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無錫導游詞
無錫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11-29 07:46:23
  • 相關推薦
無錫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游,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無錫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錫導游詞 篇1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中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長江,南瀕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離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蘇省省轄的一個沿海城市。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000毫米,全年無霜期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xx小時左右,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無錫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公元前十一世紀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從陜西來到江南,定居梅里(現錫山市梅村鎮),號稱勾吳。他帶領當地居民興修水利,農耕蠶桑,促進了中原文化與江南文化的融合,開創了吳文化。公元前202年正式建縣,因境內錫山錫、鉛源枯竭而取名“無錫”。歷史上,由于帝王君侯之變遷,時稱無錫縣,時稱有錫縣,自公元497年,無錫縣名稱沿襲不變。1949年設無錫市。

  無錫總面積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1632.70平方公里,下轄江陰、宜興二個市(縣)和錫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長、濱湖和新區七個區。至20xx年末,無錫市總人口438.58萬。

  無錫是中國重要經濟中心城市、區域性交通樞紐和著名的旅游勝地,江蘇省重點發展的特大型城市,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235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2825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5.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4.1億元;外資、民資投入占全部投入八成以上,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消費拉動效應放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9.2億元,增長18.9%。全市商品市場成交額突破千億元,百億元市場增加到6家。對外貿易爭先進位,進出口總額218.5億美元,增長51.9%,其中出口110.2億美元,增長50.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升至34.3%。全年完成協議注冊外資65.1億美元,增長30.1%;到位注冊外資32.6億美元,增長20.6%;外經營業額1.2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項目18個。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業,私營個體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為36.4%,私營個體經濟從業人員增至85.6萬人。

  培育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機制。鼓勵群眾自主創業,初步建立城鄉統籌的就業機制,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城鎮新增就業約1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1.9萬人,促進本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萬人。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改進企業工資支付制度,全面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和農業稅改革措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增長16.7%;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7230元,增長14.2%;年末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210.8億元,人均超過2.7萬元,比上年末增加3100多元。

  無錫導游詞 篇2

  寄暢園是一處始建于明代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筑,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辟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歿,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園改屬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耀。

  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耀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回無錫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筑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寄暢園坐落在無錫市西郊東側的`惠山東麓,面積為14.85畝,南北長,東西狹。園景布局以山池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園內大樹參天,竹影婆娑,古樸清幽,在江南園林中別具一格。

  寄暢園原來的主人秦金是宋代著名詞人秦觀的后裔。康熙初年,秦耀曾孫秦德藻,請人改建寄暢園,布局重新安排,使園景更為豐富。1999至20xx年修復了凌虛閣、先月榭、臥云堂等建筑,使整個古園氣機貫通,充滿雅致。

  無錫導游詞 篇3

  黿頭渚是太湖北部的一處半島,形似浮黿翹首而得名。在這里你可以游覽龐大的園林群,坐船感受太湖的煙波浩渺,登太湖仙島一探秘境,也可以在春日來此品賞櫻花,體會郭沫若先生所贊“太湖佳絕處、畢竟黿頭渚”的意境。

  黿頭渚位于無錫市區西南,這里三面環水,既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美景,又有小橋流水的山鄉田園風光,是太湖山水景色最美之處。太湖仙島是黿頭渚必游之處,島上有道教仙宮和道、佛兩教石窟塑像,登頂島上小山可環望四周,天氣晴好時能看到湖面上的翩翩舟影,感受到太湖的浩淼之美。每年春季的櫻花齊放是這里的一大奇觀,更有熱鬧的櫻花節。

  登臨黿頭渚半島上的鹿頂山可環顧湖濱翠色,黿頭渚還有諸多古跡和舊時的名流顯貴所建的私家園林,比如包含了“太湖佳絕處”門樓和長春橋的橫云山莊、無錫最古老的寺院廣福寺等。而細細品味隨處可見的歷代名人雅士游蹤、石刻、書畫等遺存,也是游黿頭渚的一大樂趣。另外,若有時間還可去萬浪橋看看,這里是觀賞太湖落日的好地方。

  黿頭渚風景區的充山大門(正大門,景區東南部)可進可出,犢山大門(景區北部)只出不進,整個景區主要由黿頭渚半島、太湖仙島、中犢山組成。所有景點游覽下來,大約需要一整天。對于大多數游客,一般推薦精華游法:游船碼頭-太湖仙島-太湖佳絕處-橫云山莊-黿渚春濤-廣福寺-鹿頂山。

