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導游,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園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個園導游詞1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揚州著名古巷東關街,北對著揚州內河風光帶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為揚州明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代表。199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
穿過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后花園,整個后花園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為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為“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征著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游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后,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仿佛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贊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后側風火墻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余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墻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么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這就是東園。請自由參觀和拍照。
個園導游詞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個園,我是你們的講解員,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很高興今天能為大家講解。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鹽商園林,它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年,它的主人名字叫黃至筠。個園在1988年的時候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以及蘇州的拙政園?
大家進門到現在,是不是發現個園的竹子很多呢?竹子是個園的靈魂,游個園,您第一要觀竹。那大家請看我身邊的這顆竹子,它是個園中最奇特的一種竹子,叫龜甲竹。它是楠竹的變異品種,因為它的竹節既像龜甲又像龍鱗,所以得名龜甲竹,它有一個寓意,就是“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大家請這邊走大家請這邊走,我們現在看到的竹子呢叫羅漢?
個園現有竹子60余種,近2萬桿,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而個園的總面積也就24000平方米不到,所以說這竹子占了個園約一半的面積。其實竹子在揚州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揚州春詞》中就說揚州人“有地唯栽竹,無家不養鵝”。竹子歷來還為文人所喜歡,不 就像蘇東坡所說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大家再看前面的這種竹子,乍一看,大家會不
竹子有散生竹和叢生竹之分,我們剛剛一路走過來,看到的都是散生竹,而眼前看到的呢,是叢生竹,這種竹子叫慈孝竹,也叫孝順竹,它的筍期在夏季,新筍是緊靠著老竹生長的,就像在遵從中國的古訓“父母在,不遠游”。而老竹也對新竹呵護有加,避免她遭受風雨的侵襲,從而能夠平安的成長,就像鄭板橋說的“新竹高于舊竹桿,全靠老桿來扶持”。
走到這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個園為什么要用“個”字命名嗎?大家請看這里,連在一起的三片竹葉看起來像不像一個“個”字呢!而且中國自古就有“竹曰個,木曰枚”的說法。個園主人黃至筠名字中的“筠”字,原來是指竹皮的意思,后來也就借指竹子了,而且它也將個園作為他自己的別號。可見,主人對竹子還是非常喜歡的。
大家請抬頭看,前面墻上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竹西佳處”,這個“竹西”是有來歷的,它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宋代詞人姜夔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詩句。后來人們就用“竹西”來借指揚州了。
