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新疆導游詞
新疆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11-27 07:32:26
  • 相關推薦
新疆導游詞必備(12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幫助的導游,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疆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疆導游詞 篇1

  維吾爾古村景區是由吐魯番地區旅游投資公司投資興建的以吐魯番深厚的維吾爾歷史文化底蘊背景,展示了濃郁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區位于交河故城腳下現有古老維吾爾自然村落之一的亞爾果勒村。

  維吾爾古村位于有數百年歷史的吐魯番市亞爾鄉亞爾果勒村,毗鄰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個展示維吾爾原生態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的旅游景區,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景區內維吾爾民俗陳列館與傳統民居交相輝映,立體地展示了維吾爾人歷史變遷、生產勞動、民居建筑、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風貌,其中不少是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態文化展示。

  新疆導游詞 篇2

  一、概況

  博斯騰湖,位于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博湖縣位于焉耆盆地東部,開都河下游。1971年建縣,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而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一稱巴格拉什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 交通便利

  二、博斯騰湖景區(點)介紹

  “博斯騰”蒙古語為站立的意思,有三山屹立在湖中而得名。維吾爾語稱“巴格拉什”。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形成于第三世紀末,由中新代凹陷陸相沉積形成,已有 3000 — 4000 年歷史。博斯騰湖四周高山環繞,春季氣候多變,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蒸發量大,全年多晴日。

  博斯騰湖水面浩淼,分為大湖區和小湖區,大湖東西長約 55 公里寬,南北寬約 25 公里,略呈三角形,總面積 1460 平方公里。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水域遼闊,煙波浩渺,遙望對岸,水天一色,登游艇暢游大湖,麗日藍天,波光瀲滟,輕風佛面,心曠神怡;大風起,驚濤排空,宛若怒海;冬至春初,千里冰封,銀光如鏡。

  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型湖泊,總面積240平方公里。小湖區上通開都河,下連孔雀河,小湖區各自既相對獨立又有汊流相通,夏秋季節,湖周蘆葦、香蒲生長茂密,湖水清澈碧綠,荷花,睡蓮等各種水草花木競相開放,水鳥筑巢于水面隨處可見,泛舟湖中,各種水鳥不時從身邊、頭頂掠過,鳥鳴魚躍,荷香沁脾,品嘗魚餐魚宴,其樂無窮。博斯騰湖湖水清澈,水溫適宜于各種魚類的生長繁殖,是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目前,湖內共有赤鱸、鯉魚、草魚、鰱魚、池沼公魚等 20 多種淡水魚類品種,水產品年產量達到

  5000 噸;環湖蘆葦面積達 40 萬畝,蘆葦年儲量 20 多萬噸,是全國四大葦區之一;博斯騰湖自然風光秀麗,引人入勝,是觀光旅游的好地方,2002 年4 月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夏季可開展豐富多采的水上游樂運動,冬季自成天然的冰上運動場所。現已建成大河口、揚水站、西南小湖區(蓮花湖)、和碩“海濱浴場”、四十里城相思湖等旅游點,有詩贊美博斯騰湖水域旅游景點為“雪融博湖蘆蓮,四色一體連天,游之消暑忘倦,居之世外桃園”。

  1、大河口西海漁村 西海漁村位于大河口,距縣城12公里,目前已經具備相關接待設施。游客在這里可以親自參與撒網、捕魚、釣魚、做魚、品魚,是一個富有特色的漁家樂型“西海漁村”。另外,在這里還能欣賞到依托烏蘭鄉蒙古族的民俗表演活動。

  2、揚水站 揚水站位于博斯騰湖南部,是新疆乃至西北最大的電力揚水站, 現建有葡萄長廊、觀景亭、停車場、沙灘等旅游服務設施,可開展游湖 、沙灘浴 、壩上觀湖等娛樂項目。

  3、阿洪口 阿洪口位于博斯騰湖西南角,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 AAA級旅游景區。

  4、蓮花湖 蓮花湖位于博斯騰湖西南小湖區, 2005年,被自治區旅游局評為 AAA級旅游區。

  5、白鷺洲 2006年,白鷺洲頭被自治區旅游局評為國家AA級旅游區。其滑沙旅游項目很有特點。白鷺洲以“曠”、“奇”、“野”著稱,南鄰美麗的博斯騰湖,北鄰艾勒遜烏拉沙漠,一邊是極端殘酷、極端干旱的沙漠環境,另一邊是沙灘和湖泊的舒適宜人,浪漫的情調令人陶醉,形成強烈的反差。白鷺洲開發建成金海灣、白鷺洲頭、白鷺園、海龍度假村、雙灣競秀五個小區。

  6、金海灣 位于白鷺洲景區北端,2005年,金海灣被自治區旅游局評為國家AA級旅游區,是熱愛沙漠探險旅游者的首選。

  三、博斯騰湖的神話傳說

  有一對年輕的戀人,小伙子名叫博斯騰,姑娘叫尕亞,他們深深地相愛。不知何時,天上的雨神發現了美麗的尕亞,要搶她為妻,尕亞誓死不從,雨神大怒,連年滴水不降,于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騰與雨神大戰九九八十一天,終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騰卻因過度疲憊累死了。尕亞痛不欲生,眼淚化作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憤而死。為了紀念他們,當地的牧民將該湖命名為“博斯騰湖”。