  無錫導游詞 篇4

  “太湖佳絕處”牌坊—長春花漪—藕花深處—黿頭渚—“黿渚春濤”刻石—摩崖石刻—澄瀾堂

  黿頭渚位于無錫西南郊的太湖之濱,距離市區約18公里。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為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它可以說是獨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著青島海濱的氣概;向北望太湖又有著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為觀賞太湖最為理想的游覽勝地。難怪詩人郭沫若暢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評價。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致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中外游人 。

  民國初年,無錫人楊翰西在此購得60畝山地,并于1918年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的開發,開始建構“橫云山莊”;1924年他又撥地1畝多給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將后山的廣福庵遷于此,更名為廣福寺。1925年,楊翰西利用無錫商團會長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閣”。抗日戰爭時期,改名為“橫云公園”。

  黿頭渚地區還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別墅”;1928年陳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鄭明山建的.“鄭園”;以及何緝伍和蔡緘三的退廬。當時這些風景都因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榮德生老先生60大壽,他利用壽禮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長達375米的長橋,因南端架在寶界山上而取名“寶界橋”,從此溝通了蠡湖南北兩岸的陸路交通,把梅園、蠡園和黿頭渚等景色連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覽觀光,同時長橋臥波,恰給蠡湖攔腰一束,平添幾分秀色,橋下的60個橋孔又正好象征著榮德生老先生的60大壽,提醒人們過橋不忘修橋人。

  解放后政府將這里原有的園林、別墅合并為“黿頭渚公園”。1982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面積從原來的480畝,擴大到1950畝,統稱“具區勝境”。園內有十大景區(黿渚春濤、萬浪卷雪、蘆灣消夏、湖山真意、鹿頂迎暉、充山隱秀、藕花深處、十里芳徑、中犢晨霧、三山映碧),我們所要游覽的是黿渚春濤景區,它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所在。

  無錫導游詞 篇5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據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奔吳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于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后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該街區至明代達到鼎盛。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也是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風貌河段。街區內文物遺址品類豐富,集寺、塔、河、街、窯、宅、坊、弄、館等眾多人文景觀于一體,涵蓋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觀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種形態。南長區委書記劉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修復改造后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具有獨特的江南文化特色,延續了運河古韻的`歷史文脈,為無錫百姓尋求“老無錫味道”提供了豐富的精神享受。

  據統計,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目前擁有國家、省、市級文保單位19處、牌坊8座、其他文物遺存17處,文化遺產之多、質量之高,在古運河兩岸城市中屈指可數,該街區將著力打造成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的示范工程。

  地處鬧市區的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以20__年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古運河為中軸,南長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為獨具特色的古運河江南人家歷史文化街區。街區依河而建,因水而市。

  據考證,清名橋歷史街區在宋代以驛道驛館為雛形,至明清而興旺。古運河和伯瀆港兩條歷史文化水道在街區相會,形成了街區獨特的自然屬性和人文風情,并至今保留著路河并行的雙棋盤城市格局,“小橋、流水、人家”充分展現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街區內古運河清名橋段長1.6公里,河面寬約20米,兩岸前店后坊的江南民居建筑鱗次櫛比,高低錯落,除水碼頭外,還有“官碼頭”、“神碼頭”、“絲 碼頭”、“窯碼頭”等,形成了千里古運河獨特的“水弄堂”景觀。由于受到良好保護,街區內至今依然保留著原生態風貌以及代代傳承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古河古橋、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窯古廟等交相錯落、互相輝映、蔚為大觀。

  從被人遺忘的角落,到受人追捧的熱點,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能有今天,受益于決策層當年對這片歷史文化街區采取了及時而有力的保護性修復。得益于決策者對文化之于一座城市的價值的深刻認識以及敢于創新、敢于擔當的胸襟和勇氣。

  無錫導游詞 篇6

  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是我國創始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和文化旅游勝地,是影視文化與旅游文化美滿團結的主題景區。作為中國聞名的影視拍攝基地,這里已經迎接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唐明皇》、《楊貴妃》、《大明宮詞》、《笑傲江湖》、《大宅門》、《射雕好漢傳》、《大唐歌妃》、《全國糧倉》、《神醫》、《刁蠻公主》、《新醉打金枝》等250多部國表里影視劇的拍攝。她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太湖之濱,擁有大局限的.古典構筑群體,依山傍湖而建,考試技巧心得,盡享太湖之靈氣、清秀。

  景點漫衍:

  無錫影視基地擁有大局限的古典構筑群體,首要分為唐城、三國城和水滸城三大景區。三國城內的構筑雄渾剛勁,首要景點有吳王宮、后宮、甘露寺、漢鼎、曹營水寨、吳營水寨、周瑜點將臺等;水滸城內的構筑工巧綺麗,首要景點有皇宮、樊樓、晴朗上河街、御街、紫石街、水泊梁山等;唐城內的構筑金碧光輝,首要景點有御花圃、沉香亭、華清池、唐宮等。另外,尚有"老北京四合院"、"老上海一條街"等明清氣魄威風凜凜的構筑景觀。

  無錫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無錫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靈山梵宮位于靈山勝境景區內,與靈山大佛比鄰而立,是一座相當豪華的佛教宮殿,內部有精美的裝潢和展品,值得細看。當梵宮圣壇不舉行會議時,每天還有如夢如幻的演出靈山吉祥頌,壯觀震撼,不容錯過。

  靈山梵宮的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為主,并融合了石窟與傳統佛教建筑元素,大塊的石板外墻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五個金色尖頂非常大氣。走進宮殿,殿內的東陽木雕、敦煌壁畫、揚州漆器、景泰藍須彌燈、壽山石雕、景德鎮青花斗彩缸等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寬敞的大廳四處金碧輝煌,你會看到人形的十二生肖金像,各個坐姿不同,神態逼真。來到中庭,精雕細琢的`高大穹頂氣派非凡,藍色的頂端宛如蒼天;前方梁柱上有不同形態的仙人雕像,仿佛就要飛出來一般。

  穿過中庭走到底,可以看到一堵閃耀著奇光異彩的高墻,這就是梵宮的鎮館之寶“華藏世界”。墻面有100平方米大,由160塊琉璃燒制而成,上面有浮雕,中間鑲嵌著“一大四小”五座金佛,上方是一塊木匾,寫著“妙應無窮”四個金字,整個作品可謂耀眼奪目。

  再到圣壇看看,這個寬敞的會場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它斑斕的大穹頂,不斷變化的燈光讓人好似進入夢境一般。這里的靈山吉祥頌演出講述舍棄皇太子地位及奢侈的生活,出家學道,歷經磨難后成佛的歷程,你可以坐在蒲團坐墊上來觀賞。購買了門票的游客可憑票免費看吉祥頌演出,免票群體看演出需另付50元,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

  另外,在梵宮2樓還有一個珍寶館(單獨售票,30元),展示許多當代美術工藝大師的。作品,包括玉雕、瓷器、繪畫等,可以大飽眼福。在3樓的五觀堂還可以品嘗齋飯,凈素自助餐參考價50元。

  梵宮外面還有廣場、香水海、曼飛龍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景觀建筑,可以細細觀賞。

  無錫導游詞 篇8

  在無錫市西郊,以錫山、惠山命名。包括錫山的全部和惠山東麓及連接兩山的映山湖。錫惠公園把兩山合成一園,內容豐富多彩,展現了南朝以來各個朝的歷史文化古跡,流傳著許多生動的人文傳說。

  惠山古稱x山、歷山、西照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處,故唐以后稱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龍,又稱九龍山。山峰高近330米。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余處泉眼,故俗稱惠泉山。

  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突起處,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故名。又傳秦大軍曾在此埋鍋燒飯時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語:"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平"。漢時錫竭,因此此縣名為無錫,諺稱"無錫錫山山無錫"。錫山是九龍山龍頭上的一顆明珠。錫山頂上的龍光塔,又是無錫城市的風景標志之一。

  從錫惠公園的古x山門入園,可直達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地。此處是全園的精x。惠山寺是江南名剎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幾次游惠山,親書"惠山寺"匾額,香火旺盛。主要游覽點有唐宋經幢、金剛殿、雪花橋、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x門東折即為"寄暢園"。該園在元朝時為二僧房,名"南隱"、"謳寓"。明正德年間,當時兵部尚書秦金罷官后,回鄉將此處開辟為園,名"風谷行窩",后又更名為"寄暢園"。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內疊石引水,步步得景,處處有畫,寄暢園更趨完美。

  寄暢園的東部是一個南北狹長的水池,名錦匯漪。池畔有繞池回廊。回廊粉墻上鑲嵌著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著石桌、石凳,相傳是乾隆皇帝與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盡頭有一九脊飛檐的方亭,名"知魚檻",游人可在此倚欄觀魚。池北林木幽深處,八音澗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園的西部則以假山樹木為主。太湖石壘成的"九獅臺",可以憑想像去尋找騰躍、靜臥,姿態各異的獅子。寄暢園與惠山九峰、錫山龍光塔連成一片,成為園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園后,即命人在北京頤和園中仿此建一國林,取名"諧趣園"。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稱陸子泉。此泉開鑿于唐大歷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質甘香重滑。我國古著名的茶道專家,唐朝人陸羽在他的《茶經》中,稱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時,此水成為貢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詩人常來此游歷,留下了許多盛贊此泉的詩句,從此,天下第二泉聞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吏部員外郎王澍所書。上池八角形,水質最好,斟過杯口數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長方形,鑿于宋。此有二泉亭、漪瀾堂、景徽堂及明的觀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嘗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賞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從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聲。民間音樂家盲人阿炳(x彥鈞),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調悠揚,如泣如訴,更使二泉美名遠播天下。