走過竹西佳處,我們便來到了一條林蔭小道,這里種的是桂花樹,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續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個星期的樣子。每到花開的時候,滿園上下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種很多,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等,我們這里種的是銀桂,銀桂也就是迎接賓客的意思,桂花迎貴賓,說明了主人對來個園游玩的人表示的以后總歡迎之情。
個園分為三個布局,分別是萬竹園、住宅部分和后花園(四季假山),剛剛我們走過了萬竹園,接下來看看個園的。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就是叢書樓,叢書樓顧名思義是他們家藏書、讀書的地方。其實叢書樓的原主人并不是個園主人黃至筠,而是清代揚州鹽商馬曰廣和馬曰璐兩兄弟的,當時的藏書量是“前后二樓,藏書百廚”。叢書樓在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就是清代朝廷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成為南方藏書家中獻書最多的一家,所以乾隆皇帝也特別表彰了馬家兄弟。大家有沒有發現,叢書樓雖然是兩層樓,但是卻找不到它 的樓梯。這里給大家留一個懸念,一會兒再告訴大家。
大家請這邊走,個園的住宅原來有福、祿、壽、喜、才五路建筑,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福、祿、壽三路建筑了。這條巷子叫火巷,就是用來防火防盜的,而且這也是封建社會大戶人家在大宅門內聚族生活所必需的通道,家里的仆人從前面一間廂房到后面一間廂房時,不能直接穿堂入室,而是要走這種巷子。
都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先來看看黃家的廚房,其實黃家的廚房早已廢棄掉了,但是為了能夠更直觀的了解歷史狀況,這里是按照傳統的廚房模式重新布置的,這里是三眼灶,這邊是酒壇、醬壇,那邊是水缸、水桶,中間的桌子是給伙夫飯用的。據說清代揚州鹽商特別有錢,黃至筠每天的早餐是參湯、燕窩、兩個雞蛋,這兩個雞蛋可不是普通的雞蛋,他的廚子養上百只母雞,每天早上都會用人參、白術、紅棗研成粉末給雞吃,再由雞生出來的雞蛋,才美味、營養。大家可以隨便參觀一下,這個過道是傳菜用的,把菜從廚房傳到餐廳,那前面一件就是餐廳了,我們過去看一下吧。
這個餐廳又稱“楠木廳”,是因為這上面的粗梁都是用金絲楠木做成的,大家請看屏門中間的這幅對聯,“飲量豈止于醉,雅懷乃游乎仙”,這是由揚州八怪之首金農所寫的,他寫字的時候喜歡將毛筆頭的毛剪掉一半,所以寫出來的字就像刷子刷的一樣,這種書法叫漆書。這句話的意思是喝酒不要喝到如泥,而要追求一種半醉半醒的朦朧美。屏門下面條案上擺設是徽派的風格,東邊是花瓶,西邊是倒插鏡,也就是平平靜靜的意思。大家再看這里的桌子,中間有一條縫,它是可以分開的,據說主人常年經商在外,主人不在家的時候,家里人吃飯只能用一半的桌子,當主人回來了,家里人團圓了,才能把桌子拼起來吃飯。餐廳中的桌子、凳子、柱子都是圓的,也取團團圓圓的意思。
大家抬頭看屋子上面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的是福祿壽的“祿”字,這門上也有梅花鹿的圖案,所以這一路建筑的主題就是“祿”。
下面來到的就是清美堂,清美堂是黃家的管家接待一般性的.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清美就是以清為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更要清正廉明。兩邊抱柱上的楹聯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后有良圖惟簡與勤”,這是黃家的家訓,意思是傳家沒有別的辦法,不是耕田就是讀書,等以后有錢了,一定要勤儉節約,才能繼續持家。耕讀傳家、勤儉持家說明了中國人傳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態度。看完了東路建筑,接下來我們去中路建筑,請這邊走。
大家請看這上面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的是“福”字,還有蝙蝠的圖案,所以這路建筑是以“福”為主題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講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這中間的地勢比四周高,下雨的時候雨水都是從四個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這門口的兩個大缸有兩個作用,一是消防作用,二是有聚財的作用,因為古人看水就是財的意思。
漢學堂又稱柏木廳,因為這上面的房梁都是用柏木做成的。柏木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中間這幅紙上的對聯是鄭板橋所寫的“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桿新生竹,直似兒孫”,上聯是說讀書一定要督導廢寢忘食才行,下聯說明了主人希望他的子孫后代能夠像竹子一樣正直、虛心、有節氣。這里條案上的擺設依然是東邊花瓶,西邊倒插鏡,但是中間多了一口西洋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終身平靜的意思了。這一路住宅最前面一進是廳堂,后面兩進是臥室,所以叫前廳后寢。下面就去看看寢室。
這是黃家二兒子黃奭的住宅,黃奭是黃家四個兒子中最有成就的一個。他小時候就非常聰明,雖然出生在商人家庭,但是他卻不像其他鹽商子弟一樣不學無術,他曾經重金聘請揚州學派著名學者汪潘做了他四年的家庭老師,汪潘死后,他十幾年足不出戶,潛心鉆研,治學態度十分嚴謹,所以著名學者阮元贊他“勤博”,也就是勤奮博學的意思。下面我們再去看看四兒子黃錫喜的住宅。