  傳說,唐僧去西天取經時,在離此不遠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龍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飽受磨難、執意取回真經的行動所感動,于是經觀音菩薩點化,變作一匹白馬,馱著唐僧一行,安然渡過流沙河。

  博斯騰湖分為大湖區和小湖區,大湖區離庫爾勒市有57公里,小湖區離庫爾勒市21公里,其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游客可先游大湖區。

  大湖區湖面廣闊、鷗鷺飛翔,水中有五道黑、大頭魚等魚類。在湖畔的餐廳中可以吃到鮮活的.魚餐;小湖區在大湖區西部,湖中蘆葦茂密,棲息著天鵝、沙鷗、鷺鷥、野鴨等鳥類,湖面上還有大片睡蓮和浮萍,風景十分秀麗。

  博斯騰湖四周高山環繞,春季氣候多變,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蒸發量大,全年多晴日。年平均氣溫℃。1月份平均氣溫℃,極端低溫℃,平均水溫℃;7月份平均氣溫℃,極端高溫38℃,平均水溫23℃。平均日照率達67%68%。

  博斯騰湖蘆葦資源豐茂,野生動物遍布,常有黃羊、野鹿等珍稀動物出沒,湖中曾有珍貴魚種扁吻魚(大頭魚)和塔里木裂腹魚(尖嘴魚)。《隋書》里就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博斯騰湖中區東部一帶有若干個直徑1030米的地下熱水泉,冬夏噴出熱水,湖水自西南角流出,為孔雀河源頭。湖東南岸有面積為691平方公里的艾勒遜烏拉沙漠,極端干旱的沙漠與巨大湖水及蘆葦濕地形成強烈的反差。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于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

  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湖區,小湖區有較大的湖泊,總面積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東深,最深16米,最淺米,平均深度約10米左右。總面積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騰湖與雪山、湖光、綠州、沙漠、奇禽、異獸同生共榮,互相映襯,組成豐富多彩的風景畫卷。大湖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譽為沙漠瀚海中的一顆明珠。小湖區,葦翠荷香,曲徑邃深,被譽為“世外桃園”。

  新疆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有著占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里,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幾天的游覽中,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珍奇稀有的古跡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嘆不已。

  地理概況

  游客們,神奇在哪里?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橫貫,南與、合抱,北與合抱。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中間是;北疆的,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原,成了人民的世居之地。

  新疆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著占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里,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幾天的游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跡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嘆不已。

  一、地理概況

  游客們,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新疆,南與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與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與昆侖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總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面積的總與。

  二、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新疆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遼闊,交通發達,歷史上曾是眾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著遠親關系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新疆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新疆與內地關系貢獻最大的要數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后又派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并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時間里,無數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著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通道。伴隨著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制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與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聯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后,絲路交通維續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蔥嶺,推進到了中亞,新疆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新疆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準噶爾部與南疆大小與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新疆復歸統一。

  三、旅游資源

  各位游客,在初步了解了新疆的地理與歷史后,我們再來談談新疆的旅游資源。新疆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按其特色分類,可有以下五種游法:

  1、絲路古道游

  絲綢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名揚四海,成為新疆旅游業的一張王牌。在新疆境內,絲綢之路被分為南、中、北三條道路。三條道路中最具魅力的當數吐魯番、樓蘭、庫車、喀什等地,它們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樞紐。

  2、沙漠探險游

  新疆擁有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游成了新疆的特色旅游項目。沙漠旅游的升溫與沙漠探險及其人文色彩不無關系。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過著原始淳樸、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的純凈笑容與柳條夯成的簡易居室,給干旱的沙漠帶來了人性的美麗光芒。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沙漠旅游的文化內涵,也使我們有了造訪與體驗的理由。

  3、草原游牧游

  新疆的天然草原約為8000萬公頃(合12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為5000余萬公頃,占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6%,僅次于內蒙古自治區,居全國第二位。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新疆發展草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草原上生長著早熟禾、紫孤茅、看麥娘、鵝冠草,曠野萬里,碧草連天。草原之旅,還可欣賞馬術表演、叼羊表演、江格爾表演等,可參加騎駱駝比賽,讓人充分領略草原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4、原始生態游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已建立了16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2450多平方公里。計劃建立的尚有12個,其數目之多,面積之廣,居全國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譽的伊犁,現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其數量約占新疆自然保護區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納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鐘林組織的新疆浪漫六日游(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奇絕仙境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疊峙,松樺蔥郁,果樹叢生,被稱為伊犁第一景。位于鞏留縣城外的恰西風景區被譽為人間天堂,那里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5、民俗風情游

  新疆的民族風情是奇異誘人的,13個主要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競技與游戲活動。賽馬是哈薩克、蒙古、等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叼羊也是這些民族熱愛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姑娘追是哈薩克人特有的民間馬上活動,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們精湛的騎術與健壯的體魄,又抒發與傳遞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飲食上也各有特色,馕、抓飯、烤羊肉等更是成為新疆食品的精華與標志,它們與新疆許多名勝古跡一樣吸引著中外游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藝品也不下百余種,其中寶石首飾、玉石雕飾、地毯、民族樂器、維吾爾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游客青睞。

