖廟在海內外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有著極強的人氣。八十年代中后期祖廟每年接待游客超過一百萬人次。最高時游客人數更超過二百萬人次。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遠渡重洋回來朝拜的?梢娮鎻R作為一個宗教文化的場所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靈魂深處的寄托。
祖廟里面靈應寺建造的相當宏偉,它頂上的雕刻人物更是精雕細琢,可以用難以企及來形容,駐足來到黃飛鴻紀念館,天氣已放晴,看了黃飛鴻這個人物的介紹事跡及相片,聊看了鐵線拳和虎鶴雙拳,出去時恰巧遇見舞獅,有幸看到正派舞獅技術,而且獅子也特別可愛,后來又到葉問館看了看。接著我們去了許愿樹前好好的禱告了一番,樹上已掛滿了滿滿的心愿,紅色的心愿好是鮮艷。祖廟內供奉的北帝神,傳說是北方水神,所有興風作浪的龍蝦蟹將都由他統管。由于唐宋時期珠三角一帶多有水災,佛山人便將北帝請到佛山坐鎮。說來奇怪,自此之后,佛山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廣東人有以水為財的觀念,故而北帝崇拜是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蘊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愿望。佛山人把祖廟視為福廟,每逢中國傳統的節假日,如春節、端午、中秋,佛山和珠三角一帶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祖廟。他們朝拜祈福,許下良好心愿,他們反思懺悔,凈化心靈。
祖廟里還有照壁、萬福臺、庭院、放生池、鐘鼓樓,藏珍閣等。放生池里的金魚特別多,涼亭下格外清涼。
祖廟是一個民間藝術博物館,里面的建筑裝飾工藝巧奪天工,被外國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宮。這得益于佛山發達的民間工藝。佛山是廣東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線條簡練,豪放、粗礦、流暢,構圖大方飽滿,裝飾性強而著稱,以建筑裝飾木今為主。祖廟前殿、正殿所陳列的大型神臺,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杰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內容包括“荊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龍駒”“竹林七賢”與“薛剛反唐”等故事。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筑裝飾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
這次參觀祖廟,使我更深入了解佛山的文化,親身感受祖廟的文化氣息,更近距離的認識佛山文化,有趣而又增長了見識。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5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后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佛山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于形成一座規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筑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佛山祖廟
萬福臺
萬福臺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臺;泟∑鹪从诜鹕剑磕炅咴路,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臺進行。此建筑為歇山卷棚頂,臺面寬三開間。前后臺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臺"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靈應牌坊
萬福臺對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圖四)。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墻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征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征月神。
三門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圖五)。建筑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著金漆木雕花柱(圖六),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前殿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里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后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著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著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丑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說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大殿
前殿北面即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里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1雙足。
慶真樓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于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樓為二層。相傳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6
農歷正月初四,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婆一起來到佛山祖廟參觀游玩。
穿過人群,跨過牌坊下的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氣勢磅礴的陶瓷雙龍壁畫,造型靈動,栩栩如生。一條龍在云里盤旋,另外一條龍在海里揚波,互相照應。龍壁四周嵌有紅米石,紅米石上有綠色琉璃瓦遮蓋。整塊石壁遠看莊重大氣,色彩斑瀾,近看雕琢精美。
走過雙龍壁,我們來到蘭花園,里內擺滿了數不清的蘭花: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黃的似金……看起來艷麗迷人,千姿百態。
咚咚咚,遠處傳來鑼鼓聲。我連忙拉著爸爸飛快地跑過去,原來是舞獅表演。表演剛開始,只見兩只身披黃衣服的.獅子生龍活虎地跳了出來,搖頭擺尾的,時而下蹲,時而起站立,眼睛一眨一眨,嘴巴一張一合,樣子十分機靈可愛。忽然,一只獅子一躍而起,踩在另一只獅子背上,爬上竹竿一口把青菜“吃掉”取走了紅包。這時鑼鼓聲更響了,人們都大聲歡呼和熱烈鼓掌,場面鬧哄哄的。
看完舞獅,我們還在祖廟轉了一圈,細細品味了這座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建筑,祖廟的精巧瑰麗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佛山祖廟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佛山祖廟導游詞10-15
澳門媽祖廟導游詞11-24
佛山導游詞06-19
金佛山導游詞范文05-08
媽祖廟的作文08-01
佛山的作文03-10
佛山作文03-11
寫佛山的作文10-05
千佛山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