這里就是黃錫喜的住宅,這里的擺設要比剛剛黃奭的住宅簡陋的多,黃錫喜是黃家最小的一個兒子,也是黃家最后一個離開主屋的人,他就像大觀園里的賈寶玉一樣,經歷了家業由盛而衰的全過程。他和他的三個哥哥一樣能詩善畫,這幅對聯“云中辯江樹,花里聽鳴禽”就是集他的詩句所成。
這條巷子和剛剛那條巷子不一樣,一頭寬一頭窄,被揚州 以前個園的正門在南邊,當客人進來從南往北走的時候,巷子越走越窄,就有聚財的意思。而我們現在越走越寬就是發財的意思。它的形狀又很像船,所以也叫船巷。大家再看這墻,它叫鴛鴦墻,因為這上半段是用板磚豎砌,下半段用青磚扁砌的,個園的建筑都很有意思。再看這口井,是他們家的人日常取水用的,也是消防用井,其實更有意思的是井旁邊的墻,這里用磚頭砌成一個拱形,為什么會這樣子砌呢?大家想,經常取井里面的水的話,水就會濺到這墻根上,長期下去,墻體就會下沉,但是正因為這個拱形,即使墻體下沉,也就是這下面的塌掉,還可以重新再砌,不至于整座墻都塌掉。個人真的是很聰明。我們的客人請這邊走。
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一進來,大家可能就會感覺到,這里要比剛剛兩路建筑高很多,這不僅是個園中最高的一路建筑,而且也是揚州古民居中最高的廳堂。這里就是以“壽”為主題的。我們進去看一看。這個清頌堂是黃氏家族聚會祭祀的場所,這上面的吊頂可不是后人加上去的,而是原來就有的,當時是放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當時黃家真的很有錢,他們家養了兩三百人的戲班子,這里也是他們家戲班子唱戲的地方,兩邊廂房是給戲子們換衣服用的。這一路建筑最高,肯定最重要,所以老爺子黃至筠也住在這一路建筑里,接下來大家就隨我去看看老爺子的住宅。
這棟樓就是黃至筠的住宅,大家現在看,這房子樓下是不是只有三間廂房呢。其實啊,它是有五間廂房的,因為封建社會,平常百姓人家正房只能是三間,所以為了避開這個規矩,就采用“明三暗五”的組合,明的看是三間,其實是五間,大家可以參觀一下。這里一邊是黃至筠的臥室,一邊是他的釋放,樓上是家屬內卷的活動場所。
看過了黃至筠的內宅,再來看看他們家女兒居住的地方,這里依然是采用“明三暗五”的組合,樓上是小姐的閨房。大家都知道古時候大戶人家的小姐到十幾歲的時候都被關在閨房里,直到出價才能出來,所謂“十三歲上樓,十四歲盤頭,十五六歲拋繡球”。所以平常樓梯都是被鎖起來的,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有一條縫,那個就是門。所以說以前人家小姐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個園的精華部分——四季假山。 這里就是春景,這兩邊花壇中種的是剛?
走過月洞門,這里是春景的另一幅圖,是用太湖石疊成的“百獸鬧春圖”,百獸肯定是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大家請看門口這塊豎著的石頭,像什么動物呢?它是一條眼鏡蛇。再看這里靠墻的大石頭,像不像一條龍呢?這里是龍頭,卻看不到龍尾,因為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園中是仰天長嘯的老虎。這里是一只小狗,這邊爬的最高的就是猴子。大家看我手指的這塊石頭是什么動物呢?這里是胡須,這個啊,是一只羊。這個是雞,這邊有雞嘴,這上面是展翅高飛的老鷹。這些石頭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走過春景,便來到了夏景,夏景是春夏秋冬中最美的的一景,這里是用太湖石模仿夏日天空中變幻多姿的云彩堆疊而成的。大家請看我手指的方向,那邊水面上的石頭像不像一只青蛙呢?而且這荷塘中種的是睡蓮,所以這里被叫做荷塘蛙鳴。
個園導游詞3
各位朋友: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揚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分峰造石當為揚州疊石的一大特色。個園是這方面的代表。該園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于明壽芝園舊址重建。清時為馬曰璐兄弟二人別墅,小玲瓏山館,二馬是安徽祁門人,雖經營鹽業,但雅好書畫,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書百櫥,積十余萬卷,《清史列傳。儒林傳》謂其“藏書甲大江南北”。家中有叢書樓,覓句廊、看山樓、紅藥階、透風透月兩明軒,至今舊制尚存,故名仍襲。全祖望曾寫《叢書樓記》,稱:“百年以來海內聚書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馬氏昆弟所有,幾過之。”可見其藏書之豐。可貴者馬氏并非將典籍深藏秘閣,寧飽蠹蟲,不輕易借人,而是編成《叢書樓目錄》,方便文友查閱,使書盡其用。詩人盧雅雨,學者惠棟,藏書家趙昱都曾借抄馬氏秘籍,而全祖望、厲鶚都曾長期寓此寫成了學術專著。如惠棟所贊:“玲瓏山館群疆儔,邱索搜較苦未休。”
黃雖為巨商,但也喜愛文化,人稱主人“生態竹”,自號“個園”,以號作為園名。
該園據說出自石濤的手筆,他一生多游歷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使之在個園設計中取材自然,卻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匯于一園的獨特疊石藝術聞名遐邇。
未入園門,只見修石依門,筱竹勁挺,兩旁花臺上石筍如春筍破土,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墻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著園門正中的“個園”匾額,微風乍起,枝葉搖曳,只見墻上“個”字形的花飾不斷移動變換,“月映竹成千個字”(袁枚),你會不自覺地嘆出“活了”!