  今日交通

  今天的新疆,交通十分便捷。航空方面,新疆目前是中國航線最長、航站最多的一個省區。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航空運輸網,連接天山南北十余座重要城鎮。快捷便利的航班,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完成古人數月乃至一年的艱苦旅程。鐵路方面,40年來新疆已建成三條鐵路。它們是:蘭新鐵路(蘭州至烏魯木齊),1962年通車,全長1892公里;南疆鐵路(吐魯番經庫爾勒至喀什),分兩段實施通車,全長1446.37公里;蘭新鐵路西段(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全長460公里,1991年2月通車。公路方面,新疆已建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以烏魯木齊為起點的主干公路達數十條之多。

  各位游客,聽了我以上的介紹,想必您對新疆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吧。這僅僅是新疆的過去與現在。未來的新疆,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目標實施中,還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到那時大家再踏上這片廣衰的土地,與這里的各族人民歡聚一堂,一定會由衷唱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時代新曲。

  新疆導游詞 篇5

  “庫車王府”位于新疆庫車縣城,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為表彰當地維吾爾族首領鄂對協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功績,專門派遣內地漢族工匠建造而成。20世紀初,原“庫車王府”僅存部分房屋和城墻,因而,20xx年庫車縣政府投資1300萬元,根據達吾提·買合蘇提的回憶,在原址重建“庫車王府”。

  庫車王府全稱為"庫車世襲回部親王府"。"回部親王"就是"維吾爾王",統領著天山南部維吾爾族的大部。

  庫車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乾隆年間,回部親王的第一代王爺名叫米爾扎·鄂對,是統領南疆重鎮庫車、阿克蘇、拜城三城的地方官員。清朝政府在平定準噶爾及大小和卓叛亂時,米爾扎·鄂對為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此,乾隆皇帝冊封他為"一品扎薩克達爾汗"。

  到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世襲親王共計十二代。第十二代親王達吾提·買合蘇提(1927-20xx),是中國最后一位的王爺。他今年已經88歲高齡(于20xx年月30日去世),擔任庫車縣政協副主席職務,也是中國目前年齡最大的國家公務員。

  近200年的庫車王府,1937年被國民黨軍閥盛世才毀壞。我們現在看到的王府,是20xx年重建的,投資1500萬元,依照第十一代親王時期的王府原樣重建。王府游覽區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主要有王府展區、龜茲博物館展區、古城墻等展區組成。王府內還有"王府客棧"、"王府家訪"、"篝火互動晚會"、"宴藝廳"、"旅游購物"、"王府歌舞團"等配套設施和部門。大家看到的右側,就是旅游購物、王府客棧、貴賓廳及清真寺。

  庫車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為表彰當地維吾爾族首領鄂對協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功績,專門派遣內地漢族工匠建造而成。到本世紀初,原"庫車王府"僅存部分房屋和城墻。20xx年,庫車縣政府投資1500萬元,根據庫車最后一位王爺達吾提·買合蘇提的回憶,在原址重建了"庫車王府",為末代"庫車王"建造了專門住所,并于20xx年3月26日重新對外開放。

  這里是王府中的主要建筑,也是最早的建筑。米爾扎·鄂對取得爵位以后,清朝政府選派了中原工匠,專程為第六代郡王修建王府。這棟建筑,一看就知道,完全是按照中原漢文化建筑風格設計建造的。這里是庫車回部親王的家譜,其中承襲王位的有12人。

  第一代王:米爾扎·吾德,清史寫作"鄂對"。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58年,授"散秩大臣"。1759年,封"輔國公",晉封貝子,賜貝勒品級,任職阿克蘇、葉爾羌阿奇木。1778年,在任內病故。

  第二代王:米爾扎·吾斯曼,清史寫作"鄂斯滿"。米扎爾·吾德的兒子,承襲輔國公,任職喀什噶爾阿奇木。1788年病故于北京。

  與了南疆事變,被盛世才逮捕,1941年被害。

  第十二代王:達吾提·買合蘇提,20xx年7月30日病故,買合甫孜的侄兒,養子。1942年承襲王位,任職新疆省政府參議員。新中國廢除封建特權,任職庫車縣政協副主席。

  1757年,大小和卓叛亂,攻入庫車城。當時擔任庫車、阿克蘇、拜城三城地方官的米爾扎·鄂對,面對叛軍的威逼利誘,堅決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叛軍殘忍地殺害了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隨后又將他全家人全部殺害。米爾扎·鄂對帶領十余人,千里迢迢到北京,請求朝廷發兵平叛。大小和卓叛亂被平息以后,乾隆皇帝命人繪制了米爾扎·鄂對的畫像,懸掛在北京故宮金光閣內。后來,在解決和田問題中,米爾扎·鄂對冒著生命危險,只身前往和田城中為朝廷當說客,在關鍵時刻作出了非凡的貢獻。第七代親王米爾扎·艾合買提,由于致力于銅廠管理,受到咸豐皇帝嘉獎。

  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庫車出現了"伊斯蘭圣戰者"叛亂組織。叛軍威逼米爾扎·艾合買提擔任他們的頭領。他寧死不從,被叛軍亂石打死。王府衰落于第十一代王買合甫孜,民國26年(1937)買合甫孜被盛世才逮捕,同時將王府所有財產進行查封。經年復一年的風晨雨夕,王府變為廢墟。雖王府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最后一位王爺達吾提·買合蘇提于20xx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88歲。

  這里展出的是末代親王、也就是第十二代親王達吾提·買合蘇提的簡介:

  達吾提·買合蘇提是第十一代親王買合甫孜的侄兒,由于買合甫孜沒有兒子,達吾提·買合蘇提自幼就過繼給伯父,成了合法的王位繼承人。

  達吾提.買合蘇提14歲的時候,新疆軍閥盛世才為了鞏固南疆的統治,由新疆督辦公署批準他繼承王位,成為第十二代庫車王。1947年至1949年,達吾提·買合蘇提擔任新疆省政府參議員。新疆解放后,達吾提·買合蘇提擔任庫車、沙雅、新和三縣中心銀行行長。1951年至1958年,由于錯案,達吾提·買合蘇提在阿克蘇勞改。刑滿后,擔任農機修造廠廠長、水利工程隊、基建工程隊隊長兼技術員、政府翻譯、文管所翻譯等職務。1984年至今,擔任庫車縣政協副主席、人大代表。

  達吾提·買合蘇提既是封建王爺,又是我黨的忠實朋友,也是各族群眾愛戴的愛國民主人士。他堅決擁護共產黨,立場堅定地維護祖國統一,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在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多次榮獲"民族團結模范"、"政協廉潔好干部"、"優秀政協委員"等光榮稱號。20xx年,他被阿克蘇地區評為"十佳個人"。

  庫車十二代維吾爾王,在近200年的歷史長河中,大都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團結各族群眾,堅決反對分裂勢力,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疆導游詞 篇6

  新疆,古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于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后改稱新疆。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還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諸如哈密的三道嶺、七角井、吐魯番盆的阿斯塔那、烏魯木齊縣的柴窩堡,以及木壘、奇臺、伊犁、庫車、巴楚、且末、于闐、皮山等地都已出現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跡,其石器型制、打刻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與我國甘肅、內蒙、寧夏等地相近。

  新疆位居東西交通孔道,歷史上十分頻繁的民族遷徒和交往,導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錯綜復雜的種系族屬和民族關系。

  西域同中原地區的交往聯系源遠流長。很早以前,我國的絲及絲織品便中經西域遠銷南亞和歐洲,古希臘人稱中國為“絲國”。沿此以往,這條橫貫東西的.貿易通道被后人統謂作“絲綢之路”。

  我國古史中對于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我國古史中對于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至西漢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會經濟已有很大發展。

  新疆導游詞 篇7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新疆,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那拉提景區的基本概況:那拉提景區位于伊犁河谷最東端,是整個伊犁河谷的東大門。冬暖夏涼,氣候溫潤,景區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已開發利用960平方公里,1999年實施開發,2004年被評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4月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總部授予“哈薩克人口最多的草原”,2011年1月14日被評為國家級5A級景區。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水量880毫米,夏季平均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有“塞外小江南”之稱。

  那拉提景區地大物博,但用一句“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圍玉帶河縱橫”便可恰當的描述景區的地理概況。左手邊的這座山是阿吾熱勒山,全長280公里,右手邊的這座山是那拉提山,全長150公里,他們都是天山的支脈,也是一對姊妹山,兩座山向前延伸與我們正前方的安迪爾山相連,形成了三面環山的格局。三山聳立,積雪消融,就融匯成了我們左手邊的鞏乃斯河,鞏乃斯,是準格爾蒙古語,意為“向陽坡”,它也被當地的哈薩克牧民親切的稱為“阿納蘇”意思是母親河,因為她養育了新源縣30萬的人口,滋潤著1800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鞏乃斯河全長為258公里,發源與艾肯達阪,將于喀什河,特克斯河相匯流入伊犁河,最后直奔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我們大家知道“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我們這條鞏乃斯河呢,他卻是向西流,因此他也是一條逆流河。河里生活著高山冷水魚,魚身呈圓長狀,肉質鮮美,是景區的一道特色野味。

  前方就是景區第一站點塔吾薩尼,哈薩克語,意為“美麗的山溝”。在這里您可以看到遠處白雪皚皚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碧綠的山丘和平坦的草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可謂是一山四景,景景不同。我們的車會在這里稍作停留,大家要抓緊時間拍照留念,下車后請大家沿著木棧道走,不要踩踏草坪,謝謝合作!塔吾薩尼至烏孫古墓

  那拉提草原是著名的北絲綢之路——天山道的.咽喉要塞,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幾千年來上演了無數悲壯,哀婉的歷史故事。柔然,匈奴,突厥,回鶻,烏孫等各個民族,各色人種互相角逐,征戰,廝殺和馳騁,遷徙和定居,貿易與和平,共同演繹了新疆千年的傳奇。其中在我們草原上生活時間最長的就是烏孫,他們在伊犁河谷生活時間長達500年之久。公元前161年烏孫國成立,由于勢力范圍比較小,邊境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烏孫向漢朝提出了政治聯盟,歷史上把這種政治聯盟稱為和親。中國歷有昭君出塞遠嫁匈奴單于,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而在伊犁河域的烏孫國曾先后迎娶了細君與解憂兩位漢朝公主,她們的功績不亞于昭君出塞,文成入藏。

  西漢后期,烏孫王獵嬌靡派使者向漢朝天子提出愿得尚公主為昆第,并以千匹良馬為聘禮。于是漢武帝選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遠嫁烏孫國,細君從小生活在深宮大院,才華橫溢,但由于她性格內向,體質纖弱,不適應烏孫的生活加之思鄉心切,在烏孫國生活了5年便香消玉殞。留給烏孫的只有女兒少夫