  從二泉亭北上,還有清竹爐山房、秋雨堂、云起樓等。秋雨堂結構精巧,陳設古雅,電影《家》曾取景于此。聽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內一方古銅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橫臥一人,稱"石床"。一端鐫有"聽松"二字,是唐書法家李陽冰所書。唐詩人皮日休曾常來此聽松濤之聲,留下"殿前日暮高風起,松子聲聲打石床"的名句。

  杜鵑園是錫惠公園的`園中園。構筑精巧,布局得體,幽徑橋邊,軒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鵑。每逢花期,姹紫嫣紅的杜鵑,竟相開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錫山頂上的龍光塔、龍光寺,山底的龍光洞、愚公谷、九龍壁、動物園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游客,在這座露天的歷史博物館中,人們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燦爛異彩。

  無錫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歷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游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東麓,占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歷史沿革和得名由來】

  關于寄暢園的創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秦觀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后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后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設計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責施工,在園內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意,寄暢園的風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游覽。康熙還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隨我到園中去參觀。

  【鳳谷行窩大廳—秉禮堂—含貞齋—九獅臺—鄰梵閣】

  各位:在門廳右側墻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里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贊美園內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字。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水寶地。現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金石家高石農篆書翁同龢的楹聯:“雜樹垂蔭,云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和。”走廊東門叫“侵云”門,“侵云”為錫峰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峰塔影。酉門為“礙月”門,可眺望九龍山峰,因峰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回廊連接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里是執掌禮儀的場所,據說此堂題名是為紀念關公。關羽被曹操軟禁后,為試探關羽,只給他一間房,關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旦,遵守禮節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里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種植著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臺”。

  九獅臺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說這是根據元代無錫大畫家倪云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余。

  從九獅臺南行,不遠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筑已毀,現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游人登臨眺望,錫山風光盡收眼底。

  【美人石—錦匯漪—郁盤亭—郁盤長廊】

  各位游客:我們繼續向東走,在快到盡頭的高墻前,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墻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發妝。所以人們都叫她“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游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游覽時,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峰”。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字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墻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只癲蛤蟆,對著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匯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匯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郁郁盤盤,云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臺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郁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游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郁郁不歡,后人就把此回臺取名“郁盤”,亭就叫一郁盤亭”了。

  由郁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郁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后古木成蔭,郁郁蔥蔥,墻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游客仔細看會發現,這里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知魚檻—鶴步灘—七星橋—涵碧亭】

  順著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水,是當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地山石圍疊,并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里的假山當作惠山余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谷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檐翹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歷史。

  【嘉樹堂—八音澗—明清古樟—《寄暢園法帖》石刻】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明代硬山式建筑風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的龍光塔和園中的知魚檻、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格的體現。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群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游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墻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刻而成。現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據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古時風采。在含貞齋南側圍墻上,還保存著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游覽已經結束了。通過剛才的游覽,使我們感到此園面積雖小,卻能巧用借景,小中見大,達到咫尺園林,多方勝境的效果。

  無錫導游詞 篇10

  惠山古鎮位于無錫市中心1.4公里,因地臨惠泉山麓而得名,以風景秀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而著稱。區域面積1平方公里。其中,以古華山路以西0.3平方公里區域為核心保護區,以東0.7平方公里為功能配套區。屬無錫歷史文化積淀最為深厚、人文景觀最為豐富,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閑、文化欣賞于一體的原生態風景區。

  惠山古鎮集人文之粹,得山水之美。千百年來,一直是本邑民眾的精神家園和游歷之地。核心保護區內祠廟文化、名人文化、泉茶文化、園林文化、泥人文化等匯集于此,素有“露天博物館”及“文化寶庫”之美譽。

  尤以祠堂文化最負盛名,涉及80多個姓氏的118座祠堂,主祀、配祀的人物多達180余個。祠堂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類型之齊全,堪稱百家姓和名人傳的縮影,在國內外無出其右、十分罕見。它是中國姓氏譜牒文化的特殊見證,尋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在傳統中華譜牒學及祠堂文化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