過春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疊成,秀石剔透,夭矯玲瓏。步入曲橋,兩旁奇石有的如玉鶴獨立,形態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態可掬。抬頭看,谷口上飛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遠客;遠處眺,山頂上群猴戲鬧,樂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過曲橋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靜,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澗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窗前階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間,只見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是眉須皆碧了。
秋山最富畫意,山由懸巖峭壁的安徽黃石堆就,其石有的顏色赭黃,有的赤紅如染,其勢如刀劈斧削,險峻摩空,山隙間丹楓斜伸,曲干虬枝與嶙峋山勢渾然天成;山頂翼然飛亭,登峰遠眺,群峰低昂腳下,煙嵐飄隱其中,雖是咫尺之圖卻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氣勢。
如果夏景是以清新柔美的曲線的太湖石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么秋景則以黃山石粗獷豪放的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一具北方山嶺之雄,一兼南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風格迥異,卻又在咫尺之內巧以樓前立體長廊相連,渾然一體而不突兀,和諧統一極富畫意詩情。
從黃石東峰步石而下,過“透風漏月”廳,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閃閃發亮,背光皚皚露白,無論近看遠觀,假山上似覆蓋一層未消的殘雪,散發著逼人的寒氣。山畔池旁,冬梅點點,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真是“春夏秋冬山光異趣,風晴雨露竹影多姿”。有人說景石四標準:“透、漏、險、瘦”,似乎已成定論。不!這不過是一般的疊石技巧,像個園這樣分峰造石,構成四季假山,游園一周,似游一年,已見構園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貴者,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截然分開,而是渾然天成。你看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墻卻開了兩個圓形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墻來,又給人們“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路隨景轉,景隨路換,疊山之外,園中又因勢散散落落布置一些廳館樓臺、石橋小院,配上聯對匾額,更有鳥囀鶯啼、蜂舞蝶戀,恰到好處,點到人心,構成美的和諧。
個園導游詞4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揚州著名古巷東關街,北對著揚州內河風光帶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為揚州明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代表。199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
園主黃至筠為兩淮商總五十余年,家資累積巨萬。全園占地公頃,整體布局采用古典園林前宅后園的傳統形式,在造園上以? 植竹以品種豐富為旨歸,萬竿千姿,蔚為大觀。疊石以分峰用石為特色,疊出獨一無二的四季山,南北稱奇,名聞遐邇。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達微著,余光遺響,彰顯盡一代鹽商家居生活的奢華氣象。由于置景獨特,構撰巧妙,于疏朗開闊之中,別有一種曲折幽深引人入勝的境界。
個園名稱中這個“個”字,最為耐人尋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還是語言習慣中,“個”都是用來作量詞的,如:一個人,一個蘋果。其實呢,“個”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書《史記正義》便有 “竹曰個,木曰枚”的說法。這一點不奇怪,因為漢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個”看上去不正是竹葉的形狀嗎?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詩句,物象鮮明,意境空靈,可謂深得竹的神韻。另外黃至筠自己也以“個園”作為自己的別號,人與園合一,意味深長,園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獨立成章,各奏華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與竹與石渾然一體,賓主難分。是最具揚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園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它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風情萬種生態竹
進入北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萬竿修竹,竹是個園的精魄,個園的靈魂,游個園,第一要觀竹。黃至筠愛竹,并在園內種竹萬竿,就連個園的名稱也是由竹而來。其實竹在揚州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揚州春詞》里就寫到揚州人“有地唯載竹,無家不養鵝”。“竹”歷來也為中國文人所愛,不僅是因為竹子姿態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為它“正直,虛心,有氣節”的品格。比如張九齡的“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1997年,個園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種竹觀賞區”,逐漸恢復當初有竹“百種萬竿”的歷史原貌。目前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總占地面積120xx平方米,現有竹60余種,近20xx0竿。設土山竹林,品種觀賞,映碧水榭,竹西佳處等區域。