  和一首凄慘的《黃鵠歌》。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烏孫人也已經消失了,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留下來的一座座烏孫古墓。大家看右前方有一座凸起的山丘,就是烏孫古墓了,這座古墓高6.5米,直徑46米,是一座土堆式的古墓,除了這種古墓類型外,烏孫古墓還有石堆墓、石棺墓等類型,大小不等。據考古挖掘,鞏乃斯河谷一帶的古墓出土過大量的古陶器、古錢幣、古銀飾、銅武士像等隨葬品。站在這里我們既能欣賞人文景觀,了解歷史文化,又能欣賞美麗的那拉提風光,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新疆導游詞 篇8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除了能歌善舞之外,還有許多那些饒有趣味的風俗。

  維吾爾族的服裝與漢族截然不同:男生穿長袍,右邊斜領,無扣,腰系長帶,他們稱為“袷袢”。女生則多穿寬袖連衣裙,外套黑色的對襟背心,喜歡帶繡花小帽,她們稱之為“朵帕”。她們還喜歡戴耳環、手脫項鏈等做裝飾物。

  維吾爾族熱情好客,崇尚禮節。他們對長者十分尊敬:走路讓長者先行,談話讓長者先說,坐下時讓長者坐上座。維吾爾族待人平等,因為他們的禮節中也有規定:親友相見需握手問候,互相致禮問好,然后右臂撫胸躬身,再問對方家屬平安。如果你去了那兒,一定要注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十分注重干凈,并且方法也與漢族有些不同:洗臉要用水壺燒水,不用臉盆,喝茶吃飯前定要洗手,洗后的手必須雙手緊握,擠出殘留的水在擦。洗滌餐具,讓其自行晾干不用擦拭。

  維吾爾族姑娘美麗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有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笑起來像花兒一般美麗動人。那里的小伙熱情俊朗。維吾爾的'姑娘、小伙不但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十二木卡姆”是傳世音樂之作,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保留的節目有刀郎舞、頂碗舞、大鼓舞等。如果你去那,一定要欣賞。

  維吾爾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中最燦爛的一顆星,那些饒有趣味的風俗還不止這些。如果你去那,一定會被他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吸引!

  新疆導游詞 篇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度交界;陸地領土線長達5600多公里,占世界陸地領土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領土線最長、鄰接國度最多的省區。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門。風俗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在新疆人眼中,南疆與北疆是截然差異的:北疆意味著高山和草原,意味著喀納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則意味著戈壁和沙漠;北疆意味著草原文化,南疆則意味著農業文明;北疆意味著哈薩克和衛拉特蒙古,南疆意味著維吾爾和塔吉克;北疆意味著駿馬和歌聲,南疆意味著木卡姆和跳舞。

  本日新疆大部門從中國西漢一向到西晉都屬于中國國界,唐朝再次納入中國國界,元朝在今伊犁河道域曾配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臺汗國。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設立行省。今烏魯木齊一帶曾配置別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臺汗國占據,后期從頭成為元朝的轄地。元朝時部門為蒙古族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國界。

  新疆古稱“西域”,這一稱呼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風行,意為“中國西部邊境”。此刻人們以“西域”來指代新疆,更多的是浮現一種對迢遙異域的空想。

  作為地處亞洲大陸要地、闊別大海的一片廣袤土地,占世界1/6面積的新疆有著奇異的魂靈魅力。它山水絢麗,眾多無垠,事業各處,習慣奇特,在汗青、地理和人文的多重修建下,跟著光陰的催動正向著深摯、博大、富厚的多元成長。

  假如你掀開一張絲綢之路表示圖,當真注視古代西域對象橫貫、南北交織的蹊徑,會發明那是一雙同黨的外觀。在20xx多年的`如流光陰中,無數空想拍打著雙翼奔跑而過,絲綢之路就像這雙同黨中流淌不息的血脈,支撐過幾多世紀的滄桑。這是一條輸送天下商業中最受崇尚、最受接待的以致輸送統統文明的絲綢之路,正是通過它,光輝燦爛久長的中國文化跨過白雪皚皚的高山峻嶺,穿過眾多無垠的戈壁沙漠傳送到了天下各地,也與迂腐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毗連、交換、融合。

  自絲綢之路如一條色彩斑斕的織錦聯貫而過開始,作為交通孔道的新疆,天然而然地成為文化走廊——“一個自然的文明通道,是歐亞大陸正式對接的天下的十字路口”。以是說,新疆早已逾越了一種區域范疇上的觀念,在差異偏向、差異情勢、差異內容的文化、宗教、人種、頭腦、風尚等交匯融合之下,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光輝燦爛邊境。

  新疆導游詞 篇10

  克孜勒蘇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素有“無花果之鄉”的美稱,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緣。東鄰阿合奇、柯坪兩縣、南接巴楚伽師、疏付三縣,西止烏恰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為界。邊境線長128公里。東西寬,南北狹窄,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562.3米,最低海拔1260.1米。北部為山區,南部為平原和谷地。市境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無霜期長,氣溫日振幅大。

  阿圖什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三年)阿圖什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蔬勒國的國都。二千多年來,市境的屬轄歷經變更,但始終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38年,新疆省政府批準設立阿圖什設治局,轄4鎮6鄉。1943年1月正式設置阿圖什縣,隸屬新疆第二行政區。1949年9月阿圖什縣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建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7月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后,劃歸其管理,并成為州府所在地。1986年6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圖什縣設立阿圖什市。