  古寺、古泉、古園、古祠、古河、古橋、古樹名木等文物古跡和文化景觀,以及發源于此的'惠山泥人、錫繡、竹刻、廟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特色鮮明,豐富,具有濃郁的江南吳地文化特色。1995年,惠山古鎮和古運河被江蘇省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惠山古鎮祠堂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無錫建設歷史名城的一張名片,惠山古鎮保護修復自2008年正式啟動以來,不斷優化古鎮生態環境,保護修繕文物古跡,發揚傳承歷史文化,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010年,惠山古鎮被評為“國家傳統建筑文化保護示范工程”。2011年6月,經專家嚴格評審,惠山古鎮榮獲“國家文物保護最佳工程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無錫導游詞 篇11

  梅園位于無錫西郊的滸山南坡,原為中國民族工業“首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于1912年建造的私家花園。每年2月-3月,景區內幾千株梅花一起開放,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無數長槍短炮,無錫有老話,“春天從梅園開始”。

  游覽梅園對季節性要求較高,最好是在春天。早春的梅花有紅的、白的、粉的,單瓣、復瓣,品種繁多,有的在同一株樹上能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還有珍貴的淡綠色梅花,雙休日來賞梅的游客尤其多,有條件的話最好選工作日前來。比梅花花期稍晚點,等到了3月下旬-4月,郁金香盛開,景區會舉辦郁金香花展。此外,位于園林博覽園的觀賞溫室內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春季游覽的話,夏季來賞荷,秋聞桂花香,中秋節有燈會可看。

  若來時正好不是花期,那么梅園就如普通的大公園一般了,此時你可以看看和梅園建造者榮氏兄弟相關的人文古跡。比如洗心泉,天心臺和它南側三塊形狀分別像“福、祿、壽”三字的`太湖石,榮氏建筑中的主體建筑誦豳堂(俗稱“楠木廳”,陳設物品均為榮家原物),讀書處等景點。滸山山坡上榮氏兄弟為母親建造的念劬塔是梅園的標志性建筑,為綠頂六角形塔樓,有三層,高18米,老遠就能看見它,走到念劬塔跟前不需要爬太多路,登塔可俯看梅園。往東走到榮德生出資建造的開原寺,開原寺素齋館的素面很好吃。

  古梅奇石圃也值得一看,你可以在園內的梅文化博物館了解梅花的科普知識和梅文化。

  帶小孩的游客進景區大門后可以往右手邊走,生態樂園里有攀巖項目,獨木橋、單步橋、網橋、等組成的勇敢者的道路,孩子一定會玩得很高興。

  梅園東邊的橫山也包括在景區內,零星地建有一些亭臺樓閣,景點不多,過去基本就是爬爬山登高。

  無錫導游詞 篇12

  靈山梵宮是無錫靈山勝境中的景點之一,坐落于煙波浩淼的無錫太湖之濱,鐘靈毓秀的靈山腳下,氣勢恢宏的建筑與寶相莊嚴的靈山大佛比鄰而立,瑰麗璀璨的藝術和獨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輝映。靈山梵宮建筑氣勢磅礴,宏偉,布局莊嚴和諧,總建筑面積達7萬余平方米,高三層的梵宮采用退臺式建筑布局,以南北為軸線,東西呈對稱分布,建筑面寬150米,進深180米,頂部為錯落有致的五座華塔,后側為曼陀羅形態的圣壇。造價18個億。

  2006年12月,經過60余位全國文化、建筑、藝術、文博、工藝美術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大德高僧、佛學專家連續兩天慎重而熱烈的`研討,基本達成共識后,中國當代佛教文化藝術博覽會籌備會暨中國(靈山)當代佛教藝術館籌建研討會圓滿閉幕。

  "永不落幕的'中國當代佛教文化藝術博覽會'",成為靈山梵宮的建設定位。確定了將靈山梵宮建設為中國當代佛教藝術館的目標。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竣工,一個美輪美奐的佛教建筑群呈現在世人面前。2008年11月23日,一座集文化、藝術、旅游、會議等功能于一身的靈山梵宮正式開啟大門。

【無錫導游詞】相關文章:

無錫梅園導游詞04-30

最新無錫的導游詞06-27

無錫靈山導游詞10-16

江蘇無錫景點導游詞經典10-09

無錫的作文06-11

無錫作文03-04

介紹無錫作文01-27

無錫太湖作文10-14

游無錫作文12-07

無錫作文400字03-0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香蕉成人67194 | 先锋影音人成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