在個園觀竹,既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也是一門深奧有趣的學問。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類學上,竹子是屬于禾本科竹亞科,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50余屬,1300余種。我國自然分布的竹種就約有30余屬,500余種。分叢生和散生兩大類,揚州地處江淮,適宜散生竹種和少數比較耐寒的叢生品種。園內現有60余種,從觀賞角度可分為觀稈和觀葉兩大類型。觀稈類中,又有形與色的分別。像龜甲竹、方竹、螺節竹;佛肚竹、羅漢竹、辣韭矢竹、高節竹等是欣賞其稈形的不同尋常;而紫竹、黃皮剛竹、黃槽剛竹、小琴絲竹、黃金間碧玉竹、金鑲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黃皮烏哺雞竹、花稈哺雞竹、斑竹、茶稈竹、紫蒲頭石竹等則是欣賞稈色。觀葉類中,有寬葉形的箬竹、狹長葉形的大明竹、和葉面有各種色彩條紋的菲白竹、鋪地竹、黃條金剛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紅竹、唐竹、鵝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種,也可在園內找到身影。
龜甲竹
龜甲竹是園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變異品種,屬自然生長的變異竹子,因此極為稀少,上千畝竹林中也難見其蹤。是珍稀觀賞竹種。龜甲竹的節片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與其他靈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飄逸,多了些剛強與堅毅。稈基部節間連續呈不規則的短縮腫脹,并交斜連續如龜甲狀。象征著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慈孝竹
這一品種稱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緊靠老竹,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游”。而老竹,則殷殷呵護、扶持著新竹免遭風雨侵襲,平安成長。正如板橋所言“新竹高于舊竹枝,全靠老桿來扶持。”因為氣候的關系,個園內叢生竹較少,只有孝順竹、鳳尾竹和小琴絲竹幾種。
斑竹
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傳奇色彩、也最令人傷感的就是斑竹了。因為它和我們民族傳說中一個優美動人的悲劇故事緊密聯系在一起。綠色的竹稈上呈現著紫色的斑點,宛如淚痕。根據晉代博物學家張華《博物志》記載: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堯有兩個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姐妹倆同時嫁給繼承皇位的舜帝為妃。舜帝駕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倆晝夜啼哭,泣淚成血,灑到竹子上,長出來的竹子從此部滿了斑點。人們把它叫做斑竹。后來,娥皇、女英的淚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盡了,傳說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觀賞竹。其實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斑竹的花紋應該是真菌腐蝕幼竹而成的。不過人們還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淚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淚”所代表的忠貞的愛情,總是令人無限向往的。
碧玉間黃金 黃金間碧玉
是園內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麗, 葉片披針形,為優良的觀賞竹種。竹稈金黃色,節間帶有綠色條紋是黃金間碧玉;竹稈碧綠色,節間是黃色條紋者即碧玉間黃金。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竹西佳處(竹徑)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面更勝一籌。進入竹生態區,即有一條數十米長的小路穿越其間,竹影橫斜,竹香清幽,篩光漏月。行至竹徑盡頭,可見一匾額上題著“竹西佳處”。竹西“的來歷,出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到了宋代詞人姜夔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后來人們便用”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竹西佳處“在這里回歸了字面的本來意義,顯然是在提示人們:此處竹景最佳。仔細琢磨回味,你會恍然大悟,其實,真正的竹西佳處,都在這條竹林小徑上呢。走過竹徑是一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前后可持續20天左右,不過盛花期也就一個星期的樣子,此時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說法。每到花開的時候,滿園都浮動著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這時,你若是來游園就可以盡情地享受這甜蜜的幽香。微風拂過的時候,細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紛紛揚揚,落滿你的發稍和衣襟。
你現在看到的小樓是”叢書樓“。從名字可以知道這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桂花向來和舊時人們仕途得意、飛黃騰達密切相連。黃至筠在園中植桂花、置書樓當然是希望子孫后輩才華出眾,仕途通達。樓下有楹聯:清氣若蘭,虛懷當竹:樂情在水,靜趣同山。
冠蓋豪門鹽商第
過叢書樓向南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園主黃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園的傳統,個園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區,正門開在東關街上。大門對面是座豪華大八字磨磚磚雕照壁。陳從周先生在《園林叢話》中說;”華麗的照壁,貼水磨面磚,雕刻花紋,正中嵌‘福’字,像個園大門上的,制作精美。“清人金雪舫曾說個園是:”門庭旋馬集名流“……冰峪溝導游詞南京導游詞導游詞歡迎詞
【個園導游詞】相關文章:
個園導游詞10-20
個園導游詞04-17
揚州個園的導游詞08-12
江蘇個園的導游詞07-30
揚州個園的導游詞07-15
揚州個園導游詞11-09
揚州個園導游詞02-13
個園導游詞完整通用01-29
個園導游詞(15篇)08-08
揚州個園的導游詞(15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