  阿圖什市境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水資源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博古孜河和恰克馬克河是兩大主要水系。金屬礦有:鐵、鈦、釩、銅、金、鉛、鋅等十多種,非金屬礦有湖鹽、煤、磷、石灰石、大理石、云母、水晶石、石膏、瑩石等。野生動物既有飛禽走獸,也有水中游魚,種類繁多,分布廣闊共有60余種,目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范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青羊、盤羊、狼獾、掃雪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掌參、車前、青蘭、獨活、甘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

  阿圖什市是一塊尚待開發的寶地,歷史和現實為今后的發展積累了寶貴而豐富的經驗。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依據阿圖什市實際,制定出了“1995—__年”年阿圖什社會和經濟發展遠景規劃,為全市各族人民繪出了藍圖,提出“以農業為本,發展園藝,種草養畜,礦業先行,啟動工業,商貿興市”的經濟發展戰略。阿圖什市各族人民必將使這顆帕米爾高原的明珠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創造出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新疆導游詞 篇11

  尼雅遺址位于民豐縣卡巴阿斯卡村(扎)以北的沙漠中,是一個以東經82度43分14秒、北緯37度58分35秒為中心的狹長地帶。東西向7公里寬,南北向25公里長,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線。近年的考古工作又將遺址區向北推移了幾十公里。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紀,發源于昆侖山脈呂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經此向北延伸,那時這里還是一片繁榮的綠洲。1700年以來,由于氣候和地質的變遷,河床退縮,這里已經退化成為典型的流動沙丘地貌。百年之前,談到在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曾存在著這樣一片古文明,實屬不可思議之事。但百年來的考古成果已經證明,這個“東方龐培城”的存在是鐵的事實,留給人們的將僅僅是對于這個事實的來影去蹤的考證。一般認為,沙漠周邊居民群落的消亡總是伴隨著河流的退縮、改道或其它自然條件的惡化。但對尼雅遺址的考古學,氣象學、水文地質學的綜合研究說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極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條件的變異,而是由于軍事、社會或其他突變因素引發的結果。這個神奇的遺址為人類留下了千古之迷。

  阿爾泰山,蒙語的意思是“金山”。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片純潔的凈土,那就是喀納斯,她美麗、富饒而神秘。

  臥龍灣、月亮灣、神仙灣、百花園、哈流灘大草原,還有那久居林中的圖瓦人,無不使人留連忘返。每年6月,百花園山花爛漫;7月,白樺林青翠欲滴;8月,漫山遍野牛羊成群;9月,秋高氣爽黃葉滿枝頭。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塊地方比她寧靜,再也沒有哪片湖水似她那么柔情。哦,喀納斯,你是人間仙境,我夢中的情人 … …

  時至中秋,我陪同《上海航空》的朋友再次踏上了喀納斯的土地。

  旅行車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兩天近16個小時的行駛,終于在黃昏時分抵達喀納斯的門戶——賈登峪山谷。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林,微風吹來,松濤陣陣。由大氣環流帶來的大西洋的暖濕氣團經過萬里跋涉抵達喀納斯,每年給喀納斯帶來多達 1066毫米的充分降水。這里是植物的王國,有近800種珍惜植物在這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里是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自然延伸至我國境內的唯一一片南西伯利亞泰加林自然保護區,在海拔1300米至2300米的山坡上自然生長著茂密的落葉松、云杉、冷杉、白楊、白樺以及珍貴的新疆五針松。由于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喀納斯地區人跡罕至,珍貴的物種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喀納斯風景區可以用一山、二湖、三灣、四迷、五個唯一來概述:

  一山,即阿爾泰山友誼峰。

  友誼峰海拔4374米,終年積雪,巍然屹立在祖國的西北端,是我國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納斯湖湖水的發源地。

  二湖,是指喀納斯湖和白湖。

  喀納斯湖形成于距今約2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環抱,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動,遙望著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峽谷中變幻莫測的319個湖泊,欣然寫道:

  誰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東君不世情

  圓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庫勒,位于喀納斯湖東北38公里處友誼峰腳下。

  三灣,指的是臥龍灣、月亮灣、神仙灣。

  臥龍灣位于喀納斯風景區之首,喀納斯河水流經此河段驟然變得寬闊平靜,形成一個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現了一個小島,遠看酷似一條高大的劍龍,尾巴高高翹起靜臥在湖中心。

  由臥龍灣前行1公里就來到了月亮灣,喀納斯河水流經這里形成了一個長達4公里長的“之”字形,河灣靜謐的好似一彎月牙,河水隨著一日之間光照的不同,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最絕妙的是河中心的兩個河心洲,酷似兩只仙人的大腳印,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五個大腳指頭。傳說,這兩個大腳印是當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在此涉水過河時留下的痕跡,現在還經常可以看到轉場路過此地的牧民下馬匍匐在地頂禮膜拜。

  由月亮灣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灣,這里是一片寬闊的水域,河水將河心洲分成假設干個小島,島上郁郁蔥蔥地生長著稀有的云杉、白樺和落葉松。河水流經這里變得異常平緩,微風吹來碧波蕩漾,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這里猶如仙界一般應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納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長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圖瓦人來歷之迷。

  喀納斯“湖怪”之迷:傳說喀納斯湖有“湖怪”,當地圖瓦人放牧的牛、羊、馬、駝去湖邊飲水時,常被拖進湖中作了點心。“湖怪”常常在天剛亮或黃昏時出現,至于“湖怪”長的什么樣,誰也沒有看到過。

  據說,有一個圖瓦牧民去親戚家喝喜酒,回家時已近黃昏,路過喀納斯湖下馬轉身沖著山林小解,突然聽到身后“嘩啦”一聲響,趕忙回頭,發現他的馬不見了,湖面上隱約看到一對 “212”小汽車車燈般陰冷的大眼睛緩緩沉入湖中。

  他驚得酒醒了一半,連忙向村子里跑去,邊跑邊喊:“212”把我的馬吃掉了!

  村民們聽說后,紛紛組織起來,制作了一個大大的大釣鉤,用一頭牛做誘餌,用牛皮筋編成繩,繩的另一頭套上了二十匹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終于有了動靜,一聲令下,二十匹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馬口吐白沫,繃斷了牛皮繩,連“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沒有見著。

  新疆大學生物系曾經組織考察隊,于1985年7月20日,在觀魚亭上用高倍望眼鏡觀察到身長約15米的大紅魚,最多時一群竟達68條。但是喀納斯湖有沒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千米枯木長堤之迷:在喀納斯湖的北岸,有一條一米多高,2000多米長的枯木長堤。這是喀納斯山上的樹木枯死后滾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當湖水上漲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帶,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誼峰山腳下形成一條千米枯木長堤,為什么這些枯木不隨波逐流順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個迷。據說,是這些枯木留戀曾經生養它們的故土喀納斯而久久不愿離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庫勒,位于喀納斯湖東北38公里處,海拔1954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遠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納斯湖后,染的喀納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納斯之迷。

  圖瓦人來歷之迷: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戰西域,他的次子察合臺派遣了一支先頭部隊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后來,這支隊伍在阿爾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現在,在喀納斯湖畔居住著一個原始部落,他們以山林為家,以放牧、狩獵為生,砍來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剝下厚厚的獸皮抵御嚴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調制出香噴噴的奶酒,他們不與外族通婚,不與他人爭斗,他們以圖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為自己的先祖,古訓說牢記祖先的名字是每一個圖瓦人子孫的責任,他們世代悠閑地生活在喀納斯這片世外桃園中,被稱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納斯生活的圖瓦人約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納斯湖畔的喀納斯鄉,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納斯和阿爾泰的深山老林中。

  喀納斯居住著一位神奇的老人,名叫額爾德什,今年65歲,他生在喀納斯,長在喀納斯,深愛著喀納斯,他用喀納斯湖邊采來的葦草制作出一管“蘇爾”,他能用“蘇爾”吹奏出美妙的音樂。我們圍坐在額爾德什老人身邊請他吹奏一曲,他說:“吹嗎 好!吹。”額爾德什老人吹奏的是他最拿手的——“美麗的喀納斯”。只見老人雙目微閉,將“蘇爾”豎起來貼在唇邊,隨著氣流的呼出,手指的移動,那美妙的笛聲充滿了整個木屋,一瞬間,我們仿佛來到了藍天白云下,來到了美麗的喀納斯湖畔:山風吹過,樹葉婆娑,湖水蕩漾,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萬物在生長,蟲鳥在鳴唱,天空出現美麗的彩虹… …

  笛聲停住了,萬籟具靜,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掛滿了淚珠。

  在這遠離塵囂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懷抱,在神奇的額爾德什老人身邊,我感到了神的存在,我聽到了天籟之聲。默默地接過老人遞過來的“蘇爾”,它出奇的輕,薄薄的笛身,細細的笛管,僅開有三個孔,長約五十厘米。我們一邊傳看著這件奇妙的樂器,一邊向額爾德什老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您在吹奏這首曲子時想到了什么

  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我從小生長在喀納斯,我看到天神將雨滴灑向人間,雨滴飄飄蕩蕩落到了樹上,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又順著樹梢滑落到大地,雨水滲入泥土,順著山谷聚集成涓涓溪流,最后流向喀納斯湖。風吹來了,湖面碧波蕩漾;太陽出來了,樹木使勁地生長,整個喀納斯充滿了生機。我吹奏這首曲子時,這些景象就在我的眼前,每天,我都要上山去看那些樹,它們是和我一起張大的,有些比我還年長。 卡拉庫里湖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境內。從喀什出發沿中巴公路西行190公里,便來到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下的卡拉庫力湖。湖面海拔3600多米,面積10平方公里,水深30米,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湖的四周有冰峰雪嶺環抱,特別是周圍的公格爾、公格爾九別峰和慕士塔格峰更為這個湖增添了神奇而美麗的色彩。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皚皚銀峰、綠色草原和湖邊畜群倒映在湖中,異常優美。每年夏秋季節,這里是登山旅游者的大本營,也是過往旅客參觀游覽的場所。湖邊有氈房、木板房可供旅游者下榻,包括新鮮蔬菜在內的風味餐,岸邊還有小橡皮船可供人們在湖中自由蕩游,欣賞帕米爾高原的大好風光

  新疆導游詞 篇12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魔鬼城。

  “魔鬼城”在當地蒙古語稱為“蘇木哈克”,哈薩克語稱為“沙依坦克爾西”。這些都是指魔鬼出沒的地方。烏爾禾魔鬼城在克拉馬依市以北100公里處,和布克塞爾縣以南30公里處。該城區方圓10平方公里,海拔350米左右。

  乘車至此,眼前一亮,可見魔鬼城縱橫交錯,垛堞分明,儼然一座古城堡;可見狼豺虎豹,牛馬羊犬,可見高包臺崗,奇石怪巖。慢慢走近它,才知道在這城中,寸草不生,鳥獸絕跡,時而沉寂無聲,一片死寂;時而狂風驟起,黃沙撲面,遮天蔽日,沉寂的古堡發出凄厲的吼聲,如泣如訴,讓人感到恐怖和怪誕,感到神秘和驚訝,感到莫測和高深,更感到了焦慮和不可思議。

  而零距離接觸的感覺卻截然不同,剛走到這些奇形怪狀的土丘面前,放眼望去,會發現這里"堡"群林立,綿延無際,人仿佛立在一片曾經樓市林立的城市廢墟面前,滄桑感油然而生。當人們幾乎都仰著頭走到這些土丘之間的空地上時,又發現這些龐然大物普遍突起有三四層樓高,有的被風化成城堡狀,危臺高聳、垛堞分明;有的'呲牙咧嘴,狀如怪獸;有的像古歐洲風格的建筑殘骸,亭臺樓閣、檐頂宛然;還有的像美少女的側面像,眉宇舒張、唇帶微笑。夕陽西照,一座座荒涼的土丘在地上投下了長長的陰影,仿佛一只只饑餓的黑暗之手正向人們腳下移動,讓人不由得脊背發麻,避之不及。

  魔鬼城在1億2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曾是一片淡水湖泊,這里湖泊廣闊,氣候溫和,植被茂盛,是恐龍家族的樂園。這里曾先后發現了“克拉馬依龍”、“烏爾禾劍龍”、“準格爾翼龍”的化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湖泊消失了。巨大的地質構造運動把深埋地下的巖石抬升成高山。湖地升起為陸地,湖底被水浪千百次打磨過的山或礁石,忽然見上了陽光、風雨,成了陸地上活的雕塑。這些由泥板巖、砂巖等組成的小山,和裸露的湖底,經風的手指、雨的手指、太陽的手指年年月月的撫摸、打磨,在戈壁荒漠成型之時,土色的裸山也成型了……經過億萬年的風削雨蝕,水刷雪浸,烏爾禾魔鬼城也就出現了。

  烏爾禾魔鬼城在明媚的陽光下,一片燦爛輝煌,散發著大西北男性的美,陽剛的氣質;在陰雨天氣,一片灰暗迷蒙,凝聚了諸多恐怖與危險,仿佛墜入了巫婆布下的迷魂陣。而到了冬天,烏爾禾魔鬼城突然變得那么溫柔,穿著潔白的'衣裳,蓋著銀色的雪被,像一個孩子一樣睡著了,夢里閃現出天國……只有狂風吹來的時候,魔鬼城才激動得失去理智,癲狂不已,飛沙走石狂舞,狼嚎虎嘯怪鳴,像瘋了的"西毒"歐陽鋒,讓你害怕戰栗,只想遠遠地躲避。

  魔鬼城地表突兀奇特,地下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石油和天然瀝青,是祖國的一塊寶地。隨著克拉瑪依油田的發展和擴大,這塊蠻荒之地再不是"魔鬼"們的樂園而是已被勘探開劈的新油田。高聳的井架,一株株挺撥的采油樹,石油工人豁達的笑聲,使這古老的城堡充滿現代化的氣韻和無限活力,預示著這里將建成新石油生產基地和現代游覽勝地。

  魔鬼城又稱烏爾禾風城,是新疆的特色風景旅游區,吸引了很多游客來參觀,導游要給游客做好詳細的介紹。

  烏爾禾魔鬼城又名烏爾禾風城。位于克拉瑪依市東北部烏爾禾區境內,距市區90千米,烏爾禾鄉東約5千米,有公路可達,交通便利。

  烏爾禾魔鬼城呈北西―南東走向,長約5千米,寬約3千米,面積約15平方千米,由一系列近北西―南東走向的孤立臺地組成。臺地高10~50米,由廣泛出漏的白堊系下統吐谷魯群構成,主要巖性為淺水湖泊相灰綠色細砂巖與棕色、褐紅色泥巖、砂質泥巖。吐谷魯群略呈水平狀向東南方向微傾,傾角約5度。

  在白堊紀,這里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泊,沉積了廣泛的湖相地層,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林木繁茂,爬行類動物繁衍,巨大的各類恐龍也是世界的主宰。時過境遷,湖泊上升為陸地,恐龍也成為化石,一切在自然規律的操縱下發展。魔鬼城屬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風力和流水作用的影響形成的。流水的切割和風力的雕鑿使白堊紀地層形成各種奇異的形態,似城堡、艦船、樓閣,似人物、動物、蘑菇…

  魔鬼城地處風口,四季多風,每當大風來臨,黃沙蔽日,呼嘯的狂風在城中穿梭回旋,發出種種怪誕之聲,如同鬼怪凄厲,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因此而得名。

  魔鬼城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極高的觀賞價值,是烏爾禾區乃至克拉瑪依市最重要的旅游景區。

【新疆導游詞】相關文章:

新疆導游詞05-27

【優】新疆導游詞05-27

新疆導游詞范文08-30

新疆伊犁導游詞10-18

新疆導游詞20篇11-03

新疆導游詞(15篇)12-12

新疆天山天池導游詞03-16

新疆導游詞范文(優)10-25

新疆喀納斯導游詞11篇01-23

新疆天山天池景區導游詞02-1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色资源站欧美在线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亚洲图片另类在线日韩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香蕉视观看在线a | 日久精品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